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宁”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河北人户请佃没蕃户庄田其屋舍园林乞准予修采奏(天圣三年五月) 北宋 · 董希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
准景德二年正月敕:河北没蕃户庄田林木,本主未归,无人佃者,委逐县官遍往点检实数,置籍管系,常切检校,不得毁斫;候本主归,给付。如本主未到,许房亲请佃;如无房亲,即召主户佃莳。其年七月,诏河北全家没蕃户庄田,须亲房召邻保五七人方得请佃;如无,许主户请佃。据一物已上,县立帐给付,州县拘辖,不得斫伐破卖;候主归,依数还之。至天禧五年,敕用知赵州高志宁言,据已破卖没蕃人户主佃田,且勒典质主佃莳,候归给付;已经勘断者更不为理。臣详元敕,为未和好以前没蕃之人,朝廷矜悯,虑有废土伐木拆屋,致本主归无所投,遂降敕不得斫伐破卖。今缘和好已久,自雍熙后至景德前,能归复者尽已归复。至今年未归之人,多是从初杀戮,或在北已亡,纵在蕃中,其存者亦少,其庄田旧已准敕给与房邻佃莳。或已有请佃户又多尊长亡没,自下子孙相承佃莳,已成营葺。屋宇损坏,不敢修换;桑枣枯朽,不敢剪除。见今园林多是后来栽植。河朔之地,少近山谷,每官中科木,或制农具,或不采斫园林,即木无所出。偶然修换,或采取一株,便为游堕之民陈告,即夺给告者,却使元佃户全家趁出。不唯惠彼奸民,实亦有伤和气。近又频准转运司差官推勘,多是陈告此类公事。窃虑不逞之人竞起讼端,编民不遂安居,刑狱无由清简。今请应河北人户请佃没蕃庄田者,除将庄田典卖、毁伐桑枣,即依旧条;所有屋舍家事、园林果木,任便修采,更不坐罪,不许陈告,亦不给田充赏。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二一(第五册第四八一二页)。又见同书食货六三之一七二(第七册第六○七二页)。
故太中大夫右谏议大夫上柱国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傅韩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五年二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
公讳国华,字某,其先深州博野人。世衣冠旧族,四代祖乂宾,当王景崇袭有镇、冀四州,佐其府,累官检校太子左庶子兼御史中丞。景崇于河朔诸镇中,输贡最为恭顺,由庶子渐劘以德义,故以功名始终。庶子生四子:韫辞、慎辞、定辞、昌辞,皆以才名,为王镕宾属,于时镕府号多贤士。定辞尝以掌书记聘幽州。时燕客马彧名北门旧儒,以博洽相尚,彧大屈伏。昌辞终真定府鼓城令,即公之曾祖也。生广晋府永济令讳璆,避张文礼之难,徙赵郡,以文知名。与李崧、徐台符为友,二公交荐其才,会疾不起。徐作诗,以为「当世朋友无复继」者;李卒以兄子归韩氏,实赵郡太夫人。永济生太子中允、知康州事讳构,始迁相州安阳,遂为安阳人。屡为藩镇辟署,敏书奏,时推其工。尝宰真州清河,作条教谕民以不扰,能信其言。所至以宽良称。公即康州之第四子,年十九举进士,太平兴国二年,天子初御殿覆试,上第,为大理评事,通判泸州。四年,代还,授太子右赞善大夫,旋以例补外幕,授安德军节度判官。七年,除秘书省著作郎,监蔡州税。雍熙元年,迁监察御史。三年,假太常少卿,使高丽。还,拜右拾遗、直史馆,赐五品服。四年,充三司开拆司推官,寻改主判开拆司。累迁左司谏,刑、兵二部员外郎,帖昭文职,赐三品服。凡三为盐铁判官,又为左计司判官,判户部勾院,都判三司勾院。至道二年,以屯田郎中充京东转运副使,移峡路转运使。真宗听政,迁都官郎中,还朝权判大理寺,出知河阳。咸平四年,就迁职方郎中,移知潞州。景德三年,假秘书监,使契丹,还,为江南巡抚使,入权开封府判官。四年,车驾拜陵,权领曹州事。召归,授太常少卿、知泉州事。