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邓侍郎友龙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四、《漫塘集》卷一六、《启隽类函》卷六六、《宋四六选》卷二○
厝火薪下,方事势之可忧;作舍道旁,曾议论之未一。此韦布之士所为流涕太息,岂纪纲之地所应循默苟容。敢进狂夫之言,少裨智者之虑。窃以治内治外,固有定序;知彼知己,要先反求。时方病于才难,国未臻于财裕。乃援匈奴五单于争立之事,欲收樊哙十万众横行之功。旁求狙诈之徒,肆为诞妄;故纵鼠窃之盗,俾事夺攘。徒令大义之亏,莫副遗民之望。甚矣向来之过计,宜乎啧有于烦言。其在于今,则异于是。我虽怀犹豫之意,彼已为壮往之谋。聚师河南,竟立出征之号;贻书境上,公为诘问之辞。轻兵来往之无常,互市关防之愈密。倘务折冲固圉,要在同寅协恭。窃闻上而执政之臣,了不任方来之患;下而列曹之彦,惟知咎既往之非。秋高马肥,既已在于目前;狗苟蝇营,曾不虑于意外。岂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何以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一变流俗之为,端赖风宪之长。恭惟某官钟衡湘之秀,嗣齐鲁之传,精白一心,澄清庶位。以身出处,系国安危。楚甸将输,周览战争之地;穹庐讲信,熟知边塞之情。兹焉居耳目之官,允矣任腹心之寄。岂比馀子,仅效一官。固应及今之时,视上所向。举棋不定,莫胜其偶;用意不分,乃凝于神。或盟誓当坚,则须释敌人之疑;若间隙已开,则亟为边壤之备。释疑于敌则生事者合正其罪,为备于边则在位者当同其忧。庶彼虽藉口以为辞,而我可协力以抒难。安有养成骑虎之势,犹欲复持首鼠之端。况和战虽有两涂,而修攘初非二道。必敌国仰如父母,庶制梃可挞甲兵。而今也谋帅率用武臣,安知田里之愁叹;增戌多筑营垒,第令征役之纷纭。连甍兽骇而安坐不知,粒米狼戾而贱弃不顾。青蚨之用殆折八九,耕牛之存十无二三。千里长淮,未稳枝巢之托;百年故壤,曷来箪食之迎。且立国以来,恃兵为重,必先固本,乃可图功。流传细柳之屯,数赋采薇之遣。假如海道之警,有若孙恩、卢循;实恐宗社之虞,不在昆夷、猃狁。又有大者,敢竟言之。由来爵赏之行,盖示功名之劝。或出畀鈇钺之任,惟顾金钱;或入荣旌节之加,徒起刀笔。是使捐躯之士,居多解体之人。愿回偷惰之风,譬若鹰鹯之逐鸟雀;庶使仓卒之际,皆犹子弟之卫父兄。不然推波助澜,玩岁愒日,仅存仗下之立,无复朝阳之鸣。寒后索衣裘,亦已晚矣;椟中毁龟玉,谁之过欤!某灾患馀生,蹉跎末仕。不藉子公力,图入帝城;实怀宗周忧,不恤嫠纬。久袖正平之刺,试登元礼之门。可与之不可拒之,惟安于命;所愿也非所望也,有味其言。
贺江淮黄制置度除礼书再任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四、《漫塘集》卷一六、《启隽类函》卷六一
