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慧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景德灵隐寺雍熙三年 北宋 · 罗处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
天地,体也;
乾坤,用也。
体不可以常寂,故以神而为名;
用不可以终动,故以静而为本。
是以境得之而为胜地,心得之而为妙道。
斗牛之下,有郡曰钱塘
浙水之右,有山曰武林
居山之寺曰灵隐,其得境之胜地乎!
居寺之徒曰禅侣,其得心之妙道乎!
观其群山环倚,一峰中断,平湖鉴物,鸿涛骇人,云生若趋,石怪欲语。
陆羽东晋咸和初,有梵僧慧理天竺而至,叹曰:「兹山灵鹫之一峰耳,何代飞来乎」!
所携白猿复识其处,睨彼故地,同乎新丰
繇是金布其田,宝新其刹,憩莲华之石,翻贝叶之文。
洞深有天,岩垂为室。
晋、宋已降,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词,榜蠹稚川之字。
唐大历六载,复新其大壮焉,谢亭岿然,袁多寿。
土运之季,国霸为钱,云措之规,则又过矣。
绣桷画栱,霞翚于九霄;
藻石雕楹,花垂于四照。
修廊重复,潜奔溅玉之泉;
飞阁岧峣,下瞰垂珠之树。
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
有若碧树芳枝,春荣冬茂;
翠岚清籁,朝融夕凝。
呼猿风閒,卧龙石老。
汉南王籍彼土宇,归我昌朝
雍熙之二载,郡之四众请月禅师为之首,师印可禅那,深得其髓。
明年春,仆自苏台抵杭郡,弭盖灵鹫,濯缨冷泉,山光洗心,松声娱耳。
坚珉虽揭,好辞未刊。
余斐然者也,月禅师俾文其事。
噫,节彼灵山,奠兹吴土,秀极而为万状,翠钟而成一色,乍耸而还伏,将趋而却屹,岂造物者奇诡其势,与心而符契哉?
不然,胡以不为世咫尺,而若在溟涬,俾仁者乐之,其得静之乎?
矧如来密印犹饮光而传达摩,由达摩而付南能,厥后大有宗师,竞分枝派。
太虚无状,而《楞严》谓三界忽生;
湛寂本如,《易》义称万物自动。
故众生昧如如之性,住我我之所。
执指为,瞪目成花,不有导师,孰为法眼?
若言真于妄,则二妄以斯同;
破有归无,则一边而为见。
故融其妄法,是名真空。
真空不空,斯为妙有。
虽扬眉举足,则当体涅槃;
三界四生,则为心境界。
栖禅于此者,其殆庶几乎!
伟哉是境也,其将以静为君乎!
是心也,其得本来无物乎!
所谓得天地之体,乾坤之用,体用无原,水波圆融。
故若境若心,以寂静摄,实观道之妙乎!
或曰:以兹山得静之,斯不诬矣;
言飞来之事,何其怪哉?
余则曰:戴神之端,子真不语者也。
盖以力乘大教翼怪衰周,俾季世之人信道弥笃。
嘻,太极剖而为天地,游魂贤而知鬼神,岂非语怪者耶?
因不自揆而书之,犹季路之率尔也。
碑而铭之曰:
灵鹫一峰,飞来竺乾。
非夸娥负,神妙难筌。
巨灵擘,圣功自然。
谁识其异,慧理明焉。
翠微之前,曹溪之禅。
隐不违俗,静本乎天。
四时群籁,万古寒泉。
因书真石,用纪千年。
按:《咸淳临安志》卷八○,道光钱唐振绮堂汪氏仿宋重雕本。又见《武林灵隐寺志》卷六,《西湖志》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游灵隐山 北宋 · 释智圆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
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
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
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
天竺灵山教寺记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咸淳临安志》卷八○、《佛法金汤篇》卷一二、《西湖志》卷一三
粤若能仁出现,圆教流通,观音机缘密契于中土,善财参礼遍历于南方。
曹溪传于一心,天台宗于三观,度门迭启,丛林相望。
异香旃檀居多于此岸,大乘气象兼茂于他邦。
岂非《离》之明、《巽》之聪,性为般若,尤钟于东南者虖?
