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逸人赋 中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粤真隐先生者。
体旷容寂。
神清气冲。
迥出尘表。
深观化宗。
偃太和之室。
咏元古之风。
收人之所不宝。
弃人之所必崇。
以道德为林圃。
永逍遥于其中。
有玩世公子。
思发其蒙。
乃诣先生之所舍。
询出处之异同。
于是稽首跪而称曰。
仆闻士之生也。
备百行。
荣九德。
静为物轨。
动为人则。
可见故不隐。
可言故无默。
使上叶唐虞之化。
安仁寿之域。
既两仪交泰。
九有不携。
然后分人之土。
执人之圭。
伊尹负鼎而去有莘。
太公释钓而出磻溪
朝沦洿泥。
夕升丹梯。
若乔木之集鹓凤。
清流之跃凫鹥。
何必矫抗斯慕。
中和见暌。
蹑迹
追踪
膏屯于骨月。
和剿于氓黎。
捐坦荡之修衢。
履幽废之荒蹊。
漱寒泉之泠泠。
藉青草之萋萋。
悲林风之夕振。
厌山鸟之晨啼。
始支离而馁息。
终挛卷而寒栖。
信行藏之足验。
唯名实之可稽。
愿一闻其至言。
俾向方而不迷也。
先生宇合寥天。
心凝帝先。
泯祸福之境。
杜枢机之权。
将有言而中止。
不得已而应焉。
曰夫洪荒之际。
物靡艰阻。
上如崇邱。
下若平楚。
高卑定位。
各畅其所。
贤愚同条。
智诈罔举。
孰为出。
孰为处。
孰为默。
孰为语。
迨乎时迁朴散。
质变淳讹。
升沈异躅。
明暗殊科。
刚柔相轧。
曲直相摩。
或贪饵以吞钩。
或横飞以触罗
惟皇王之悯俗。
爰拯溺于洪波。
乃自揖。
让。
迄今于干戈。
虽政教之异宜。
之滋多。
欲遏乱以求理。
譬招风而静柯。
遂饰礼以邀敬。
修乐以导和。
虽圣哲之区区。
卒倾颓而奈何。
于是上有淫君。
下彰忠臣。
龙逢之列。
苌宏之伦。
苟徇义以成名。
竟违天而杀身。
祗足以增恶声于暗主。
竭惠泽于生民。
故全德之士。
韬精保真。
悟历数之在运。
知存亡之匪人。
将扶危而翼颠。
犹一发之擢千钧。
块壤之壅长津。
所以守嘉遁之元吉。
从少微之隐沦。
于是洪崖广成肇其端。
子州善卷绪其后。
汾水见傲帝之宾。
颍阳闻洗耳之叟。
以鸿名为糟粕。
以大宝为尘垢。
情蠲于取舍。
意适于林薮。
不刳心而无欲。
非吐纳以永寿。
眄江河为畎浍。
谓嵩岱为培塿。
故天子不可得而臣。
诸侯安可得而友。
岂作者之维艰。
诚历世之可久。
莫不道贯通于古今。
迹无系于奇偶。
镇末代之伪薄。
使向风而归厚
若乃子高之规夏禹
臧叟之诲周文。
仲连却秦师。
干木之藩魏君。
弦高俛仰以成绩。
四皓从容以立勋。
初混世以表用。
竟超然而绝偫。
既抗志于青霞。
聿栖身于白云。
兹乃无封滞于万物。
时抚俗以解纷者矣。
若乃顾推让有泰山之重。
视富贵若鸿毛之轻。
则孤竹之子。
王季之兄。
首阳之下。
悦采药于勾吴之坰。
柱史归周而道阐。
关尹去职而真成。
晨门藏名于抱关。
沮溺避世而耦耕
汉阴抱瓮忘机
渔父乘流而濯缨
于陵灌园逃相
莱氏负戴以辞卿。
南华漆园以寓迹。
列子郑圃以消声。
楚狂隐晦。
蜀严湛冥。
丞相推堂于盖公。
廷尉结袜王生
故文景尊之术。
国既富而刑清。
季主卜筮以训俗。
文通讼田以污名。
颜阖凿坏以避聘。
伯休潜遁以脱荣。
庞公课妻以耘锄。
严光拂衣于帝庭。
启期三乐以达意。
梁鸿五噫以抒情。
尚子平之持操。
毕婚娶以长往。
许叔元之守节
遗伉俪以遐征。
听苏门之咏啸。
若鸾凤之和鸣。
夏统之长歌。
欻云飞而雪零。
至于焦先瞿硎
郭文董京
天机符于太素。
渊默会于真精。
寂尔无闷。
则子真仲蔚
确乎不拔。
台佟管宁
或琴书以自娱。
或澹漠以无营。
此则同人者体貌。
异人者神明。
抱不易之纯粹。
含自然之孤贞。
道取怡于閒放。
业故无于屯平。
晓物理之尚简。
知天道之恶盈。
彼鸿飞寥廓。
奚弋者之能萦。
故宠章焉得而见累。
悔吝何由而相倾哉。
尔其阴德密庸。
元功潜著。
不戚其所毁。
不欣其所誉。
为无为以成性。
事无事以澹虑。
洞希夷之可察。
涉恍惚而斯据。
涓以结友。
忽驾景而飞去。
兹乃隐道。
其谁能测无何乡之处乎。
是以朝廷之士。
一入而不出。
山林之客。
宜往而勿还。
若沽名于白贲。
衒迹于青山。
觊蒲轮于谷口。
希束帛于云关。
非岩泉之养正。
实丘壑之藏奸。
繄末世之鄙薄。
曷清流之可攀。
或因兹以幸达。
讵不蕴终身之厚颜矣。
夫徼福之萌祸胎。
祈昌之结衰根。
不韦之识奇货。
献孕妻以密言。
吕公之辨龙颜。
谋纳女以永尊。
计克从而事捷。
排天路以腾翻。
遽变生而殃搆。
招衅罚以钟门。
霍氏之翼三后。
之复存。
何赫奕于当时。
亟殄歼其子孙。
鉴兴亡之体势。
实异代而同源。
已覆败于前车
又倾摧于后辕。
秦肆坑儒之毒。
汉流党锢之冤。
