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大宁院塔记(庆历七年十二月) 宋 · 刘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一
粤自元胎无象,太素□形,陶冶万灵,鼓舞群动,而衣被亨育之仁,功不可以名况者,其三极之道,而元气之宰欤。故圣人作为郊邱以尽其报祀,陈其祠祝以降乎嘉生。矧惟觉皇之抚运也,等隆二仪之尊,奄荒大千之界,道济群有,恩加四生,正觉无解而并拯群迷,至慈因相而咸救诸苦。同大虚而物无不纳,开證悟而妙议无边,为大总持而庇我黎庶。自神光显赫,纪乎鲁史之编;威德开祥,肇乎汉闱之梦。故像法东被,顿教西流,能仁传洎于舍灵,圜首尽思夫祈报。塔庙之建,此其谓乎。惟宛陵郡作藩南夏,据吴上游,地产气序之平夷,江汉冈峦之滨带,馀县有六,经居上焉。自东晋以还,李唐而降,牧伯令长,必择其清贤。风谣民教之在柔,神奸疠疫之不作,丛是吉祥,号为胜壤。负城西出一舍,院曰大宁,乃唐禅师应公宴坐庵址也。自昔迦叶授佛心印,得其人而传之,至师于比邱凡二十五叶,而达摩得焉。后而传之径山融公禅师,即径山之法裔也。蝉联珠贯,咸振祖祢,而净土因人,肇为宝所。厥初圣贤经始之灵异,水木更运之迁回,缔搆废兴,悉存院记。院之始创,本曰长安,洎于皇朝,乃赐今额。惟壮严清净之居,真日月琉璃之界。经皇之所安止,清侣之所栖游。檀施嗣臻,香象蹴踏。院释晏明得如来付嘱之旨,成诸佛报运之缘。发洪愿心,运广大力,尝谓道成由乎己立,国净资于他化。遂同本师悟公募施,就院建佛阁一十二间,雕塑圣像三尊。一殿月容趺俨,栋宇翚飞。宝严侔祗树之园,象设拟竺乾之所。胜缘日就,行檀悦随,入于本院,建法堂三间,香积房庑。院成,乃召其徒谓曰:「夫无存于化,是名无相庄严;荷担受持,故曰菩提妙果。今贤劫去世已远,大惧教沦,而至圣互兴,扶此法要」。于是乃建泗州大圣宝塔一所于院之后。作是愿已,爰募有情聚落之人,赞叹踊跃,委货币而言舍者,如号召而至焉。莫不度材揆景,命匠程功,开盘礴之基,穴烟岚之秀。轧地轴而疏址,摩宵堮而创规。斲峻成夷,镌岩砻础。二筑靡劳于覆篑,基冈岂自于他山。其徒蒸蒸,其作凭凭。经纶广袤,棼撩相承。金绳界道以增焕,宝网罗空而上哜。烛万象之明灭,洞回溪以无际。右腋于浚壑,左跨于巨峰。重峦伏其背,大野朝其向。耸盘据回抱之胜势,为坚牢地神之固护。兹所谓成第一希有之功德,就不可思议之福缘者矣。塔成,无虑总五级,而圣像在焉。用缗五百馀万,自宝元岁在戊寅而矢谋之,年踰七次,庆历甲申而工役成。噫,西方之教也流于震旦,而巍巍赫赫,如此其大者乎!故离苦恼而涉是境者,疑化城焉。功德既圆,会议刊石,且欲流之异时,以永其传。庆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记。
按:嘉庆《泾县志》卷一一,民国刻本。又见《泾川文载》卷三九。
永州柳先生祠堂记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六、《浮溪集》卷一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二、《柳先生集》附录三、《新安文献志》卷一一、康熙《永州府志》卷一六、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六、光绪《零陵县志》卷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