大中祥符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四年,代还,道病,三月十一日终于建州之传舍,年五十有五。公为文章,不尚靡放,辞达而意不窘。进止威严,目不妄视。佐彰德军,年尚少,乡里多识公,出观者夹路。或相语:「得韩公左右顾,当具肴酒」。其重若此。雍熙中,王师北伐,闻高丽与契丹尝为仇怨,命公谕旨,以分虏势。公至,其王治畏虏,无报复意。公为陈中国威略,动以祸福,乃承诏,然迁延师期。公曰:「兵不即发,不如勿奉诏;出不及虏境,不若勿发兵」。口语激切,又继以书,至十返。治惮公坚正,知大国不可欺,乃命其大相韩光、元辅赵杭,兵二万五千以侵虏,且俾光等率将校诣公。公犹留馆,须其兵出境乃复命。淳化二年,契丹大将萧宁遣人抵雄州请和,天子疑其诈,命公驰往。公代州将刘福作书与宁,钩致其情,得宁答辞,前后反覆无所依,由是悉见其伪状。在三司,更张事凡二十七条。其兴利,使民乐趋而上收其赢;其立法,使人易守而难犯。故所施置,通久而少弊。临上党,会虏寇河朔,上党与赵、魏地最亲。公辨严修训,简器供饷,皆先事区处,民以无扰,诏书褒美。初,太宗亲择材臣,有由外庭小官,不旬岁柄用者。公忠力不懈,天子深器其能,而为见忌者所排,故位不甚进,然益任以事,留京师凡十年。旧,三司判官不兼三馆职事,公为盐铁,特命直昭文馆,判官帖馆职自公始。真宗缘先帝意,以名臣待公。开封尝系囚数百,委公决之;江外阻饥,命公抚之。皆以任事称。北方请盟之明年,公以使往,上谕曰:「卿昔使高丽,故以选卿」。又顾同使周渐、张若谷曰:「卿凡事当询韩某」。公性既任直,无所附合,持权者复不为推引。更历中外,垂四十年,位才谏大夫,于时皆叹其滞。然公亦不寿,故不究其用。迹其行事,皆得舒发所蕴,未尝阻挠,又被顾两朝,为缙绅属目,非不遇也。公既没,泉人之有知者,相与趋建阳拜奠,朝夕哭,诣浮图营斋,以报公德,其宽爱感人至此。公闲达,有度量,与人语言,尽诚无隐,非议戎事,未尝及权数。自以少孤,见禄及亲者,必怃然感伤。笃爱亲族,姑姊数人孀且老,皆迎以归,事之甚谨。外兄弟甥侄,悉为具婚嫁。清约自守,家无馀赀。诸子皆训以经艺,例恩得任子,多抑之,须其成立,然后奏以官。及公之终,未官者犹三人。夫人罗氏,谏议大夫延吉之女,邺王绍威之孙,封宜城县君。子六人:球,湖州德清尉;瑄,将作监主簿;琚,司封员外郎;珫,河阳司法参军;璩,著作佐郎;琦,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一女,嫁西上閤门使高志宁。枢密之兄、姊,今无存者。初,司封登朝,与枢密并,赠公吏部尚书。庆历三年,枢密追荣三代,赠公太傅,妣罗氏追封仁寿郡夫人;大父赠太子少傅,妣李氏封赵郡太夫人;曾大父赠太子少保,妣张氏封清河郡夫人。五年二月日,枢密奉公、夫人之丧,归葬于相州安阳县之新安村,距祖茔三十里。其铭曰:
韩氏自唐,载德以世。丁时孔艰,秉节愈厉。公奋在初,才克有试。曰州曰邦,以功以事。岂不较利,通久勿僿。亦既立法,究穷罔斁。布威东夷,申化南裔。维皇之咨,宜辅于治。若时之赡,则协于义。年胡弗淑,位胡弗至。靡人不嗟,彼含谁怼。在子而昌,实公之嗣。衮服以章,葬则有制。豆笾式嘉,祭则备器。孝于有家,传千百祀(《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六。)。
者:原无;「所」下原有「挤」字,据右引增、删。
大宋故太中大夫行右谏议大夫上柱国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韩公神道碑铭(并序嘉祐八年十一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丞相卫国公使以书来告曰:「我先人没于大中祥符四年春三月之甲申,葬于庆历五年春二月之己酉,虽论行有状,志圹有铭,载于史有传,施之幽显,不为无述。然墓在吾里相州安阳县之新安村,有窆棺之碑存诸隧。