天竺寺者,馀杭之胜刹也;
飞来峰者,武林之奇巘也。
晋有梵僧慧理,指此山乃灵鹫之一小岭耳,不知何年,飞来至此,挂锡置院,初曰「翻经」。
隋开皇中法师真观增广之,改为天竺寺
其后大比丘昙超道标,领徒唱教,名在僧史。
唐末盗起,寺焚略尽,吴越王镠因即旧址,建五百罗汉院。
大宋之兴,名山精舍,申易嘉号,锡名曰「灵山」。
祥符中,州人联牒,业叩府下,请大士遵式领其众,演天台
式公辩博明解,远近向慕,智者之学,自是益振。
天禧初文穆王冀公临州,一见加礼,为奏复「天竺」旧额。
遄承可报,冀公亲题其榜,笔力殊劲。
且有敕旨,许作十方讲院主持。
还朝,又表其高行,赐号「慈云」。
仍施钱万缗,为营佛殿。
雄昈赫敞,岌然翚飞。
未几,侍郎胡公继典是郡,又捐己俸,助作三门,分施峻廊,翼其左右。
檀施风偃,莫不喜舍。
于是裒合众施,环构众宇。
殿之后曰法堂,其右曰僧堂、曰金光三昧堂、曰老宿堂,其左曰厨、曰库、曰浴院、曰延寿堂,及东西缭廊六十楹,井匽舂硙之所,最凡百二十馀区。
皆匪亟而成,观感以化。
至于金像模肖,莫不奇特。
又造旃檀音像置三昧堂中,慈相穆如,智者之遗法也。
初,寺有桧树枯死,至是柯叶复茂,众目之曰「重荣」,乃兰若中兴之兆。
慈云告老,庵于东岭,传寺事于明智大师祖韶。
韶公亦宿植德本,密资觉力,延栖海众,宴坐道场,二纪有馀,百事无旷。
天圣中,两宫外护,三宝焉依。
清净之风,大流率土;
吉祥之地,首眷兹山。
乃诏乾元、长宁节度僧各一。
明道至皇祐间,二遣近珰黄元吉,舍施檀香缕金佛、菩萨、罗汉等像五十二身,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琥珀像五身,又施西天灵塔、佛骨、舍利、白𣱃等。
仍赐飞白御书六轴、飞白御书扇子等。
且有中旨,每岁增度行者一人。
韶公钦承圣施,寅奉墨宝,于法堂后建御书阁三栋,以虔香火。
阁之东西,建方丈二十区。
北敞虚槛,正面鹫石,名胜游士,多至其下。
又于殿之前建钟、经二台,东西对峙。
三门之左,构五百罗汉院,右建天台教藏院,后曰看经堂。
北曰泗洲菩萨殿,后曰茶堂,亭轩房牖之类,亦百有二十馀区,兹又明智吁诸檀而续之也。
前后轮奂,表里华洁,钟梵通于霄汉,金碧照于岩谷。
新涧春夏,众声睁然;
灵峰蚤暮,云气馥若。
疑神物之有护,信灵仙之所隐。
大哉!
佛以无生之心,体无边之行,愿应现三界,拔济众生。
殚土木之庄严,未有以称其德;
盛金石之篆刻,不足以究其功。
居之者当感被王灵,念承法荫,思耕凿之苦,省肯构之劳,开发大心,绍续慧命,以三摩奢为净体,以六波罗密为妙用。
渡河沙之众,图报佛恩;
宣海潮之音,答扬帝力。
绪馀妙利,延被有情。
则此寺之崛兴,与兹山之共敝。
韶公以某雅尘禁职,缅慕宗乘,见托以文,且记其事。
至于龙潭猿涧,一丘一壑之胜,则有陆鸿渐《山记》在焉,今但记其置寺之本末云。
和兖弟游湖上诸寺二首 其二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湖山不到每驰情,与客逢迎暂驻旌。
鹫岭飞来询慧理,龙宫吟就续延清。
僧房有竹循门见,磴道攀萝尽日行。
交臂晤言欣得侣,上台专使对仙瀛(自注:韩君著作、丘君节推皆被命专干使事,与明州梁况之学士同会。)
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六十七 理公岩 北宋 · 郭祥正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
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
理公岩 宋 · 杨蟠
五言绝句 押文韵
日月岩前鸟,秋来不复闻。
达人今已化,名系此山云。
金陵吴思道都城面城开轩名曰横翠作此赠之1109年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醉隐(原作稳,据武林本改)琴无弦,乃得琴中意。
诗髯轩无山,而有看山味。
青山随意有,那复问城市。
醉眼看雉堞,便觉是横翠。
因以名吾轩,坐卧增爽气。
春花解言语,风松中宫徵。
我来不能辨,夕阴满窗几。
颇怪灵鹫峰,颠狂复飞至。
清啸呼白猿,愧我非慧理
戏题五字诗,平淡出奇伟。
君应意挑战,讵敢摩其垒。
大胜赋子虚,誇词托亡是。
菖蒲斋记110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石霜山
东坡居士性喜推挽后进之士,知名当时,多公赏识者。
然以今多士,犹未足以饱其欲,而雌黄遂及草之微。
以胡麻、杞菊之贤于其类,援笔而赋之,则名声亦能光显于后世。
暮年又以菖蒲之才为迈秀,居以铜盆,培以怪石,挹寒泉而灌之,根须连络于璀璨之间,其色苍然可玩也。
天下以公之所玩,从而玩之。
柯山道人如公行云山中,所至不蓄长物,独于菖蒲而友之,至以名其斋。
江南洪觉范见而叹曰:「菖蒲为物,无异味可嗜嚼,而君友之无厌,非能知东坡所乐之真,则尚乌能谈此情味乎?
支遁蓄骅骝以寄逸想,慧理呼白猿以发高韵,而后世多其风鉴。
君之所寓,其清修绝俗之致,岂减哉」?
