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请赐阁名疏 南宋 · 熊守中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
守中仰惟中兴列圣相承,万机馀閒,留神翰墨,日星重晕,云汉交辉,建绍迄今,焕乎若一。
猗欤盛哉!
臣滥巾秘馆,实九天采访仙治。
熙宁时,易庙为宫,继升真人「应元保运」之号,礼秩有严,而三清殿未备。
臣于十稔前建阁三十六楹,延袤十有九寻,奉安像设周竟,远诣阙庭,投进国朝崇奉事实,祈天永命,迂续储祥,爰加「妙化」徽称。
缛礼既颁,复以阁名为请。
旋奉奎文之锡,真万世之遇也。
臣窃以一气未分,三清肇立,首出范围之表,独超象帝之先。
亘劫始以为宗,冠域中而莫大。
暨乎采访,俱起太初,总察来彰往之权,司福善祸淫之柄,粤从上古,屡降寰区。
逮至有唐,聿兴祠宇。
圣代迭颁于异数,真庭仍袭于旧规。
乃即璇题,肆答宝词。
深□□高,厚葬□越。
凡侈昭回,宸画唯三。
体□天拱极之仪,示尊礼不书之旨。
益彰帝渥,丕衍真□。
□尔凤咮之丝纶,参立龟趺之琬琰。
按:《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八,明刻本。
代前人通交代朱漕应元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本堂集》卷六四
长沙重镇,就分将指之光华;
短袖低回,行奉告新之要束。
机缘鼎来而特异,事契无往而不同。
讵谓于今,复有兹幸。
官学者北斗,文之南车。
风裁清严,本汉殿直言之后;
源流端正,乃考亭朱子之馀。
粤者乘骢,为时鸣凤。
排大奸慝,善类倚之如山;
主公是非,通国祝以为度。
上忧天下之多事,妙选使君而载驰。
谓居中能振弹压之纲,则在外必副澄清之寄。
爰分绣斧,以福苍生。
始焉二广之东,阔疏禁网;
转而三湘之上,浩荡恩波。
憩棠之阴既秾,挽粟之计正棘。
更以新节,依然故封。
今何如时,曾犬羊之蹂躏;
人不堪命,甚鸿雁之流离。
而乃药石疮痍,膏饫饥困。
宽征以来经赋,苦节以办要支。
役不及民,但见石城之十仞;
籴无伤义,坐收红粟之千仓。
是皆真事功之可书,夫岂虚议论之堪比?
绰有馀其才刃,宜并建于帅牙。
骃辔从容,广朱轮之惠爱;
鹊袍错落,增玉帐之精神。
第惟宣室之渴思,宁复楚楼之久驻?
某疏不周物,拙难入时。
仕于其朝,感昭代之误渥;
用过其分,有故山之本心
敢图要地之指麾,忽畀非材之樗栎。
循墙莫避,即路良惭。
所恃交组之盟,无忘断金之素。
萧规可继,况密倚于使台;
越舟既同,庶共图于王事。
通鉴地理通释后序1280年8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通鉴地理通释》卷首、《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二○、康熙《开封府志》卷三六、《南宋文录录》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太极肇分,天先成而地后定,天依形,地附气,地囿于天者也,而言地理者难于言天。
何为其难也?
