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山中听子规(一作顾况诗) 中唐 · 朱放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神仙传论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九
予尝览葛洪所记。
以为神仙之道。
昭昭焉足徵已。
试论之曰。
夫人之生。
与万物同。
彼由妄而生。
由生而死。
生死相沿。
未始有极。
圣人知其本虚也。
其体无也。
示以大道。
俾性其情无妄。
而反诸本焉。
反本则不生。
不生则不死。
然后能周游太虚。
出入万变。
朝为羲农。
暮为
或存而亡。
或亡而存。
天地莫能覆而载也。
阴阳莫能陶而蒸也。
寂然不见其眹。
矘乎不识其门。
是之谓至神。
至神也者。
视天地四海。
若毫末而已。
万古之前。
亿载之后。
若一息而已。
列御寇谓不生者能生。
不化者能化。
盖谓彼也。
不性其情者则不然。
其用有际。
其动有待。
存亡相制。
倚伏相系。
其道有数。
数穷则坏。
列御寇谓生者不能不死。
死者不能不化。
盖谓此也。
彼仙人之徒。
方窃窃然化金以为丹。
鍊气以存身。
觊千百年居于六合之内。
是类龟鹤大椿。
愈长且久。
不足尚也。
噫。
后之人迭为所惑。
不思老氏损之之义。
颜子不远之复。
乃驰其智用。
以符箓药术为务。
而妄于灵台之中。
有所念虑。
其末也。
谓齿发不变。
疾病不作。
以之为功。
而交战于夭寿之域。
号为道流
不亦大哀乎。
按神仙传凡一百九十人。
予所尚者。
柱史广成二人而已。
馀皆生死之徒也。
因而论之。
以自警云。
使君盛山唱和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古者采诗成声。以观风俗。
士君子以文会友。缘情放言。
言必类而思无邪。悼谷风而嘉伐木。
同其声气。则有唱和。
乐在名教。而相博约。
北海君文盛山集之所由作也。初文编以英华籍甚。
辉动朝右。书法草奏。
为明庭羽仪。谈者谓翰飞密侍
润色告命。如取诸怀之易也。
八年夏。佩盛山印绶。
朱两轓而西。天子雅知其文采。
慰勉甚厚。且曰。
第如新涖。分我忧叹。
于是惠而保之。四封熙熙。
比岁连课。为百城表率。
十九年冬。既受代转迁于夔。
上方以恺悌纾息之为大。人文华国之为细。
或者蕴而决之。使目不暇瞬。
庸讵知向时岁月。不来之推毂邪。
盛山十二年。其属诗多矣。
非交修继和。不在此编。
至于营合道志。咏言比事。
有久敬之义焉。暌携寤叹。
惆怅感发。有离偫之思焉。
班春悲秋。行部迟客。
有记事之敏焉。烟云草木。
比兴形似。有寓物之丽焉。
方言善谑。离合变化。
引而伸之。以极其致。
魏文帝刘公干五言诗之善者。妙绝一时。
抱朴子云。读二陆之文。
恐其卷尽。今览盛山之作有似之。
凡汉庭公卿左右曹方国二千石军司马从事。暨岩栖处士令弟才子。
稽合属和。二十有三人。
共若干篇。盍簪则七子偕赋。
发函亦干里善应。尊贤下士
备见于斯。葳蕤照烛。
虽南金青玉之不若也。噫。
文编所友善者。仆多善之。
周星之间。物故殆半。
梁宽中杨懋功。尤为莫逆。
交友零落。如何可言。
况其雅音已矣。多叹三复。
感念涕洟。集于笔端。
是集也。编于德舆
尝有木桃琼瑶之往复。辱求序引。
所不敢让者。俟夫子徵还。
道旧之日。破涕为笑于斯文也。
王屋山中岩正一先生 唐 · 卫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
古之所谓列仙者。执大全以御于自然。
游无有以至于不死。旁午众妙。
而登夫太元。盖著自元元。
成于天师。备诸简寂。
而详乎贞白。得贞白之道者曰升元。
升元以授于体元。自三真在天。
偫学无主。主道之柄。
必将有人。天以司马真人为木铎欤。
不然。元标灵符。
遹骏若是。尊师族司马氏。
世居温。晋彭城王权之后。
隋亲侍都督晟之孙。皇代襄滑二长史仁最之子。
夫轩冕奕代。是谓令绪。
忠贤继出。必生异人。
子阿推惠。许真于以降迹。
初成行慈。茅君所以升道。
抑有由也。宗师讳承祯。
字子微法号道隐
生而能言。幼而知道。
天锡奇表。神仙正性。
老庄大旨也。引而伸之。
杨许内学也。默而存之。
洁其行。耸其德。
识穷精微。思入虚极。
议者谓冥冥之翮。不可屈而致。
年二十一。始服巾褐入道。
师体元先生先生中岳之隐几者也。
尊师神凝用简。情汰事落。
其秉操不可渎。其执勤不知倦。
体元乃洒然异之。他日。
以金根上经三洞秘箓许真行事陶公微旨尽授于我尊师。高悟独得。
虚融大通。发挥道真。
出入元奥。尝梦有凤鸟衔玺。
置于法案。刻曰授君东华上清真人
由是宝其寿。神其行。
听于气。息于踵。
则七日而外物。三月而遗形。
一年而游于无有矣。且凿坯而遁。
其隐迹。非应物也。
狂歌而游。其内修。
非教人也。吐腾奇术。
其眩愚。非保真也。
偃仰下位。其容身。
非高代也。尊师是以务宏道不滞其用。
方善救不宁其居。入觐圣上。
九重肃广成之谒。出应时贤。
偫公交子训之请。故行而无迹。
事而无传。虚受以曲成
广照以吹万。或外符能鼓其动。
或内楗善闭其关。或燕处而潜偶偫真。
或冥升而密行上界。斯则不可测已。
而后游句曲华阳之天。栖桐灵墟之洞。
寻大霍采金瓶之实。登衡山石廪之秘。
皆山鬼贡药。天真授经。
猛兽护门。野禽绕座。
若此又不可备论也。开元十二年
天子修明庭之。思接万灵。
汧水之驾。奖邀四子。
乃徵尊师入内殿。受上清经法。
仍于王屋山阳台观以居之。师以王屋小有之天。
总真之府。景气幽欻。
神祗会昌。矧吾道苟行。
奚适不可。翻飞投足。
遂有终焉之志。更于观之乾维。
高邱之午。穷极绝界。
中岩台。上直大坛。
下缭大阜。巨木圆抱。
鸣溪中落。每养龙大谷
相鹤中峰。燎金洞之众香。
吸石窗之鲜气有日矣。初隐居抄撰道书。
为證真隐诀。其存修之道。
率多阙文。尊师乃著修真秘旨十二篇。
见行于世。至如发晨蕴以陈咒。
步宵坛以飞章。回冥威于三官。
走故气于百鬼。一以皇极增峻。
息金革水旱之虞。一以人寰载清。
无流庸疵疠之儆。亦尊师之力也。
抱一守寂。反道归根之理既尽。
洎鍊景回元。乘飙蹈气之术又备。
可以逶迤造物。保合大均。
观变化而冲和其心。抚阴阳而寥廓其视。
岂两仪之细。而同其浊质。
万化之杂。而拘其清神哉。
岁乙亥夏六月十八日。顾谓近侍曰。
吾已受职元都。不复得住。
遂部署封检。将若远适。
迨昏有赤云缭绕。摩地而来。
箫声泠然。乘空而去。
众咸惊骇。谓必上升。
遽奓户而入。已蜕形矣。
越二十一日。偫弟子相与瘗杖舄于西北之松台。
制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贞一
并上自制碑。申宠章也。
门人曰。尊师之生也。
五百年甲子矣。常见体如寒松。