策四道之勋,正八座之拜。湖边风月,虽迟贺监之舟;天上星辰,趣听尚书之履。少稽雅志,足展壮犹。谅缓身谋,而为国喜。窃以制变以仓卒为病,成功以持久为难。方远近之寇,首尾相衔;而饥馑之民,头颅不保。一朝至止,百责丛之。资不预储,谋非素讲。使绵亘三十州之民命尽获更生,悬绝一千里之盗区相继扑灭,可谓难矣,又有甚焉。夫已汰之兵多穷于无归,已息之寇多发于不测。故萧俛、段文昌之议,为患于河朔;而卢循、徐道覆之祸,反酷于孙恩。所以四经改岁之期,再颁因任之命。岂但北门卧护,选代实难;盖亦当宁顾忧,责成甚重。惟其算无遗策,故能事为之防。提封广而窟穴尽除,岁月深而芽蘖不作。彦国青州之政,虽已胜为于中令;晋公淮西之归,岂应遽反于午桥。弼予一人,宜登揆路;典朕三礼,是为假涂。某官以世儒宗,为国元老。一夫不获,如推之沟中;万变沓来,犹运之掌上。而又招徕众俊,驾驭群雄。使穷谷深山,皆若旌麾之亲到;武夫悍卒,常如鈇钺之在前。迄成骏功,尽杜后患。韪矣旂常之绩,屹然岩石之瞻。有社稷臣,当不惭于孟子;对礼乐问,岂仅过于唐臣。或事未免于违心,而动辄有于掣肘。则松菊存于三径,足遂雅怀;廉耻谓之四维,可扶清议。矧尝告老,兹谓践言。不然宁有依违两者之间,而可植立一世之表。某颜因病改,志与年衰,以在诸生之列而喜先生之升,故以愚者之虑而裨智者之得。观东阁之士,虽莫遂于此时;从山阴之游,尚有祈于他日。
囿山林侍郎神道碑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莆著姓惟林氏尤蕃。太公之先居福之石井,国初徙莆,中兴后自游洋迁郡城。公讳彬之,字元质。曾祖隐君讳干。祖修职郎采,贫而苦学,遗训曰:「吾家赀薄,汝曹当以笔耕」。父赠朝请郎麟。妣余氏,继李氏,并赠恭人。公少有能赋声,拔乡荐,至端平乙未西山真公知举,君年馀五十矣,始以词赋第二人擢第。教授惠州,士风文律为之一变。再调福建常平司干官,时议榷闽盐,与帅、漕书数千言,力争之曰:「果行此,山有红巾、海有孙恩矣」。议遂寝。甲辰参选,衡文别院,除书库官,迁武学谕,出通判福州,兼西外丞。安晚郑公再当国,以国子监主簿召。九月,为明禋举册官。及上亲享,公读祝册,音节清亮,上嘉叹,擢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上不次用公,公感激上知,首言天命、人才、民心,次言括田之害曰:「利之一字,自古为人主心术之蠹。鞅以富强,弘羊以筦搉,延龄、镈以聚敛进,秦及汉、唐用其说,皆有祸。今世理财固为急着,然非集众思不可,乃主以一枢臣。彼生长富贵,翼以群小,臣恐利未兴而害先及」。又言:「皇祐五年,太常博士张述请立皇嗣,时仁宗方四十四。陛下春秋过于仁宗,国本岂可缓」?又言:「弥远用郑损弃关,嵩之招北兵入城南,胎襄蜀之祸,两淮生聚逃死沙洲。边臣但以闭门自守为上策,数千里萧条,数十城孤立,运江浙米、竭大农财以饷兀坐之兵,守不耕之野,诿曰虏哨虽来,粮尽自去,岂不中其减水困鱼之计乎」?己酉春,又言:「雷雪大作,积阴弥月,寒如深冬。臣以天意观之,必有召怨于民者。郡县和籴,帅总漕各和籴,召怨一也;随户挜盐,增税取羡,丝粟升斗皆征其嬴,召怨二也;近亲权门之田不问,乃括民户世守之业为官庄,召怨三也。民怨释则天意回矣」。四月朔日食,公言:「当崇阳抑阴。今日用君子而其势未固,去小人而其根尚蟠。曾、知白、大防、纯仁虽在朝,而丁谓、杨畏在外窥伺未已,此天所以示变」。庚戌,迁左司谏,兼侍讲。仲冬雷,公言:「在《易》,荐雷震为长子,资善虽建,储号未正」。上曰:「朕志已定」。辛亥九月,有密荐淳祐旧相者,公言:「竦去不复来而韩、富终始任用,此嘉祐之所以异于元祐也」。读疏未毕,上曰:「嵩之断不复用」。定国本,扼世卿,虽上英断,公之力居多。壬子,除殿中侍御史,仍侍讲。宗臣尹京,以心计市宠,无敢言者,公首疏攻之曰:「陈恕定茶法,以中等为可行;张方平论盐法,以再搉为不可。今攘酒课而畿漕不能支,干牙契而天下倅不可为。括盐处处有场,搉酤在在有库,以至醯酱薪炭,干取不遗,长此安穷」?疏入,束装俟命,上使讷斋程公辞谕。