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宝瓮铭 西汉 · 东方朔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五
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
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王子年《拾遗记》)
雉朝飞操 汉 · 无名氏
雉朝飞操者。齐独沐子所作也。独沐子年七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飞雉雄雌相随。感之。抚琴而歌曰:○逯案。独沐子。琴操序首作沐犊子。是也。《古今注》作牧犊子
雉朝飞。鸣相和。
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
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琴操上。《乐府诗集》五十七。朱文公校昌黎集雉朝飞操注引《古今注》。《诗纪前集》四。又《类聚》九十、《御览》九百十七引和、河二韵。○逯案。崔豹《古今注》曰:雉朝飞者。牧犊子所作也。齐处士湣宣王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雌雄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仰天叹。大圣在上。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因援琴而歌。以明自伤。其声中绝。魏武帝宫人卢女者。故冠军将军阴叔之妹。七岁入汉宫。学鼓琴。琴特鸣。异于诸妓。善为新声。能为此曲云云。又据昌黎集注。原本《古今注》并载此歌辞。可见此操此歌即后汉末年之新声。查扬雄琴清英曰:雉朝飞操者。卫女傅母之所作也。卫侯女嫁于齐太子。至中道。闻太子死。问傅母曰:何知。傅母曰:且往当丧。丧毕不肯归。终之以死焉。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鼓之。忽有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抚雌雉曰:女果为雉耶。言未毕。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据此西汉末已有雉朝飞操。但其本事与琴操异。且无此歌也。)
铁印铭 汉 · 阙名
四言诗 押麌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佣力得富,钱至亿庾,一十三田,军门主簿王子年《拾遗记》安帝永初时,有琅琊王溥,即中尉王吉之后,尝穿井得铁印,有铭。后以一亿钱输官,得中垒校尉。三田一土,「垒」字也。又引见《御览》一百八十九。)
张华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卿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远冠羲皇,近次夫子。
然记事采言,亦多浮妄。
宜更删剪,无以冗长成文。
仲尼删诗书,不及鬼神幽昧之事,以言怪力乱神。
今卿《博物志》,惊所未闻,异所未见。
将恐惑乱于后生,繁芜于耳目。
可更芟截浮疑,分为十卷王子年《拾遗记》)
钱神论 西晋 · 鲁褒
 出处:先唐文、全晋文
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
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
子年已长矣。
徒行空手,将何之乎”?
先生曰:“欲之贵人”。
公子曰:“学诗乎”?
曰:“学矣”。
学礼乎”?
曰:“学矣”。
“学易乎”?
曰:“学矣”。
公子曰:《诗》不云乎:‘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
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
《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枣修’。
《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
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岂随世哉。
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
先生曰:“吾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
子拊髀大笑曰:“固哉!
子之云也”。
既不知古,又不知今。
当今之急,何用清谈
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富者荣贵,贫者贱辱。
而子尚贤,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胶柱调瑟。
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神农氏没,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
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员象天。
大矣哉(此三字从《御览》加。)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此二语从《晋书》加。)
其积如山,其流如川。
动静有时,行藏有节。
市井便易,不患秏折。
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
为世神宝
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
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以上二十八字从《晋书》加。)
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
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
百姓日用,其源不匮。
无远不往,无深不至。
京邑衣冠,疲劳讲肄。
厌闻清谈,对之睡寐。
见我家兄,莫不惊视。
钱之所祐,吉无不利。
何必读书,然后富贵。
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嬴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空版至虚,而况有实。
嬴二虽少,以致亲密(以上五十七字从《晋书》加)
由是论之,可谓神物。
无位而尊,无势而热。
排朱门,入紫闼。
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
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
执我之手,抱我终始。
不计优劣,不论年纪。
宾客辐辏,门常如市(以上四十字从《晋书》加,案:成公绥《钱神论》亦有此一段,见《御览》八百三十六。)
谚云:‘钱无耳,可闇使!