心若明鉴。居绝忧喜。
生无嗜欲。昔住嵩嶂。
则后阜松生。及移台岭。
则东壁泉涌。幽居于南岳
则元鹤蔽野。坐忘于兹山
则䌽云满室。若乃高姿逸轨。
近类华阳。俄闻伟蓺。
远齐抱朴。其善诲善诱。
则常以为已任。若性与天道。
亦不可得而闻。宜其驰辕于妙门。
游刃于真宰。迈元德而同世恤。
宣至理而障偫伪。及挥斥万仞。
翱翔四空。凝冰者理顺。
捕影者心伏。于戏。
岂古登天游雾而不死者夫。河东郡宝鼎县主簿司马纲。
师之犹子也。餐味密训。
倘佯精庐。御侮道门。
翘足仙事。乃恢张遗寝。
制造新庙。将谓灵仙不妄。
且以虔奉有所。考室也。
侈而大之。立主也。
尸而祝之。徒见反宇蘧蘧。
高松杳翠。灵响虚应。
圆光夜烛。亦神异也。
佥惟昔之得道者。智有如江如海惟深也。
我师则无不在。德有如邱如陵其高也。
我师则不可升。故塞于瀛县。
馨于图史。岂游其门者。
能象其迹而缀其美乎。诚以立祠者表灵之道。
刻石者宏教之端。思存乎阜乡之遗风。
景行乎雷平之故事。若述作之奇伟。
见于萃集。感应之幽微。
存乎内传云尔。乃作颂曰。
大元混茫。上境辽廓。
冲用斯应。翰飞是托。
道其深微。人孰营度。
不有真匠。畴能系作。
伟哉真匠。乘运挺生。
超乎长存。隐乎无名。
元退首出。道再演成。
润色大象。猗那之精。
至精伊何。能修体妙。
大象伊何。能勤广照。
周麾后学。缘饰垂教。
弱丧知归。晞光胥效。
从道于中。以克大道。
终处其厚。奄荒无有。
七域昭贲。百灵奔走。
夫生在命。此身能久。
且曰无待。著名列仙。
嗣武贞白。齐明稚川
解玉何地。回旌几年。
灵庙之下。空瞻洞天。
道士刘宏山院壁记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四
新定刘法师。大汉之遐裔也。
老氏间气。性识冲厚。
体貌魁岸。弱龄味道。
雄节迈古。淮海胜景。
无不绵历。内蕴研精茹术。
历载三纪。虽形存方内。
而神泊太素。天机不浅。
积学所运也。可与董奉抵掌。
拍肩先生至德三载
束身制度。配住兹观。
岿然端居。烟霞排空。
桂满目。抗出尘之想。
秉超世之操。无何。
大历之初。绿林狂寇。
作祸斯邑。居人万户。
冰裂瓦解。暴骸骨于郊野。
注膏血于丘壑。桃源化为战地。
羽客倏以蓬转。先生乃披霓裳□丹诀。
将适南岳。途经鄱阳
相国第五琦时左迁鄱阳守。其人廊庙之柱石。
帝王之股肱。波澄万顷。
壁立千仞。先生于是植杖以请谒。
一见而敛衽。再见而倒屣。
忘言相契。志意偶合。
于时先生法播南楚。声动人偫。
江西连帅路嗣恭。其人寥廓之劲翮。
铦钢之利器。忠信亚前史。
文武表前代。虽受年不永。
可与三杰并骛。复雅重
尊崇虚无。始闻先生
望风委质。先询以简礼。
后聘以车乘。服门人之礼。
约方外之游。如是未几。
路公归朝。先生汛若不系之舟。
亦厌凡境。大历十三年
旋此旧迹。未盈数岁。
陵谷殊状。亲戚耆宿。
沦丧略尽。所止堂宇。
荆棘生焉。阒其仪像。
埃尘磨灭。寒叶坠于灌木。
山鬼聚于丛薄。先生顿足而四顾。
揽涕而兴叹。惜驰光于过隙。
念往事于馀烬。乃假村闾丁壮。
戮力芟剪。板筑颓址。
扫除崩。构长庑以梓漆。
饰危殿以赪素。激引元旨。
招携道流。先生乃于其观西南隅独立高堂。
智者与议。良工操斤。
凭山建基。凿石开户。
垦硗确以植灵苗。拨峥嵘以树修竹。
苔駮竹径。风吟步虚。
岩生夏云。林散秋色。
先生方据梧长啸。煮茗留客。
且我所贵者隐。隐所贵者道。
道以隐而含耀。隐以道而无闷。
玩是幽处。得非仙府。
不必瀛洲方丈。乃为绝境。
先生自然以得真。依真以养生。
潇洒无事机。恬淡无戚容。
高谈能离坚。放意能了空。
噫嚱。老庄之微言。
先生决之如叩钟。人间荣位与多财。
先生视之如浮云。是以天子不得臣。
诸侯不得友。或所与遇者。
其唯纵古之士。遁俗之人在乎。
玄宗之有天下。得道之统。
垂五十载。亿庶辑睦。
四夷亦宁。自后国家多故。
皇帝旰食。二教稍弭。
兵符竞趋。深虑是法不可振。
兹二教者。三界之根柢。
偫生之雨露。使匹夫取舍。
亦有损益。用之于上。
其可废乎。窃悲大块劳我以声色。
要我以名利。未果握先生之手。
先生之堂。然不死之术。
愿与共有。临壁抽思。
以旌善人。某年月日记。
毛仙翁 中唐 · 崔郾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安期 黄公 葛洪 一壶
存亡去住一壶中,兄事安期葛洪
甲子已过千岁鹤,仪容方称十年童。
心灵暗合行人数,药力潜均造化功。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毛仙翁 中唐 · 沈传师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安期 桃源 迎方朔 葛仙翁
安期何事出云烟,为把仙方与世传。
只向人间称百岁,谁知洞里过千年。
青牛到日方朔,丹灶开时共稚川
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
和州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武昌山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虫豸诗(七篇,并序) 巴蛇三首其一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总序:天之居物于地也,有兽宜山宜穴,鱼宜水宜泥,鸟宜木宜洲,虫宜草宜腐秽。风雨会而寒暑时,山川正而原野平衍,然后郛闬屋室以州之人之宜(郛闬:意谓筑起城墙。郛,外城。闬,里巷之门。《说文·门部》:“闬,闾也。汝南平舆里门曰闬。”),人不得其宜,而之鸟兽虫鱼之所宜,非虫鱼兽鸟之罪也。然而自非圣贤,人失所宜,未尝无不得宜之叹云。始辛卯年辛卯岁:即元和六年元稹元和五年贬为江陵士曹参军,而此云六年,疑元稹事后误记。),予掾荆州之地,洲渚湿垫,其动物宜介(介:指有甲壳之昆虫或水族。《吕氏春秋·孟冬纪》:“其虫介,其音羽。”高诱注:“介,甲也。”),其毛物宜翅羽。予所舍,又荆州树木洲渚处,昼夜常有翅羽百族闹,心不得闲静,因为《有鸟》二十章以自达(达:卢校“疑遣”,似是。)。又数年,司马通川郡通川郡:川,原作“州”,据蜀本、卢本及《旧唐书·地理二》改。《通典·州郡五·古梁州上·通州》:“西魏改为通州(原注:以居四达之路,故改)。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置通川郡大唐因之。”州曰通州,郡曰通川,其实一也。),通之地,丛秽卑褊,烝瘴阴郁,焰为虫蛇,备有辛螫(辛蛰:原指毒虫刺蛰人,此喻指荼毒,虐害。)。蛇之毒百,而鼻褰者尤之(鼻褰:谓毒蛇之鼻向上。参下篇《巴蛇》。)。虫之辈亦百,而虻、蟆音莫、浮尘、蜘蛛、蚁子、蛒蜂之类,最甚害人。其土民具能攻其所毒,亦往往合于方籍(方籍:医书。方,药方。),不知者,遭辄死(遭:卢本、杨本、全诗作“毒”。)。予因赋其七虫为二十一章,别为序,以备琐细之形状,而尽药石之所宜(药石:药剂与砭石,此泛指药物。),庶亦叔敖之意焉叔敖之意:孙叔敖春秋楚国人,年少而心仁。尝遇两头蛇,畏他人重见而丧生,杀蛇而埋之,时人以为积阴德必有善报。事详汉贾谊《新书·春秋》。)
