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番妇(此诗收于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又载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醇》、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编者按:周玺彰化县志》〈艺文〉录为齐体物之作。)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周钟瑄《诸罗县志》〈艺文〉,又载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醇》、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社里朝朝出,同群担负行。
野花头插满,黑齿草涂成(编者按:「黑齿草涂成」,连横台湾诗荟》作「黑草齿涂成」。)
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作者注:「项常挂玛瑙珠。」)
鹿脂搽(编者按:「搽」,连横台湾诗荟》作「涂」。)抹惯,欲与麝兰争(作者注:「番抹鹿油以为香。」)。(江宝钗编校)
赠友人归武林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却有机缘在,相逢意气同。
来看云起处,共话月明中。
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
钱塘(编者按:「塘」,连横台湾诗荟》作「」,误。)上水,直与海潮(江宝钗编校)
归望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归望频年阻,徒欢梦舞斑。
在原嗟鸟散,杖策效鳞(编者按:「鳞」,连横台湾诗荟》作「麟」,误。)攀。
镜里头多白,风前泪积殷(编者按:「风前泪积殷」,连横台湾诗荟》作「风前泪湿殷」。)
用坚饥馁志,壮士久无颜(江宝钗编校)
齐价人移浯以诗投赠次韵答之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六十七《使署閒情》、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性懒恒耽逸,身閒若(编者按:「若」,连横台湾诗荟》作「苦」。)避纷。
当关学望气,载酒欲论文。
佳翰诚臻圣(编者按:「圣」,连横台湾诗荟》作「美」。),新诗更轶群。
枝栖欣不远,时冀挹高云(江宝钗编校)
王愧两司马见赠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廿载仰鸿名,南来幸识荆。
忘机同海客,尊义缔寒盟。
霖雨时需(编者按:「需」,连横台湾诗荟》、《台湾诗乘》作「思」。)切,东山望不轻。
流离谁似我,周急藉先生(江宝钗编校)
寄迹效人吟 其一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忆自丙戌(1642)乘桴,南来闽海,或经年泛宅,或偶寄枝栖,忧从中来,兴亦时有,每假题咏,聊混居诸。戊子(1644)入,所吟亦多,辛卯(1651)以来,借居海岛,登山问水,靡不有诗,尤喜步和人韵,虽丘壑情深,觉感激时露,今秋检阅笥中,顿生悔愧,不论閒题记事,悉付祖龙仲冬小窗冷坐,欲再发抒飘泊情事,机神数窒,偶得郑哲三海泊吟,不禁勃勃步韵,然哲三余未识面也。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
因人作事缓(编者按:「缓」,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后」。),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
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江宝钗编校)
寄迹效人吟 其六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忆自丙戌(1642)乘桴,南来闽海,或经年泛宅,或偶寄枝栖,忧从中来,兴亦时有,每假题咏,聊混居诸。戊子(1644)入,所吟亦多,辛卯(1651)以来,借居海岛,登山问水,靡不有诗,尤喜步和人韵,虽丘壑情深,觉感激时露,今秋检阅笥中,顿生悔愧,不论閒题记事,悉付祖龙仲冬小窗冷坐,欲再发抒飘泊情事,机神数窒,偶得郑哲三海泊吟,不禁勃勃步韵,然哲三余未识面也。
烟霞(编者按:「霞」,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寒」。)岛上满,落日鬼豪侵。
支命全亏骨,包愁总在心。
径荒陶兴浅,袍吝范寒深。
起舞徒虚事,频年听翰音(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江宝钗编校)
吴正甫忽欲为僧以柬寄赋答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荟》,又载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常说(编者按:「说」,连横台湾诗荟》作「祝」,今依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改之。)为僧好,君今欲了缘。
果然撇得下,祇便悟当前。
但使身无累,毋令世有权。
释名余早定,不是爱虚圆(作者注:「余释名超光。」)。(江宝钗编校)
感忆(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六十七《使署閒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乘》、连横台湾诗荟》、林钦福《瀛洲诗集》、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编者按:《台湾诗乘》题作〈忆感〉。)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六十七《使署閒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乘》、连横《台湾诗荟》、林钦福《瀛洲诗集》、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暂将一苇向南(编者按:「南」,连横台湾诗乘》作「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
忽见游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