众君子欲修名显著。
乃贻戚于茔魂。
仰在居之悠迥。
谁克叩于帝阍。
固知祥风依于蓬荜。
沴气袭于华轩。
吾方将反汗漫。
师元元。
黜生死。
同乾坤。
当愈幽忧之疾。
所以秉斯道而弥敦也。
先生之言既毕。
公子拜首而谢曰。
小子久耽浅近之常议。
幸沐精微之奥论。
可谓涤除遗滓。
披拂重昏。
愿澡雪其形神。
以游夫子之末藩而已矣。
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 · 李嘉祐
引用典故:扁鹊 韩康
南方淫祀(一作祠)古风俗,楚妪(一作媪)(一作能)唱迎神曲。
鎗鎗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一作神欲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一作卖)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屈原祠。
外王父赠秘书少监东平吕公神道表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
公之先出自姜姓。太公之允也。
唐虞之际。佐治洪水有功。
以能为禹股肱心膂。命曰吕氏。
洎太公誓苍兕。平商牧。
桓公责包茅。匡周道。
传国七百。列于春秋。
汉兴。以勋戚在侯服者二十人。
临泗侯之孙通封于东平。其后国除。
为郡著族。元魏末有汶阳思礼者。
扶翼周文。开霸关右。
行台右丞兵部尚书。时魏分为东西。
中夏拥隔。遂居于河东
今为蒲人也。从尚书四叶生琎。
皇朝晋阳。赠郴州刺史
郴州之嗣曰仁诲。以文学称。
以从父兄太一俱用射策科。太一历御史尚书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右庶子
仁诲由成王文学转岐王府属。累迁右庶子金吾中郎将资州刺史
许州。未拜而薨。
以孝行闻。仕至太仆丞
朝散大夫太仆生公
公讳某。字某
少淳茂有志行。居太仆府君忧。
泣血三年。乡党称之。
制终。治古文尚书左氏春秋。
二十举孝廉。补博昌主簿
历任营邱文安二丞。宣劳使以清白荐。
试守洺水为政务仁恕
去苛察。密化旁流。
邑中移风。再岁正除。
朝散大夫。公性退。
不以善自名。且不乐为吏。
秩未满。移疾罢去。
居于济源王屋山之阳。常言君子之道。
不从俗。不离偫。
幼安抗迹而傲世。慈明濡足以救民。
曷若中行以全吾真。由是逍遥乐道。
以漆园鹖冠之言为师。时阅历代史。
究兴败治乱之端。参以立身行道之义。
著书十馀卷。号续吕氏春秋
草藁未就。属寝疾捐馆。
享年若干。时开元二十五年也。
永泰中。嗣子某位朝散大夫右赞善陈州刺史
寻迁检校秘书少监徐州别驾。因诣阙拜章。
乞回所授赐命于先人。诏追赠公太子中允
谢恩之际。又以公所著书上闻。
遂改赠秘书少监后十有三载
岁在某辰某月日。龟蓍袭吉。
始安宅于某乡里之原。江夏郡夫人黄氏祔焉。
夫人汉太尉琬之裔孙。皇朝大将军怀都督虢国公君汉之孙。
王府长史虢国公承源之女。洪州刺史京兆韦同之甥。
有温仁孝爱之德。劝义垂训之美。
后公七岁而终。公之追命。
于是有江夏之赠。嗣子秘书痛先君先夫人厌世寖远。
音徽将昧。常欲立贞石。
传德风。蓄诚未申。
先是徂谢。小子再拜受命于太夫人。
且成伯舅之志。恭论外祖之烈。
以示后嗣。杨恽太史之书。
久惭庸陋。韩康中军之爱。
空想生平。道在兹乎。
以表墓。曰。
赫赫有吕。肇发于姜。
既协大禹。亦亮武王
营邱门地。东平传嗣。
书之勋册。有焯名位。
中郎伯仲。允迪斯贵。
实生秘书。含道蕴粹。
仁为己任。孝亦天至。
论经八览。参六义。
三邑之佐。清恭廉贞。
鸣弦作宰。休有清声。
退谋于道。爰晦其明。
体顺保和。遗荣入冥。
春闱中允蓬山二职。
运往时来。退荣隐德。
振彼江夏。光敷内则。
不及象服。空垂燕翼。
太行之右。清济之北。
外孙纪辞。以志兆域。
梦得贫居咏怀见赠839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病添庄舄 韩康
岁阴生计两蹉跎,相顾悠悠醉且歌。
厨冷难留乌止屋(《诗》云:“赡乌爰止,于谁之屋。”言乌多止富家之屋也),门闲可与雀张罗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日望挥金贺新命(来篇云:“若有金挥胜二疏。”),俸钱依旧又如何(时梦得宾客,除秘监,禄俸略同,故云)
罢弊务思归故国寄知友829年 中唐 · 元稹
 押冬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如今欲种韩康药,未卜云山第几峰。
按:(同前《隐逸部·思隐》)。
春山三朅来 其三 唐 · 李涉