巴蛇三首序:巴之蛇百类,其大蟒,其毒褰鼻(褰鼻:白花蛇之别称。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本草》载,白花蛇一名褰鼻蛇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日采捕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白花蛇》:“蕲蛇,褰鼻蛇。”【释名】引寇宗奭曰:“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蟒,人常不见;褰鼻,常遭之。毒人则毛发皆竖起,饮溪涧而泥沙尽沸。验方云:攻巨蟒用雄黄烟(雄黄:矿物名,亦名鸡冠石黄色,有光泽,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晋葛洪抱朴子·登涉》:“昔圆丘多大蛇,又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被其脑则裂(被:蜀本、卢本作“破”。),而鷣鸟能食其小者(鷣鸟:亦称负雀,鹞之别称。《尔雅·释鸟》:“鷣,负雀。”郭璞注:“鷣,鹞也。江南呼之为鷣,善捉雀,因名之。”)。巴无是物,其民常用禁术制之(禁术:巫术符咒之法。《后汉书·徐登传》:“乃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尤效。
引用典故:叔敖瘗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叔敖:见本卷《虫豸诗七篇》序注。),其如多似麻。
虫豸诗 蜘蛛(三首:蜀本无,杨本、董本、全诗作小字。清朱芾煌尝拟此作。)三首 其七 其一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运数寸(运:原作“边”,据蜀本、卢本改。),而踦长数倍其身(踦:脚胫。《集韵·纸韵》:“踦,足胫也。”),网罗尽死。中人,疮痏潗湿,且痛痒倍常。用雄黄苦酒涂所齧(雄黄:矿物名,亦名鸡冠石黄色,有光泽,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晋葛洪抱朴子·登涉》:“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仍用鼠妇虫食其丝(鼠妇虫:亦作蛜蜮、伊威,体形椭圆,胸部有环节七,每节有足一对,栖于阴湿壁角处。《诗·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蟏蛸在户。”三国吴陆玑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妇,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似白鱼者也。”),尽,辄愈。疗不速,丝及心而疗,不及矣。
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
缝隙长踦,虚空织横罗。
萦缠伤竹柏,吞噬及虫蛾。
为送佳人喜(佳人喜:蜘蛛之一种曰喜蛛,体细长,腿甚长,色暗褐,古人以其出现为喜兆。),珠栊无奈何(珠栊:珠饰之窗棂。《文选·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李善注:“珠栊,以珠饰疏也。”疏,窗户。)
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次用本韵) 中唐 · 元稹
五言排律 押真韵
我自离乡久,君那度岭频。
一杯魂惨澹,万里路艰辛。
江馆连沙市泷船泊水滨。
骑田回北顾,铜柱指南邻。
大壑浮三岛,周天过五均。
波心涌楼阁,规外布星辰(交广间南极浸高,北极浸低,圆规度外,星辰至众,大如五曜者数十,皆不在星经)
狒狒穿筒格,猩猩置屐驯郭璞云:狒狒,交广山谷间有之。南人俗法,尝用竹筒穿臂以受之,狒狒执臂辄笑,笑则唇蔽两目,人因自筒中出手,以钉钉之于树。猩猩嗜酒,好屐,南人尝以美酒置于其所,且排十数屐,猩猩见之,骤相谓曰:“吾既就擒矣。”然而渐饮至醉,醉则穿破屐而行,既不能去,相与泣而见获。故《吴都赋》曰:“猩猩啼而就擒,狒狒笑而被格。”盖为此)
贡兼蛟女绢,俗重语儿巾(南方去京华绝远,冠冕不到,唯海路稍通,故吴中商肆多榜云,此有语儿巾子)
舶主腰藏宝(南方呼波斯为舶主,胡人异宝,多自怀藏,以避强丐),黄家砦(柴去声,南夷之区落)起尘。
歌钟排象背,炊爨上鱼身(夷民大陈设,则巨象背上作乐,大鱼出浮,身若洲岛。海人泊舟于旁,因而炊爨其上,鱼不之觉)
电白雷山接,旗红贼舰新。
岛夷徐韨种,庙觋赵佗神。
鸢跕方知瘴,蛇苏不待春。
曙潮云斩斩,夜海火燐燐(海水夜击之,则尽如火,盖阴火潜然之谓也)
冠冕中华客,梯航异域臣。
果然皮胜锦,吉了舌如人。
风黖(一作黕)茅叶,烟埋晓月轮。
定应玄发变,焉用翠毛珍。
句漏沙须买,贪泉货莫亲。
能传稚川术,何患隐之贫。
乐天早春闲游西湖颇多野趣恨不得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镜湖南亭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荅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浙东时作)824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雁思欲回宾,风声乍变新。
各携红粉伎,俱伴紫垣人。
水面波疑縠,山腰虹(音降)似巾。
柳条黄大带,茭葑(茭葑,草根)绿文茵
雪尽才通屐,汀寒未有
向阳偏晒羽,依岸小游鳞。
浦屿崎岖到,林园次第巡。
墨池怜嗜学,丹井登真逸少墨池稚川丹井,皆越中异迹)
雅叹游方盛,聊非意所亲。
白头辞北阙,沧海是东邻。
问俗烦江界,蒐畋想渭津。
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独喜同门旧,皆为列郡臣。
