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天津赵尧生侍御庚戌 清末 · 郑孝胥
 押词韵第三部
哀乐常过人,有意谁能会?
见君诚恨晚,惨惨心相醉。
立朝难久安,一去志讵遂。
徇名亦烈士,独往何所畏。
赵尧生御属题唐人写金光明经辛亥 清末 · 郑孝胥
袖中有谏书,不顾上怒喜。
直声虽如雷,贪墨殊未止。
史鱼事无道,伯玉耻君子。
心肠木石,面目安能改?
缘何独佞佛,正坐文字美。
结习不易除,觉痒因有技。
以经名其室,意特重唐楷。
谁能白世尊,何以置此士?
欲识坚牢神,现身祇公是。
赵尧生招集法源寺辛亥 清末 · 郑孝胥
 押霰韵
相从追馀,别近愿数见。
复此双栝下,谈谐接诸彦。
与君知渐深,片语辄称善。
未来孰能料,拭眼待千变。
吾谋适不用,坚壁勿浪战。
酒行言又发,何异弦上箭。
赵尧生御属题万松深处卷子壬子 清末 · 郑孝胥
入山恨不深,入林恨不密。
苟非达人者,此事殆难必。
去年在京师,恣意寻松栝。
一访仁慈寺,数过法源刹。
当时有所咏,出语极哀裂。
知音或先觉,果尔国不活。
吾曹当饿死,避世未为洁。
流离携短卷,俯仰愧明哲。
云间层层,屋顶山齾齾。
世外多此境,不去定何说
君今曷自题,遣意向幽绝。
梦中闻松涛,洒然解烦热(时尧生病疟新愈。)
胡铁华求题大山所画卷壬子 清末 · 郑孝胥
闭目念家山,开眼顾已失。
谁言画非真,犹胜梦一瞥。
蜀山插天外,蜀士滞天末。
披图忽惊叫,还我旧岩穴。
林屋摹大痴,得意留此笔。
一朝君获之,所见突兀。
居然得八九,注视神为夺。
重烦赵叟诗尧生。),说尽乡愁切。
中原正丧乱,骨肉殊存殁。
莫歌蜀道难,归思恐难遏。
得季吾书却寄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养晴室遗集卷一
千里郊行血战馀,入山劳扣子云
消魂何地无芳草,饷客贫家有异书。
春事又飞衡浦雁,故人犹钓锦江鱼(伋公。)
草堂连骑将花醉,知尔临流挹望舒。
按:于风驿寄春草词,聊报一诗,由庞石帚纳,已一见否?兹得笺知安抵成都,遥惠《广雅》,书未到,心先喜也。再寄一诗,亦乞便视庞君耳。不佞思花朝前后薄游贡井,去家百里,各所音书无滞。弟如晤山公,为道区区。旧侣心情各异,能自立而不趋时俗者,其可贵也。无赫赫利禄忽动时人,亦不陷于多难,揆之前史,故清流哉。庞君年少俊士也,托佛意转幼荃则达矣。赵熙记。
壶中天 此君轩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十五部
清风万个,占一城高处,宋时僧屋。
解借此君名此地,便卜此僧非俗。
茗砌延秋,风廊响月,苔色琴弦绿。
涪翁往矣,禅房香剩花木。
有弟时到轩中周彦。),虚心直节,合抱琅玕宿。
自列党人碑上状,成就一家清福。
绝代,片时章蔡,断送神宗录。
翠云三亩,荣州第一修竹。
案:此词由香宋手书刻石,并著《此君轩记》。石刻原题作《此君轩怀元师》,跋云:“祖元大师王周彦从兄也。此其鼓琴之所。丙辰春赵熙记。”
声声慢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五部
鸦翻落日,电笑群山,热风传响高槐。
作势翻停,一灯蚊乱萧斋。
云垂九天如墨,入三更、星豆齐筛。
檐溜决,似马陵箭发,鳖子潮来。