引用典故:不二价
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
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
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袭美毗陵魏处士朴 唐 · 陆龟蒙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韩康
经苑初成墨沼开,何人林下肯寻来。
若非宗测图山后,即是韩康卖药回。
溪籁自吟朱鹭曲沙云还作白鸥媒。
唯应地主公田熟,时送君家曲糵材。
太尉韩允忠神道碑 唐 · 纥干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天高地厚。
覆载之道成。
君圣臣贤。
教化之功普。
帝唐以文德走殊俗。
以武经齐诸夏。
吁谟(下阙)张之全才。
将相之重位。
艺通神化。
气肃风雷。
建旷代之勋庸。
为一时之标表者。
则魏帅丞相韩公其为人(下阙)万食采于韩。
因以定氏。
春秋时
韩厥晋献公
能全赵氏之孤。
不忝上卿之位。
左氏书之。
在嬴秦时
有韩仰为太傅(下阙)
一朝信生颓当。
封弓高侯
东汉时
韩棱尚书令
清名直节。
独立不党。
东晋时
韩康
幼□聪悟。
早遇殷浩见知。
长负(下阙)皇室(下阙)无人是知源深则派长。
根大则枝茂。
蝉联冠冕。
世享厥位。
曾王父朝。
皇魏博临清镇都知兵马使
□度奇表嶷然□殊不器(下阙)(下阙)检校太子宾客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御史中丞
且习钤经。
通知政术。
桓石虔名能断□许仲□力可□奔。
寻□军(下阙)相州(下阙)以公追孝。
工部尚□□□祖妣张氏。
追封清河郡太君
皇考□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使持节□州□军事守□州刺□□□□防禦使(下阙)
质劲百鍊(下阙)克肖门风。
飞一箭以下
彀虚弓而坠鸟。
洞晓边事。
不后郭公。
又好读兵书。
宁惭奉世。
初从将幕。
遂拜鱼符。
颁六条以□城驾□而□□□□行足以轨物。
□厉足以范人。
位不(下阙)公贵累赠(下阙)尚书
妣吴氏。
追封凉国太夫人
公则贝州府君之元子也。
才惟命世
生实为时。
天纵多能。
人推懿范。
孔子圣者。
似□能(下阙)公学穷三豕(下阙)以自强蓄锋铓而不(下阙)终军童子。
便请长缨
李牧少年。
乐从绝塞。
始辞外傅。
遽列和门。
竭力奉公。
所至必理。
蒋琬占梦之日。
已定封公。
谢安未仕之辰。
终期作相。
承□□□邦□之馀祉□文明之□代(下阙)(下阙)壮图(下阙)乎武幕位崇。
连营任显。
入军旅必以谋略资其长。
行乡党必以教义谕其幼。
诸葛亮管仲之器。
真卿白起之风。
立于尉庭。
不杂流辈。
□□□行太尉范□公爱公堂堂之(下阙)闻谓公曰(下阙)
韩与何本同族氏。
我欲投忘年之分。
申一姓之驩。
可乎。
公再拜牢让。
不从其意。
谦之至也。
□□□武宗四年
潞帅死。
其子稹□□一方积□□□长□□□□□□天子赫(下阙)
庙堂陈帷幄亟下诏书。
大徵师旅。
不日而戈鋋四合。
浃旬而貔武争先。
岁序俄周。
堡障未下。
盖以前据壶关之固。
后倚太行之险。
王师下关士庶□夷于锋下关防密疆鸱鸢杂金鼓之声。
云物惨山川之色。
徒拗其怒。
且无所施。
乃召耆将计事。
皆曰众寡不敌。
利病相悬。
公独忿勇出偫。
借前筹(下阙)
作虐西境(下阙)照大□□有(下阙)方地居屏捍。
当阃外之寄。
分天子之忧。
苟或不能整一旅之师。
问滔天之罪。
是倒持而授柄焉。
可恣其暴也。
遂请楚公上表□师躬行天伐。
楚公持重(下阙)公又曰虽(下阙)众兵家所慎。
而杖顺讨逆。
神道必从。
况豸不触邪。
与羊无别。
较然之理。
又何疑哉。
楚公虽听机谋。
尚怀犹豫。
□□御史中丞李公□乘□□□衔命宣(下阙)西向(下阙)恩始议伐叛。
顾谓公曰。
前日之言。
若合符契。
非公智识精远。
孰能悬解天意乎。
由是练日选□□□出纛(下阙)公素甫广顺(下阙)阵孤虚傅宏之气冠三军公孙瓒声闻步奋身于行伍之众。
泣誓于义勇之徒。
且曰。
帝命不可稽。
邻寇不可玩。
□□□虑事今(下阙)戈□山立□□云屯□雾忽(下阙)垒先惊。
公不顾危亡。
亲承矢石。
介冑虮虱。
手足胼胝。
赵充淑名动寰区。
共推烈士。
张文远身先士卒。
果立殊功。
□威无□□之□战陈忘□□之□□□朝渡一□□垒于□□夕起长风□浪(下阙)将席(下阙)山颓或倒戟自残。
或舆尸请命。
然后化狼顾鸱张之辈。
凤仪麟趾之祥。
荡秽涤瑕。
冰消烬灭。
捷书西上。