公雅与我游,又尝陪议军国于二府,知吾家为详,宜为我列先人事实刻于其上,以表于道,灿然使后世观之者曰,此有宋贤臣之墓,可信不惑,不待钩考而后见,则吾志毕矣」。予曰:「诺」。按《春秋》,晋侯有子食韩原,其后遂以韩命氏。六卿裂晋自王,又有以韩国为氏者。子孙散适诸郡国,其在昌黎者最为著姓,公即昌黎之裔也,达者历世不绝。远祖徙居深州之博野。四代祖曰碍宾,事唐僖宗,为镇、冀、深、赵等州节度判官,检校太子左庶子,兼御史中丞。时巢寇乱中原,其帅王景崇檄诸镇兵大破之,谋皆出于庶子。庶子生二子,其季曰昌辞,于公为曾王父,终于真定府鼓城令。鼓城生趚,为王父,少自力学,工为歌诗,与晋人李崧、徐台符深相善,名重一时,任广晋府永济令。避乱,又徙居赵郡之赞皇。台符为作诗,哀其不达而终,其诗甚悲。崧乃以其弟之女妻其子构,即公之考妣也。考始居于相,以文章称,尤妙书奏。诸侯府争辟之,能致之者,即一府遂治。尝宰贝州之清河,始至,与民约曰:「屈法扰人等事,吾断腕不为,惟惠利者为若力之」。民于是大说,然亦畏伏,丝毫不敢犯。历事周、晋二代,以世乱,亦不得进。入宋,艺祖平南海,鮂选守臣,乃命知康州。未几,以太子中允卒于官。公渐显,累赠工部尚书。有子四人,公于次为第三,讳国华,字光弼。幼而警绝,乡举进士。太宗初,一上中兴国二年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泸州。代还,迁右赞善大夫。会诏与相帅择贤佐,改彰德军节度判官。凡从宦者,率以乡里为难,至则敛锋锷,一煦以恩。公时年尚少,处之气益劲,不为少损。有民李氏者,怙富杀人,乃厚以贿州之上下,为汩其情,将不蜫于死。公持之,尽抉其癚隐,李卒弃市。由是诸豪惮之,砯足不敢动。公每出,按辔俨然,未尝妄视。里人每置酒,赌曰:有见其左右顾者,饮之。至罢去,竟不得饮。时国用方窘,半倚关赋,乃升秘书省著作郎、监上蔡税。以监察御史召,弹击有眣角,珀然望高于台阁。属天子议复燕蓟,揣庭臣曰:「安得勇而善辞令者,为我谕高丽,出兵西攻契丹,以分其力,则吾事可不劳而集」。既曰:「非韩某不可」。即假以太常少卿为使。公驰舸至其国,其王负固,不时奉诏。公坐馆舍,遗王书,责以慢命。且称「朝廷威德之盛,诸僭伪悉已擒灭,遂欲北取故疆以雪晋癴,而委王以方面者,其意不已重乎?王惟我中国是赖,可以得志,诸部虽暂勤而众,实王长世之利也。今若不勉,天子怒,一日大兵东出,先诛不用命者,如决海灌爝火,王其无悔」!王大恐,奔走率职。明日,遣太相韩光、元辅赵抗领兵数万,度演江以侵契丹,且令光等率诸将诣馆门听令。公待以陪臣礼,为指画方略,衔勒而慰遣之。师期未集,公又累与王书,奖激砻砺,使不得少懈。复问曰:「深入攻之邪?姑挑战也」?王报曰:「已深入矣」。公得其肝胆,遂复命。天子大喜,拜右拾遗、直史馆,面赐五品服章,兼判登闻院,入三司为开拆推官。公论开拆司主出纳三部文籍,置推官其名不正,宜更判事之号。寻诏改主判三司开拆司,迁左司谏,充盐铁判官。久之,契丹大将萧宁遣使叩雄州约和,州将刘福信之,以闻。天子因思高丽功,立命公走雄州按其事,亦命代福作报书。索其情伪,宁之意欲我先发,公固愿息兵以养民,然念国体不可屈,书十馀反,终不许。复意其谲而有谋,乃谢使者,急令备边。还奏,天子又大喜,益爱其才。故事,凡曲燕,五品以下官非隶馆阁者不预。时燕侍臣于苑中,公以在盐铁例罢史局,不得入侍,天子特命直昭文馆。三司判官兼馆职自公始。既又历判盐铁、度支、户部三勾院,改左计司判官。主计者嫌其守正不肯下,密谗于帝。帝雅信公,即日诏总判三勾,赐三品服章,仍令宰相召于政事堂谕旨,谗者大沮。公图报,益自奋,条三司不便事二十七上之,官民偕利,后无以易者,遂著为法。俄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即拜峡路转运使。峡为险远一路,官俸薄,不可责以廉,公奏益之,至今峡中官德公不已。真宗即位,入判大理寺。自始登尚书秩至是凡五迁。为职方郎中出知河阳,徙潞州。会契丹由梁门入寇河朔,分兵略太行,其锋甚锐,潞人恐。公以精骑屯吴儿谷,扼其奔冲,贼遂不敢犯其境。又率本道粮以饷朔军,王师大济。帝嘉之,褒以玺书。