先生以永贞元年冬,自尚书郎出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至元和九年十二月,诏追赴都,复出为柳州刺史。盖先生居零陵者将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去长安四千馀里,极穷陋之区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闻天下。在先生谓不幸可也,而零陵独非幸欤?先生始居龙兴寺西序之下,间坐法华西亭,见西山,爱之,命仆夫过潇水,剪薙榛芜,搜奇选胜,自放于山水之间。入冉溪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因结茅树蔬,为沼沚台榭,目曰「愚溪」,而刻《八愚诗》于溪石之上。其谓之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者,循愚溪而出也;其谓之南涧、朝阳岩、袁家渴、芜江、百家濑者,溯潇水而上也。皆在愚溪数里间,为先生杖履徜徉之地。惟黄溪为最远,去郡城七十馀里,游者未尝到。则岂先生好奇如谢康乐,伐木开径,穷山水之趣,而亦游之不数耶?绍兴十四年,予来零陵,距先生三百馀年。求先生遗迹,如愚溪、钴鉧潭、南涧、朝阳岩之类皆在,独龙兴寺并先生故居曰「愚堂」、「愚亭」者,已湮芜不可复识,《八愚诗》石亦访之无有。黄溪则为峒獠侵耕,嶝危径塞,无自而入。郡人指高山寺口,此法华亭故处,而龙兴者,今太平寺西瞰大江者是也。其果然欤?周衰,言文章之盛者,莫如汉唐。贾谊驰骋于孝文之初,时汉兴才三十馀年耳。其谈治道、述骚辞,已追还三代之风如此,自是踵相蹑有之,末而至于刘向、扬雄,益精深不可及,去古未远故也。唐承贞观、开元习治之馀,以文章显者,如陈子昂、萧颍士、李邕、燕、许之徒,固不为无人。东汉以来,猥井之气未除也。至元和,始粹然一返于正。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及昌黎韩公之力欤?故以唐三百年世所推尊者,曰韩、柳而已,岂非盛哉?先生虽坐贞元党,与刘梦得同,梦得会昌时犹尊显于朝,先生未及为时君所省,而遽殁于元和之世,事业遂不大见于时,可深惜哉!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而先生之文载集中,凡瑰奇绝特者,皆居零陵时所作。则予所谓幸不幸者,岂不然哉。零陵之祠先生于学、于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其几,而莫之敢废。顾未有求其遗迹而纪之者,余于是采先生之集与刘梦得之诗可见者,书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图志》之末,庶几来者有考焉。
元礼部祠记(绍兴二十四年) 宋 · 叶义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一、《永乐大典》卷六七○○
唐礼部侍郎元公次山,学行文章为一时闻人。县之瀼溪,乃乾元间避地,有诗文载集中。宋嘉祐五年,县大夫吴俟因民之欲,结屋以祠。久屋废,未有能求其遗而成之者。李侯西美,政成民听,乃重建祠于苍城,谓古之君子,生有补名教,死必与祝典。次山之来瀼溪也,人爱之,其去也,人思之,当时抵掌谈咏,皆廉逊恺悌之语,遇事行己,有爱君爱民之心,可以风动天下,至今闻其名氏,犹皆歛衽。仁人用意,固有若缓而甚急。侯与邑之士求予叙岁月,予文不知机杼,安能流传?虽然贤如次山,廉敏而知治道如李西美,法皆当书。
湖山忠显康济王庙记(绍兴二十二年) 宋 · 詹步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四、嘉庆《泾县志》卷九