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
是故图以经之,书以纬之,仰观俯察,其用一也。
《虞书》「九共」,先儒以为九丘,其篇轶焉,传于今者,《禹贡》、《职方》而止耳。
若《山海经》、《周书·王会》、《尔雅》之《释地》、《管氏》之《地员》、《吕览》之《有始》、《鸿烈》之《地形》,亦好古爱奇者所不废。
然诸儒之传注异,历代之区宇殊。
禹之九河,班《志》仅得其三;
商之八迁,孔《疏》未闻其四。
汉水东西之分,积石大小之辨,荆山之于荆豫,梁岐之于冀雍,潜在荆者未见,蔡在圻内者未详。
三江九江,五邦三亳,则《书》之说异焉。
还之为营,祢之为坭,以著为齐地,以韩城涿郡,自土之为自杜,倭迟之为郁夷,驺虞之为梁邹,二南之为南郡南阳,则《诗》之说异焉。
扬纡在冀,而《尔雅》以为秦;
卢水济北,而康成读为雷。
漳水之为潞,吴山之为岳,五湖混于具区,颍湛列于荆浸,此《职方》之疑也。
豫章江南,而江北之未知;
中牟河南,而河北难考。
许田,鲁,而非近许;
鄢,郑邑,而非鄢陵
谷、小谷之有别,父城城父之不同。
此《春秋》之疑也。
二地而一名者,若王城、葵丘、酒泉贝丘钟离之类。
一地而二名者,若白羽、夹谷、夷、垂葭、发阳之类。
方城、细柳、丹水之有三,涂山历山东阳武城之有四。
「瞻彼洛矣」,与东都之洛异;
「导自熊耳」,与宜阳之熊耳殊。
首阳、空桐、新城石门、石城、丹阳、白沙、硖石之属,其非一。
毕万之魏为河中之永乐,而以元城大名,失矣。
「自庐振廪」为襄阳中庐,而以合肥为庐国,失矣。
潘岳《西征》,不知成师曲沃河东
韩皋广陵散,不知魏之扬州寿春
韩文公南阳人,在河内之脩,而误曰邓州
《史记》郧关在汉中长利,而误曰洵阳
杜子美诗三奇戍在彭州导江,而误改曰三城。
荀卿兰陵常州也,孔明渡泸非泸州也,公琰屯涪非涪州也,公瑾赤壁非黄也,元规南楼非鄂也。
郢都白雪误于郢州东海二疏误于海州,以涂山会稽,以齧为采桑,以大别为安丰,以东陵为庐江,以楚丘成武,以街亭南郑
袭讹踵缪,不可殚纪。
汉沔一也,而或二之;
吴会二也,而或一之。
江统误酂于沛郡皇甫谧商丘濮阳
颜师古误邛都于邛州青衣嘉州南陵宣州
注《文选》不知夷庚,注《本草》不知沙苑。
博见彊志者犹或失之。
旧迹湮没,如济绝于荥,碣石沦于海,昆明凿而镐京为池,隋城立而汉都为苑。
南北侨置,如青有太原,豫有广陵六合之为秦郡项城之为秣陵玉门之为会稽寻阳在蕲而移柴桑当涂在濠而寓姑孰
郡名非古,如云之云中,平之北平,蓟之渔阳
县名非古,如京兆之武功,丰州之九原,皆非秦汉之旧。
或若异而同,或似是而非,不可谓博识为玩物而不之考也。
余閒居观《通鉴》,将笺释其地名,举纲提要,首以州域,次以都邑,推表山川,参以乐毅王朴之崇论宏议,稽《左氏》、《国语》、《史记》、《战国策》、《通典》所叙历代形势,以为兴替成败之鉴。
大《易》设险守国,《春秋》书下阳、彭城、虎牢之义也。
河湟复而唐衰,燕代割而辽炽,述其事终焉。
若昔对白题羊肠,帝丘内黄,问松亭柳河者,以该洽见称,今岂无其人乎?
孤陋寡闻,未免阙误,以俟博雅君子。
山河不改,陵谷娄迁,亦以发揽古之一慨云。
上章执徐岁橘壮之月,子王子书《通释》后。
府判中奉洪公墓志铭至元二十一年二月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秋声集》卷五
公讳应辰,字用和,本居浮光之固始,亦鄱之派也。
曾大父真,大父皋,父杞,赠中奉大夫
母杨氏,赠令人。
鼻祖来自淮,刻勤攻苦,积铢累寸,以有其家,而能裒赢振乏,煦寒饫饥,不吝捐费,闻者谓洪氏其兴乎。
中奉克广先业,门闾始大。
长子应元两请漕举,幼子应午繇勋戚入官,需次警职,俱先逝。
公次子也。
方成童,与群从序立道周,善风鉴者过焉,曰:「此佳儿也,他日必昌而家」。
公挺质秀异,在师不烦,通百篇义,与兄俱以儒业著名,人号二难。
初中乡贡亚榜,慨不足以发身成志,乃游京泮,颉颃多士之场,课试每占高选。
既而袭兄故步,与荐漕闱。
越岁,邑令杨公瑾以礼罗致之。
邑庠前庑令每款谒先圣,病宫庭斋宇之相附属,非所以崇庙貌、肃群瞻,将革而新之。
公建议吻合,遂易故基,创正殿,立讲堂,各辟门庑,规制视昔宏丽。
度材辟地,靡不输劳,以至更造器物,以饰礼容,帅先捐田,以裨学廪,逮今利赖。
丙午,复预计偕。
庚戌,策奉常第,初调盐官簿,淮阃剡辟,勾稽虹县
秩满,升辟帅准,舒翘幕府,硎发颖露,见者刮目。
摄教泗水崇德程艺,以陶成士器,众论翕归。
当路交章,举关升者再,举籍者五,不曰有用之学,有用之才,则曰器识凝远,志节清修。
后村刘中书以讲学精深,持身修洁,举备顾问。
名达推重,往往若此。
制邑新城,政尚平易,不务严刻,再书考最,休誉蔼腾。
富阳寨卒群捕米商,斗死者累十。
县宰以嫌辞避,改委邻邑,弗能决。
公至,喟然曰:「运米徼利者,贫民也。
挟禁攘利者,捕卒也。
旅店贩夫何预焉」?