景德初,契丹再寇澶渊,骤请修好。朝廷以其多变诈,使绝域者难其人,人亦惮其往,故首命公假秘书监为国信使。江南饥,又遣巡抚,专一道之政。还朝,权开封府判官,出知曹州,拜太常少卿,徙泉州。天子封太山,擢为谏议大夫,召归,道病,卒于建阳驿。泉人闻之,倾一州来会哭,久不忍去。朝廷举瘤典,赐一子官,所以慰其旅魂也。公仪相魁颀,有伟量。与人接,坦然必尽其诚,不露形迹,亦不设机键。尤笃于孝友,常恨禄不逮亲,居多感涕。凡俸赐悉分惠宗党,不问疏密。姑姊数人孀且老,皆迎归奉之,以终其身。又为外姻之贫者毕嫁娶,复与营其生事。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法。得任子,不与奏,盖欲使其自致也,故诸子多能践其世科。公没后,布衣者尚三人焉。噫,公年十九时已入官,寿虽止五十五,而其间从政者几四十年,可谓久矣。事两朝不懈夙夜,国家每有急难处,必首被选委。又在计庭,更入任不得解,迹其从来,不为不遇。中外望归,谓必大用,天子亦屡欲用之,而公素方整守道,权痈者多不说,故每为其所间而止。公惟所任莫不竭其力,不以抑压自懑而遂浮沉于时。向若得所用如人之所望者,经纶设施,布宣光昭,其为功德,非古贤孰与校之哉!娶罗氏,谏议大夫延吉之女,邺王绍威之孙,封宜城县君。六男。球,湖州德清尉。蠹,将作监主簿。琚,司封员外郎、两浙转运使。糵,河阳司法参军。璩,秘书著作佐郎。或自科举,或由荫授,方以才名并进而不幸继亡。琦,相仁宗皇帝,被遗制立今天子,为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卫国公,望临天下,瞕冠列辟。以公积德储庆,所宜身享厚报,然恨早世,不克待其发,而发于丞相。丞相以似以继,其传之者又可涯耶?二女,归于卫尉卿高志宁。丞相贵,累赠公与祖尚书、曾祖永济三代,并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又启魏、燕、冀三国,皆追封为公。妣罗氏、祖妣李氏、曾妣史氏,亦以魏、燕、齐三国追封为太夫人。铭曰:
士孰不官,公官独难。使临东夷,跨海渺漫。指摩出师,势分敌患。王始倔强,恃远且艰。视诏抹剌,不奉以虔。公怒移书,以诃以谰。辟以祸福,日星之观。王虽岛酋,闻义惕然。发兵矷粮,革顽易悭。对卢耨萨,伏命馆门。能俾远夷,举国奔职。不惮己劳,不畏邻隙。又俾强虏,敛其毒螫。二邦由公,一举斯得。继走朔陲,议收戈蝞。坐策立判,虏癚不施。不为其欺,国不挫威。两使外禦,天子再怡。益之众美,大用是宜。而卒不用,谗人之为。复不永年,道卒遐裔。与考同之,勤官攸致。位不都躬,萃于幼嗣。曰将曰相,瞕德名世。本支原流,公得何异。何以畀之,天相其类。天实使然,人亦靡然。志诸寞然,其昭昭然。嘉祐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建。武宁章友直篆额。中书省玉册官王克明萚亿刊(嘉庆《安阳县志·金石录》卷五,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又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五,乾隆《彰德府志》卷二七。)。
州:原无,据《金石萃编》、《彰德府志》补。
听宋宗儒摘阮歌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
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
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
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馀几。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
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