梦中尚有娇儿女,灯下惟馀瘦影形。
苦趣不堪重记忆,临晨独眺远山青(江宝钗编校)
普陀幻住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磬声(编者按:「声」,连横台湾诗荟》作「音」。)飘出半林闻,中有茅庵隐白云。
几树秋声虚槛度,数竿清影碧窗分。
閒僧煮茗能留客,野鸟吟松独远群。
此日已将尘世隔,逃禅漫学诵经文(江宝钗编校)
偶成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最是贫来韬迹宜,强争枘凿(编者按:「枘凿」,连横台湾诗荟》作「凿枘」。)竟忘痴。
客窗诗苦囊兼涩,旅梦春浓老不知。
失意无成知得少,灰心已久望燃疑。
生嫌岂独刘惔妹,难笑东山掩鼻时(江宝钗编校)
夕餐不给戏成(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赖子清台湾诗海》、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编者按:《台湾诗荟》题作〈飧不给戏成〉。)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连横《台湾诗荟》、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赖子清《台湾诗海》、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难道饿一家,萧然群坐看晴(编者按:「晴」,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群」,误。)霞。
炼成五色奚(编者按:「奚」,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悉」,误。)堪煮,醉羡中山不易赊。
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
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江宝钗编校)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编者按:「颇」,连横台湾诗荟》作「便」。)宜。
诗债屡稽明月(编者按:「月」,连横台湾诗荟》作「日」,误。)夜,酒缘偏误好花时。
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
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江宝钗编校)
郊游分得青字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和风催我出郊去,好鸟还宜载酒听。
草色遥联春树绿,湖光倒映远峰(编者按:「峰」,连横台湾诗荟》作「山」。)青。
歌喉润处花初落,诗韵拈来醉欲醒。
逸兴强寻豁目处,颓然独立望沧溟(江宝钗编校)
重九日啸卧亭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重阳节至客心悲,托兴登临酒一卮。
健挽(编者按:「健挽」,连横台湾诗荟》作「挽健」。)石梁没羽,醉摩字影读残碑。
当年运数终穷九,廿载忧危共此时。
为问生涯在何处,黄花知以晚为期(江宝钗编校)
思归 其二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飒飒风声到竹窗,客途秋思更难降。
霜飞北岸天分界,月照家园晚渡江。
(编者按:「荒」,连横台湾诗乘》作「蓬」。)岛无薇增饿色,閒庭有菊映新缸。
夜深寻友沿溪去,怕叩柴门惊吠尨(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醇》)。(江宝钗编校)
思归 其四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潮水如(编者按:「如」,连横台湾诗乘》作「始」,误。)从天外来,澄光一片隐楼台。
东山兴懒藏游屐,栗里花稀(编者按:「稀」,连横台湾诗乘》作「残」。)覆酒杯。
熟惯穷愁诗债逼,久安寂寞道心开。
洗兵(编者按:「兵」,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作「心」,误。)欲挽河犹远,利涉当前藉大才(此诗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江宝钗编校)
五日(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海》、赖子清台湾诗醇》、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编者按:《台湾诗海》题作〈五月五日〉。)【五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海》、赖子清《台湾诗醇》、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谩说哀猿择木难,锦标夺尽我徒看。
宁堪独醒还如屈,也取新芳试浴兰。
命到饥来奚待续,冠当穷处自羞弹。
应声却怪山妻语,也比鲇鱼上竹竿(江宝钗编校)
蛙声有序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赖子清《台湾诗海》、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寓居窄逼,庭草不生。时值秋霖,云深日暝。入夜至更馀,雨声暂歇;残云宿于天际,微月出于东方。忽有蛙声,出自庭侧;仅仅孤鸣,或断或续。岂呼类而寡朋,抑离群而自咏。欹枕听之,似为有致;不若池塘乱鸣,徒聒噪人不成梦也。披衣而起,挑灯咏之。
时当默处懒争鸣,夜向空庭独发声。
低逐蛩号音不乱,高随蚓曲气还清。
官私却混今谁问,鼓吹难齐部未成。
雨后竹中空自怨,并无飞羽宿啼更(编者按:「更」,连横台湾诗荟》作「莺」)。(江宝钗编校)
顾南金 明末清初 · 沈光文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连横《台湾诗荟》、连横《台湾诗乘》、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明知苦节却艰(编者按:「艰」,连横台湾诗荟》作「难」。)贞,九载相怜藉友声。
丘壑有情(编者按:「情」,连横台湾诗乘》作「怀」。)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区南北(作者注:「南金移居南路。」),此日情深胜弟兄。
安得时时慰依傍,长如鸥鹭得随行(江宝钗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