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
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
何以明之?
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
危者得安,死者得生。
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
天何与焉?
天有所短,钱有所长。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
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
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暧,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
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
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
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
舟车上下,役使孔方
凡百君子,同尘和光。
上交下接,名誉益彰。
“/(《艺文类聚》六十六。又《晋书·隐逸鲁褒传》,《御览》八百三十六。案:此篇《艺文类聚》与《晋书》各有删节,今合钞之,尚非全篇,后幅当有綦母先生诘责钱神一段,故《御览》有“黄铜中方叩头对”一段也。成公绥亦有《钱神论》,今别载彼集中。)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分王诸国,处处皆有。
长沙越巂,仆之所守。
黄金为父,白银为母。
铅为长男,锡为适(《御览》作“少”。)妇。
伊我初生,周末时也。
景王尹世,大铸兹也。
贪人见我,如病得医。
饥飨大牢,未之逾也(”《初学记》二十七,《御览》八百三十六。)
怨诗 西晋 · 翾风
 押支韵
王子年拾遗记曰:石季伦有爱婢曰翾风。魏末于胡中得之。年十五。无有比其容貌。最以文辞擅爱。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退翾风为房老。使主群少。乃怀怨而作诗。
春华谁不美,卒伤秋落时。
突烟还自低,鄙退岂所期。
桂芳徒自蠹,失爱在蛾眉。
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太平广记》二百七十二。《诗纪》三十。又万花谷十七引时、嗤二韵。)
行者歌(《诗纪》云。选诗拾遗作魏时童谣。云见五行志。) 魏晋 · 无名氏
 押灰韵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
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也。铜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置台下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兴。土上出金。是魏灭而晋兴之兆。晋以金王也。○拾遗记七。《太平广记》二百十七二。《诗纪》十九。)
王子年拾遗记曰: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逯案。拾遗记小说家言。未可尽信。又咸熙乃陈留王年号。魏文帝不能以此时选纳嫔妃。姑从《诗纪》。附此备考。
王子年引世语 魏晋 · 无名氏