遂直其冤,全活者众。
归途过门,相率迎于道,泣曰:「非贤令君,吾属无遗类矣」。
罗拜而去。
继辟淮西机幕,旋升滁贰。
阃檄覈浚筑,申牍明直,随以责归。
未几,奉祠仙都,增辟城南故庐,自号「鹤隐」,日与里社文友壶觞吟咏,谓不作弹冠想久之。
时宰以旧幕客,俾倅会稽
命下,喜语人曰:「小蓬莱昔恨云气之隔,今为岸帻司马,登啸其间,以抚晋贤遗迹,亦吏隐也」。
幡然而就。
关决两载,奉公不挠,备殚贤劳,倦游赋归,而时事异矣。
公乃杜门蛰迹,谢绝人事,惟翻绎古书,训励子弟。
时过丙舍,栖幽潜深,盘泊林野,以自娱适,家事一付其子。
时阅内典有得,尝作偈云:「云兮为身,月兮为心。
寓言曰隐,时至即行」。
人多传诵,以为达观。
强至老,饮啖不衰。
疾之日无甚苦,召子若孙,戒以谨俭持己,悠然而逝。
公明允谨厚,孝于亲,悌且友,交里闬朋侪谦而敬,家庭唯诺,闺门雍穆郁如也。
不苟取予,不妄施,而人有急难,乡有义举,则捐资恐后,莫不诵其贤。
以诗书为政,不求赫赫名,而令修讼平,民怀吏畏,莫不称其能。
历所居官,冰檗一心,去如始,为乡土寄,外事不预,吏污无染,而莫不服其廉。
惟祖之迈种者厚,故及公之身,而得名得位,膺邑国之封。
由身之善积者加厚,故备向用,几耆颐而以考终。
前作后袭,机应气随,天人感孚之理固如是夫。
予同丘里,仕前而年后。
公俛而交,久相亲悦,方叹老成之无复见府掾,孤以日迫,请志其墓,辞乏再且力。
一夕,公见之梦,辞气如生,盛服致恭,若有谒者
至旦,而其孤已及门矣。
爰次其出处之概,而为之铭。
公生于庆元丁巳,殁于至元癸未五月二十六日,寿八十有七。
积官中奉大夫华亭县开国男
初娶钱,继张氏,赠令人。
子三,多福,前承信郎江东运准。
娶赵氏,并先亡。
文虎,前迪功郎安吉州民掾
娶孙氏。
文龙,前登仕郎,娶钱,今潘氏。
公之弟县尉无后,以嗣焉。
二子俱以赏延补官。
孙男五,清之、鼎孙、颐孙、随孙、豫孙。
女孙六,长适卫文昌。
曾孙应寅,馀幼。
侄孙女越娘,议盖贰卿之曾孙炽,皆同里也。
嗣子卜甲申二月六日之吉,奉公柩合葬于本县集贤乡宝山之原。
铭曰:
秀而文,于以成名。
俭而德,岂惟润屋。
昔菑而种,今溉以壅。
尔昌尔炽,匪天是私。
呜呼,曷不慭遗兮老成!