褒诏东来(下阙)
公上报明主。
(下阙)旋获(下阙)壮志呜呼。
楚国公用公筹略。
卒建大功。
天子酬劳。
就加外相。
御史中丞李公复因楚公(下阙)宠光亦拜台□惟公止换宪秩。
稍迁(下阙)(下阙)突徙薪之叹。
而我无矜功利巳之心。
坦然胸襟。
益见夷旷。
公挹江海之伟量。
挺倜傥之奇姿。
文次骞智敌万□顾彦□名齐(下阙)下□□问望藉藉。
动人视听(下阙)
庐江公纪纲失守。
时今上在东宫晋王
即宣诏遥领魏博节度使
授公银青光禄大夫检校节度观察留□□□慰谕(下阙)道路公瞻天顿首。
沥恳坚让。
紫泥重降。
莫得而辞。
踰月。
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
充魏□节度观察□□等□□□□□复拜□□□内使以旋(下阙)雷动五营义武。
六郡疲民。
稚舞艾歌。
相与贺曰。
邵父杜母。
复出于今日。
则人人皆得为赤子矣。
公宠践将坛。
荣分朝(下阙)丕变教令。
载新近(下阙)皇风普扇。
惠泽遐敷。
熙熙怡怡。
不严而理。
迨期月报政。
特加尚书右仆射
馀如故。
师长南宫。
仪刑会府
酬庸旌德
赏典有光。
□□□□检校司空(下阙)讳临轩遣使。
司空之命同赐。
渥泽荐加。
恩荣特异。
比于偫后。
孰可儗伦。
今上即位
敕覃恩中外(下阙)
维旧土朕□居(下阙)契君臣之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检校司空如故。
公位尊鼎鼐。
寄重方隅。
周勃社稷之臣。
汉朝礼厚。
桓楷栋梁之□蜀国名高。
感孚人心。
□□□□□使□□□鸟□□□修(下阙)保其安赋有常期。
官无横役。
而又立乡校以劝学。
敦儒术而奖善。
完器甲以彰有备。
训卒伍以示有严。
解□迎宾。
分甘飨士。
茂绥怀之(下阙)(下阙)之是非不出于□心之喜愠。
不形于色。
肃恭之貌。
若待严师。
信厚之诚。
不欺暗室
矧复地隆千乘。
日食万钱
而素俭之规。
无所增益。
(下阙)常阅诗书。
吉甫之。
不坠文武。
太叔之美秀。
子产之博物。
石奋之谨厚。
充国之雄敏。
皆不学而成。
得自生性。
亦犹张瑟于庭。
风至而韵自(下阙)纳万机(下阙)乾符元年十一月廿二日
遘疾薨于镇。
享年六十一。
倾都罢市。
阖境兴哀。
孙文度之丧。
神仙赴吊。
王子敬之殁。
人琴俱亡
皇帝(下阙)郎中曹邺太子(下阙)大夫李景庄库部员外郎陈翰
备鼓吹。
升辂车。
宣政正衙及公之灵座。
册赠司徒
谥曰□明年以我仆射(下阙)因心之孝感(下阙)公前娶夫人刘氏。
追封彭城郡太君
文伯之妻。
君子为知礼。
孟轲之母。
良史述其贤。
淑行无徵。
华年早世。
后娶夫人靳氏。
封清河郡君
□先公而殁(下)
有子(下阙)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尚书右仆射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天上麒麟
人间鸾凤。
夙□□□孝□纯深(下阙)列于贰车
推诚而六郡□□修巳而万人有赖。
及朝廷闻公薨谢。
星使遽临。
慰于苫之前。
勉以金革之事。
遂授仆射
起复魏□节度□察留后检(下阙)之权。
恩洽宸襟。
使来天阙。
碧幢照耀。
红旆逶迤。
礼莫重于夺情。
荣莫大于绪嗣。
仆射叩□□□洫血陈乞。
敢忘移孝之(下阙)仆射去经捧诏易□从政恭临旧地。
敬奉先勋。
绍遗爱于师坛。
袭垂□于揆路。
礼□可以肃物。
清俭可以律人。
无绮纨矜□之心。
□钲鼓(下阙)河永传带砺。
次子记。
前魏州都督府文学
幼子谏。
亲事将□早奉义方。
夙承家诲。
粤以明年二月廿五日
卜兆于魏州莘县修善乡平原□先茔之侧。
(下阙)公懿行崇勋。
为世轨范。
苟□纪述。
何慰孝思。
遂命门吏纥干浚刻石为碑。
以示来裔。
浚伏念昔者延陵季氏。
仲尼署其表曰。
呜呼有吴季子之墓。
则知碑者古史之流(下阙)铭合属曳裾之吏。
浚叨蒙原顾。
获忝初筵。
胡伯始之前修。
无惭许训。
郭有道之遗烈。
徒感蔡邕
宁愧芜词。
敢书贞础。
铭曰。
元圣乘运。
英贤膺期。
生为邦杰。
出作帝师
赫赫韩子
徽猷早振。
得姓于周。
筮仕于晋。
既开土宇。
亦佩侯印。
□汉承□淮阴封信。
洪源茂绪。
派远(下阙)克绍祖宗。
量宽溟涨。
威定山东
爰自壮年。
誓志从戎。
钤经政术。
靡有不通。
凌云直干。
袭物清风。
紫髯短下。
黑□雕弓。
□□挺众□□□□狸穴(下阙)若刃自戕。
若火自燎。
太行天井。
恃险设奥。
逆浪昼翻。
旄头夜耀。
天子问罪。
楚公奉诏。
公实为副。
顺行天讨(下阙)
偫校□□齐䘪飙驰雷扫(下阙)
执锐披坚。
屠城擒将。
所向无全。
探雏扑卵。
流血成川。
妖孽既平。
功成凯旋。
勋高名显。
时望赫然。