拾遗记曰:帝尧在位。圣德光洽。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青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
青雊鸣。时太平(○拾遗记一。)
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波牟提陀,晋曰一住。
维摩罗,晋曰二住。
波披迦罗,晋曰三住。
阿至摸,晋曰四住。
头暗邪,晋曰五住。
头罗迦摩,晋曰七住。
阿遮罗,晋曰八住。
抄头摩提,晋曰九住。
昙摩弥迦,晋曰十住。
渐备经,晋曰十住名。
第一住名悦豫,第二住名离垢,第三住名兴光,第四住名辉耀,第五住名难胜,第六住名目前,第七住名玄妙,第八住名不动,第九住名善哉意,第十住名法雨,渐备经十住行。
第一住令亡,第二住说戒行,第三住说十二门五通事,第四住说三十七品事,第五住说四谛事,第六住说十二因缘事,第七住说权智事,第八住说神足变化事,第九住说神足教化事,第十住亦说神足教化事,渐备经护公以元康七年出之,其经有五卷五万馀言,第一卷说一住事,今无此一卷,今现有二住以下至十住为十品。
渐备经十住,与本业大品异,说事委悉于本业大品,不知何以曀于凉州
凉州道士释教道竺法彦义,斯二道士,并皆博学,以经法为意,不知何以不集此经又亦不闻其有所说。
始知博闻之难,为人兴显经,且亦是大经,说事广大,义理幽深,乃是众经之美望,辞叙茂赡,真有奇闻。
而帛法巨亦是博学道士,昔邺中亦与周旋,不知何以复不集此经,又不闻其言,博闻强记信难。
有护公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张天锡更出《首楞严》,故当应委于先者。
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沙门法护在长安市西寺中出《渐备经》,手执梵本,译为晋言,护公菩萨人也。
寻其馀音遗迹,使人仰之弥远。
夫诸方等无生诸三昧经,类多此公所出,真众生之冥梯。
大品出来,虽数十年,先出诸公,略不综习,不解诸公何以尔。
诸公才明过人,当能留心思研,心以为至业者,故当极有所得。
先出诸公,故恨太简,于文句殊多可恨。
大品顷来东西诸讲习,无不以为业,于文句犹不同,觉其转深,但才分有限,思寻有极,幽旨作(案有脱误)非短思所尽,然文句故可力为,方欲研之,穷此一生,冀有微补。
渐备经恨不得上一卷,冀因缘冥中之助,忽复得之。
渐备所说,位分众行,各有阶级,目下殊异于众经,方欲根悉研寻之,如今茫茫,犹涉大海,不知第一住中何说。
彼或有因缘,信使君不可不持作意(案有脱误。),尽寻求之理,大品上两卷,若有可寻之阶,亦勤以为意。
护公出《光赞》,计在《放光》前九年,不九年当八年,不知何以遂逸在凉州,不行于世。
寻出经时,乃在长安出之,而都不流行,乃不知其故。
吾往在河北,唯见一卷,经后记云十七章,年号日月,亦与此记同,但不记处所,所以为异。
然出经时,人云聂承远笔受,帛元信沙门法度,此人皆长安人也。
以此推之,略当必在长安出此经。
梵本亦言,于阗沙门只多罗所斋来也,此同如慧常等凉州来疏,正似凉州出,未详其故。
或乃护公在长安时,经未流宣,唯持至凉州未能乃详审。
泰元元年岁在内子五月二十四日,此经达襄阳,释慧常以酉年因此经寄牙市人康儿,展转至长安长安安法华遣人送至牙市,牙市人送达襄阳,付沙门释道安
襄阳时齐僧有三百人,使释僧显写送与扬州道人竺法汰,《渐备经》以泰元元年十月三日襄阳,亦是慧常等所送,与《光赞》俱来。
顷南乡间人留写,故不与《光赞》俱至耳。
《首楞严》《须赖》,并皆与《渐备》俱至。
凉州道人释慧常,岁在壬申,于内苑寺中写此经,以酉年因寄,至子年四月二十三日襄阳
《首楞严经》事事多于先者,非但第一、第二、第九此章最多,近三四百言许,于文句极有所益,须赖经亦复小多,能有住处,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