六宝郁郁兮,将以利后人。
次韵赠赵岂卿应元吟啸公(戣)之孙乃父亦能诗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门祖父昔闻声,交臂差池恨晚生。
欲与万山修郡志,谁能三世擅诗名。
故知龙颔无鱼目,更觉松心异舜英。
字稳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
次韵许瑞石邵容斋见寄应元,宗伟)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款段馀生谢伏波,咏归心事竟云何。
藕花又趁榴花发,诗债仍兼酒债多。
击壤先生黄色论,卖薪老子翠微歌。
吾侪胸次元相似,谁道金章胜钓蓑。
咏史(下) 江统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卞庄已睨斗于菟,论方规逐五胡
莫把乱华罪夷狄,鲜卑臣节过猗卢(自注:江统所言,侍御史郭钦言于武帝之世矣,不能行。时刘渊并州已强,齐万年虽破,而匈奴郝度元与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叛洛阳,氐杨茂披据仇池,当时行言,则一呼而起矣。老庄奔淫之俗已成,贾庶人之焰已炽,诸王之相噬已有形,就如策,尽逐诸戎,晋室能不乱哉。以慕容廆招拓拔氏、段氏观之,夷狄之人皆吾人也。苻氏、姚氏、刘渊慕容垂有以服其心,皆吾之也。有道则守在四夷,不道则一卒足以亡秦,何必五胡能扛晋鼎哉。)
读史二首 其二 明 · 薛瑄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东言来若用言难,不用忠言亦等閒。
若信当时江统论,定无戎马到长安
哭堂儿 明 · 岳正
我年五十四,四次举儿子。
阿增十九龄,志业总可喜。
岂不恸其夭,谓有堂儿恃。
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仁者必有后,古贤范世语。
我讵敢为恶,堂儿竟童死。
失明固可讥,不忧亦去理。
悲哉呜咽声,惧成不孝尔。
大房金源诸陵二首 其二 明 · 储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明诗纪事 丙签·卷八
长白山高朔漠连,金源风致故依然。
千秋魂魄犹思沛,万里丘陵却到燕。
感事重翻江统疏,伤心莫问靖康年。
幽兰一烬雄图歇,汝水悠悠入墓田。
大忠祠奉次西涯先生韵二首 其二 明 · 邵宝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瓣香难救欲沉舟,虏气昏昏暗九州。
今日鲁连真蹈险,它年江统浪含愁。
馀生未了东还计,即死能忘北向雠。
地下欲从行在所海陵朝撼朔风秋。
桃源忆故人田州张通判赴任 明 · 蒋冕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粤西诗载卷二十五
嘉靖五年两广抚按官太子少保左都御史慈溪姚公监察御史临川刘君等奏革田州府土官请设流官守贰如内地藩宪诸君佥议府通判全州张同知华不可盖以其才干素著抚处尤宜故也议既定将其职名以闻适张力陈有疾不果既而桂林府通判梧州府推官皆缺员于是抚按联疏于朝以华及藤县孙典史懋二人名上懋先任广东按察副使奉敕整饬清远兵备以诖误谪官于部院台谏论救荐举前后不知凡几疏张获与孙偕荐不可谓偶然也疏下吏部时孙已因少师邃庵杨公奏量移弋阳判梧推皆不果补田州通判之缺遂以张补之与抚按初意正相合舆论咸以为宜张字子寔德安随州人由龙虎卫经历被荐同知全州在任九年抚按官旌异者四奖励者十最后交荐遂有今擢观交荐疏谓其勤慎通敏政誉昭闻久历年岁备谙土情则其平生居官持身概可见矣子寔累乞休致上官皆不听其去今被台檄促之赴任吾乡士大夫不忍遽与之别也相率求徵赠言予老病不能文聊寔录荐剡而檃拈小词二阅以张之子寔在吾州留意学校凡有修葺皆为经久计桥梁道路多所缮治至于逐恶獞归于故巢以除州民之害为虑尤远予先兄大司徒梅轩先生尝谓其此举得江统徙戎之遗意有识君子皆韪其言今之往倅田州充其平日所志其经画必有可观疾驱莅任以副抚按藩宪保荐委任之盛心以趁功名之会庶几不负超擢宠命勿更以病辞为一已私便图可也
十年奔走湘江路。手种甘棠无数。
岁久清阴遍布。老稚蒙遮护。

田州郡倅今催赴。争道此来何暮
赤子嗷嗷待哺。两手勤摩拊。
叠前韵。酬李权应元 明 · 朴祥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讷斋先生续集卷第一
权院温醇实可人,逢场不诉酒频巡。
半扉前日虽无分,倾盖今朝即会真。
邂逅江台多乐事,留连樽席奉清尘。
暮年驱使诗犹在,落日苍茫兴有神。