为之记以示知君者,庶亦知余言之非誇也。
五朵峰(《诗渊》册三页二一○四作小朵峰) 南宋 · 释文珦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莫知小朵飞来日,慧理曾经指异踪。
(同上书作秀)润尽多西竺石,孤高亦有晋朝
断无一干栖凡鸟,别有深泓卧老龙。
绝顶世人游不到,瑶丛清丽似芙蓉。
同诸友寻幽登飞来峰 南宋 · 释文珦
五言排律 押庚韵
湖际山何限,飞来独著名。
玲珑疑鬼凿,崷崒自天成。
猿去犹存洞,龙归尚有泓。
树因含玉润,泉为炼丹清。
桂子排空落,莲花浥露擎。
鹫形传佛国,灵应动神京。
翻译贤人迹,稽留隐者情。
脩藤垂万岁,孤石记三生
夜讲台偏古,春风重荣。
宾王辞可讯,慧理塔难平。
客至心多恋,僧居虑自轻。
跻攀虽诘屈,临眺独高明。
观阙雄三岛,衣冠迈百城。
东南且行在,西北待经营。
溟涨无涯涘,江流但注倾。
一时归眼界,终古播诗声。
重修灵鹫兴圣教寺记 南宋 · 楼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二、《咸淳临安志》卷八○、《西湖志》卷一二、《增修云林寺志》卷五、《淳祐临安志辑佚》卷三
灵隐前,天竺后,名与天壤齐。
介两山间,一若曰灵鹫,窦石涧泉,嵌空合流,中分而兼有之。
考诸志,实维晋理法师卓锡之始。
咸和初自西天来,见兹山而惊曰:「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
乃披荆榛,乃辟梵庐,地以人而显,至今岩以理名,访其塔犹在。
更唐表章,至吴越尊尚,至国朝驻跸,隐、竺之价日高,而是刹几芜废不治,犹齐鲁之邾莒,缁素怆焉,闻于神皋。
嘉熙元年秋,妙选吴僧行果主之,始至,喟然曰:「吾少长兹境,目击而心闵之,院无大小也,人无古今也,是山则前日之旧也,吾其勉成之」。
明年,作山门,易向而南。
明年,两庑成;
明年,观堂成。
位置合宜,事可则而物皆可久也。
雅靓邃修,丹碧夺目,规画一出其手,内外备矣。
始欲筑丈室,建宝阁,尽挹乎四方之秀,不求诸人,而闻者乐施,不知其役,而见者兴敬,于是灵鹫复粲粲。
余爱山水成癖,坐冷泉,憩香林,屡尝造其庐,月异而岁不同,难矣哉!
修鳞泳波,茂树当道,径窈桥横,真使人意消于烟霏空际之表。
吁!
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圣人之所深叹,孰谓浮屠氏其专如果哉?
果,北峰暮年之法子,兄事古云晦岩,溯其源已不凡,谦而有常,其心休休。
然士之寓者,客而游者,入出一待之以礼,察其色久不倦,视其橐匪有馀,此盖有大过人者。
起废细行也,愿力宏固,有家法在,遂书。
冷泉亭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小朵峰前玉镜寒,几回倚杖听潺湲。
箕公饮涧非凡水,慧理呼猿是此山。
亭角静依金刹古,树身凉卧石阑閒。
无因可洗人间热,时御清风照影还。
理公岩 宋 · 董嗣杲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一 莲花峰(下天竺寺西峰顶有孤石可四十围顶上四开如千叶莲花)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乱云交霮䨴,孤石疏岧峣。
地识金仙隐,岩看玉女朝。
香炉贫秀色,太华并高标。
恐有峨眉雪,千秋尚未销。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二 龙泓(在天竺山灵鹫院理公岩之北吴赤乌二年葛仙翁于此得道有石洞世传彻浙江下通萧山有采石乳者入洞闻波浪声旧有人就洞南边凿罗汉十六尊)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远通罗刈国,近接梵王台。
海客然犀入,山人采乳回。
林间无日月,地底有风雷。
闻道蜿蜒去,寒潮自往来。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三 洪井(下天竺寺晋时葛洪尝炼丹于此今名炼丹井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洗药源头路,通人有石门
水涵青壁静,云与紫崖奔。
鼓翼朝飞鸟,连肱夜饮猿。
仙翁今不见,濯足弄潺湲。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四 合涧桥飞来峰下)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
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
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五 连岩栈天竺山后)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危栈梯空上,人行香霭中。
险应踰鸟道,幽已出龙宫。
日月三天近,风云一径通。
何时倚飞翠,极目送孤鸿。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六 饭𤠔台(在呼猿洞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猿父识𤠔性,身与群猿居。
应同支遁,岂赋狙公狙。
共息贝多树,时分香积厨。
黑衣今不至,长啸意何如。
灵鹫十景(附考:晋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 其七 梦谢亭(在下天竺寺谢灵运刽稽人世不宜子息乃于钱唐杜明师寄养师是夜乃梦有贤人相访及晓乃灵运至因以名亭) 元末明初 · 贝琼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相传谢康乐,曾寄杜明师。
此客今为土,何人更解诗。
人空黄叶堕,岁久绿苔滋。
日暮高亭坐,悠然动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