程公辞曰:「臣与之同台,知其必力争」。尹恃上眷,殊无去意,公录弹文,以台牒趣之。上疑非旧典,或为上言,绍定间袁韶以执政尹京,为台牒攻去。上释然,出尹帅越,以余天任摄尹。公因讲又言天任非才,密荐裕斋马公,上首肯。俄而余晦尹京,以私意辱右庠之士,公率同列奏曰:「小司成蔡抗既去,诸学官亦求去,三学皆捲堂而去,何惜一晦而使纷纭如此」!晦遂罢。吴子明除大理丞,谢暨除知严州,公言:「子明以恩泽补右选,换文守郡,未及考内除,班列耻与哙伍。昔陈舜封以科第进,及为评事,太宗闻其父为伶人,责宰相不分流品,改授殿直。暨贵公子,未更事,岂可付以灾伤之州」?遣内臣宣谕,许寝二命。且言子明倅荆南,兼机幕,执政经从,亲得其安静廉勤之实,欲俟子明自请与外补,暨当为别易,付还元奏,令易以进。公奏:「易疏是自辱台纲也,臣不敢奉诏」。又言:「子明众论不与,臣不敢附会执政之意」。十月,除权工部侍郎。公径出关,上命左珰勉留。公去意锐甚,又遣都司谕旨,公不得已就职。内引,力求闲退,上曰:「卿未可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权侍左侍郎详定殿试。公遍历台院,谏书暴白于世。其侍缉熙,每缘经义以规切君德,指陈时政,上必称善。尝讲《车攻》,上曰:「《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内外之治贵于兼举」。公奏:「《天保》以上之诗六,《采薇》以下之诗三,文、武治内之意详于治外」。讲《鸿雁》,上曰:「宣王安集流离,以成中兴」。公奏:「《采芑》一诗,所谓『其车三千,旂旐央央』,凡卒乘器甲皆取于新田菑亩之间,向使流离犹未安集,何以为兴复之资?近日流民,尤当加恤」。旃厦启沃,不可殚纪,惟此二事见于手记,其谨密类此。素与时相渎山谢公议不合,谢公建遣余晦谕蜀,公言晦不可遣,由是愈落落。丐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婺州。婺人来迎,公径归,五辞郡,提举太平兴国宫。乙卯,除知宁国府,又辞,右相讷斋以书勉公一出。丙辰六月至郡,视圩田旱损高下蠲其租。郡酒课日入六千楮,拍户逃散,公减千楮,宣人便之。二贵寓部曲素横,一日干办府使臣乞黥某人,吏白旧例奉行惟谨,公折使臣曰:「罪未至此。相公无公移,岂可凭干办府申状而黥平民者」?纵使去,一郡竦然。下车五阅月,库吏言公一钱寸缣不妄取,自奉苦淡,邦人服其清俭。以监察御史吴衍疏禠罢,踰年复职与祠。今丞相贾公自江上凯旋衮归,大明淑慝,每言当垓、荥仇疾忠良邪说横流之际,惟公持论正平。禋霈奏补吏,以正郎权从必隔郊,相特与奏行。人谓公必召用,然公已忘情斯世矣。壬戌,百官班庭,奉天基万年之觞,上当宁下周尊黄发、汉事三老之诏,擢公宝章阁待制,仍旧祠,与端明陈公垲并命,皆以耆年不可致,旌异之也。公已先上章告老,命未至而卒。公素谦厚,群居若无同异者。及立乎朝,争辨是非,判别忠邪,则生面凛然,词严气劲。论献羡曰:「希进之赏,滥及盗臣;括利之名,累及人主」。论新寺曰:「边境多虞,国力已困,何不留此财以实边」?皆人所难言者。余辛亥召入,见意一徐公于西府,问今台臣何如,徐公曰:「他人吾不知,惟林元质中立无附丽」。退求公奏藁读之,信然。初,余恭人生公,九日而卒,公终身隐痛,事李恭人尤孝敬。所居老屋数丈,晚始增葺数椽。家故有楼,名囿山,因以自号。去国食祠者三,鳏居萧然,治栖以一长须,服用如老书生。尝曰:「吾始生,外祖梦有轩车入门,传呼林侍郎,吾止于此矣」。