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韩正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奚容蒧字子晰鲁人赠下邳伯今进封济阳侯赞 北宋 · 杨绅
四言诗 押职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之七、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道光《滕县志》卷七
雍容子晰,□勤儒墨。
阙里横经,鲁堂师德
昔从游聘,今逢检勒。
皇锡信圭,洙泗改色。
试秘书省校书郎耀州华原县事张君墓志铭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范文正公集》卷一三
孔子门人七十子之徒,天下皆知其贤焉。
或为邑宰,或为家臣,或不愿仕,盖显于诸侯者寡矣。
然则七十子之徒与孔子语而未尝及怨,何哉?
君子之道充乎己,加乎人,穷与达外也。
战国豪士不由孔子之门者,则有脱贱贫,逐贵高,弗夺弗厌,灭身覆宗而不悔,何哉?
不循圣人之道,挟数以进,求行其欲,得与失重也。
吾乃知夫由孔子道者,虽困穷以死,不害其为贤矣。
君讳问,字道卿陈留人也。
天圣七年秋广文馆开封府所荐士,有与主试官亲嫌者,别试太常寺
予始在秘阁,命往尸之,得君策论,有汉儒风采,乃荐以高等。
明年,不利于春官
退居景陵郡,研经讲道,弦歌终日,远近学者多归之。
既而献文论百首,应茂才异等科第一人召。
会丁家难,不赴。
宝元初,西羌犯延安,君慨然有忧边之意,述平戎策以进。
庆历初,故礼部尚书范公雍言君著《万机济理书》十篇,皆国之大议,朝廷召试学士院
初命试将作监主簿,未调而归,搢绅惜其不称。
时予经略陕西,因表荐之,除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华原县
决滞讼数十,吏民服其明。
西陲积兵,民苦于远输,俗吏急之,以奉上官,民率多流亡。
君独与民缓期,使得措其手足,复流亡者千馀户。
陕西都转运使吴公遵路、孙公沔,皆以善状上闻,宣抚副使田公况复称荐之。
又本道经略使郑公戬,顾京兆属邑有不治者,必遣君治之,以慰其民。
鄜延路经略使庞公籍思广议论之助,权署君幕中,仍主州庠,以教育人材。
累表请改官,未报。
枢密直学士梁公适来代庞,奏君以本官监延州军资库,诏从之。
未几寝疾,以庆历六年十一月三日,终于延安之官舍,享年五十二。
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里。
曾祖洪,隐德不仕。
钊,开封府太康县主簿
父允,河中府观察推官
母夫人宋氏。
君娶欧阳氏,生一子曰徽,登进士第镇安军节度推官,知延州甘泉县
二女:长适安州安陆主簿师德,次适进士方琪。
君力于学,志于道,直言直躬,自信而不惑,有孔子门人之业,而不挟战国豪士之数。
虽命与道违,又何愧哉!
其子远来乞铭,故书之曰:
君子之道,耻于弗立,立而无所施,命也。
君子之命,患于弗知,知而无可奈何,天也。
张君其斯人之徒欤!
吾思孔子之门,则当旌其人而不暇哀其人,故昭以铭云。
中书门下 其二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宋元宪集》卷二七
夫政平召祥,化缺生沴,推精荡祲,其犹影响。
故王者遭异而思德,省己以及人,交修治纲,仰答灵谴。
朕虽寡昧,敢忘斯举?