万事须臾过眼,听柝声在水,波路平街。
屋漏无乾,移书百费安排。
阿香驾涛又作,料村田、秧翠成堆。
人倦矣、梦醒时,凉月照阶。
案:香宋尝云:“诗句可以入词,即经史辞句亦可入词,稼轩为之也工。”时人或惊疑此论,惟宋育仁深然之,并称此词一扫纤细语,格韵俱高,“马陵箭发,鳖子潮来”,最为警句。
壶中天 其三 沈巡抚遗相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八部
故侯遗貌。
锦城秋集,月圆花好。
自别成绵龙茂道,明发碧鸡春晓。
节钺三边,人天万古,客散田横
魂湘水,五年墓已荒草。
春夜黄浦潮声,相逢一叹,晚饭吴羹饱。
梦里空花秋后叶,年少周郎俱老。
鲸海重波,鹓雏两地,白雁音书少。
交情昆季,也应来世难了。
案:沈秉坤字幼岚,清末官四川州县,历成绵龙茂道,擢广西巡抚。其任泸州知州时,曾与周善培创办川南经纬学堂。辛亥革命后,沈与香宋又尝再聚于上海。多年交契,情谊甚笃。
百字令 石门,是胡节悯乡居路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四部
石头城破,任青天坠了,一拳撑住。
入地高皇肌未冷,忍喷燕山尘土。
烙铁横烧,皮囊四裂,十族齐声去。
犬羊崩角,斑然一只黄虎

莫论忠字横心,即关师友,义亦同终古。
冯道褚渊宁有血,厕里落花红腐。
一县乡山,双门石窦,此地东川路
十三陵上,夕阳人砍烟树。
案:胡子昭字仲常荣县东川人,师方孝孺,官兵部左侍郎建文时,与修《太祖实录》。靖难之变,方孝孺诛十族,胡入朝,历陈大义,反覆辩论。成祖大怒,命下狱。五日后又诘之,词不屈,遂磔于西市。嘉靖以后始祀于嘉州九峰书院,荣县亦立专祠。大石门香宋万松深处二里,是去东川沟胡公乡居小路。
惜红衣 红练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凤尾翩跹,鸦头䍡𦌉,乍拳新竹
竟体深红,无端入丛绿。
缃桃浸水,应昨夜、瑶池新浴。
哀玉。
清脆一声,引金蝉秋曲。

黄筌小幅。
生自罗浮山丹不同族。
榴开似火,艳色斗三伏
可惜桐花凤去,半世耐君幽独。
有赤心人在,莫惹西台痛哭。
案:香宋词中多咏物之作,于时战乱相寻,恐触时忌,故以托物寄兴。尝云:“诗词咏物最见慧心,多作易开思路,非仅如钟嵘所谓可以陶冶性灵已也。杜老成都即多咏物诗,若能在贴切典雅中,寓有深意,尤为高妙。”红练,亦名山凤皇,俗呼红色者为祝英台,白色者为梁山伯
祝英台近 白练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一部
剪霜蕤,拖绵绶,丛竹作清哢。
俊影分明,飞处绿阴动。
怪它年少羊欣,翩翩裙褶,好风韵、一时名重。

香宋
怜卿一色冰翎,多应玉鸾种。
度叶穿枝,凉透雪衣梦。
有人粉絮奁边,素馨花外,约今夜、沈郎骑凤。
兰陵王 题唐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卷子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十七部
李唐笔。
千岁香严手迹。
何人考、年月姓名,惟有坚牢字千百。
宣南四立壁。
收得。
禅心一箧。
是杨云、宣统二年,手割敦煌万山色。

秋风满京国。
叹谏草无功,天黯南北。
伤心马角乌头白。
便水远山远,一声去也,燕云如梦万里隔。
剩身外经册。

荣德
故山碧。
准白发头陀,身傍诸佛。
天花雨峨眉宅。
只甚日携手,卷中词客。
金光明字,月一片,照净室。
案:此卷为杨昀谷北京日所赠。陈散原《题赵尧生侍御所藏唐人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卷子》诗有云:“残年赵侯亦南奔,向夸坚牢果上选。楚弓赵壁漫比儗,坐叹神物有晦显。赵侯自是百世士,天制高文知者鲜。据台论列抒至痛,谏疏都成陆沉谳”云云。盖相见上海时作也。
尉迟杯 以荞为千丝汤饼,成都治之最精,顾无表微者,赋之诒好事者品焉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七部
银灰线。
乍出水、一碗香云漩。
条条小榨抽丝,红撒痕星点。
春山细,纤玉手、并刀截千片。
笑仙人、好煮青精,上清无此嘉馔。