易箦夷然,辛酉腊月二十六日也,得年七十有八,积阶朝散大夫,赠中大夫。所著有《囿山集》若干卷。娶方氏,继叶氏,并赠恭人。公先葬两恭人于城西之原,至是以公合祔,壬戌腊月九日也。男三人:宗焕,迪功郎、浙西安抚司准遣;宗寿,迪功郎、新建昌军南城簿;深甫,承务郎。女二人,漕贡进士龚镇、乡贡进士方梦发,其婿也。孙男五人:介翁,以遗表恩奏将仕郎,嘉翁、宜翁、济翁、庆翁。孙女五人。初,余与方公德润、王公实之及公少同里,晚同朝,方公长二公一岁,二公长余三岁。四人者仕之日少,止之日多,有把臂入林、尊酒论文之乐。不幸德润、实之仙去,惟余与公相视皆七十馀,酒边感慨,谈谐道旧。年未及吾二人者或儳,必言戏之曰:「君方耳顺,不宜躐等」。众为一笑。余辞禁从还里,谓可以寻前盟,公遂埋玉,前之躐等者今皆从心,而余年八十矣,铭德润,铭实之,又铭公。呜呼,人徒羡久生之可乐,而孰知后死之鲜欢也,悲夫!铭曰:
彼喙三尺,若能言者,及至上前,寒蝉喑马。公外嘿然,不振触人,一奋其勇,犯颜婴鳞。力排世卿,密赞国本,绳恩泽侯,弹京兆尹。上或未悟,公执愈坚,臣非忤君,臣不辱官。圣度如天,擢置法从,荣进念轻,勇退名重。里敬老成,朝渴耆英,度不能致,候对西清。除目及门,公已蜕去,以此书棺,以此题墓。念平生友,曾不数人,岁晚零落,独存病身。东路角巾,西州马策,驾言出门,吾行安适!自唐以来,以志为谀,谓余不信,公有谏书。
工部侍郎宝章阁待制林公行状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鬳斋续集》卷二四
曾祖干,不仕。祖采,赠修职郎。父麟,赠朝请郎。母余氏,赠恭人;继李氏,赠恭人。
景定三年正月,上以虹节,下周尊黄耇、汉事三老之诏,除公宝章阁待制,仍旧祠。同命者三人,皆耆年不可致,特旌异之也。公于是时先上章告老矣,命未至而公卒。闻者皆曰:「公摈于时十载,今政瑟改调,四方名胜收拾褒显殆尽,典刑遗老,虽远不忘,使公少留,君相之意岂如是而已,惜哉」!公讳彬之,字元质,姓林氏。先世名三山石井,国初徙莆。自游洋迁郡城左,则中兴后也。少与王臞轩、方铁庵齐名。中兴百年,言词赋者以莆为首,而公尤表表其间。端平乙未,以词赋第二人擢第。时西山真先生典举,深用称赏,以为得人。分教惠阳,南方士子翕然宗之。再调福建常平干官,争搉盐新议,上帅漕数千言,慷慨条析,痛言其害,至有「黄巾必扰于山,孙恩必扰于海」之语,闻者凛然。议随寝。甲辰谒选,校文别所,除书库官,迁武学谕,通判福州,兼西外丞。时安晚郑公当国,知公为西山许予,甚乡之。戊申,以国簿召。九月,为明禋举册官。十月,除监察御史。闽人曰:「是能与诸司争盐议者,必为真御史也」。上以老成重厚用公,公亦感激知遇,不以沽激要虚名,誓殚忠爱以报。首疏论天命、人才、民心,其言关国大体。次言括田之害,曰:「利之一字,自古为人主心术之蠹。决择不可不明,取舍不可不审。开阡之利,惑孝公而害秦;盐铁之利,蛊武帝而害汉;德宗以裴延龄为度支,宪宗以皇甫镈主财计,而害唐,此明鉴也。今世理财固为急著,然兴利于利源既竭之后,立法于法意已尽之馀,非集众思、参公论不可。今以一枢臣主之,彼生长富贵之家,冀以要功,黩货私人。臣恐利未兴而害滋大」。时短史之势方张,公独不顾,上嘉纳之。又言:「皇祐五年,仁宗春秋四十四,太常博士张述请立皇嗣,已有社稷未有所托之言。今陛下春秋过于仁宗皇祐时,决大议、立大本,容可缓耶」?又言:「弥远用郑损弃关,而基蜀汉之祸;嵩之招北兵入城,而兆樊襄之变。以数百年生聚之地,沦为鬼魅,化为榛莽。陛下岂可忘襄蜀沦覆之恨,而不加念乎?