比者善气弗效,阴眚屡臻。
坤体震于冬藏,雷音发于春孟
边关民舍,被害尤苦。
是用临朝嗟惕,驰使抚绥,推咎以咨谠言,协恭而戒台宰
冀获愆谬,庸克振除。
尚虑幅员之遐,不无官守之众。
其间或吏贪而弛,或教虐而苛。
或狴牢有滋丰之烦,或赋徭有输调之急。
或受赇鬻直,使下情壅于上闻;
或隐灾逃负,使醲恩隔于周浃。
或世偿逋折,巧避赦原;
或岁婴呼扰,猥妨农作。
一物失所,太和用亏。
朕念共斯责者,外则有使毂按巡之司,次则有藩条守长之任,率优寄,当体至怀。
茍前弊之尚存,宜悉心而司革。
庶迎美应,用洽重熙。
凡厥具僚,无忽余诚。
袁州仰山长老寿塔铭1046年7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武溪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天下地有形胜,境有清旷,必建佛刹,以为民福。
盖自汉明已来,像教东被,日崇月衍,栋宇遂繁。
及乎心印密传,宗风寖盛,通人间出,学者云趋,所以名山奥壤,必安清众,又常推择人誉,以崇善继。
凡寺之兴衰,众之多寡,系乎师德之厚薄耳。
袁州仰山者,通智大师之法席也。
通智讳慧寂曹溪之裔孙、沩山之嫡嗣,陆丞相云「仰山龙纵于江西」是也。
蹑履来游者,不下千人,于时号为小释迦,学徒之盛,诸方莫比。
殆今长老智齐,十五世矣。
齐师安州人俗姓某氏,遍游名岳,得法于栖贤諟禅师,于是息心居庐阜三十七岁。
庆历中仰山虚坐,转运使齐公廓询于缁素,以师应选。
三空四病,示人以要,啐啄之机,间不容息,或纵或夺,至者忘归。
住山凡二十年,悟而去者亦多矣。
乃于集云峰下自为寿藏,而种松千株,且示世间之法,无所染著,皆如幻住,死生之理,无所厌苦,皆如梦觉,何必语言,然后为学?
惠阳僧智以其书及其真来,且言师之行也如此,因其归,以铭寄之:
圣凡一性,死生一息。
悟者一言,顿超凡域。
湛然常存,无丧无得。
千株松下,来者之式。
侄孙四殇墓记嘉祐七年十一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六、《安阳集》卷四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余第四侄大理寺丞正彦,生子曰光寿
正彦初授光禄寺丞,故以名之。
余第五侄大理寺丞方彦,生子曰盘奴。
时余自扬州徙知郓州,舟次淮上之磨盘口,故以名之。
余之长子光禄寺丞忠彦,生子二人,长曰锦孙,时余知相州,得任故里,有昼锦之荣,故以名之;
次曰密孙,时余始为枢密使,故以名之。
是四小孙,皆姿状秀美,慧而可爱,或仅能行立,或未免抱持,天何降灾,遂俱不育。
嘉祐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余妻安国夫人崔氏之葬,乃于相州安阳县新安村先茔之东百步得地,用庚穴而同瘗焉,因刻石以志之。
叔祖开府仪同三司、行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仪国公韩琦记。
游径山记景祐三年十二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径山
径山之游。
馀杭县之北鄙,直四十里,有径山在焉。
山有佛祠,号曰承天祠
有碑籀述载,本初唐崔元翰之文,归登,书之石,今传于时云。
始至山之阳,东西之径二。
自其西,壁绝襟绕,轿行百休。
交错,盘折蒙翳,寻丈之间,独闻语声。
跻棱层,披翠茜,尽十里许。
下视来径,青虬蜿蜒。
抟岩腾霄,且及其巅,峡束洞隐,几不容并行。
已而内括一区,平盈坦壑。
四面五峰,如掌竖指,一峰南绝,卓为巨擘。
屋盖高下,在掌中矣。
庭间小井,或云故龙湫也。
龙亡湫在,岁率尝一来,雷雨暝曀,而乡人祠焉者憧憧然。
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柽,殆千千万万,若神官苍士,联幢植葆,骈邻倚徙,沈毅而有待者。
导流周舍,锵然璆然,若銮行佩趋而中节者。
西峰之北数百步,矻然钜石,屏张笏立,上下左右可再十尺,划而三之,若「川」字,隶文曰「碣石岩」。
其传甚神。
并岩被谷,修竹茂密,尝以契刀刻两节间,成「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字云尔。
由东径而往,坎窞为池,游鱼旷空。
其西径东折,蹴南峰。
领脰之间,平地砥然,盈亩而半。
偃松一本,其高丈,其荫四之。
横柯上竦,如孤生。
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爱,即之煮茶。
出北苑,第品之无上者最难其水,而此宜之。
偃松之南,一目千里,吴江之涛可挹,越岫之可攀。
云驳霭褰,状类互出,若古图画,虫蠹断裂,无有边幅,而隐显之物,尚可名指。
群山属联,呈露冈脊,矫矫剪剪,咸自意气。
若小说百端,欲圣智之亢,而不知其下也。
临观久之,魁博通幽之思生焉。
古人有言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
旨乎哉!