三刀连地轴,一苇碍车轮。
尚阻青天雾,空瞻白玉尘。
龙因雕字识,犬为送书驯。
胜事无穷境,流年有限身。
懒将闲气力,争斗野塘
青云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青云驿
引用典故:获麟 三公灌蔬 金张 龙醢为臡 噬脐
岧峣(岧峣:山峰高耸貌。)青云岭,下有千仞溪。
裴回不可上,人倦马亦嘶。
(一作顾)青云路,若望丹霞(丹霞梯:即丹梯,升仙之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谓言青云驿,绣户芙蓉闺。
谓言青云骑,玉勒黄金蹄(玉勒:玉饰之马衔。黄金蹄:《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堂闲话》:“佛用金蹄银角犊儿由西合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
谓言青云具,瑚琏杂(一作并)象犀(瑚琏:皆宗庙盛黍稷之玉制礼器。《论语·公冶长》:“(孔子)曰:‘瑚琏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并: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杂”。象犀:象与犀,此指象牙与犀牛角。)
谓言青云吏,的的颜如圭(的的:分明貌。《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高诱注:“的的,明也。”按,此“的”字本作“的”,后从俗体。《说文·日部》:“的,明也。从日,勺声。”段注:“的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圭:通圭,端玉。)
怀此青云望,安能复久稽(一作栖)
攀援(一作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
已怪杜鹃鸟(杜鹃:参卷1《思归乐》注。),先来山下啼。
才及青云驿(一作归家尘雾暗),忽遇蓬蒿妻。
延我开荜户(荜户:用荆编织之门户。),凿窦宛如(“凿窦”句:在墙上凿洞如圭状以作窗户。圭,古代皇帝诸侯举行祭祀、丧葬等隆重仪式时所用之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逡巡吏来谒(一作来叙别),头白颜色黧(黧:黑中带黄之色。《广韵·齐韵》:“黧,黑而黄也。”)
馈食频叫噪,假器仍乞醯(假:借。《广雅·释诂二》:“假,借也。”醯:醋类食物。《说文·皿部》:“醯,酸也。”)
向时延我者,共舍(一作拾)藿与藜。
乘我牂牁(乘我:给我乘。牂牁,国名,在今贵州省一带。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周之季世,楚威王将军庄蹻,溯沅水且兰,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兰牂牁国。”),蒙茸大如羝(蒙茸:形容马毛杂乱不整。羝:公羊。《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毛传:“羝羊,牡羊也。”)
悔为青云意,此意良噬脐(噬脐:犹言自噬其脐,比喻后悔莫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杜预注:“若齧腹齐,喻不可及也。”)
昔游蜀门(一本缺,一作关)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元稹元和四年,未经剑门,此泛指入蜀之通道。关,蜀本、卢本、杨本、全诗作“门”。),有驿名青泥(青泥:驿名,在青泥岭。《元和郡县志·山南道三·兴州·长举县》(卷二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元稹,并未行经此处,仅“闻名”而已。)
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狴:兽名,形似虎,有威力,常图其形于狱门,故以之代牢狱。)
云泥异所称,人物一以齐。
复闻阊阖上(阊阖:传说中之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下视日月低。
银城蕊珠殿银城:《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大志经》云:‘大意初入海中,至白银城,次至黄金城,次至水精城,次至琉璃城,龙王各与明月珠。”蕊珠殿:道家、道教经籍中神仙所居之仙宫,亦指道教宫观建筑。《真灵位业图》中有太和殿、寥阳殿、蕊珠宫。),玉版金字题(玉版: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徵祥瑞或预示休咎之玉片。)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东西。
龙虎俨队仗,雷霆轰鼓鼙。
元君理庭内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左右桃花蹊
丹霞烂成绮,景(一作素)云轻若绨(绨:厚实光滑且有光泽之丝织品,以蚕丝为经,棉线为纬织成。)
天池光滟滟,瑶草绿萋萋。
众真千万辈(真:道教称修炼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柔颜尽如荑(荑:初生茅草之嫩芽。《玉篇·草部》:“荑,始生也。”《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云韶互铿戛(《云韶》:云指《卿云》,古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于禹,卿云现,乃与百官同唱此歌。《尚书大传》卷二:“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韶,舜乐名。《说文·音部》:“韶,虞舜乐也。”铿戛:犹铿金戛玉,形容音乐洪亮动听。)霞服提携
双双发皓齿,各各扬轻袿(袿:古代女性所穿之上等长袍。《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毕沅疏證:“上服,上等之服也。”)
天祚乐未极,溟波浩无堤。
秽贱灵所恶,安肯问黔黎(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
