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缶庐龙华 清末至民国 · 曹家达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江树方巢燕,城门又斗蛇。
人间感桑海,世外问桃花
露井恩难续,宫墙恨转赊。
海滨遗老在,高眼看云霞。
吴昌硕见赠 清末至民国 · 曹家达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举目河山涕泗垂,尘污未肯浼元规
人间难著五君咏,家世宁忘十字碑。
乱后草荒愁却曲,病馀花事及将离。
让王惠念朱云直,拟借霜翰一问之(时宣统帝朱古微。)
吴昌硕三月八日嫁孙女诗以贺之 清末至民国 · 曹家达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春风翡翠兰苕,携取孙枝寄远条。
卖犬清操承处默彩鸾仙侣文箫
未应王谢谋高第,早信耻乱朝。
自愧年来无好咏,风诗庸敢比桃夭。
香园阁席上呈广东记者团诸公(编者按:庚申年(1920)稿,原题甚长,移作诗序,今题为编者据《台湾文艺丛志》改,又《瀛海诗集》题作〈香园阁席上呈广东记者团〉,《台湾诗醇》、《台海诗珠》均题作〈呈广东记者团〉。)(发表于1920年 清末至民国 · 傅锡祺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傅锡祺《鹤亭诗集》,又载《台湾文艺丛志》第二年第五号,「词苑」栏,1920年9月15日、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海诗珠》、黄洪炎《瀛海诗集》。
庚申(1920)夏五夏历二十八日(大正九年七月十三日),广东记者团陈新吾、陆见如、袁振英、苏守洁、高根刚、黄毓梧、黄芸白、邝啸庵李思司徒冷观、吴俊笙、李翰卿李祝多(鹤仙)、刘伯铭、李骈伯、李家仁等十六氏为视察而来,台中台湾文社友为开茶话会于公园之香园阁,余亦与会,席上赋呈。
左股蓬莱割去轻,仙山图色染分明。
一家自笑成胡越,四海谁知总弟兄。
大地风云犹急变(作者注:「南北相持未息,而段祺瑞又将与曹锟(直督)战,南派内讧,北派亦内讧。」),东瀛文(编者按:「文」,《台湾文艺丛志》误作「人」。)物待真评。
过江个个皆名士,旋转乾坤有管城
兰陵王 小坡以和清真词索和,久未有以报也。吴昌硕新得一石,云系水绘盦物,诵芬述德,感不绝于余心,因成此解 清末至现当代 · 冒广生
 押词韵第十七部
恁肠直。
(平声)片当时瘦碧
风流尽歌吹竹西,忍见韩陵可怜色。
凄凉说故国。
曾识平原座客。
高吟向,银烛翠樽,搥碎珊瑚一千尺。

于今总陈迹。
算梦冷琴衣,香堕筝席。
东风杜宇寒食
便一树梅萼,几丝杨柳,销魂都怨遍水驿。
有谁过江北。

悲恻。
恨怀积。
伴短病长愁,吴质萧寂。
茫茫吊古秋何极。
约后夜明月,矮篱吹笛。
人间何世,念往事,泪先(去声)滴。