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
楚狂行歌惊市人,渔父拿舟在葭苇。
问君枯木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
君言此物传数姓,玄璧庚庚有横理。
闭门三月传国工,身今亲见阮仲容。
我有江南一丘壑,安得与君醉其中,曲肱听君写松风。
宋宗儒真赞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九
宋子勃窣,心有古镜。
朝四暮三,为笑不竞。
放一捻一,犹著禅病。
探丸起死,味药知性。
忧患不入乎杯中,抱胡琴而风听。
若乃脱冠袒裼,扪虱应客。
目如愁胡,拊髀而呼。
是必追橡栗于云杪,探水月于江湖,然后怏于心与。
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二。
与宗儒亲友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顿首。昨日辱宠顾,极荷勤恳,无以奉延长者,多愧。来日习仪罢,饭于惠林,即上谒。不须更具蔬茹,只去看墨,食柑梨松实之类足矣。庭坚顿首宗儒亲友。
承议郎李子平墓志铭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豫章先生遗文》卷七
府君讳某,字子平,姓李氏。惟安陆之李不能纪其所从来,盖有上世为安陆人,兴于田间,遂以资长雄其州。府君之父讳惟清,有阴德于其乡。府君晚生早孤,而器宇闳深,化居微物,不赫赫惊人,坐致钜万。性无偏嗜耽玩,乐信义,喜推有馀补不足,其天资也。皇祐中,岁大艰,通判州事黄师旦以令劝分,府君为之率人争应令。既而大疫,死者横道,又皆为之槥椟。师旦罢官去,他日道出安陆,路旁得孤弃穷独者数十人,与之俱来,使人召府君付之,曰:「非君,谁能活之」!府君欣然如受赐也。平居视岁之盈虚,常上下谷价,贵入而贱出,民仰之以不忧,未尝乘人之急贱取人田,故败家之田多归李氏。有里姥善为生,无子,而夫不肖,来托黄金一箧,请密而愿勿言。久之,姥夫病且死,府君召證佐还之。姥初惊曰:「无有」。府君不应答,姥乃笑曰:「公大人,不受我私。老妾晚纳一夫,惰游不作业,以为尽于饮博,不若助公施,尚可活数百人」。府君曰:「物固有幸不幸,与人居,老矣,又忍欺之而死乎」?姥乃泣谢,闻者皆叹息之。方是时,年三十馀矣,诸子稍长,乃命次子谋儒治家,第三子通儒就学,已而皆如意,士大夫亦服其知人。通儒盖登熙宁六年进士第,府君及见其子为朝奉大夫、开封府推官。府君既以承议郎就第,而大夫君请以所赐绯银鱼回授,出入里中,人歆羡之。为人强壮,未尝问医药,耆艾不用杖扶,食生饮冷如少年。年八十有三乃终,盖元符三年。府君七子:宗儒早卒,长子道儒,次则谋儒,次则大夫君,次师儒、纯儒、景儒。葬府君于其县之进贤里青木之原,夫人赵氏追封寿光县君,继室阎氏追封永宁县君,皆祔焉,实某年某月日。府君五女,以序嫁进士郑槃、俞櫜、王洄,其二在室。孙男女二十有三人,曾孙女十有八人。其婚嫁皆择门户,问家法,不问富也。大夫君之子惇,妻庭坚之兄女,以婚姻故来乞铭。铭曰:
富者怨之府,补贫振窭,使得理所,君以誉处。盈者道之忌,挹兹注彼,来亦不已,君以传世。薰然慈仁,有子似之,匪其身之,繁其子孙,而安乐之。太平之乡,进贤之里,青木之原,葬从先子。
按:嘉靖本题作《承议郎致仕李府君墓铭》。
跋山谷西禅听琴诗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八、《攻愧集》卷七四
此山谷《西禅听戴道士弹琴》诗也。山谷之诗,不待赞扬,手自分内外篇。今之诗集传于世,任公子渊为之注者,皆自入馆后诗,才七百馀首。外集乃有千馀。有如此诗,而不得在内篇。又或云晚年删去,诗可易言乎?内篇有《听宋宗儒摘阮歌》,不知与此何以分,必有能辨之者。集中「幽水」曰「幽泉」,「更作」曰「更似」。外集又有《招戴道士弹琴》诗,岂亦斯人耶?