陈节妇挽词同年应元忠母) 明 · 潘希曾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芳名留死后,苦节在生前。
不负共姜誓,仍齐孟母贤。
人怜同穴计,天与未亡年。
旌诏慇勤意,纲常万古传。
边事三首 其二 明 · 许宗鲁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明诗纪事 戊签·卷七
朵颜三卫海西头,保定河间种类稠。
千里营屯成拱卫,百年礼乐化旃裘。
虚传江统能高论,须信文皇有远谋。
古北黄花俱肘腋,瞻天谁抱杞人忧。
次乡射堂韵。赠南君应元。) 明 · 权好文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松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某也为贤某也回,品题公道赖谁开。
乡髦饮射华堂日,几许山庭屐印苔。
十二日。访南仁仲应元不遇。留诗以寄意 明 · 金诚一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鹤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故人家在龟山下,花柳欲动春水(一本意)深。
客到何心题凤字,牙琴一曲旧知音(二子来见故及之)
李芝峰 明末清初 · 蔡裕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芝峰先生集附录卷之三
正忆往时床下拜,春风座上许开颜。
清名江统山涛右,佳句中元至德间
耆俊未成谐众望,至尊谁与济时艰。
皇天是日犹愁色,二月寒云雪满山。
附汉四主赵一主后赵六主魏冉闵刘渊戊辰僭号,三年。子和立,弟聪弑之;辛未,使曜寇雒阳,执怀帝;丙子,使曜陷长安,执悯帝;在位八年。子粲立,靳准弑之。曜即位,改汉为赵,十一年。己丑,石勒获以归,杀之。共二十二年。庚寅后赵,四年。子弘嗣,虎弑之自立,十五年。子世嗣,石遵弑之。鉴复弑庚戌,养子冉闵杀鉴,灭石氏,改赵为魏。共廿一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三部
五胡之乱华也,繇魏晋处降夷于内郡,弛异类出入之防,乱先王荒服之制。郭钦之疏弗庸,江统之论空作。是以滋蔓难除,实逼处此,以与中国争此土也。始发难起于刘渊,还帅五部,迁都左国。汉王自立,而大单于之号已众推;汉帝自称,而将军之子乃继逆聪弑二帝,遂灭西晋。螽斯之灾,烧杀聪子二十一人。子粲嗣立,复为靳准所弑。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东市。青衣执盖之痛,于兹为何如乎?曜更赵号,终见灭于后赵。其执怀、悯也,如犷狼;其获于勒也,如溷豕。聪之逆,成于曜;曜之祸,及于身。天之报施,岂徒然耶?胡雏僭称天王,乃欲与光武并驱中原,何异元海之拟为汉高?弘废虎据,不旋踵而子世见杀于遵,而复诛鉴。晋人,以石氏一螟子而尽灭虎孙三十八人,当年排墙之恨,人亦稍纾晋愤矣(纾,底本原作“纻”。)。执德弗终,妄加魏号,自取燕灭。苟不惑于胡睦之言,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奉迎天子还都雒阳;冉氏之用夏变夷,反赵为晋,当与遗臣靡鬲争烈矣。
五胡首难繇元海,流祸中原三百载。
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
八王相肉更相屠,五部还帅空相待。
左国为都气类成,雒长已入中原改。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
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
本从光鹿求并驱,岂知族虎方饥馁。
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
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
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
丙子秋事 其四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六
蹛林秋祭正纵横,降虏翻然睨汉京。
自是贾生谋不用,非关江统论先成。
劲兵尽发庐龙骑,最胜惟誇涿鹿城
异日可无哀痛诏,恐防恩泽满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