附录:兰陵王 铁岭郑文焯小坡 片帆直。春草连江自碧。吴亭外飞絮乱鸦,冉冉离天可怜色。青山恋去国。应识长安旧客。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 经年尚萍迹。叹瘦损吟鞭,零落歌席。残花残酒过寒食。看十里村,数枝门柳,东风吹恨远近驿。甚天限南北。 幽恻。暗怀积。念帐镜尘空,廊屐音寂。前游到处成愁极。但逝水光景,过风箫笛。沈沈孤馆,更夜尽,断漏滴。
清平乐 昌硕索题元宫人画扇,同君直 清末至现当代 · 冒广生
轻纨抛却。
长信风萧索。
妾命也同衫袖薄。
祗恐洗多红落。

分明复道人归。
西宫镫火更稀。
想煞秋衾铜辇,不知苔上罗衣。
附录:天仙子·昌硕索题元宫人画扇 吴县曹元忠君直 刬袜盈盈娇贴地。内家妆束浓无比。旁人只羡掖庭春,谁解是。妾心事。红湿固姑袍上泪。
水龙吟 六月四日顾鹤逸、金心兰吴昌硕曹君直招同云间和尚饯余于虎邱,谱此留别 清末至现当代 · 冒广生
惨然醉不成欢,酒杯都向君前尽。
飞鸿杳杳,碧城何许,南来都无准。
昨夜星辰,檀郎谢女,春眠方稳。
甚七条弦上,声声变徵,曷不唱风波定。
十载抛残玉轸。
怨芳尘泪珠难忍。
感时惜别,思量不似,者番凄紧。
后日湖山,舞裙歌屐,欢踪难问。
怕重逢换了,翠尊银烛,旧潘郎鬓。
西泠印社六十年索赠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犹忆酸寒尉,遥承大布衣(酸寒尉,吴昌硕也。印社以吴为首,谓衍浙派印人丁敬身之绪,实不尽然。袁简斋题丁象诗云:「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
虫天能篆慧,猿臂擅通微。
星斗幽光蕴,沧溟积水归。
后贤心更拓,不息是生机。
论印绝句 其七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二
霸才应比骇鸡珍苦铁挥刀老斲轮
举世纷纷矜耳食,英雄何乐不欺人。
吴昌硕老人缶庐诗题句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上
未坠广陵散,孤追正始音。
名为三绝掩,老有一灯深。
肺腑铭文字,灵仙影枕衾。
夜楼昏海雨,警我瘦蛟吟。
缶庐翁自写山水画册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蟠胸万怪那能驯,吐作岩峦泼墨真。
高处立公归读画,苍姿奇骨两嶙峋(九日从公于沪滨九层楼为登高之会。)
缶庐翁自写山水画册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老屋荒区木石顽,卅年前付笔追还。
海晴指点云生处,此是承平故国山
缶庐属题所获先人诗幅遗墨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上
缶翁穷老擅才艺,尤以画笔誇荒裔。
及锋早试善刀藏,墙角儒生甘自弃。
先人毫翰播州国,乱离亡佚搜只字。
忽偿零幅井闾间,传袭清芬比彝器。
我诵短章古谣谚,低徊貌此循良吏。
当年窃禄杂赀郎,驽骀未免倍骐骥。
故逢汪卿辄倾倒,嫉俗扬贤动深喟。
今为何国更何时,乳臭半尸县知事
翁摩手泽睨疮痍,问天酿注经天泪。
沤尹贞壮剑丞访缶庐老人不遇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漾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中