善为政者,先成民而致力于神。民不失职,神乃因民和而降之福。周内史过曰:「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盖人有德则依之也。绍兴十九年,括苍朱公被天子命来宰是邑,遍谒群祀,至王之祠,叹其庭宇痹陋,欲革而新之。会其莅事方始,惠未及民,期年政成,公乃告谕民吏,以谓王之血食于此,凡岁之水旱灾厉则祷之,寇盗克斥则祷之,咸若有答焉。王之有功于汝民也,彰明若此,是宜大侈祠殿而宣其烈。由是富者出其材,贫者出其力,公又抉剔赢羡,均输委积,规模既远,庸役惟时。逾年,新庙灿然,曰庭曰庑,有俨有侐,实为改观。又命筑垣墙百丈。壬申九月,公率僚佐吏民落成之,莫不相与高蹈而咨嗟。盖公之始来,急欲鸠工,则惠未遍而民弗从,信未孚而神弗福焉,岂非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之说乎?是岁仲夏,大作淫雨,溪流暴涨,公乃有请于神。已而邻境皆被害,独泾无患,岁复大稔,此又神之报祝,显然昭著,岂非民和而降之福,与夫所谓依人而行之者欤?然则公之事神治民,可谓至矣。咸愿刻石,以彰公美,以扬神休,属步为记。步目睹盛事而得其实,故不敢以芜陋为辞。若夫王之忠义大节,及其谱系爵号,皆在晋史,前人碑刻具存可考,兹不复云。
按:《泾川文载》卷四八,道光刻本。
游金庭观 宋 · 叶参光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迢递人间入路遥,忽窥仙阙绝尘嚣。
事寻奇异彼燕石,文载兴崇是晋朝。
攻艺高楼无笔砚,养鹅灵沼识刍荛。
英雄虽逐年华谢,万古真风冠碧霄(《剡录》卷八)。
令监司郡守搜访遗书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词科旧稿》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汉治方兴,陈农奉求书之诏;唐文载郁,苗发分出使之权。《七略》之奏已成,四部之藏复盛。稽诸往牒,具有成规。朕法离照以当阳,体贲文而御宇。久矣灵台之伯偃,载戢干戈;粲然东壁之星明,勃兴道术。乃眷藏书之府,属予稽古之心。虽钿轴牙签,渐至充盈于三馆;而漆书壁简,尚多散逸于四方。比屡饬于攸司,何未孚于至意?爰加申谕,益俾旁求。启时金节之臣,暨尔铜符之守。或观风问俗,知典籍之所存;或宣化承流,体国家之先务。合修乃职,悉上送官。视隋朝嘉则之名,靡容饰伪;按我祖崇文之目,庶可补亡。苟闻篇帙之鼎来,奚吝龙光之宠锡?毋为烦扰,以负使令。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葛致政墓志铭(绍熙元年十月)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五、《象山集》卷二八
余稚齿在先君侍侧,见客有长大,面目方整,坐立耸直,揖逊恭谨者,心独异之。廉问左右,知为葛公德载,而未能详其为人。及长,则闻葛才美有声学校。有业五行术者曰黄实,久游乡里,常往来吾家。每科诏下,问此举谁当荐名,实必曰葛才美,已而不验,人皆笑,实曰,是独采有能名者耳。才美竟以乾道戊子与其子同与举送,明年才美登科。余闻实言时,实已老矣,不知此时犹在否也。才美,公仲子也。公平日待之甚严,其母尝乘间为才美泣曰:「儿未尝有过,盍少假借之」。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吾如是,犹惧其业不进,德不修,可假借乎?是所以成之也,尔毋以为苦」。由是母亦喻其意。才美未第时,余尝造郡庠,由东序以入,有二士并立西序,稍相睥睨。一士容色甚少,益自嵬崖,面焉以出。一士低回恭谨,翼翼趋庭间见,即乃才美也。才美齿出吾上远甚,而其恭如此,余由是益敬重之。已而闻其有严君焉,余然后知才美恭逊固天性,亦其教有以成之也。才美与先兄复斋为同年进士,自是往来加密。余亦屡造公,公年耆行尊,过自谦抑,如见所畏,未获从容。比年客有过我道公畴昔语,且及其行事,余窃有慕焉。因介客道意,欲求欸晤,以究本末。因循未遂,而公下世矣。余往哭公柩,诸孤执丧甚哀,余亦不知涕泗之横集。既归,即束书入山房。公葬有日,才美徒行匍匐登山,以铭为请。余雅不乐铭墓,异时所辞却者众矣,或破此意而为之者,皆适有所感而不能自已者也。余于葛公,所感深矣,遂次而铭之。公讳赓,葛其姓,德载其字。其先五代间自番阳徙抚之金溪。