鸾鹤腾□蛟龙擘□□天万里。
一日可上。
斋坛使节(下阙)
位重廊庙。
任尊师长
化洽令行。
人歌惠养。
天垂将星。
公实禀之。
神有兵符。
公实受之。
元凶巨猾。
公实定之。
帝□王□公实佐之。
□家许国。
济难匡时(下阙)
晋侯言命。
两楹梦奠
夫子殆病。
皇天匪信。
倚伏无定。
梁坏舟藏。
孰为龟镜
史氏书殁。
礼官考行。
终始哀荣(下阙)
已列。
体魄宜安。
西眺崇山
崇山言言。
南临大河。
大河浑浑。
河永固
基业长存。
寄外甥苗武仲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放逐今来涨海边,亲情多在凤台前。
且将聚散为闲事,须信华枯是偶然。
蝉噪疏林村倚郭,鸟飞残照水连天。
此中唯欠韩康,共对秋风咏数篇。
火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事类赋》卷八
火之于人也,尊而不亲。
出内既观于天象,内外亦见于《家人》。
司烜效官,则取之阳燧;
庄周著论,或言其指薪。
尔其观彼荧台,取之然石,既不戢而自焚,亦祸发而必克。
每见焚和,尝闻燥物。
管仲于齐境,随王莽于宣室。
若夫牧童之烧秦冢,项羽之屠咸阳
炎洲照灼,上郡荧煌。
当畚挶以为备,岂瓘斝之能禳。
胡母之得子博,孙登之训嵇康
至于崌山白首,符愚赤喙。
伏郑玄之先识,嘉韩康之幼惠。
祖莹蔽窗而服勤,管宁望岛而来至。
惊此浣布,戒兹燎原。
或萧共弊,或玉石俱焚
孝感君仲,施至化于刘昆
或以散陶安之冶,或以烧子布之门。
则有伊尹九变,宁生五色,越王握之而报吴,仙翁吐之而待客。
叔度之不禁,笑阿奴之下策。
宋姬亳社之妖,阏伯商丘之职。
因彼错木,生于积油。
日已出而宜息,金相守而斯流。
观炎炎于燧木,指赫赫于萧丘。
至其雨里常燃,口中忽吐,类既就燥,味惟作苦。
智伯曾言于入梦,曾子每闻于不举。
亦有望炎山之草木,瞻梦泽之云霓,忆田单之纵牛,思江逌之放鸡。
佛图曾说于救燕,郭宪尝闻于噀齐。
樊英之神宁测,栾巴之术难跻。
则有惊武库之焚荡,讶圆渊之照灼。
或涉之而不知,或处之而自若。
亦云燧人用之而纪物,炎帝以之而名官。
孝绪既云于彻屋,古初亦闻乎伏棺。
别有生彼老,出于槁,雀集公车,乌流王屋
行司爟之政令,绝令丘之草木,悯池鱼之及祸,喜藏台之为福。
又闻烧木不死,灼兽不燃。
举于雍畤,照彼甘泉。
孙子用之而攻敌,赤松蹈之而成仙。
糜竺之货财殆尽,献之之神色恬然。
犹有临邛之井,神丘之穴。
感通尝见于鸟衔,焚燎忽惊于突决。
为子推而见禁,逼仲都而不热。
斯配礼而主夏,实离象之馀烈也。
范天章 其二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二、《圣宋文选》卷九、《宋元学案》卷二
伏以宋有天下八十馀祀,四圣承承,厖鸿赫弈,逾唐而跨汉者远矣。
上思复虞夏商周之道,治于圣世也。
考四代之学,崇桥门辟水之制,故命执事以莅之。
大哉,主上尊儒求治之心也至矣!
然则虞夏商周之治,其不在于六经乎?
舍六经而求虞夏商周之治,犹泳断湟污渎之中望属于海也,其可至哉?
噫,孔子既没,七十子之徒继往,六经之旨,郁而不章也久矣!
加以秦火之后,破碎残缺,多所亡散;
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俾我六经之旨益乱,而学者莫得其门而入。
观夫闻见不同,是非各异,骈辞赘语,数千百家,不可悉数。
今之所陈者,止以先儒注解之说大行于世者,致于左右,幸执事之深留意焉。
国家以王弼韩康之《易》,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春秋》,毛苌郑康成之《诗》,孔安国之《尚书》,镂板藏于太学,颁于天下。
又每岁礼闱设科取士,执为准的。
多士较艺之际,有一违戾于注说者,即皆驳放而斥逐之。
复至愚至暗之人,不知国家以王、韩、左氏、公羊、谷梁、杜、、毛、郑、孔数子之说,咸能尽于圣人之经耶?
又不知国家以古今诸儒服道穷经者,皆不能出于数子之说耶?
若以数子之说能尽于圣人之经,则数子之说不能尽于圣人之经者多矣;
若以古今诸儒服道穷经皆不能出于数子之说,则古今诸儒服道穷经,可出于数子之说者亦甚众矣。
噫,专守王弼韩康伯之说而求于《大易》,吾未见其能尽于《大易》者也;
专守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说而求于《春秋》,吾未见其能尽于《春秋》者也;
专守毛苌郑康成之说而求于《诗》,吾未见其能尽于《诗》者也;
专守孔安国之说而求于《书》,吾未见其能尽于《书》者也。
彼数子之说,既不能尽于圣人之经,而可藏于太学、行于天下哉?