两淮百姓家室流离,延息沙洲,逃死不暇,主兵之臣但曰:我步彼骑,难与争锋。列灶连营,畏敌如虎,而以闭门自守为上策。于是数千里萧条,数十城孤立。运米江浙,以饷粮坐之兵;竭财大农,以守不耕之野。徒曰敌哨虽来,空无所得,粮尽自去,可以苟安,岂不中其减水困鱼之计?陛下犹徒恃清野,而不改图乎」?人皆以为至论。己酉春,又言:「雷雪大作,寒如深冬,积潦重阴,弥月不已,此非小变也。臣以天意观之,必有召怨于民者。盖和籴变为敷籴,民已不堪,而州县有籴,发运有籴,总所有籴,帅有籴,分头应办,烦扰百出。此科抑之召怨一也。大农告匮,通财无策,乃行征搉之政,或随户挜盐,或增税取羡。有丝粟之利则官攘之,有升斗之赢则官征之。此搉法之召怨二也。近亲之田不问,权门之田不问,乃以民户世守之业指为官物,以耕种不可施之地勒令输租。抑米于茫茫之水,指廪于空空之屋。议臣曰区画已定,图籍可成,横夺虚张,为欺为暴。此括田之召怨三也。民怨释则天意回矣」。四月朔日食,公又言扶阳抑阴三事,首曰:「今日未尝不用君子,而君子之势未固;未尝不去小人,而小人之根尚蟠。王曾、张知白虽在朝,而丁谓方图复出;吕大防、范纯仁虽共政,而杨畏挟诈方深。恐妖鬼孽狐,乘昏嗥啸,奸谋逆计,必累阳明,此天之所以示变也」。其意指山相云。庚戌,迁左司谏。中冬有雷,公又言:「《易》之『荐雷震』,为长子主器之义,《彖》亦曰守宗庙以为祭主。乃者一阳方复,内卦为《震》,而有雷声之异,天其以此警陛下,为国本计乎。昔范镇尝告仁祖曰:『陛下许臣三年矣,乞行前奏』。今臣分察之初,首陈皇嗣当建,圣度如天,曲赐容纳。今且两年,资善虽建,益国虽封,而锡名之典,尚尔悠悠,宜臣不能已于言也」。上曰:「朕志已定」。公退而自喜曰:「宗社之福也」。竟不以语人。辛亥九月,将有事明堂,时有密荐淳祐权臣者,公力以扶道凝定力为请。其言曰:「自景祐、庆历至于至和、嘉祐,有以朋党之论撼君子者,有以好名之说排正论者。女童习书,以诬介、弼;内侍密疏,以谗修、襄。赖仁祖坚定不摇,一竦既去,遂不复来,而文、富、欧、韩,始终任遇,所以四十馀年如一日也。元祐之事,则有可悔者矣。陛下临御以来,宝、绍权臣尝以私意坏吾之纪纲,端平更化始从而培植之。淳祐柄臣又以私意盗吾之权宠,甲辰更化始从而董正之。今邪径欲绝,而不能限来者之多;户庭欲峻,而不能胜求者之巧。某迁某职,不曰当迁,而疑以媚灶计行;某入某阙,不曰合入,而谓其通神力胜。名都藩府,如券取价,穹官好爵,惟意所欲。富贵之柄,人主所操也,而使嗜进亡耻之人可以博取,几于倒持矣。公道之脉,定力不足扶之,乃有泯灭彝常、惭负戴履之人朵颐羊鼎,伺隙以投,窃步翳行,布置愈密。臣恐邢、杨之弄奸,京、桧之贻祸,复见于今日」。读疏未毕,上曰:「嵩之断不复用」。公又退而喜曰:「宗社之福也」。定国本,抳权奸,当时以二事为大枢纽,圣意要终不可摇,公于此有功多矣。壬子,除殿中侍御史。心思目前擅利病民莫甚于京尹,而无敢言者,遂以第一义力攻之。其言曰:「今之户部,先朝三司使也。陈恕定茶法,则以中等为可行,不探利以病民也。张方平论盐法,则以再搉为不可,欲弛禁以惠民也。今醯酱薪炭,斡取不遗,田野市朝,怨怒日积。攘漕司酒课,而京畿之漕莫能支;斡倅厅牙契,而天下之倅不可为。括盐之法密,则处处有场;搉酤之禁苛,则在在有库。甚至旁侵礼部之权,下行司农之事。禁严之地,分置私人,九重意向、内庭动息,无不知者,长此安穷」?其言甚切。疏入,令家人束装俟命。上俾讷斋程公谕公,程公辞曰:「臣尝与之同台,知其必以死诤」。尹既除绍兴,都人莫不称快,而疏犹未出,公又入奏,即以台牒趣之。