豫章外集诗注序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平斋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故《嵩高》、《烝民》之咏,不于人物之盛而于其生。我列圣以人文陶天下,学问议论文章之士,莫盛于熙、丰、元、绍间。其生也,类在神文朝。如诗家曰苏、黄,曰黄、陈。苏公生于景祐,陈公生于皇祐,而豫章生于庆历。天地清宁,日月正明,禀于气者全也。公得清宁正明之全气,气全而神王,挟丰隆,骑倒景,飘飘乎与造物者游。放为篇章,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坡翁盖心服之,而后山师焉。其集尝拟《庄子》分内外篇。外集如韩淮阴驱市人背水而战,暗与兵法合;内集如诸葛武侯八阵,奇正相生,鬼神莫窥其奥。汇分之意严矣。君子之学日进而日新,日新而日化。进则人,新则道,化则天,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正以是也。文与诗亦然,论诗者不溯其始,无以知其进而新,不极其终,无以知其新而化。内集断自入馆以后,极其终矣;外集起初年溪上吟,溯其始也。眉山任处士骥天成摆落科举之累,真积于学,书无不览,爱公诗若嗜欲然。以内集有任子渊注,因注外集十二卷。考年谱以推出处,用事必求其意,用字必探其原,勤且博至矣。或以诗尝经公手删而疑其多爱,然使学者尽见前辈少壮至老之作,以观日新日化之功,虽多不厌也。子逢博习有家法,方注诗时,两髦耽耽,捡书捧研,领退而学诗之意。今以名卿守蜀,白首矣,惧父书无传,力自雠校,锓而公诸世。万里信来,俾序之。某晚出,未闯其樊,何敢赘?楼攻愧谓宋宗儒摘阮歌、戴道士弹琴诗,不知何以分内外,当有能辨之者。余闻李卫公好惠山泉,置驿取水,有僧言长安昊天观井水与惠山泉通,杂它水十馀缶试之,僧指其二曰:「此惠山泉也」。文饶为罢水驿。欲知内外之辨者,请以是观之。
满江红 括山谷听宋宗儒摘阮歌 宋 · 林正大
押词韵第三部
落魄高人,拼百万、青铜一醉。
挥素手、朱绳一抹,四筵惊起。
催织寒虫秋弄月,叫群独雁天浮水。
更黄鹂、紫燕对春风,争繁脆。
悲楚国,羁臣意。
怜汉女,逾千里。
似深闺恩怨,共相汝尔。
我有江南丘壑趣,此弦能道心中事。
要曲肱、时听写松风,云窗里。
附:山谷听宋宗儒摘阮歌: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貌如千载孤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馀几。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寒虫促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楚狂行歌惊世人,渔父拿舟在葭苇。问君枯木著朱绳,可能道人意中事。君言此物传数姓,玄璧庚庚有横理。闭门三月传国工。身今亲见阮仲容。我有江南一丘壑,安得与君醉其中,曲肱听君写松风。
友竹 明 · 何景明
五言排律 押尤韵
买园惟种竹,身与竹为俦。
一径白云里,千竿清吹幽。
江亭朝对雨,水榭早迎秋。
翠袖天寒倚,朱弦日暮愁。
风因故人至,月为此君留。
逸驾今谁并,前身是予猷。
人多嫌寂寞,吾独慕清修。
苦节长如此,虚心不外求。
琴樽忘老病,几席共绸缪。
岁晚根逾固,霜繁花益稠。
山空鹧鸪怨,海阔凤凰忧。
高志宁须待,深栖且自谋。
何因孤兴发,吹笛上君楼。
送施贡士子羽南行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何用相逢歌莫疑,感君落魄不胜悲。
长鸣自许骅骝并,高志宁求燕雀知。
巳道群公能倒屣,也应天子幸同时。
金陵楼阁秋云里,肃肃遥瞻鸿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