桑田变成海(“桑田”句: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宇县烹为齑(宇县:犹天下。齑:细碎。)
虚皇不愿见(虚皇:道教神名。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證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云雾重重翳。
大帝安可梦,阊阖何由跻。
灵物可见者,愿以谕端倪。
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蜺(虹蜺:亦作虹霓,雨后、日出或日落之际,天空中所出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外环称蜺。)
获麟书诸册(“获麟”句: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醢为臡(“豢龙”句:豢龙,古代名马。《左传》:“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醢:古代酷刑,将受刑者剁为肉酱。此泛指剁为肉酱。臡:有骨之肉酱,此泛指肉酱。)
凤皇占梧桐(“凤皇”句:《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丛杂百鸟栖。
野鹤啄腥虫,贪饕不如鸡。
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麛:幼鹿。《礼记·内则》:“宜犊麛,膳膏腥。”陆德明释文:“麛,鹿子也。”)
灵物比(一作此)灵境(比:相接。《汉书·诸侯王表》:“诸侯北(比)境,周市(币)三垂,外接胡越。”颜师古注:“比谓相接次也。”),冠履宁甚暌(暌:分开,有距离。《古今韵会举要·齐韵》:“暌,《玉篇》:违也,日月相违。”)
道胜即为乐,何惭居稗稊(稗稊:稗草与稊草,比喻卑微。)
好车马(“”句: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之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以为显宦之代称。)于陵亲灌畦(“于陵”句:于陵战国时隐士,或谓即齐人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于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裴骃集解:“《列士传》曰:‘楚于陵子仲楚王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仲子。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
在梁或在火,不变玉与鹈(“在梁”二句:《诗··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注:“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玉在火而色不变,喻君子坚守其操守;鹈在梁非其常,喻小人暂时得志。)
上天勿行行(行行:刚强负气貌。),潜穴勿悽悽。
吟此青云谕,达观终不迷。
乐天吴丹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皓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不识吴生面,久知吴生道。
迹虽染世名,心本奉天(天老:传为黄帝辅佐之臣,著《杂子阴道》二十五卷,为道家祖师之一。《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
雌一守命门(雌一:处阴柔之势而心专一守。命门:指右肾,以其精神所舍,元气所系,男子藏精,妇人系胞,故名。《杂经·三十六难》:“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回九填血脑(回九:古代一种吸纳阳气的修炼方法。九,《说文·九部》:“九,阳之变也。”《黄庭内景经》:“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
委气荣卫和(荣卫:中医学名词,荣指血之回圈,卫指气之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著滋养与保卫作用。),咽津颜色好(“咽津”句:参卷5《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注。)
传闻共甲子(共甲子:即同龄人。甲为天干之首位,子为地支之首位,以天干、地支递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从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六十个。此借指年岁、年龄。),衰隤尽枯槁。
独有冰雪容冰雪容:形容肌肤光滑洁白。《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纤华鲜缟
问人何能尔,吴实旷怀抱。
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希真:向往得道或成仙。真,道家谓得道或成仙之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段玉裁注:“此真之本义也。”)
石坛玉晨尊(玉晨尊:玉晨之塑像。玉晨,仙人之号。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昼夜长自埽。
密印视丹田(密印:佛教认为,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證佛果。此借指道教修炼之秘诀。丹田:道教认为,人体有三丹田,即两眉之间者为上丹田,心下者为中丹田,脐下者为下丹田。见葛洪抱朴子·地真》。),游神梦三岛(三岛:指神话传说中之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此泛指仙境。)