又后之作疏者,无所发明,但委曲踵于旧之注说而已。
复不佞,游于执事之墙藩者有年矣。
执事病注说之乱六经,六经之未明,复亦闻之矣。
执事内阁之崇,居太学教化之地,是开圣阐幽、芟夷乱、兴起斯文之秋也。
幸今天下无事,太平既久,鸿儒硕老,驾肩而起,此又岂减于汉魏之诸儒哉?
执事亟宜上言天子,广诏天下鸿儒硕老,置于太学,俾之讲求微义,殚精极神,参之古今,覈其归趣,取诸卓识绝见大出王、韩、左、谷、公、杜、何、毛、范、郑、孔之右者,重为注解,俾我六经廓然莹然,如揭日月于上,而学者庶乎得其门而入也。
如是则虞夏商周之治,可不日而复矣,不其休哉!
执事若以数子之说行之已久,不可遽而去之,则唐李善梁昭明太子《文选》五臣注未尽,别为注释。
且《文选》者,多晋、宋、齐、梁间文人靡薄之作,虽李善注之,何足贵也!
国家尚命镂版,置诸太学,况我圣人之经乎,安可使其郁而不章者哉?
执事之深留意焉。
九日药市作1058年 北宋 · 宋祁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阳九协嘉辰,斯人始多暇。
五药会广廛,游肩闹相驾。
灵品罗贾区,仙芬冒闉舍。
撷露来山阿,斸烟去岩罅。
载道杂提携,盈檐更荐藉。
乘时物无贱,投乏利能射。
饔苓互作主,参荠交相假。
曹植谨赝令,韩康二价。
西南岁多疠,卑湿连春夏。
佳剂止刀圭,千金厚相谢。
刺史主求瘼,万室系吾化。
顾赖药石功,扪襟重惭唶。
独乐园七咏 采药圃 北宋 · 司马光
 押词韵第三部
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
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
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
惊逃(原作起,据陈本、四库本改)入穷山,深畏名为累。
朝请郎辛君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一、《苏魏公文集》卷六一
嘉祐六年仁宗谓辅臣曰:「科举取人,拘以条式,敦朴有道之士或至弃遗,是岂朝廷求才之意耶」?
乃诏诸路州郡,访求遗逸,敦遣诣阙,试而官之。
时故相右仆射侍中、判许州贾文元公京西转运使提点刑狱,凡五章列上长社进士辛君痈化光,文艺节行,乡里推服,召试西掖
中选者十八人,化光在第四,特赐进士出身,试秘省校书郎,知河中府永乐县
当时议者咸谓圣主崇奖儒行,恩及草泽,实旷世未行之事。
翰林尚书宋景文公遗奏,以为取士不刊之法,其为天下称赞也如此。
化光尚书比部员外郎、赠光禄大夫讳有孚之子,驾部郎中检校太府少卿致仕、赠户部尚书若冲之孙,故参知政事太子太傅致仕、赠中书令仲甫之曾孙。
胄出陇西金城之世,自汾州西河县再徙颍川,为颍昌府长社县人
化光少以名家子向学勤刻,综贯书传。
与士大夫游,当时贤公名卿至许者,莫不推挹以为远器。
累举进士不偶,既壮矣,自谓命之奇只,不可强进,杜门养志几十年而从聘命。
治平元年英宗皇帝诸王宫大小学,选儒学之官为教授,使以经义守宗子
化光自永乐召为韩王冀王宫小学教授,尝以谓贵游子弟以诸生法约束之,则惴惮而难入,故为之别立课程,日诵若干字,间则大集讲解所诵书,习为文词。
庶几渐摩成性,若自然耳。
于是宗子以其规矩简而易行,莫不悦从。
未数年而学益进,能循礼法,不为非义,繄善诱之益也。
以岁劳迁大理寺丞,仍旧任凡六年。
求外补差,通判火山军
故相韩康节公化光乡友也,帅并门、镇武定,皆奏辟管勾安抚司机宜文字,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
官制行,换朝奉郎
府罢,还审官格,以常选王宫洎机宜。
虽积十年四任,而未尝实历宰,不得升秩,复当领邑。
会机宜罢,举取尝为此官者为首选。
化光欣然不恤,复领真定
又二年,仍未外任。
由是朝廷知其久滞,常调用为光禄寺丞、迁太常博士
逾年,选为王府记室参军,再转朝请郎
化光为人,外温和而内劲正。
与人共事,推诚相亲,议论有不合,但不言,虽不从,未尝变色。
后或议夺,而气益恐怍,自以为事胜而怨憎生,非孤拙所宜也。
故在王宫及国邸,二王多询其故事,特加礼敬,尽得内外之欢心。
其去也,从学者至涕泣流连不已。
给使皂隶辈亦遇之以礼,未尝怠忽。
其周施于事,皆此类也。
帅府虽边书丛委,皆悉力裁处,动中机会,帅长赖之以厌折多矣。
天性孝义,爱亲戚。
辛,大族也,昆弟皆先丧逝,而贫居食口益众,化光月给以俸钱,仅二十千,此外有婚丧,又辍财以周急。
内外属之居京者,遇四时节序,饮食之馈,未尝绝乏。
死之日家徒四壁,族人住俸失所者七八家。
平生无他嗜好,独嘉宾客,善谈谐,至于歌啸,终日不倦,罄家之有无以供馔具,故士大夫无不与之交好者。
平居康健,未尝有疾。
一旦暴得腹疡,渐不能兴,伏枕月馀而卒,时元祐四年七月一日也。
交亲闻讣,莫不嗟戚而痛善人之云亡也。
予与户部侍郎韩公持正给事中赵公无愧往抚其,恸哭相吊。
右丞相范公尧夫尤深恻恨不得临其丧,日遣亲宾往问,其襄事周恤尤厚。
嗣子公琬素承清白之训,家无一簪之赀,举丧难苦。
予之息喜,化光甥也,使往干助,得以尽礼,以其月二十八日阳翟,以某月某日葬于三封山某穴,从先某官穴之左。
夫人王氏,某官之女,贤淑善治家,前三年某月卒,先祔大墓。
自夫人之殁,化光自以室无主馈,忽忽不适。
盖平居奉亲戚,待宾客,所以周旋无间者,皆内助致然故也。
一子即公琬,以致仕恩补太庙斋郎
二女:长适临颍宿寿昌,亦其甥也;
次幼在室。
予与化光友且亲,道术相忘,无间然。
每杯酒意适,则歌呼纵放,坐忘形骸,稍隔阔则以为不足。
及病且亡,予为之惨惨者累数月不能已,盖念相知之难得也。
其葬也,公琬请文以志其圹,遂为之铭。
铭曰:
辛系陇西,金城著姓。
徙河、汾,数世不竞。
流光自远,是生中令
佐佑神功,入预大政。
归老颍川,厥居以定。
子孙蝉联,衣冠益盛。
化光特起,出驾封轺。
一命宰邑,躬掌民徭。
宗藩典教,边城赞条。
五参帅幕,逡巡不超。
常光禄,预议中朝。
上选耆老,典记王僚。
博识多闻,纳言敏行。
善与人交,久而益敬。
或出或处,安之若命。
胡不永年,遽至大病?