上疑非旧典,遂有今后不许用台牒之命。预参徐公乃援端平生逐袁韶之例以告,上意始解,卒行其言,乃以余天任摄事。公因讲次,又言天任非才,密以裕斋马公为荐,上首肯再三。俄而余晦尹京,以私意仇诸生,激怒右庠之士,上下纷纷。公率同列以奏曰:「小司成蔡杭既去,诸学官亦求去,三学士人又捲堂而去。陛下何惜一晦,而使纷纭至此,如士心何,如国体何」?晦遂罢。未几,吴子明除大理丞,公言:「子明本一庸人,以恩泽补右选。既换文资,守郡未及考,又除朝职,班列之臣,耻与哙伍」。上遣中臣宣谕,以元奏付还,公又言:「陈舜封以科第进,及为大理评事,太宗闻其父为伶人,以宰相不能澄汰流品,改授殿直。此陛下家法,何爱于子明」?宣谕至再,曰:「当从卿请,勿使趋班,俟假及期,却令丐外。可易元奏以进」。公曰:「臣积忱未至,无以感动圣心,臣之罪也。疏如可易,是自亏臣职,自辱台纲,必孤陛下所以用臣之意。臣不敢奉诏」。公既屡忤旨,自分必斥。十月,除工部侍郎。公径出阙,上累遣中人谕公,公求去益力。上又命右司李公谕旨勉留,公始就职。内引力陈知足知止之请,玉音曰:「从班无人,卿未可去」。同修撰国史、实录,兼权侍左侍郎,为殿庐详定官。及晦入蜀,公又直前言宣谕使非其人。公素与时相谢渎山议论不合,晦,谢所主也,至是愈落落矣,遂力丐外,以集撰知婺州。婺人迎境上,公径归,五上免牍,提举太平兴国宫。乙卯,除知宁国府,公又辞。左相讷斋以书勉公一出。丙辰六月至郡,蠲旱租,减酒课,严府第私酤,折强宗干仆。事有毫缕便民,切切行之。以吴衍疏罢领事。凡五月,不私支一孔一缣,邦人服其清俭。次年,复职予祠。今丞相还朝,益加器重,而公以老,无意于世矣。郊禋奏补吏,以正郎权从必隔郊,特与奏行,人知傅相所以眷公者。公谦厚人也,平居与人言,惟恐毫末伤其意,至居言责,独有孜孜当世之心。在台五年,奏疏传落人间不少,虽不以直求誉,而多言人所难言。其详有《囿山家集》,姑摭其关系之大者著之。又如迎逢献羡,时习方酣,公乃以孝宗惩进献邀赏之臣,令户部刷上供旧欠、独行按劾为奏,且曰:「希进之宠,滥及盗臣,括利之名,累及人主,而使四方受横征之害,于国何利哉」?新寺之役,众诤莫回,公乃以韩魏公谏大悲殿、蔡端明谏开宝塔为奏,且曰:「边境多虞,国力已困,何不留此费、积此财,以为练兵遣间、缮甲治械之用」?是又因进故事而言者,人或未之知也。公赋性纯悫,事继母李恭人以孝称。自少至老,日不废书。甘于清贫,先庐仅数丈,晚聚所得禄赐,仅葺数椽。故居有囿山楼,因以自号。岁晚,食祠廪者三,独处萧然,不过苍头数辈。餐不重味,身无鲜衣,所趣极枯淡。尝曰:「吾之始生,外祖梦有高轩入其门,左右呼曰『林侍郎』,吾止矣」。得閒自喜,易箦夷然。公与臞轩同生于甲辰,以文字相好,臞轩之文英,囿山之文粹,笔力异而臭味同,白头如一日。臞轩试玉堂,而公始第;囿山登台省,而臞轩没。公之没,后臞轩十四年,实辛酉十二月二十六日,享年七十有八。积阶朝散大夫,赠中大夫。其纶言有曰:「殿前作赋,脍炙一时;袖中弹文,芬芳千载。持橐方隆于主眷,请麾力避于相嗔」。人曰尽公始终之美,此后村刘公所草也。娶方氏,继叶氏,先公卒,赠恭人。以景定三年十二月初九日辛酉,合窆城西之原。子孙若干。余因臞轩纳交于公,既以乙未同进,相与三十年,每见握手吐肺肝,知公心事为甚悉。闻公之逝,哭之数日。述公言行,以传信来者,余之愿也。辞虽不工,字字皆实录。后村之密友即许为铭,杰也欲藉此以请。余固于公有不憖之悲,又幸公有不朽之记矣。