予于斯见之矣。
曷止大夫之为也?
大凡言之,天邻地绝,山回物静,在处神巧,举可人意。
穷冬阒寂,未睹夫春葩之荣、薰风之清、秋气之明,然取于予者犹在也。
既归无几何,而曩所历者重钩复结,无一见焉。
追而言之,若觉而言梦,使人悄怆,而不知其自也。
同游者,建安黄瑊君度岳阳师德宗哲,又君度之侄曰子常、子美、甥杜沂皆从游。
其前与谋而后以事已之者,朱宗哲之兄师道希圣杜沂之父叔元君懿揭阳卢几举之三人。
莆阳蔡襄一与之善,惜乎不及俱也。
书所经见往贻之,人一通。
尝刻两节间之十字,其游之年月日也(《蔡忠惠集》卷二五。又见《咸淳临安志》卷二五,万历杭州府志》卷二四,《径山志》卷七,《名山胜概记》卷一六,《八代文钞》第三六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九五三、山川典卷一○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嘉庆馀杭县志》卷八,《两浙金石志》卷五。)
「并」下原衍「傍」字,据宋本、《两浙金石志》删。
王贻永女婿左藏库副使夏元昌文思副使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八、《华阳集》卷三四
敕某:朕思德旧政者报以隆,嘉惠旁姻者礼之异。
眷若外舅,劳于几廷,遽怆遗封之闻,冀推渥典之及。
方督宪于剧部,庸进联于内朝。
顾匪常恩,宜饬异数。
可。
集贤殿脩撰知邓州张友直天章阁待制陕州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二、《华阳集》卷三七
敕:国家萃帝文于宝阁,以待硕儒之游;
析使符于剧藩,以寄良牧之任。
命兼兹授,宠莫与隆。
具官某材资敏通,器韵冲远。
遘时尚文之会,承家清训之传,内则参迁殿之著书,出则勤朱轓之问俗。
朕方思德于世阀,采誉于朝英,宜延对于禁涂,且往绥于关服。
夫政宽则弛事,文细则苛民。
分予西忧之勤,倚尔近侍之望。
可。
韩正彦仓部郎中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一、《元丰类稿》卷二○、《曾文定公集》卷二
敕具官某:仓庾赋入之政,禄廪赒助之法,台郎典领,列于右曹
为官择人,尔往惟允。
夫能善于其职,固将图尔之劳。
可。
皇帝达太皇太后大辽皇帝正旦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二、《苏魏公文集》卷二六
正月一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大辽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睿孝天祐皇帝阙下:履正岁之元,远修于邻好;
禀慈闱之训,嗣讲于庆仪。
使指于行,币将其意。
冀迎福嘏,式协愿言。
今差右朝议大夫、试右谏议大夫柱国南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韩正彦供备库使閤门通事舍人上骑都尉金乡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曹㬇,充太皇太后正旦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
专奉书陈贺
不宣。
司农少卿韩正彦可知沧州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九、《彭城集》卷二一
卿秩出而为郡,古之宠数也。
南皮奥壤,渤海巨镇。
鱼盐之饶,则知编户之富;
边圉所寄,复见专城之重。
惟尔久从吏职,尝宣使指,悉著能绩,迄无官谤。
是用付之左符虎竹之荣,当此一道兵民之务。
实因往效,以蒙新宠。
勉思职业,用永休誉。
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沈公神道碑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五、《无为集》卷一二
沈氏之先,出于周文王之子聃季,食采于沈,因而命氏。
光禄勋戎徙居会稽乌程,后改乌程吴兴郡,故沈氏以吴兴为望。
由汉以来,世为右族
宋有庆之,梁有休文
润州司兵参军岌生愉,为怀州都团练判官
愉生僎,为同州冯翊
僎生师举,为太常协律郎
师举生籍,为衢州常山,讳籍即公之高祖考;
越州剡县讳德饶,公曾祖考也。
海州朐山讳仁谅,公祖考也。
工部尚书讳平,公烈考也。
太夫人胡氏,封安定郡太君
朐山徙居历阳,今为历阳人
源流深远,庆德相承,笃生良臣,器识宏博。
公讳立,字立之,少孤,力学,事母至孝,鞠育诸弟,率以懿行,乡闾耆艾推以为法。
文词敏瞻,场屋有时名。
天圣中进士第,历任桐城,畿县主簿,知绩溪洪雅二县,通判寿州益州知池州杭州越州江宁府宣州沧州
入为三司户部钱判官判都水监
知审官西院
出为淮南转运副使两浙京西河北都转运使,充江淮两浙荆湖路都大制置发运使提举商胡埽,提举崇禧观以老焉。
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兵部郎中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右谏议大夫,赠工部侍郎
公自初任,已能夙夜勤职,廉义自持,孜孜民事,以报国家,故所至郡县,为部使者,皆以才称。
公尉桐城,盗不入境;
主畿内簿,吏不敢欺。
治小邑皆兴学舍。
在商胡,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曰《河防通议》,世之治河者取以为据。
尝遇苏湖大水,民多艰食,公为发仓廪,出馀财,选择部吏,分主赈贷。
诸县有率大姓出为助者,公曰:「官廪充牣,乌用扰民」?