久迷栖隐庐,结客乃一访。
曲巷回新晴,风薄野马飏。
剥啄自知门,聋字榜墙上。
益叹支离叟,阅世别腑脏。
题幅应满壁,空劳跂踵望。
诸贞壮吴仓硕见访不遇戊申 清末 · 郑孝胥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闭门只有千竿,题凤人过晚日寒。
正恐时艰妨寂寞(时余将赴奉天。),欲论旧学苦衰残。
缶庐书翰推三绝,贞壮诗篇感百端。
他日高楼须画本,二君合作试求看。
朱丙君求题张瑞图草书长卷壬子 清末 · 郑孝胥
 押词韵第三部
崇祯定逆案,阁臣居其四。
生祠谁书碑,二水败以字。
其书颇精熟,实则有习气。
岂不劲且巧,所乏萧散味。
竖眉复怒目,俗笔在刻意。
对策列第三,立论却有致。
用人古不分,称职足为治。
君子与小人,强名乃多事。
人污言不废,此理未为悖。
朱君得此卷,喜看腾掷势。
缶庐亦许可,绝叹龙虎臂。
吾意独轻之,一说聊可备。
缶庐擅三绝,诗笔挟忠义。
莫持张比,逝者有馀愧。
松月居士集印编书后癸亥 清末 · 郑孝胥
 押支韵
少喜摹刻稍废事,介节虞臣叔祖私谥介节。)见之戒勿为。
所见常疑后者胜,皖浙虽盛难诡隋。
近年古鉥益竞出,始知秦汉犹莫追。
直学古人法不尽,何取派别相瑕疵。
成邸旧蓄号至博,松月收集犹多奇。
我虽弃去心终喜,当世苦铁吴仓硕称老师。
吾印八九出吴手,朴雅视古无愧辞。
此编新异又最晚,风行一世夫何疑。
艺林九友歌 清末至民国 · 金天羽
丁巳秋,余在金陵,始读毕节路金坡朝銮诗。晚清诗人学苏最工者,推何猿叟范伯子金坡遗貌取神,与机杼又异。次年正月,遂过吴门,且与俞丈庐等度曲。庐名宗海,松江人,侨于北街张氏,自谓曲剧得叶、钮之传。叶钮事详龚定盦《记金伶文》。庐年鬓七十,审律精严,弟子满吴下,而吴癯庵梅惊才绝艳,少狎海虞黄摩西,诗词曲并工,考證曲史,著《顾曲麈谈》及传奇多种行于世,金坡旋入都,书来称与癯庵读曲甚欢。是时吴中数才士,曲必癯庵,而词必莼农,卓然名其家,号称双绝。癯庵与余总角交,莼农则于甲辰五月拿舟访余同川,弱冠美少年,慷慨论世事,不知其能倚声也。忧患叠更,陶写丝竹,妍唱遂多。己未春,以《十年说梦图》徵余题,余不工词,勉谱《莺啼序》一阕,莼农复以所著《西神樵唱》数十首写寄。庶几梅溪、草窗之遗,东南人士谈次及莼农,无不知为梁溪王蕴章也。莼农亦工传奇,楷法绝精,皆可爱玩。曼殊粤人俗姓苏字子谷。曾在吴中公学授武艺,既有夙慧,遂逃于禅。然好为绮语,以乐府神理译英诗人摆伦写情之作。绘《祝融峰图》,一行脚荷担朝山,盖自状也。又绘《红楼笛韵》及其他写意诸幅,汇为《文学因缘》一册。并世昼手如林,独顾鹤逸丈抗希元明为巨擘,曼殊嫣然风致,定为逸品。天津李叔同,工西洋水彩画,余曾见其《莺粟花图》,书法北碑,缣素满东南,篆刻不下二千方。一日焚笔砚入杭州虎跑寺,为头陀。曼珠、叔同皆赞鼎革,天南天北,一弃儒冠,脱文字海,一以缁流,浪迹扶桑,绮语谈禅,神通游戏,何其相反邪。叔同名息号惜霜,叉号苦李。其所篆印章,西泠印社拓石室以贮之。同时虞山萧蜕公亦以儒生耽净业,茹素诵经。蜕公初攻小学,文章足名一家,尤邃医理,篆师吴昌硕。而衡阳符铁年书似学清道人,然皆自具炉锤,不袭窠臼。