四部不具,于大化有所阙。
《般若经》乃以善男子善女人为教首,而戒立行之本,百行之始,犹树之有根,常以为深恨。
若有缘便,尽访求之,理先梵本有至信,因之勿零落(《释藏迹》九。)
皇娥歌 十六国 · 王嘉
 押阳韵
拾零遗记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燕戏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云云。白帝子答歌云云。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
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
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摇漾著日傍。
当期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拾遗记一。《诗纪前集》一。○逯案。拾遗记。梁萧绮撰。惟绮书乃据王嘉拾遗录。其中歌诗盖原作。今列此备考。)
奉表 南齐 · 邢墓祇罗回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夫四象禀政,二仪改度,而万物生焉。
斯盖亏盈迭袭,历数自然也。
昔晋室将终,楚桓窃命,实赖武匡济之功,故能扶衰定倾,休否以泰。
祚流九叶,而国嗣不继。
今皇天降祸于上,宋室猜乱于下。
臣虽荒远,粗窥图书,数难以来,星文改度,房心受变,虚危纳祉,宋灭齐昌,此其验也。
水运遘屯,木德应运,子年刘穆之记,岷岭有不衽之山。
京房谶云:「卯金十六,草肃应王」。
历观图纬,休征非一,皆云庆钟萧氏,代宋者齐。
会有使力法度及(阙)此国使反,采访圣德,弥验天纵之姿。
故能挟隆皇祚,光权定之业,翼亮天功,济悖主之难。
树勋京师,威振海外。
仗义之功,侔踪汤武。
冥绩既著,宝命因归,受终之历,归于有道。
况夫帝无常族,有德必昌,时来之数,惟灵是与。
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乘龙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
设未龙飞,不宜冲挹,上违天人之心,下乘黎庶之望。
皇芮承绪,肇自二仪,拓土载民,地越沧海,百代一族,大业天固。
虽吴汉殊域,义同唇齿,方欲克期中原,龚行天罚。
治兵缮甲,俟时大举。
振霜戈于并、代,鸣和铃于秦、赵,埽殄凶丑,枭剪元恶。
然后皇舆迁幸,光复中华,永敦邻好,侔踪齐、鲁
使四海有奉,苍生咸赖,荒馀归仰,岂不盛哉(《南齐书·芮芮虏传》,宋升明二年太祖辅政,遣骁骑将军王洪轨使芮芮,建元二年三年,芮芮频遣使上书。)
拾遗记序 南梁 · 萧绮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四
《拾遗记》者,陇西安阳人王嘉字子年所撰,凡十九卷二百二十篇,皆为残缺。
当伪秦之季,主纲迁号,五都沦覆,河洛之地,没为戎墟,宫室榛芜,书藏堙毁,荆棘霜露。
岂独悲于前主;
鞠为禾黍,弥深嗟于兹代。
故使典章散灭,黉馆焚埃,皇图帝册,殆无一存。
故此书多有亡败,文起羲、炎已来,事讫西晋之末,五运因循,十有四代。
王子年乃搜撰异同,而殊性必举,纪事存朴,爱广向奇,宪章稽古之文,绮综编杂之部,山海经所不载,夏鼎未之或存,乃集而记矣。
辞趣过诞,音旨迂阔,推理陈迹,恨为繁冗。
多涉祯祥之书,博采神仙之事,妙万物而为言,盖绝世而弘博矣。
世德陵夷,文颇缺略,绮更删其繁紊,纪其实美。
搜刊幽秘,捃采残落,言匪浮诡,事弗空诬。
推详往迹,则影彻经史;
考验真怪,则叶附图籍。
若其道业远者,则辞省朴素;
世德近著,则文存靡丽。
编言贯物,使宛然成章。
数运则与世推移,风政则因时回改。
至如金绳、鸟篆之文,玉牒、虫章之字,末代流传,多乖曩迹,虽探研镌写,抑多疑误。