悉还给之。
若积粟之家能自贷借下户者,候其丰岁,官为理偿,民以为便,存活甚众。
初,领朔方漕,陛辞日,英宗皇帝曰:「知卿用心公家,故召卿经画边事,慎勿张皇」。
公遍历边郡,经度处置,人不以为疑,盖能承上意也。
公总外计,旧号冗剧,施设皆有条理。
于是纲吏绝侥倖之望,疲兵无冻馁之苦,金帛丰羡,仓廪充溢,天子闻而嘉之。
因奏计,上从容慰谕云:「知卿素有才力,更宜为朕用心」。
及存问家属、诸子次第,续遣中使赐中金二百两,以优其劳。
金陵日,上曰:「以卿清慎公勤,故以重地委卿」。
问所藏书,令进所编《名山都水记》三百卷,并家藏书目,乃赐诏书敦奖。
公为北朝正旦国信使,是岁契丹行册礼,遣傧介曰:「能同虏中百官之服,则入见;
不尔,当叙班门外」。
公正色曰:「远衔君命以通两国之好,安可门外见耶?
顷者迓北使到阙,会本朝讲元会之礼,亦未尝命北使易衣冠。
常礼,不可遽易」。
虏人无以答,遂以常服入焉。
使还,赐金紫,旌其不辱命也。
公尝撰《茶法易览》,具述之利害,于今者以为令。
熙宁二年,当转对,力言邪正治乱之道,语甚切直,识者知其所存。
公事三朝,白首一节。
生平乐经史,手不释卷。
自奉甚约,其稍廪之馀,皆供纸札之费,故藏书埒于内府
累降中旨,就其第传录,以补官书之阙。
元献晏公而下,卿士大夫有歌诗序记百馀篇,以美其嘉尚
既退,归历阳,尝曰:「吾起家寒素,仕宦至两省
藏书三万卷以遗子孙,年馀七十而支体康宁,是无一不如意也」。
惟日与宾朋诗酒为乐,所著《名山都水记》、《茶法易览》、《河防通议》、《盐筴总类》、《贤牧传稽正辨讹》、《香谱》、《锦谱》洎文集共四百卷。
公治家有法度,教子义方,故内外雍肃,诸子笃学,所至有能声,皆其善教之致也。
娶夫人吴氏,封濮阳郡君
继娶夫人董氏,封仁寿郡君
男六人:长安国,次安民,早卒;
安道,次安上,次安节,次安礼。
女四人:长适进士朱延之,次适宣州旌德县师德,次适秘书丞裴维甫,次适濠州司法丁源,并早卒。
孙男十四人:庆孙、寿孙、孝孙,并试将作监主簿
幼。
孙女三人。
公既薨,枢密直学士钱公为铭,以纳于圹中。
其后乡人耆旧怀公之德,过公墓下,则肃然致恭。
其孤请予文以书于碑。
其铭曰:
沈氏之源,浚于吴兴
会稽东阳,令闻继承。
逮于朐山,政肃典刑。
德积庆馀,我公以生。
起家文儒,策科帝廷。
筮仕甸畿,夙夜靡宁。
宰牧观风,若权在衡。
进秩侍从,始终不倾。
会计内外,转输富盈。
孝友于家,接物信诚。
利在邦国,爱均编氓。
典领都水,浚治有经。
民乃奠居,以耨以耕。
审官进贤,公哉黜升。
奉弊出疆,烨烨旄旌。
华服不易,宪度是凭。
不辱君命,正色虏庭。
书载史官,炳然丹青。
功成愿归,请符金陵
天子曰嘻,诏其屡登。
昌言启沃,衮章其荣。
惠浃政行,镇移宣城
囊封乞身,挂冠林坰。
天子念劳,嗟其颓龄。
俾奉琳宫,燕间紫清。
归老历阳,锦绣耀荣。
稚耋驩呼,豆觞出迎。
公还旧庐,乐康且宁。
三万卷,充屋架楹。
以示子孙,不传金籯。
寿乎有穷,不朽者名。
民怀其德,烹牲荐馨。
道左丰碑,信辞是铭。
令既有高邮之行而束(原缺,据明本补)兄弟索余诗云1054年 北宋 · 王令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
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