曾祖祈,祖丰,父思审,皆不仕,世以力田殖其家。公为人刚决,临事无凝滞。年十三,区处家务如成人,父兄异之,于是付之以其政。时公父年未五十,为堂舍北以自燕适,如遗世者,凡三十馀年而后即世。公有二兄,仲早卒,事伯兄,抚仲孤,敬爱饬尽,人无间言。遭时多故,县官倚办于民者几倍常赋。公调度有方,从容赡给。建炎间,盗贼蜂起,所在为保伍以自卫。郡每被寇,必檄以捍禦。临川为寇冲,虏骑侵轶亦尝及城下,皆赖乡社以免。公善用长戈,慷慨徇义,人所乐亲,所部皆勇敢,以是见推为前锋,摧坚陷阵,未尝有所避。虏骑既败退,王燮后军叛卒数千,寻至城下。他兵遇者辄不利,城中恟惧。金溪乡社既至,城中则大喜。城上呼曰:「贼中有髯而骑者善战,宜谨备之」。既阵,果有髯而骑者,奋刀驰突。公直前以长戈捣之,应手堕马,贼众惊溃,获其告身,官已正使。人皆曰:「盍论功乎」?公曰:「今日之事,本为除贼,贼除足矣,论功非吾事也」。有司亦不复有所省录。公仲子既仕,凡三遇庆霈,累封至承事郎,赐绯鱼袋。今上登极,加封宣义郎。公功不见录于有司,天则录之矣。绍兴乙卯岁旱,明年,民难籴,米斗踰十钱。富民方闭廪,时公先下价散其米,徒手来者,辄贷与之。公限粟不多,而里中赖之宏矣。蔬圃莳茶为用,馀者以易所乏,农家往往有之。嚚猾持以榷禁,愚民不知所辨,则可以得货。公有三贫族,尝遭此厄,讼者亦公之族,被讼者愿赂入讼者万钱求已,而未能得钱,丐公为保,公欣然保之。已而讼者迫公索钱,凡三人,为钱三万。公度三家者贫甚,终不能得钱,即代偿之。公轻财类是,以是家无馀财,然公处之裕如也。柯山所客,庐山公所闻,皆愿从容者。其子丞西安,令星子,皆适当公意。方其迎侍之官,访旧赏新,穷日不倦。及其兴尽而返,子亦不能留也。性喜饮酒,客至治具,随有无,饮必至醉。公生无他疾,中年指间有赘,天阴或痛,久者弥日而后止,医者不能晓。自其子登科,痛乃浸杀,久而失之。年益高,饮食步移无异壮时。一日出门小跌,既归,如有微恙。后数日,从容就枕如平常,左右视之,公则逝矣。享年八十有四。卒之日,实绍熙改元五月庚午。公娶杨氏,早卒;继室余氏,封宜人。子男六人:曰造;曰逢时,儒林郎,知南康星子县;曰述,先公五年卒;曰宗允;曰少良,尝从余游;曰亮。女四人,王通一、胡溥、余邦光、冯文载,其婿也。孙男十三人:俊卿,即与其父同举者,玉卿、有光、有开、如霆、有为、祖蒙、宪卿、如江、冠卿,三人尚幼。女五人。曾孙男五人,女三人。卜十月己酉,葬于池头鹤叩岭下。湖阴尉朱桴济道实状其行。铭曰:
捐财致身,纾难去害,其声则微,其功则大。象笏昂昂,朱银煌煌,公固不言,天其以章。
前葬十日,奉议郎、新权发遣荆门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陆某撰并书。
题朱长文苏州学记 南宋 · 周仲卿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四、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一四
右乐圃先生之记,建于元祐五年秋七月朔。中□戎烬不存,无以谂学者。仲卿不才,承乏后先生一百二十馀稔,敬瞻遗像,慨想前规,思执鞭而不可得。每读壁间十题之刻,其于学校一石一木之珍,尚欲使来者爱护培植如此,况以义理之文载立学始末,教人以孝弟、忠信、廉□之实□,岂为一日计,顾可使无传乎?即其家集䌷绎雠□,重刻之石,示不忘先生之训云。嘉定八年十月既望,从事郎、差充平江府府学教授周仲卿谨识。从事郎、差充两浙西路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卢祖皋敬书。
春秋集注序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六九