及言乎政化,讹乎祯祥,随代而次之。
土地山川之域,或以名例相疑;
草木鸟兽之类,亦以声状相惑,随所在而区别。
或因方而释之,或变通而会其道,宁可采于一说?
搜检残遗,合为一部,凡一十卷,序而录焉(《拾遗记》)
其八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一
外官九品已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十四年闰十月乙卯
总管刺史开皇四年四月己亥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三
总管刺史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隋书·文帝纪上》)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九 690年 唐初 · 陈子昂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将军桃李 赤精 嵩公 子年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一作谈)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李花多言死如麻。
戴氏广异记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予欲观天人之际。察变化之兆。
吉凶之源。圣有不知。
神有不测。其有干元气。
汨五行。圣人所以示怪力乱神。
礼乐行政。著明圣道以纠之。
故许氏之说天文垂象。盖以示人也。
古文示字如今文不字。儒者不本其意。
云子不语。此大破格言。
非观象设教之本也。大钧播气。
不滞一方。梼杌为黄熊。
彭生为大豕。苌宏为碧。
舒女为泉。牛哀为虎。
黄母为鼋。君子为猿鹤。
小人为虫沙。武都女子化为男。
成都男子化为女。周娥殉墓。
十载却活。嬴谍暴韨。
六日而苏。蜀帝之魂曰杜鹃
炎帝之女曰精卫。洪荒窈窕。
莫可纪极。古者青乌之相冢墓。
白泽之穷神奸。舜之命夔以和神。
汤之问革以语怪。音闻鲁壁
形镂夏鼎。玉谍石记五图九籥。
说者纷然。故汉文帝贾谊
问鬼神之事。夜半前席
志怪之士。刘子政之列仙。
葛稚川之神仙。王子年拾遗
东方朔之神异。张茂先博物
郭子潢之洞冥。颜黄门之稽圣。
侯君素之旌异。其中神奥。
陶君之真诰。周氏之冥通。
而异苑搜神。山海之经。
幽冥之录。襄阳之耆旧。
楚国之先贤。风俗所通。
岁时所记。吴兴阳羡
南越西京。注引古今。
辞标淮海。裴松之盛宏之陆道瞻等。
诸家之说。蔓延无穷。
国朝燕公梁四公传。唐临冥报记。
王度古镜记。孔慎言神怪志。
赵自勤定命录。至如李庾张孝举之徒。
互相传说。谯郡戴君孚幽赜最深。
安道之允。若思之后。
邈为仆射为吴隐士。
世济文雅。不陨其名。
至德初。天下肇乱。
况始与同登一科。君自校书饶州录事参军
时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卷。
此书二十卷。用纸一千幅。
盖十馀万言。虽景命不融。
而铿锵之韵。固可以辅于神明矣。
二子钺雍。陈其先志。
泣诸父友。况得而叙之。
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811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张操来。
致足下四月十八日书。
始复去年十一月书。
言说车之说及亲戚相知之道。
是二者。
吾于足下。
固具焉不疑。
又何逾岁时而乃克也。
徒亲戚。
不过欲其勤读书。
决科求仕。
不为大过。
如斯已矣。
告之而不更则忧。
忧则思复之。
复之而又不更则悲。
悲则怜之。
何也。
戚也。