第二劄论国家变故略与晋同西北之夷狄固当防而东南之盗贼尤不可忽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许国公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古语有云,「大福不再,大忧不再」,此天道也;又云「福生于畏,忧生于忽」,此人道也。晋司马氏宅都于洛,刘、石煽难,怀、悯劫迁,元帝遂中兴于江左。其后苻坚乘方张之势,拥百万之众,直欲平吞晋室。小捷淮淝,遂毙苻氏,此大忧不再之明證也。百馀年晋之所防率在西北,而其亡也,乃由大盗孙恩、卢循之徒出没于海,而刘裕得以乘之,此忧生于所忽之明證也。我国家仁义德泽,纪纲法度,比隆三代,固非晋氏之比,然中罹阳九之厄,思陵南渡,略与晋同。逆亮叩江之事势,亦岌岌矣,不战而自陨;鞑为不道,践我荆蜀,扰我两淮,瞰我江面,十五年于兹,而吾之根本终不为之动摇,今且闻其衰微有兆矣。故臣以为晋人之不再者,在今日未可喜;而晋人之所忽者,在今日当深虑。虽然,盗贼本民也,又率于民而相挺于盗,固可诛也。然自浙之东西以达于广,海面五六千里,宁能尽空其巢穴而诛之乎?则亦有消弭之道而已矣。消弭之道,置其衣食之源而已矣。况钱塘枕海而国,形势迫近,又非晋在秣陵之比。故臣敢以告陛下而重有司之责焉。取进止。
闵新安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五言律诗 押佳韵
路泣颠微步,原涂枕积骸。
孙恩将入海(新安砦主孙本立),李祐起平淮(红巾首李昭)。
奔溃蛾投火,攀援蚁附厓。
熊兵闻禁暴,坐觉众心怀。
丹凤楼呈谈同年本彝(楼在上海县治) 明 · 张弼
扁舟北来波淼淼,丹凤楼高海天小。
楼上三姑共俨然,云鬓花客长不老。
大姑团扇裁龙绡,指挥海若驱风涛。
圣人御宇波恬静,敛扇笑看棋相鏖。
二姑潜机先一著,小姑拈子未肯落。
龙争虎斗血玄黄,鲸咂蛇蟠势回薄。
金鸡睡熟天地冥,楼下道人闻剥啄。
我欲推枰问一言,沧海桑田今几番。
孙恩摽贼何缓死,崖山忠义何遽翻。
弱水仙都果何处,欲借青鸾径骑去。
五色文辉阆苑花,七星剑挂扶桑树。
左携赤松右洪厓,免束冠裳事章句。
三姑默默问不应,楼外长川自东注。
王右使君歌 明 · 罗洪先
出处:念庵文集卷十九
恩江贼垒城相连,文江柝声夜不喧。
忽传道上官军至,仗钺者谁王使君。
太平生长不知兵,朽刀折戟来分营。
购金朝悬勇士出,顷刻呼吸风云生。
帐前卒伍尽精健,囊中糗糒仍馀羡。
亲持卮酒劳军头,密授钤韬背人面。
令严罚重命自轻,算多计得卧无惊。
閒谍出门贼已破,笑谈凭几人争贺。
更说刘生遂北雄,不遣孙恩向南过。
谁道书生非武侯,岂须投笔玉关秋。
寄语悠悠文墨吏,时危禄厚可无忧。
海上竹枝词七首 其七 明 · 顾彧
押庚韵
沪渎祠荒古垒平,东西芦浦荻芽生。
袁崧向时防海处,何物孙恩敢弄兵。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六 明 · 唐顺之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沉船斩馘海为膻,潭底潜蛟喷血涎。
髑髅带箭逐波去,可道孙恩是水仙。
九日登戏马台(台始于羽宋武当九日尝登临六朝以后多取为诗料余故特再咏焉宋武刘𥙿也孙恩寇会稽将及山阴武以长刀奋杀数十人恩走海山阴幸全伤蛇见本纪)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宋武登高酣戏马,侍臣陪宴话伤蛇。
金钗各帕风吹落,绣帽亲宣菊插斜。
感慨长刀遮敝邑,悽凉短褐吊官家。
欲沽一滴浇行在,挂杖无钱何处赊。