万过黄庭经(《黄庭经》:道教经典著作之一,宣讲养生修炼之道,认为脾为中央黄庭,于五脏中特重脾土,故名。),一食青精稻(青精稻:即青精饭立夏所吃之乌米饭。相传首为太极真人所制,服之可延年益寿。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米),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叶,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久服,延年益颜。”)
冥搜方朔方朔:《汉武故事》:“东郡献短人,呼东方朔至,短人因指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为一子,此而(儿)不良也,已三过偷之也。’”),结念安期安期:传说中之仙果名。《史记·封禅书》:“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秦汉间齐人,传说他曾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说,卖药东海边。秦始皇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阜乡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始皇遣使入海求之,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事详旧题汉刘向《列仙传》等。)
绿发幸未改(绿发:年少貌,指乌黑而有光泽之头发。黑色而有光泽似浓绿,故云。),丹诚自能保。
行当摆尘缨,吴门事探讨。
君为先此词,终期搴瑶草(瑶草:传说中之香草。瑶通 。《文选·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李善注:“《山海经》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名曰女尸,化为 (瑶)草。其叶胥成,其花黄,其色如兔丝,服者媚于人。”)
春月814年 中唐 · 元稹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虹梁:高架而拱曲之屋梁。《文选·班固〈西都赋〉》:“因环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拥抱(一作袍)颠倒领(颠倒领:适情任意,不整衣裳。),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一作楥)。(援:篱笆。清桂馥《札朴·览古·援》:“援,《集韵》作楥,篱也。”),露梅飘暗香。
雪含樱绽蕊,珠蹙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居士俨:疑指陈俨元稹《赠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居士”与“陈居士”俱与元稹相识于江陵,住处相同,身份相同,疑为一人。居士,梵语grhapati之意译,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之商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蜀本、卢本作“岩”。),默坐调心王(心王:佛教认为,心为人身之主宰,一切精神现象之主体,故云。《涅盘经》卷一:“是身如城……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款关一问讯(款关:叩门。关,门。此谓己闻风来访。),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视身琉璃莹(“视身”句:《佛说长阿含经》卷一:“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澈,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谕指芭蕉(“喻指”句:用“芭蕉”宣扬佛教之教义。佛教徒常以芭蕉比喻身体之易灭,人生之短暂。《涅盘经》:“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谕指:阐明旨意。指通旨。)
复有比丘比丘:梵语Bhiksu之音译,意为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众乞食而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之男性,即和尚。),早传龙树方(龙树:古印度高僧释迦灭后七百年出生于南天竺,为马鸣菩萨弟子毗摩罗尊者之弟子。其母于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树名);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
口中秘丹诀(丹诀:原指炼丹成仙之秘诀,此借指佛教成佛之要诀。),肘后悬青囊(“肘后”句:《晋书·葛洪传》(卷七二):“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肘后要急方》四卷。”后因以“肘后方”喻指仙方。青囊:原指古代医家与术数家盛放书籍及卜具之口袋。《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此借指佛教典籍。)
锡杖虽独振(锡杖:僧人所持之禅杖,梵名Khakhara,取锡锡作声之义。其杖端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刀圭期共尝(刀圭:量药之器具,此代指药物。)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神:原作“人”,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及文意改。)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悲哉沈眠士,宁见兹夕良。
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次本韵)817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瑶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