回念碎白娇红,花开候、山城四野都遍。
儗学农家勤收拾,何处聘蛮姬主爨。
成都市、今提酒榼,好风味,长寻福建馆。
坡仙、茗例佳人,二乔名字亲唤。
案:香宋少日教双流家塾时,每晚细食荞麦,回忆前事,赋此。别有七律《怀双流》一首。
望湘人 得芷孙学使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七部
正黄花旧日,红豆一灯,故人书到乡县。
溅渌铜瓶,醉香玉茗,记挽虾蟆山半。
一梦天荒,八年人老,蓬莱清浅
带泪痕回数,前生万劫,红羊难算。

君抱湘云一片。
叹如今未死,几时重见。
便摧却亡新,未了范砖书卷。
巴山路隔,洞庭波冷,夜雨伤心秋晚。
倘岁暮有信江淹杏村。),幸托衡阳飞雁。
案:赵启霖字芷孙清时同官御史,后任四川提学使。秋间自湘潭来信,时香宋因修《荣县志》未成,故有“范砖书卷”之语。范砖,范晔也。
烛影摇红青城石室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九部
秋雨重阳,举家黄叶声中过。
一诗和梦到荣州,人语江楼坐。
谁遣君悲似我。
诉知心、凉蛩两个。
峭帆挝鼓,烟寺鸣钟,不听犹可。

八十松风,甚时傍而图书卧。
菊花寻到鬓边霜,顾影如何躲。
消得江心几舵。
送浮生两三渔火。
石田茅屋,棋局神州,判将长饿。
案:林山腴寄《江楼集送尧生是夕闻雨遥忆》七律一首,赋答。
水龙吟路瓠庵仙山濯发图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四部
一官凉到秋光,苏髯举似都曹句。
依然秋士,一床秋梦,一灯秋雨。
绝顶茅庵,七签云笈,瑶池阿母
只一瓢一笠,一般云水,何地访,万松树

即此万松瀑布。
荣州,画成天姥。
杳然仙碧,听风听水,洧盘今古。
劫换红羊,身骑白鹿,是君归路。
定寻秋约我,七弦山响,认摩崖处。
案:路朝銮自题图序谓:“丙辰秋夜,梦幽岩绝壑间,镌有‘汪水云濯发处’六字。尧生近隐荣州,梦境得无仿佛。”
渡江云 于铁华所作安书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十部
玉闺人健否。
井干半月,孤客未还家。
酒阑所夜,人似春明,门外即天涯。
蛛丝药裹,镜奁边,知断铅华。
无限思、兰缸一点,书不到秦嘉

窗纱。
银尊注处,锦水归来,笑当年初嫁。
谁料得、秋水瘦燕,病比寒鸦。
朝飞蟢子裙带,送暗香、明月疑它。
幽梦醒,窗前一树梅花
案:时客自贡胡氏怡堂。香宋吴夫人婚时,卜得唐诗“虫声新透绿窗纱”句。
疏影 自题万松深处卷子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十五部
松风万斛。
送此生老了,吟卷中屋。
玉样苍苔,榔千声,全家笑语花竹。
新香粒是洪崖饭,抵圣乐、桐君仙录。
访四邻、谷口春深,便叱颍川犊。

长记林逋好我,有山有水处,攒此新幅(卷为畏庐翁画,来札云:斋三日,以八十年纸成之。)
劫外苍龙,鹤去巢空,泪染双虹飞瀑。
杨凭宅子香山住,尽汐社白头人读(海内知旧皆题辞。)
等万年真得幽栖,饷客再锄烟茯。
案:荣县城东大坪山,有香宋别墅。风篁成韵,尤以胜,故曰万松深处。后为其仲兄居宅。
高山流水 怀冀州赵湘帆衡,是名能古文辞者,自宣统后不相见。用梦窗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一部
故人一别五秋风。
老馀生、霜(一作双)鬓如
前世望长安,凉天碣石归鸿。
年年是、战血腥红。
西飞燕,身世依然是客,寄迹雕栊。
东京杂记,一一梦华浓。

霜中。
寒梅作花了,茅屋在、鸭涨牛宫。
天外冀州山,涧石定采蒲茸。
画蛾眉、揽镜难工。
唐经事,应仿昌黎素业,闲气天钟。
莽燕云杳杳,消息雁书慵。
案:清宣统时赵湘帆相识于北京,回荣县后,尝撰集在京时与朋辈宴乐所作“诗钟”,曰“香宋杂记”。时湘帆徐世昌,倡四存学会,人多非之,故有画蛾眉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