铁年篆隶真书,笔力精劲,或泼墨写竹石,稍莽苍矣。江阴觐文工琴,以琴谱改横行,附西洋简谱为合壁。自制埙篪、琴瑟、箜篌、筝及诸释乐理之沈滞,订诸家之异同,以《三百篇》谱入风琴,使青衿诵习。今年夏,避暑来余家,授诸弟子琴调,且鼓瑟为乐。余述艺事无弈,弈之良者非雅故,而前济南镇守使马子贞得少林真传,以剑术拳艺盖中国,由馨航绍介,赠余所著柔术书。庚申夏,以参战军在济应段氏,事败弃职,所部健儿皆云散。成败不足论其,盖一奇男子也。余女弟子上海素君,亦师蜕公,毕爱国女中学业。习技击,至咯血不衰,技成,萧然负笈美利坚游学。昔毕秋帆选《吴会英才集》,殿以王采薇余咏艺林九友,以素君附传,盖取材之难也。
脚踏衡岱匡庐尖,揽胜未入川与黔。
学诗二杜三李间,能事不到眉山髯。
眼中诗友金坡贤,瓣香直为髯苏拈。
伟干风流腹笥便,馀技顾曲新词填。
吴中叶钮声秘潜,庐垂老管律严。
曲三百支被管弦,吴梅入室文采鲜。
东塘财思足比肩,惆怅旅食京华年。
吴蜀二子声华骈,并辔侧帽登歌筵。
大鹤沤尹双词仙,莼农后起少不廉。
扬帆直挂南溟天,象王宫阙蚝山黏。
桄榔面涩椰酒甜,蛮姬红语娇胜莲。
讵知秋士心肠煎,泪下檀板金樽前。
苏晋长斋参画禅,樱花三岛春漫漫。
征鞍柳絮方脱棉,红楼吹笛写婵娟。
间翻摆伦诗一编,宗风窈窕离言诠。
苦李祝发投笔铦,道俗易境无猜嫌。
苏今去返兜率天,何时高屐参军钤。
苦李入寺心祇洹,平生结习勇弃捐。
水绘番纸莺粟妍,墨妙碑体虬筋拳。
灯明冻石手自镌,西泠石室关锁键。
五君多艺超郑虔,声诗律吕书画兼。
吴中六法我推袁,神化丹青顾陆专。
缶庐篆刻久恐刓,行楷独以晋法传。
海藏貌谷心诚悬,伪体我欲祧临川
有生好结翰墨绿,开新纳故门庭宽。
萧书茂密古衣冠,符书俊健翔鹓鸾。
萧今习静修止观,符生汇笔升斗沾。
虚堂六月风乾,何人减字谱幽兰。
九疑山人双谱刊,赏音坐听谷口弹。
制器刌合宫羽难,琴桐箫竹寻荒山。
箜篌埙篪巧力弹,瑟声微带湘江澜。
夜闻十指泉呜滩,风流艺事书生孱。
琴心跌宕创胆寒,伏波被议收军权。
当年虎帐看龙渊,臂鹰射猎南山巅。
醉向灞陵亭下眠,公孙弟子双鬟偏。
分曹角剑罗裳纤,觥觥奇女无人怜。
净洗脂粉抛翠钿,乘槎海外惊鸿骞。
中原纪痛诗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收尽江边骨,谁怜釜底鱼。
睢阳方杀妾,即墨已降书。
甫也悲青坂,苍凉百战馀。
似闻天下动,徵调及青徐。
按:岳州既陷,敌兵即至咸宁,吴公以七月二十日长辛店驰归汉上,即日调遣水军,二十二日即自往汀泗桥督战。余从行,车至贺胜桥,而宋大霈、孙建业、余荫森、董政国、陆沄诸军皆先败,汀泗桥已失,前线无一兵,时吴公但携刘玉春一师、张占鳌一旅、余荫森残部千馀,及卫队一团而已。廿三、廿四调遣应战,两日皆败,距敌仅十余里,枪声相闻,前线各军溃兵蔽野而下。余亲问溃卒战况,盖陈家谟不设兵站,不给军食,士卒处雨水中已三日不食矣,枵腹既久,盛暑口渴,舌无津液,往往口吐白沫,顷刻而死,其何能战?时从公左右者,仅余与唐天如、张月波、张方严、许铁峰五人而已。溃兵势如奔潮,不可复止,吴公下令集合,不许退,而各乱军竟开枪抗命,弹如雨下,敌亦逼近,知事不可为,车亦遂行。枪声夹车而起,行数十里,吴公以贺胜已失,遂于车中定退守武昌之计。