矛攒有森束,玉立(一作粒)无蹉跎(立:原作“粒”,据蜀本、杨本、董本、英华、全诗一作改。蹉跎:跌倒,倒伏。《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阪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
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箫韶》:舜乐名。《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孔颖达疏:“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备也。”此处形容风吹过竹丛所发出美妙之声响。)
烟含胧胧影(含:蜀本、英华作“涵”。),月泛鳞鳞(一作鲜鲜)波。
鸾凤一已顾(“鸾凤”句:《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玄英疏:“练实,竹实也。”《庄子·秋水》:“鹓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燕雀永不过。
幽姿媚庭实,颢气爽(一作陵)天涯(颢气:秋天之气。《吕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爽:卢本、钱校、英华、钱校、全诗一作“陵”,季本一作“凌”。)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托身仙坛(“托身”句:《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子乃树之,是曰竹林。”),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音閤)。(天籁:自然界天然之声响。《庄子·齐物论》:“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疏:“籁,箫也。……夫箫管参差,所受各足,况之风物,咸禀自然。”合:蜀本、卢本、杨本、全诗、英华下有小注“音閤”),日闻阳春歌(《阳春歌》:战国宋玉《对襄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
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一作沈,一作卧)痾。
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并启)817年12月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启:今月十二日,州吏回,伏受相公书,示知小生所献《和慈》等诗,关达鉴览(关达:用文书告知。鉴览:审阅。),不蒙罪退。而又赐诗一十韵,并首序一百二十三言。废名位之常数,比朋友以字之(字:用表字称呼。表字即在本名之外所取与本名意义相关之另一名字。),饰扬涓埃(饰扬:赞美称扬。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不足道之渺小人物,此为元稹自谦之辞。),投掷珠玉,幸甚!幸甚!至于《庙议》末学(《庙议》:指元稹《迁庙议状》,见卷34。),《江花》陋词(《江花》:指元稹《使东川·江花落》,见卷17。),无不记在雅章,以备光宠,不胜惶骇惊惭之至。昔楚人始交,必有乘车戴笠不忘相揖之誓,诚以为贵富不相忘之难也(“昔楚”三句:《初学记》卷一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因指友谊深厚,不因贫富贵贱而态度改变。),况贵贱之隔不啻于车笠之相悬!而相公投贶珍重(贶:赐予,赠予。《尔雅·释诂》:“贶,赐也。”),又岂唯一揖之容易哉!独何人,享是嘉惠,辄复牵课拙劣(牵课拙劣:勉强写作而成之粗劣作品,为元稹自称己作之谦辞。),酬献所赐,是犹百兽与凤凰同舞于《箫韶》之中([10]《箫韶》:见卷7《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注。),各极其欢心耳,又何暇自审其形容之不类哉!庆岁专人封用上献(庆岁:指元和十二年。因本年朝廷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故云。),死罪!死罪!谨启。
引用典故:骇鸡宝
昔附赤霄羽(赤霄羽:大鹏之翅羽。《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此藉以称美李逢吉。),葳蕤游紫垣紫垣:即紫微垣,星官名。紫微垣有星十五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藩屏状。此借指朝廷。)
斗班香案上(斗班:唐制,皇帝御殿日,天将微明,宰相两省官等斗班于香案前,俟开扇,同时赞拜。朝班分左右侍立,合时称斗班。),奏语玉晨尊(玉晨:道观名,在大明宫紫宸殿后。)
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科仪:犹科式。此处指用相应律条加以惩处。)
自从真籍除(真籍除:指被贬为地方官江陵士曹参军。真籍,本指仙人或仙家之花名册,此借指朝籍,即在朝官员之花名册。),弃置勿复论。
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黄金轩:犹黄阁汉卫宏《汉旧仪》卷上:“丞相车黑两幡……听事阁曰黄阁,无钟铃。”《宋书·礼志二》(卷一五):“三公黄阁,前史无其义。史臣按……夫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也。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阁,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汉来制也。”此泛指高官显宦。)
请帝下巫觋(巫觋:见卷1《赛神》注。),八荒求我魂(八荒:见卷3《竞渡》注。)
鸾凤屡鸣顾(鸾凤:鸾鸟与凤凰,吉祥之鸟,此借美李逢吉。),燕雀尚篱藩(燕雀:元稹自称之谦辞。)
徒令霄汉外,往往尘念存。
存念岂虚设,并投琼与璠(琼与璠:琼,赤色玉,一说美玉。《说文·玉部》:“琼,赤玉也。”王筠句读:“赤当依《诗传》作美。”璠,宝玉。《说文·玉部》:“璠,玙璠,鲁之宝玉也。”此处借美李逢吉之诗文。)
