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书说秦惠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王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淩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战国策》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云云。案下文云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明此二首皆是上书。)。
酬乐天书怀见寄(本题云:“初与微之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微之书至,兼览《桐花》之什,怅然书怀。”此后五章,并次用本韵。)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新昌”二句:新昌坊为长安朱雀门街之东第四街街东自北向南之第八坊,白居易所居在此。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序:“五年春,微之……左转为江陵士曹掾。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之已即路,邂逅相遇于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话别。”)。
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行行:蜀本作“为行”,似是。)。
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北(“君直”句:时白居易为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上直翰林院,在中枢机构之北,故云。枢星,北斗七星之第一星。《星经》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此借指中枢机构。)。
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
月照山馆花(山馆:指曾峰馆。参前篇《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注。),裁诗寄相忆。
天明作诗罢,草草随(一作从)所如。
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
荆州白日晚,城上鼓鼕鼕。
行逢贺州牧(贺州牧:未详。贺州,今属广西。《元和郡县图志·贺州》:“汉苍梧郡地,今州即苍梧郡之临贺县也……隋开皇元年,以郡为贺州。大业二年废州……武德五年,复置贺州。”),致书三四封。
封题乐天字(一作寄),未坼已沾裳。
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
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终言作书处,上直金銮东(上直:上班,当值。直,《玉篇·L部》:“直,侍也。”金銮:见前篇《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注。)。
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中宵宫中出,复见宫月斜。
书罢月亦落,晓灯垂暗花。
想君书罢时,南望劳所思。
况我江上立,吟君怀我诗。
怀我浩无极,江水秋正深。
清见万丈底,照我平生心。
感君求友什,因报壮士吟。
持谢众人口,销尽犹是金(“持谢”二句:《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此反其意而用之,谓虽遭众口谗毁,而我自持操如一。)。
过象州 宋 · 陈藻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都无一物作生涯,坊巷萧条有几家。
料得寒梅应怅恨,满城开作寂寥花。
按:连横《台湾诗乘》、林熊祥《台湾省通志稿》、刘宁颜《重修台湾省通志》、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亦载此诗,作者郑用鉴,题《生涯》,首句作“诗书满架作生涯”。
金原先垄之侧涌泉甘洁 元 · 黄镇成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山下流泉冷沁冰,渫荒开甃贮甘澄。
穴通海眼鱼龙沸,波溢田膏雨雾蒸。
茶鼎夜寒分石乳,药镵春暖洗云层。
寻幽有约烟霞侣,万壑千岩拟共登。
按:此诗又作卓梦采诗,题作《龙目井泉》,收于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又载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怀雪嵩(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湾诗录》、《台湾诗钞》题作〈怀常雪嵩〉。) 其一 明末清初 · 徐孚远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海外之海迁人稀,家人散尽独居夷。
估客叠来怀抱恶,小楼坐去岁华驰(廖振富编校)。
怀雪嵩(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湾诗录》、《台湾诗钞》题作〈怀常雪嵩〉。) 其二 明末清初 · 徐孚远
七言绝句 押漾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夙昔嗟君心胆壮,鹰驱鸷击不相让。
太分清浊保身疏,惠恕谴死仲翔放(廖振富编校)。
寿陈复甫参军(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湾诗钞》、《台湾诗录》题作〈重九寿陈复甫参军〉。) 明末清初 · 徐孚远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世事方屯艰,经营赖上材。
小心参帷幄,大力运昭回。
入座香风满,怀人梁月催。
笑言通梦寐,杯斝屡追陪。
徐孺沈忧久,元龙爽气开。
旅途虽偃蹇,高义感风雷。
频有西园赏,无虞江夏灾。
欣逢瑶海使,新自日边来。
正值龙山会,兼陈戏马台。
可令南极老,黄发倚邹枚(廖振富编校)。
澎湖二首(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编者按: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蒋镛《澎湖续编》、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其一)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湾花屿郁苍苍。
白沙赤嵌红毛地,绿苇黄鱼紫蟹庄。
仰首但瞻天咫尺,称名合在水中央。
古今多少沧桑劫,留得残云照夕阳(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录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殉衣篇,为许尔绳妻洪氏(此诗收于《岛噫诗》,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留庵诗文集》、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留庵诗文集》题作〈殉衣篇为许尔绳妻洪氏作〉。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均题作〈殉节篇为烈妇洪和作〉,且无「妾事姑嫜如事君,操作承欢毫不苟。」及「妾惟一死堪)作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押有韵 出处:此诗收于《岛噫诗》,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留庵诗文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妾为君家数月妇,君轻别妾出门走;
从军远涉大海东,向妾叮咛代将母。
妾事姑嫜如事君,操作承欢毫不苟。
惊闻海东水土恶,征人疾疫十而九;
犹望遥传事未真,岂意君讣播人口!