安有以孔子所传者。
而往责焉者哉。
徒相知。
则思责以孔子所传者。
就其道施于物斯已矣。
告之而不更则疑。
疑则思复之。
复之而又不更则去之。
何也。
外也。
安有以忧悲且怜之之志。
而强役焉者哉。
吾于足下。
固具是二道。
虽百复之。
亦将不巳。
况一二。
敢怠于言乎。
仆之言车也。
以内可以守。
外可以行其道。
今子之说曰。
柔外刚中。
子何取于车之疏耶。
果为车。
柔外刚中。
则未必不为弊车。
果为人。
柔外刚中。
则未必不为恒人。
夫刚柔无常位。
皆宜存乎中。
有召焉者在外。
则出应之。
应之咸宜。
谓之时中。
然后得名为君子。
必曰外恒柔。
则遭夹谷武子之台。
及为蹇蹇匪躬。
以革君心之非。
庄以莅乎人。
君子其不克欤。
中恒刚。
则当下气怡色。
济济切切。
哀矜淑问之事。
君子其卒病欤。
吾以为刚柔同体。
应变若化。
然后能志乎道也。
今子之意近是也。
其号非也。
内可以守。
外可以行其道。
吾以为至矣。
而子不欲焉。
是吾所以惕惕然忧且疑也。
今将申告子以古圣人之道。
书之言尧曰允恭克让。
言舜曰温恭允塞。
禹闻善言则拜。
汤乃改过不吝。
高宗曰启乃心沃朕心。
惟此文王
小心翼翼。
日昃不暇食。
坐以待旦
武王引天下诛而代之位。
其意宜肆。
而曰予小子不敢荒宁
周公践天子之位。
握发吐哺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其弟子言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今吾子曰自度不可能也。
然则自以下。
与子果异类耶。
乐放弛而愁检局。
虽圣人与子同。
圣人能求诸中以厉乎巳。
久则安乐之矣。
子则肆之。
其所以异乎圣者。
在是决也。
若果以圣与我异类。
则自以下。
皆宜纵目卬鼻。
四手八足。
鳞毛羽鬣。
飞走变化。
然后乃可。
苟不为是。
则亦人耳。
而子举将外之耶。
若然者。
圣自圣。
贤自贤。
众人自众人。
咸任其意。
又何以作言语。
立道理。
千百年天下传道之。
是皆无益于世。
独遗好事者藻缋文字。
以矜世取誉。
圣人不足重也。
故曰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吾以子近上智。
今其言曰自度不可能也。
则子果不能为中人以上耶。
吾之忧且疑者以此。
凡儒者之所取。
大莫尚孔子
孔子七十而纵心。
彼其纵之也。
不踰矩而后纵之。
子年有几。
自度果能不踰矩乎。
而遽乐于纵也。
傅说曰。
惟狂克念作圣。
今夫狙猴之处山。
叫呼跳梁。
其轻躁狼戾异甚。
然得而絷之。
未半日。
则定坐求食。
唯人之为制。
其或优人得之。
加鞭箠。
狎而扰焉。
跪起趋走。
咸能为人所为者。
未有一焉狂奔掣顿。
踣弊自绝。
故吾信夫狂之为圣也。
今子有贤人之资。
反不肯为狂之克念者。
而曰我不能。
舍子其孰能乎。
孟子之所谓不为也。
非不能也。
凡吾之致书为车。
皆圣道也。
今子曰我不能为车之
但当则法圣道而内无愧。
乃可长久。
呜呼。
吾车之
果不为圣道耶。
吾以内可以守外可以行其道告子
今子曰我不能剪剪拘拘以同世取荣。
吾岂教子为剪剪拘拘者哉。
子何考吾车之不详也。
吾之所云者。
其道自高宗武周公孔子皆由之。
而子不谓圣道。
抑以吾为与世同波。
工为剪剪拘拘者。
以是教已。
迷吾文。
而悬定吾意。
甚不然也。
圣人不以人废言。
吾虽少时与世同波。
然未尝剪剪拘拘也。
又子自言处众中偪侧扰攘。
欲弃去不敢。
犹勉强与之居。
苟能是。
何以不克为车之耶。
忍污杂嚣哗。
尚可恭其体貌。
逊其言辞。
何故不可吾之
吾未尝为佞且伪。
其旨在恭宽退让。
以售圣人之道及乎人。
如斯而已矣。
之让。
高宗之戒。
文王之小心。
武王之不敢荒宁
周公吐握
孔子之六十九未尝纵心。
彼七八圣人者。
所为若是。
岂恒愧于心乎。
慢其貌。
肆其志。
茫洋而后言。
偃蹇而后行。
道人是非。
不顾齿类。
人皆心非之。
曰是礼不足者。
甚且见骂。