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
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
知谁洪其源,使世乘其流。
于今已汗漫,更久将溯游。
尝闻古人言,饕餮为共兜。
谓恶岂必多,偷饱德弗修。
不知自思者,舍此何所由。
故余早知惧,誓将异人求。
宁为寒饿嗟,不同富贵讴。
此行况有获,师德高前修。
因尝请子行,勉子无逗遛。
于吾乃何有,同病不独瘳。
虽爱谓予(明本作子)然,尚疑子终不。
惜子有高材,竿幢揭华旒。
苟能自摆去,不为世学囚。
行将见远到,强弩射弱菆。
何必请予诗,自合治子辀。
信安军等处塘水减涸退出田土召佃诏熙宁十年正月甲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
已差官修筑河北破缺塘堤,收匮水势,其信安军等处因塘水减涸退出田土,已召人耕佃者,并令起遣。
仍差河北东路提点刑狱韩正彦同屯田都监禹圭检括画图以闻。
安焘赈济河北被水灾民诏熙宁十年八月戊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
河北路体量安抚安焘,应被水灾民并就高阜赈济安存,令提点刑狱韩正彦张茂则刘璯先相度曹村决口下流利害以闻。
刘夔章书 其一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七、《潏水集》卷五
某启。
前日辱惠访,未及往谢,又蒙长笺,益负愧怍之甚。
蒙谕,欲某为先德文集作序,及书志石。
近得钱穆父内翰韩师德大卿书,皆以书志石见属。
某字画拙恶,方欲作书,辞于二公,今重承敦谕,勉以从命。
文集作序,某久废笔砚,非某所能,亦非某所敢当,幸惟孚谅。
局事倥偬,不获裁启修谢,悚仄悚仄。
不宣。
某再拜。
刘夔章书 其二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七、《潏水集》卷五
某再启。
荐辱简贶,伏审孝履支持,感慰感慰。
作序鄙诚已曾奉闻,前人为人作序,或门生故吏,心所怀感,称道德业;
或朋友姻旧,揄扬其美。
或求重言取信于人;
或求能文者为之称与,此皆作序之端也。
某于先德素昧平昔,职轻位下,又不闲于文,何能取信?
恐识者以某为妄人,是敢固辞,幸惟见察。
志石请令置来,此中得暇,当为书之,亦只作韩师德书也。
不宣。
某再拜。
云庵真净和尚行状崇宁二年十月1103年10月15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石门文字禅》卷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附录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宝峰
师讳克文黄龙南禅师之的嗣,陕府阌乡郑氏子。
生而颖异,在龆龀中,气宇如神人。
与群儿戏,辄相问答,语言奇怪,闻者骇愕不能晓,则复轩渠笑悦而去,奕世缙绅。
既长,喜观书,不由师训,自然通晓。
事后母至孝。
母嚚,数困辱之,亲旧不忍视其苦,使游学四方。
旅次复州北塔寺长老归秀道价方重于时,词辩无碍,因侧聆坐下,感悟流涕,愿毁衣冠,为门弟子。
秀笑曰:「君妙年书生,政当唾手取高第荣亲,乃欲委迹寂寞,岂亦计之未熟耶」?