弹珠古所讶(弹珠:《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此用何太敦。
寒气变(“”句: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殚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生也。”)郑琴祥景奔(“郑琴”句:《列子·汤问》载,郑国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当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凤翔,庆云浮,甘露降,沣(醴)泉涌。”)
灵芝绕身出,左右光彩繁。
碾玉无俗色(碾玉:经磨治之玉。碾,车磨玉石。),蕊珠非世言(蕊珠:指《蕊珠经》,道教经籍名。唐鲍溶《寄峨嵋山杨炼师》:“道士夜诵《蕊珠经》,白鹤下绕香烟听。”)
重惭前日句,陋若莸并荪(莸并荪:臭草与香草。莸,参卷2《阳城驿》注。荪,香草名。《说文新附·草部》:“荪,香草也。”)
腊月巴地雨,瘴江愁浪翻。
因持骇鸡,一照浊水昏(“因持”二句:《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犀角著谷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此犀兽在深山中,晦冥之夕,其光正赫然如炬火也。”《埤雅》卷三《犀》:“骇鸡,盖犀之美者,有光,故鸡见影而惊。”)
魏滑分河录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七
元和八年秋。水大至滑。
河南瓠子堤溢。将及城。
居民震骇。帅恐。
出视水。迎河西南行。
思欲以救其患。亦颇闻故有分河之事。
言其水尝导出黎阳傍。帅以其功尚可迹。
于是遣其宾裴宏泰请于魏曰。河经地而东。
滑最大。自洛以西。
百流皆集于滑。而春秋堤防不为固。
将军所明知也。窃以黎阳西南。
洄壖拒流。以生冲激之力。
诚愿决一派于斯。幸分其威耳。
今秋雨连久不间。洛滑以西。
稚川峻谷。暴发之水。
争怒以走会。即河势日夜益壮。
恐一旦城郭无赖。谨听命于将军
魏帅许之。其将卒吏民更请曰。
患难近也。况滑得水患于天久矣。
魏何戚。乃许移于己哉。
帅曰。民前听所语。
黎阳与滑。俱帝土否耶。
设人有不幸于水火。而望及于四海道路之人。
凡见其苦。即为举手。
宁皆有戚者。夫全大以弃细。
顺理也。且滑壁卒数万人。
民不安业。未知其赖。
吾安敢以河鄙咫尺之地为专惜乎。顾桑麻五谷之出。
不能赈百户。假如水能尽败。
黎阳尚不足爱。况其无有。
民何患无土以食。因召吏趋籍民地所当夺者。
尽以他地与之籍。奏天子。
天子嘉其意而可。明年春
滑凿河北黎阳西南。役卒万人。
间流二十里。复会于河。
其壖田凡七百顷。皆归属河南
夏六月。魏使杨茂卿授地。
滑帅令陈酒乐。与浮河新渠
是日亚之以客得与。故悉其事于两帅之宾。
识人论 唐 · 施肩吾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上清元格曰。
大道似不肖。
盛德若不足。
韬光晦迹。
自卫其身。
人不知也。
道未足于已。
言已轻于人。
事未充于内。
骄已见乎外。
好胜于人。
人不知也。
修真之士。
识人为先务。
当其取士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及其求法也。
察其理而验其功。
勿以人而废言。
防其大辩若讷者。
勿以言而用人。
防其善为说辞者。
或大醇而小疵。
始愚而终圣。
修真之士。
亦有知人之鉴。
不可不奉无上之道也。
西山记曰。
古今圣贤。
虽有兼人之智。
普照之明。
未尝不先求于人。
谓务学不如务求师。
师人之模范也。
黄帝赤松子
半年方得中戒经。
止于防外行之失。
刘安玉师王道原。
终年始得小术法。
又不及修养之事。
阴长生不以马明生久病而怠其业。
葛稚川不以郑思远家法而诲于人。
耳朱度胡氏而始终如一。
方昉遇金华而远近相随。
张梦乾三遇海蟾。
方得三乘之法。
解志一一见旌阳
尽授九转之功。
王猛见长寿大仙。
谈笑之间而识破大道。
梅福大洞真君。
步趋之次而诀尽天机。
历古非无神仙以入南州
然修真之士不遇者。
于识人之际不明也。
其或道貌古颜。
辩词利口者。
始谓得神仙。
悠久弛之。
常俗之辈。
学而不遇。
一也。
或业重福薄。
不信天机。
轻命重财。
甘为下鬼。
录人纤恶。
弃人大善。
虽见其人。
不听其言。
虽听其言。
不纳其理。
终无所得。
仙凡自隔。
遇而不得。
二也。
或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纵得真诀。
自生懈怠。
悦须臾。
厌持久。
朝为夕改。
坐望立成。
得而不守。
三也。
又况交结狂徒。
寻搜异论。
废时乱日。
何以成功。
古人上士
始也博览丹书。
次以遍参道友。
以道对言。
所参无异论。
以人合道。
所师无狂徒。
嗟夫。
愚而自专。
贤否不辩。
贱而自用。
邪正不分。
论识人之去就。
不可胜举也。
故古今上圣真人。
未修鍊。
先修养。
故曰。
沐浴不可当风。
若幽室静房。
闭目冥心。
平身正坐。
使元气上升。
通满四大。
上入泥丸。
此真沐真浴。
万倍于外之水火也。
又曰。
不欲远唾以损气。
不欲疾步以损筋。
不欲极视而昏睛。
不欲极听而伤肾。
不欲久立而伤骨。
不欲久卧而伤肉。
多睡浊神。
频醉散气。
多汗损血。
力困伤形。
奔车走马。
气乱而神惊。
望高登峻。
魄散而魂飞。
养形之道。
安而不劳。
劳而不乏。
其力静而不挠。
挠而不乱。
其气外有所补。
内有所益。
然后识五行以保全冲和之气。
外固内真。
两皆得趣。
可以长久矣。
黄冶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
或问黄冶变化。余曰。
未之学也。焉知无有。
然天地万物。皆可以至理索之。
夫光明砂者。天地自然之宝。
在石室之间。生雪床之上。
如初生芙蓉。红苞未拆。
细者环拱。大者处中。
有辰居之象。有君臣之位。
光明外澈。采之者寻石脉而求。
此造化之所铸也。倘至人道奥者。
用天地之精。合阴阳之粹。
济以神术。或能成之。
若以药石镕铸。术则疏矣。
昔人问杨子铸金。而得铸人。
孔圣镕冶颜子。至于殆庶几。
未若造化之铸丹砂矣。方士固不足恃。
刘向葛洪。皆下士上达。
极天地之际。谓之可就。
必有精理。刘向铸作不成。
得非天意密此神机。不欲世人皆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