殁有遗恩,葬从先正。
既安故丘,复贻后庆。
陈景初(陈善医)1064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惨淡淮山水墨,行人不饮奈离愁。
药囊直入长安市,谁识柴车载伯休
孔颖达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
孔颖达尝撰《周易正义》,又与马嘉运、赵乾协、苏德详等参详,以行于世。
观其发明三圣之旨,通贯万化之蕴,其亦深于《易》乎。
然于下《系》云:「案诸儒象卦制器,皆取卦之爻、象之体。
韩康之意,直取卦名,因以制器。
案上《系》云『制器者尚其象』,则取象不取名也。
韩氏乃取名不取象,于义未善。
今既遵韩氏之学,且依此释之」。
甚哉颖达之失!
圣人之道至深远,而学者不悟,故洪生硕儒为注疏,以启导后进,而使得其馀。
今韩氏既失于取象之义,己为《正义》,当为刊正指归,以为后人之师法;
奈何既知其失,不为剖析是非,又从而蹈其失哉!
夫「斲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
《益》者,《震》下《巽》上。
《震》阳,木动也;
《巽》阴,木可揉也。
而揉以为耒耜之象,其动在下,耕田之象也。
而韩谓「制器致丰,以益万物」。
又「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之象,而韩谓「乘理以散通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小过》。
《小过》者,《艮》下而《震》上。
《艮》,山也;
《震》,木也。
山止于下,木动于上,杵、臼之象,而韩谓「以小物济用」。
诸如此类,失者甚众,不可备举。
韩氏妄肆臆说,颖达又不发明其得失,诚可惜也。
类而推之,则圣人之旨皆可见矣,学者宜自求之(《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一。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之:原脱,据十三经注疏本《周易·系辞下》补。
易论(上)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一、《圣宋文选全集》卷一八
尝病世之学者不能知《易》之本,遗人事而泥天道,其卑者入于象数,而高者不过入于名理。
焦延寿京房毛爽祖孝孙之徒为六日七分之说,日辰之支干,律吕之清浊,风雨寒暑,节气之候,与天文历法,以为皆从《易》而生。
故术者咸自托于《易》,五行家曰:「我之术出于《易》也」。
太一家曰:「我之术出于《易》也」。
律家亦云然,历家之所云又然。
已而《参同》、方伎、卜相、筮占之流,莫不持筹衍图,指画天地,自以为知《易》。
意者借圣人以为高,祈世人之弗疑其妄而尊己之学也。
晚有韩康,颇号知《易》,至于圣人之精义,又往往溺入于名理,趣向大与佛老相类。
仲长子光尝称老《易》。
夫象数之与名理,固《易》之自出,然而本非圣人所以教世者,故不言人事而言天道,谓之伎术,非圣人之徒也。
自周秦间,已谓《易》为卜筮之一法。
及秦烧书,欲以愚黔首,始皇李斯曾不知卦爻有仁义之说,学之者可以不愚,《易》以此脱于乱世,独得不火。
后世传授不绝,然亦几矣。
后之学者,又坠《易》之旨,不能究极人事,而推天援神,放其言于惝恍冥迷之外,务以惑世,何《易》之少通而多塞如此哉!
夫是非定于目前而难以眩者,人事也;
易伪而不可诘者,天道也。
彼以谓己能谈天,众人必以我为洞阴阳而测变化,吾智甚大而吾学甚远,为力甚近而得名甚高,且有难诘之幸。
此如画师,喜为鬼神而惮为狗马,以鬼神难知而狗马易较故也。
嗟乎!
高者入于象数,卑者入于理名,而圣人之旨固已微矣。
夫圣人立《易》,岂止作空器、与后世为古法而已耶?