余进曰:「圻料敌必夹江而进,若专守武昌,恐敌由仙桃以趋汉阳,则汉阳必失,武昌处于死地。不如令陈督自守武昌,而我军扼守襄河汉阳,画江而守,有两层退步为上策。」吴公曰:「汉阳甚固,且襄河口我有兵舰,敌何能渡?」意甚重武昌,于是遂定。时田野大水,火车行黑暗中,半途车相撞五次极猛烈,亦莫敢究诘。余密呼司机人至,啖以重赏,晚乃至鲇鱼套。是夕,汉部张其锽、李蕴鼎、刘少南密商起用靳云鹗,遣车迎之,吴公未及知也。次日,吴公驻武昌,修战守之备,乃回汉口二十六日,敌占洪山鲇鱼套,余复从吴公躬冒弹雨中,渡江至武昌,步行一日,周城详视战备。日晚,敌攻宾阳门,从吴公御敌,夜宿警署,猛攻终夜。委刘玉春为城防总司令,春胆识忠勇,缮守甚坚,吴公乃回汉口。余又曰:「我数日转修武昌战备,彼必闻之矣,请注意汉阳谍报。」敌果由仙桃直趋汉阳二十八日从事汉阳战备,而刘佐龙遣其参谋长孙楚英持函请公退让三镇,将来徐图恢复,表示倒戈,以免牺牲桑梓为言。余曰:「徐图恢复,不更牺牲桑梓耶?」公力责其谬。是夕,汉阳炮台炮击我军司令部,时靳云鹗已至汉,要挟必任副司令,吴公遂以委之。既而靳与刘佐龙晤商,又不肯任事,声言:「败坏至此,我何能为?」次日,刘弟刘鼎甲以炮台降敌,刘部开秘密会议,以是夕刃吴公绝后患,乃有一党人以历史为言而止。吴公乃于明日八月朔下午行。刘玉春坚守武昌公临行,电刘死守待援,故四十馀日昼夜战声不息,士卒劳苦,中粮且尽,计口授米粮食粥无怨者。至九月十一日,犹有十日粮,而陈家谟数与南军议降,由夏口知事王绳高偕商会渡江入,往返议四度。陈军守保安门,在城上受城下南军酒食,乃缒南军数人登,次日又数十人,因以利诱,约开城得巨赏,允之,复缒而上下,至双十节,城中党人已有千馀。及攻城急,陈嘉谟河南三师吴俊卿之郝团长开门纳之,以武昌降,春犹奋臂率士卒二千,下城巷战半日,曰:「有一人一枪,必战也。」于是士卒死且尽,无一降者,被执不屈。陈亦被俘,南军敬刘,优待之,而鄙陈,议杀之。陈自白求以赂赎死,南军索五百万,陈愿献百万,不许,增至二百万,又不许,今犹囚焉。开城前一夕,陈署内警卫队,愤陈之贪鄙不忠,侵饷肥己,指枪相约,曰:「明日必杀此贼,毋令漏网。」陈知之,携二仆至刘玉春营,曰:「与刘司令商。」公匿不归。致电刘佐龙曰:「病痢甚,请以小轮相迓。」明日遂降。当武昌未下,孙师已至九江,与春以无线电约夹攻,南军新至,地理未悉,兵少,武昌之围,实死劲旅七千人,不能分力应战,甚恐。至是,武昌降,声势大震江西,孙军退金陵,自度力不支,乃请奉、鲁援师,东南震动,海内骚然,羽书达乎齐鲁矣。
一剪梅(1943癸未 清末至现当代 · 高燮
 押先韵
癸未秋中赠朝鲜小坡女士女士系出名门,家传汉学,尤嗜诗词,兼工书法,二十七年前曾观光中华,遍游南朔,与中国诸老辈如廉南湖吴仓石等倡和往还。此次历劫重来,不胜人事沧桑之感。秋风乍起,倦旅思归,念结习之未亡,慨胜游之难再,因介康瓠江君寄纸索书,并示近什,有“孤影离鸾”之句,即填此阕应之
历劫重来梦里天。名是苏仙。
姓是飞仙。凄迷鸾影写华笺。
愁亦无边。恨亦无边。

廿七年中几变迁。风也堪怜。
月也堪怜。当时游迹渺如烟。
山更凄然。人更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