伤秋 其四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五
闽越馀皇誓水师,伏波犹有旧旌旗。
纵横欲学孙灵秀,除扫还疑戴若思(若思少尝为盗,指闽事也)。
隐护金钱通贵族,浮腥日月引荒夷。
番禺万里循淮海,信国经营自可知。
白洋河(在淮安西北胶州叛兵从此过河时已收缚)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梅村集卷九
胶海愁难定,孙恩战舰多。
却闻挑白马,此处渡黄河。
一战收豺虎,千军唱橐驼。
淮西儿女笑,溟渤亦安波。
江上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梅村集卷十三
铁马新林战鼓休,十年军府笑咨谋。
但虞庄蹻争南郡,不信孙恩到蔡州。
江过濡须谁筑垒,潮通沪渎(在今上海)总安流。
芦花一夜西风起,两点金焦万里愁。
偶感和吴园次韵 其一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十二
城阙秋笳动,江关杀气连。
孙恩新战垒,杨仆旧戈船。
六诏回征骑,三河募少年。
龙骧飞舰下,早晚慰甘泉。
送徐月鹿工部之清江浦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二十八
秋灯乡话客全稀,去马燕台又落晖。
梦里楼船连水市,官中竹树倚渔矶。
江花何逊吟时发,估舶孙恩战后非。
安得从君过里社,钓鱼射鸭老柴扉。
杂感三首 其二 清 · 王昊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云旗金甲驻沙滩,横海楼船旧筑坛。
王浚举帆风正急,孙恩归岛水犹寒。
由来北府屯原重,自古长江守独难。
浮玉山头兵十万,帐中好把阵图看(此为海寇郑氏破朱方趋金陵而作。)。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其七十二 清 · 朱彝尊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九
鹰窠绝顶海风晴,乌兔秋残夜并生。
铁锁石塘三百里,惊涛齧尽寄奴城(鹰窠顶在澉浦山椒每十月朔日月并出海中晋安帝隆安五年孙恩犯海盐刘裕拒之筑城于海盐故治)。
读史杂感 其十八 清 · 陈维崧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湖海楼诗集卷一
白浪青燐战气高,断崖残壁插崩涛。
才闻徐福求仙入,又报孙恩弃舰逃。
蒲类海荒惊徙帐,之罘山迥笑横刀。
三山宫阙虚无甚,遮莫楼船竹箭劳。
送蒋芳萼观察八闽 清 · 陈维崧
押阳韵 出处:湖海楼诗集卷七
丈夫作事贵飒爽,乘兴要驾鼋鼍梁。
江河不彀一杯水,须跨碧海凌苍茫。
绵延八闽海包络,夜色往往连珠洋。
势雄气盛百怪出,砰磕天地声雷硠。
频年孙恩弄船舰,图逞螳臂翻鳞堂。
天戈一挥紫飓息,鳄鱼远徙鲸鲵僵。
轻军絷得百濮长,下濑缚取滇池王。
先生观察适此日,油幢绣葆纷飘飏。
开城月下飨将士,伐鼓水上椎牛羊。
捷书早献未央殿,伫见勋业垂旂常。
嗟予金门苦索米,一官搰搰愁铅黄。
海天奇秀不挂眼,敢望晞发升扶桑。
饱闻离支入夏熟,千树万树朱砂囊。
何由便趁鲎帆去,蛟宫蜃市同翱翔。
临风快擘三百颗,一洗腐儒藜苋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