如是而心反不愧耶。
圣人之礼让。
其且为伪乎。
为佞乎。
今子又以行险为车之罪。
夫车之为道。
岂乐行于险耶。
度不得已而至乎险。
期勿败而已耳。
夫君子亦然。
不求险而利也。
故曰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国无道。
其默足以容。
不幸而及于危乱。
期勿祸而已耳。
且子以及物行道为是耶非耶。
伊尹以生人为已任。
管仲衅浴以伯济天下。
孔子仁之。
凡君子为道。
舍是宜无以为大者也。
今子书数千言。
皆未及此。
则学古道为古辞。
尨然而措于世。
其卒果何为乎。
是之不为。
甘罗终军以为慕。
弃大而录小。
贱本而贵末。
夸世而钓奇
苟求之于后世。
以圣人之道为不若二子。
仆以为过矣。
甘罗者。
左右反覆。
得利弃信。
使秦背燕之亲己。
而反与赵合。
以致危于燕。
天下是以益知秦无礼不信。
函谷关若虎豹之窟。
罗之徒实使然也。
子而慕之。
非夸世欤。
终军者。
诞谲险薄。
不能以道匡汉主好战之志。
视天下之劳。
若观蚁之移穴。
玩而不戚。
人之死于胡越者。
赫然千里。
不能谏而又纵臾之。
已则决起奋怒。
掉强越。
挟淫夫。
以媒老妇。
欲蛊夺人之国。
智不能断。
而俱死焉。
是无异卢狗之遇嗾。
呀呀而走。
不顾险阻。
唯嗾者之从。
何无已之心也。
子而慕之。
钓奇欤。
二小子之道。
吾不欲吾子言之。
孔子曰。
是闻也。
非达也。
使二小子及孔子氏。
曾不得与琴张牧皮狂者之列。
是固不宜以为的也。
且吾子之要于世者。
处耶出耶。
主上以圣明进有道。
兴大化。
枯槁伏匿缧锢之士。
皆思踊跃洗沐。
期辅
万一有所不及。
丈人方用德艺。
达于邦家。
大官以立于天下。
吾子虽欲为处。
何可得也。
则固出而已矣。
将出于世而仕。
未二十而任其心。
吾为子不取也。
冯妇好搏虎。
卒为善士。
周处狂横。
一旦改节。
皆老而自克。
今子素善士。
年又甚少。
血气未定。
而忽欲为阮咸嵇康之所为。
守而不化。
不肯入之道。
此甚未可也。
吾意足下所以云云者。
恶佞之尤。
而不悦于恭耳。
观过而知仁。
弥见吾子之方其中也。
其乏者独外之圆耳。
屈子曰。
惩于羹者而吹齑。
吾子其类是欤。
佞之恶。
而恭反得罪。
圣人所贵乎中者。
能时其时也。
苟不适其道。
则肆与佞同。
山虽高。
水虽下。
其为险而害也。
要之不异。
足下当取吾说车。
申而复之。
非为佞而利于险也明矣。
吾子恶乎佞。
而恭且不欲。
今吾又以圆告子
则圆之为号。
固子之所宜甚恶。
方于恭也。
又将千百焉。
然吾所谓圆者。
不如世之突梯苟冒
以务利乎己者也。
固若轮焉。
非特于可进也。
锐而不滞。
亦将于可退也。
安而不挫。
欲如循环之无穷。
不欲如转丸之走下也。
乾健而运。
离丽而行。
夫岂不以圆克乎。
而恶之也。
吾年十七求进士
四年乃得举。
二十四求博学宏词科
二年乃得仕。
其间与常人为群辈数十百人。
当时志气类足下。
时遭讪骂诟辱。
不为之面。
则为之背。
积八九年。
日思摧其形。
锄其气。
虽甚自挫折。
然已得号为狂疏人矣
及为蓝田
留府庭。
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
与卒伍无别。
居曹则俗吏满前。
更说买卖商算赢缩。
又二年为此。
度不能去。
益学和其光。
同其尘。
虽自以为得。
然已得号为轻薄人矣
及为御史郎官
自以登朝廷。
利害益大。
愈恐惧思欲不失色于人。
虽戒砺加切。
然卒不免为连累废逐。
犹以前时遭狂疏轻薄之号。
既闻于人。
为恭让未洽。
故罪至而无所明之。
永州七年矣。
蚤夜惶惶
追思咎过往来甚熟。
孔子之道亦熟。
益知出于世者之难自任也。
今足下未为仆向所陈者。
宜乎欲任己之志。
此与仆少时何异。
然循吾向所陈者而由之。
然后知难耳。
今吾先尽陈者。
不欲足下如吾更讪辱
被称号。
已不信于世。
而后知慕中道。
费力而多害。
故勤勤焉云尔而不巳也。
子其详之熟之。
无徒为烦言往复。
幸甚。