尝闻之程子云,看《春秋》有法,以传考经,以经考传。今观主一张君《集注》,纂传文载于经下,而系以诸家之说,使学者开卷,笔削之法瞭然在目,固已得伊川先生之遗意。而又间附以己见,索幽阐秘,研精极微,有前人论著之所未到。犹之聚宝为器,益以零金碎玉而加追琢之工,后有作者,弗可及已。其间如论楚之救郑,既不书救,又贬称人,以见荆楚之不足进。至吴之救陈,既不书师,复不书人,以见世变之益可哀。他如于公如京师,而继之以伐秦,而谓臣礼之仅存者不可废,臣礼之不专者为可贬,而两寓其旨。于葬蔡景公,而继之以宋灾故,而谓用变例以迭书,虑中国之沦胥,而三致其意。若此之类,发明为多,皆能沉潜书法之妙,体认史外传心之蕴,不为无补于圣经。苟或无得于此,则若荆公,惟见其为断烂朝报耳。二百四十馀年褒贬之笔,夫子之志不几泯夫。此书惟临江有刊本,遭燬之后,董克翁以录本示予,谓不可不寿其传,故锓梓于华亭之义塾云。德祐乙亥菊节,后学卫宗武谨书。
按:《春秋集注》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咏史(下) 其一 陆机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千里莼羹七里尸,两般滋味岂难知。
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自注: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同伐京师也,颙将张方、颖将陆机。张方逆矣,然以机之心与其所以治军驭下者观之,苟不败建春门,则机亦张方尔。立身一败,万事瓦裂,机之谓欤。张方逼帝迁长安,军人掠后宫,割流苏帐为马帴,事见永兴元年。)。
过杨员外(员外名乘,字文载,济南人。官浙省员外郎,以累斥。至正十六年淮张之辟,乃遗训二子卣、卓,自经。)别业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二
至正十六年今大府开中吴时公先以杭州陷非罪被黜依故人彰德路同知上海章元泽居或传大府将起公笑曰吾岂事二姓使果至公知不免往辞章曰某行矣敢以家累君章曰友责当尔也既归诲二子卣卓事君立身之道乃就寝久之卣卓入见则缢死矣案上得遗训云死生如昼必有夜何足介怀吾老矣获全臣节死固甘心卣卓其以麻衣屦为敛岁时祭止蔬食此盖晚年至愿卣卓益宜修省勿贻人诮也章殡之公名乘字文载济南人少负气博涉经史由参议府掾累官拜监察御史迁浙省员外郎十八年中外台臣昭雪其前后事赠某谥某卣荫山东宣慰司都事卓清忠书院山长
翠羽无深巢,麝香无隐穴。
由来老蚌珠,泪泣沧海月。
于乎杨员外,竟类膏自爇。
忆昨佐南省,四境正骚屑。
朝廷忌汉人,军事莫敢说。
遂罹池鱼殃,遄被柳惠黜。
寄身傍江潭,乃心在王室。
星躔错吴分,气候乖邹律。
天风摇青蘋,徒步空短发。
谯玄初谢遣,龚胜终守节。
譬如百鍊钢,不挠从寸折。
又如合抱松,岂藉涧底檗。
我时浮扁舟,鸥外候朝日。
荒郊无留景,别业自深郁。
时清议劝忠,公冤果昭晰。
大名流天地,当与河水竭。
结交卣卓间,遗言见馀烈。
读《还纳吉以清白》 当代 · 蔡淑萍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纷纭还说旧烟云,一刹惊看面目真。
莫把“主权”浪说事,是谁传语杀斯人?
注:文载《炎黄春秋》2008年第二期。
读《另一个段祺瑞》 当代 · 蔡淑萍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迅翁笔下已模糊,八十年知真相无?
勃氏华沙亦曾跪,新牌“顽石”意何如?
注:文载《炎黄春秋》2009年第五期。勃氏,勃兰特。马克思说,中国真是东方的一块顽石。
鹧鸪天 其一 滇缅路感怀 当代 · 蔡淑萍
押词韵第十一部
漫漫滇西山水程,何寻当日旧旗旌?
密林瘴气朝吹血,怒水残阳暮带腥。
拼蚁死,拄天倾,硝烟散后万山青。
道旁有木今如拱,似向行人说远征。
注:文载,抗战中滇西战场中国远征军有如蚁阵之前赴后继始获惨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