固将以利天下也。
卦之不同,一卦之体,当一世之事;
爻之不同,一爻之体,当一人之事;
位之不同,一位之体,当一时之事。
处治处乱,宜进宜退,处晦处明,宜刚宜柔,处上处下,宜为宜否,偶其时,会其事,曲折万变,圣人皆有术以处之,故出没于天地之间,而利不能诱,祸不能絓,恶不能垢,誉不能骄,小以之治身,大以之治天下无异道者则圣人以有用而为之矣。
因人以及三才可也,学者奚独以象数为哉。
舒州李居士(惟熙) 北宋 · 郭祥正
李居士,存心最慕韩伯休
州城卖药不二价,世人求我我何求。
颜如渥丹眼如漆,和气酣酣吐朝日。
偶来握手为一言,照尽五脏平生疾。
箧中自取三粒丹,瘦骨坐使春阳还。
便当投印弃冠带,与君海上巢名山。
深锄茯苓酿酒,极饮形骸可长久。
乘槎鼓枻入云涛,醉放一丝携六鳌。
李府君挽词 北宋 · 李之仪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卖药韩康伯,著书河上公
幻同聊复尔,缘散却归空。
独有乡人泪,难胜露风。
我来嗟已晚,犹及想冥鸿。
朝议大夫致仕程公墓志铭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九、《范太史集》卷三八
公讳嗣弼,字梦符
其先居中山博野,自文简公河南伊阙,今为河南人
曾祖讳赞明,太子右赞善大夫,赠太师中书令
妣吴氏,秦国夫人
祖讳元白袁州宜春县令,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冀国公
妣楚氏,晋国夫人
考讳琳,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为魏国文简公
妣陈氏,魏国夫人
文简公仁宗朝,入辅出藩,任兼文武,威望赫奕,为时名臣。
有子四人,公在仲也。
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再补将作监丞,五迁尚书郎,赐五品服。
官制行,自比部郎中易阶朝散大夫,转朝请大夫,赐三品服。
签书彰信军节度判官九任知郢州,不行,改知光州
以疾归京师,踰年致仕。
今天子即位,改朝议大夫,累勋至上柱国
元祐元年二月甲戌,终于武成坊之第,享年六十。
公性孝爱乐易,不为畛域,而志坚正不可夺。
幼力学,举进士,已而专奉亲治家。
遇事强敏,处心平直,文简公器之,凡家之政,悉委于公。
女弟荣国夫人,适今中书右丞相韩公。
初,韩公为陕西转运使荣国病留京师,公迎致弟与韩氏二甥朝夕左右,召医尝药,奉事甚笃。
伯兄嗣隆终尚书郎,无子,公择族人子为之后,使主丧,且言于朝而官之,奉兄丧葬于洛。
公惟一子,方病甚,不顾而行。
人或劝之,公曰:「吾不忍吾兄之孤也」。
其后公子亦良愈。
程氏自冀公以上,先葬郑,墓近水,当徙,公即辞守郡,求为閒官,力营之。
合族人之未葬者凡十三丧,迁之伊阙
公自督役,寒暑不息,虽大雨,犹杖藜芒屩立雨中,至暴露感疾,乃克葬。
魏国夫人之族贫不能自存,公聚而养之,至于终身。
故人有任郎官而殁者,孤女鬻于人,公赎而嫁之。
所至举职业,不为茍简。
初为国子监主簿,故事:收田租以赡学者,岁入无法,不可会。
公谨出纳、省浮费,未几,积仓丰溢,所赡倍众。
河南幕府神宗即位,诏给军赏,帑藏不继,将贷于民。
公议以转运司封桩钱给之,一日而既,军民皆悦。
永厚陵役使者,委公总领,事皆先期而集。
监司交荐其能。
英宗大行在涂,河梁未固,主者不知所出。
公命积草实桥下,而决其上流,灵驾以济。
民有盗人园果,见捕窘迫,投砾伤园主。
吏欲寘重法,公薄其议,杖之而已。
熙宁初,朝廷更法令,上大夫进拔不以次,执政以公才可用,且与公有旧,召之。
公终不往,乃自通判擢守郡;
又辞不行,求管勾嵩山崇福宫,杜门静默,贵要罕识其面。
方众人趋竞,而公不动其心,独引避退处。
虽在市朝,声迹不接于人,若山林隐遁之士。
生于富贵,而恬于荣利乃如此,其可谓君子矣。
喜为歌诗,效长庆体,慕白乐天之为人,有文集二十卷。
先夫人杨氏,封崇德县君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恭密公之女。
后夫人贾氏,封寿安县君丞相魏国文元公之女。
皆先公而卒。
子男三人:公孙,奉议郎,删定门下中书外省拟进格;
其二幼亡。
女七人:长早世;
次适朝散郎、行太常博士吕希纯通直郎晏晖,承事郎王𡻮,承议郎张恕承事郎冯诩,适张氏者亡其次,幼亡;
季在室。
孙男六人:仁问、义问皆夭;
次曰礼,假承务郎
、孚,皆郊社斋郎
幼曰广
女三人:柔,早夭;
幼曰都、平
公与弟朝议大夫嗣恭、朝请郎嗣先皆友爱笃睦。
公主家事,如文简公存时。
公卒之日,朝议方提点梓州路刑狱,而朝请太仆主簿,与孤公孙奉公之丧。
其年三月从祔于伊阙先原,合二夫人之墓。
将葬,使以状铭于祖禹,谨诺而为铭:
程自伯休,世德既显。
以迄于宋,大集文简
侃侃惟公,孝友温仁。
克永其家,以禔厥身。
岂无膴仕,不以易志。
施于邦国,百未一试。
义有可为,公则安之。
利所在焉,退缩不窥。
完其始终,人莫我疵。
刻诗于墓,惟后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