又所言书意有不可者。
令仆专专为掩匿覆盖之。
慎勿与不知者道。
此又非也。
凡吾与子往复。
皆为言道。
道固公物。
非可私而有。
假令子之言非是。
则子当自求暴扬之。
使人皆得刺列。
卒采其可者。
以正乎已。
然后道可显达也。
今乃专欲覆盖掩匿。
是固自任其志而不求益者之为也。
士传言。
庶人谤于道。
子产之乡校不毁。
独何如哉。
君子之过。
如日月之蚀。
又何盖乎。
是事吾不能奉子之教矣。
幸悉之。
足下所为书言文章极正。
其辞奥雅。
后来之驰于是道者
吾子且以为蒲捎駃騠。
何可当也。
其说韩愈处甚好。
其他但用庄子国语文字太多。
反累正气。
果能遗是。
则大善矣。
忧闵废锢。
悼籍田之罢。
意思恳恳。
诚爱我厚者。
吾自度罪大。
敢以是为欣且戚耶。
但当把锄荷锸。
溪泉为圃以给茹。
其隙则浚沟池。
艺树木。
行歌坐钓。
望青天白云。
以此为适。
亦足老死。
无戚戚者。
时时读书。
不忘圣人之道。
已不能用。
有我信者。
则以告之。
朝廷更宰相来。
政事益修。
丈人日夕还北阙
吾待子郭南亭上。
期口言不久矣。
至是当尽吾说。
今因道人行。
粗道大旨如此。
宗元白。
遣兴十首 其十 812年 中唐 · 元稹
 押真韵
河清谅嘉瑞(是岁黄河清)。(“河清”句:古代谶纬家认为,浑浊之黄河变清澈,是圣君肇临、天下太平之兆。《易纬·乾凿度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卷一):“又有丹邱,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因用作称颂君圣世平之典),吾帝真圣人。
时哉不我梦(不我梦:即不梦我。《尚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诰曰:‘……梦帝赍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置诸左右。”),此时为废民。
光阴本跳踯,功业劳苦辛。
一到江陵郡,三年成去尘。
皇帝醮仙居山仙人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一
大蜀皇帝谨稽首北邙化得道章真人。夫以紫府高真。
元洲上士。乘飙驾歘。
坐有立无。升汗漫以游神。
入鸿濛而隐景。或明符邦社
旁济生民。或幽赞帝王
共清否塞。李顺兴保持静帝
陶贞白佐佑萧王子年潜谏于府君
意期密悟于昭烈。禀之则受禧介福。
忽之则违吉贻忧。焕彼缣缃。
皎同日月。今者百姓郭回采药于仙居观
得真人天宝年所留铜牌。六十字之周旋。
名姓与年辰备在。二百年之藏秘。
钱文与篆迹皆全。嗣续具明。
日时无爽。苔侵土蚀。
固当灵将护持。应验合符。
真人示见。顾惟薄德。
显契休徵。事超于赤伏黄图。
理冠于凤衔龙负。既睹延长之数。
敢忘兢业之怀。爰启醮坛
冀酬元德。仍薙丛刈棘。
揆日僝工。俾翠槛朱檐。
鼎新旧址。郴楼辽柱。
重认归途。虔祝真灵。
鉴兹昭报。三十六天宫之远。
必降威光。万四千甲子之期。
永言佩服。不任。
杜阳杂编序 唐 · 苏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子髻年好学。长而忘倦。
尝览王嘉拾遗记郭子横洞冥记及诸家怪异录。谓之虚诞。
而复访问博文强记之士或潜夫辈。颇得国朝故实。
始知天地之内。无所不有。
或限诸夷貊。隔于年代。
洎贡艺阙下。十不中所司抡选。
屡接朝事。同人语事。
必三复其言。然后题于简册。
藏诸箧笥。暇日阅所纪之事。
逾数百纸。中仅繁鄙者并弃而弗录。
精实者编成上中下三卷。自代宗广德元年癸卯
懿宗咸通癸巳。合一百一十载。
盖耳目相接。庶可传焉。
知我者谓稍以补东观缇油之遗阙也。今武功县杜阳城杜阳水。
武功人。故以为名。
觊厕于谈薮之下者。时乾符三年秋八月编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