茫茫白浪拍天浮,谁为负骨归邱首?
君骨不归君衣存,揽衣招魂君知否?
妾惟一死堪报君,那能随姑长织罶。
死怨君骨不同埋,死愿君衣永相守;
骨可灰兮怨不灰,衣可朽兮愿不朽。
妾怨、妾愿只如此,节烈声名妾何有!
澎湖文石歌(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留庵诗文集》。编者按: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留庵诗文集》。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茫茫元气虚空鼓,长波汗漫蛟龙(编者按:「龙」,林豪《澎湖厅志》作「鼍」。)舞。
忽然蓬莱失左股,幻结澎湖护(编者按:「护」,林豪《澎湖厅志》作「拥」。)仙府。
秀灵磅礡孕扶舆,沧桑阅历成今古。
遂有宝气摩青苍,知是奎星堕沙渚(编者按:「沙渚」,《留庵诗文集》作「纱绪」。)。
雷电追取敕神丁,冰霜雕锼运鬼斧。
合则成璧分如圭,圆成应规方就矩。
藓斑隐跃渍(编者按:「渍」,《留庵诗文集》作「清」。)璘璘,螺文屈曲旋楚楚。
或如端溪鸲鹆眼,或如炎州翡翠羽。
苍然古色露精坚,秀绝清姿(编者按:「姿」,《留庵诗文集》作「安」。)工媚妩。
几案有时烟云供,光怪犹作蛟龙吐。
底用珊瑚采铁网,那复夜光誇悬圃。
我来海外搜奇材,谁料眼中尽尘土。
尘土尘土何足数,此石莫(编者按:「莫」,《留庵诗文集》作「奠」。)共匣剑处。
惟恐神物不自主,夜半飞腾作风雨(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望月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望月家(编者按:「家」,连横《台湾诗荟》作「人」,误。)千里,怀人水一湾。
自当安蹇劣(作者注:「用韦应物句。」),常有好容颜(作者注:「用陶潜句,余常书作联,因用之。」)。
旅况不如意,衡门亦早关。
每逢北来客,借问几时(编者按:「时」,连横《台湾诗荟》作「后」,误。)还(江宝钗编校)。
无题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吾亦爱吾耳,如何欲乞怜。
叩阍翻(编者按:「翻」,连横《台湾诗荟》作「疑」。)有路,投刺竟无缘。
道以孤高重,持当(编者按:「当」,连横《台湾诗荟》作「为」。)困苦坚。
既来学避地,言色且从权(江宝钗编校)。
夜眠听雨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
閒枝惊鸟宿(编者按:「閒枝惊鸟宿」,连横《台湾诗荟》作「间枝惊鸟雀」。),野渚洽鱼欢。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江宝钗编校)。
题宁靖王斋壁(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六十七《使署閒情》、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杂记〉、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湾诗海》、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六十七《使署閒情》、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杂记〉、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湾诗海》、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修得一间屋,坐来身与閒。
夜深常听月,门闭好留山。
但得羁栖意,无嗟世路艰。
天人应共仰,愧我学题蛮(江宝钗编校)。
卢司马惠朱薯赋谢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隔城遥望处,秋水正依依。
煮石烟犹冷,乘桴人未归。
调饥思饱德,同饿喜分薇。
旧德萦怀抱(作者注:「卢昔为我郡兵宪。」),于兹(编者按:「兹」,连横《台湾诗乘》作「今」。)更不违(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三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不改栖迟趣,偏因诗酒降。
晨风摇远树,夜月照寒缸(编者按:「缸」,连横《台湾诗乘》作「釭」。)。
地静长留古,心幽岂逐尨。
兴来怀友处,结韵老梅桩(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四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蓬蒿老(编者按:「老」,连横《台湾诗乘》作「长」。)仲蔚,卜亦卖成都。
独钓丝(编者按:「丝」,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作「月」。)千尺,分耕云半区。
乐饥水有泌,行乞市非吴。
但是栖依者,相将莫问途(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六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往事平(编者按:「平」,连横《台湾诗乘》作「频」。)生恨,株牵且俟河。
触藩谁遣触,磨蝎命先磨。
海屿薇原少,天南雁不过。
支扉当夜静,霜月影婆娑(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七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南来积岁月,又看荔将花。
志欲希前辈,时方重北衙。
隐心随倦羽,寒梦绕归槎。
忽竟(编者按:「竟」,连横《台湾诗乘》、《台湾诗荟》作「觉」。)疑仙去,新尝蒙顶茶(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感怀 其八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忽尔冬(编者按:「冬」,连横《台湾诗乘》、《台湾诗荟》作「春」。)将半,居诸不肯停。
新诗萦雪梦,愁思入寒扃。
同调孚声气,时贤重典型。
敝庐依大武,遥接数峰青(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海》)。(江宝钗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