对曰:「心空及第,岂止荣亲?
又将济之,委迹寂寞,非所同也」。
秀奇其志而纳之,服勤五年如一日。
年二十五岁,试所习为僧。
明年受具足戒。
即游京洛,翱翔讲肆。
贤首、慈恩性相二宗,凡大经论,咸造其微,解帙捉麈,词音朗润,谈辩如云,学者依以扬声。
燕居龙门山,偶经行殿庑间,见塑比丘像,蒙首瞑目,若在定者,忽自失,谓同学者曰:「我所负者如道子画人物,虽曰妙尽,终非活者」。
既焚其疏义,包腰而,平易艰险,安乐劳苦,诸方大道场,多所经历,自重其才,以求师为难。
尝至云居谒舜老夫,机语不契,不宿而去。
至德山应禅师方夜参,雌黄先达,有六祖不及云门之语,失笑,黎明发去。
云峰悦禅师之风,兼程而往。
湘乡已化去,叹曰:「既无其人,吾何适而不可?
山川虽佳,未暇游也」。
因此行寓居大沩,夜闻僧诵云门语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云:「清波无透路」。
豁然心开。
南禅师已居积翠,径造其庐。
曰:「从什么处来」?
曰:「沩山」。
曰:「恰值老僧不在」。
曰:「未审向什么处去也」?
曰:「天台普请岳云游」。
曰:「若然者,亦得自在去也」。
曰:「脚下鞋是甚处得来」?
曰:「庐山七百钱唱得」。
曰:「何曾得自在」?
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
南公大骇,参依久之。
辞去,至西山翠岩,长老顺公与之夜语,自失曰:「起临济者子也,厚自爱」。
而师亦神思豁然,德其赏音。
及南公居黄龙,复往省觐,南公尝谓师曰:「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
曰:『照见天下』。
『放下帘时如何』?
曰:『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汝作么生」?
曰:「和尚侍者下涅槃堂始得」。
厉语曰:「关西人真无头脑」。
乃顾旁僧。
师指之曰:「只这僧也,未梦见在」。
南公笑而已。
隆庆禅师与师友善,方掌客,閒问曰:「文首座何如在黄檗时」?
南公曰:「渠在黄檗时,用钱如粪土。
今如数世富人,一钱不虚用」。
自是为同时饱参者所服。
南公入灭,学者归之如云,所至成丛林。
熙宁五年筠州大愚太守钱公弋来游,怪禅者骤多,众以师有道行,奔随而至。
钱公即其室,未有以奇之。
翌日命斋,师方趋就席,有犬逸出屏帷间,师少避之,钱公嘲之曰:「禅者固能伏虎,反畏犬耶」?
师应声曰:「易伏隈岩虎,难降护宅龙」。
钱公大喜,愿日闻道,乃虚圣寿寺,命师居之。
师方饭于州民陈氏家,使符至,遁去。
钱公系同席数十人将僧吏,求必得之而后已。
有见于新丰山寺者,即奔往。
陈氏因叩首泣下曰:「师不往,吾党受苦矣」。
曰:「以我故累君辈如此」。
因受之,遂阐法焉。
未几移居洞山普和禅院
元丰之末,思为东吴山水之游,舍其居,扁舟东下,至钟山丞相舒王
王素知其名,阅谒喜甚,留宿定林庵。
时公方病起,乐闻空宗,恨识师之晚。
谓师曰:「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
曰:「顿乘所谈,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今古。
只今老僧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关时处」。
又曰:「经云:『一切众生,皆證圆觉』。
圭峰易『證』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如何」?
曰:「圆觉如可改,则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取證』?
夫不灭受蕴而取證,与皆證圆觉之义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公大悦,因舍第为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
又以神宗皇帝问安汤药之赐崇成之,是谓报宁。
岁度僧买庄土,以供学者,而自撰请疏,有「独受正传,力排戏论」之句者,叙师语也。
又以其名请于朝,赐紫方袍,号真净大师
金陵江淮大会学者,至如稻麻苇,寺以新革,室宇不能容。
士大夫经游无虚日,师未及嗽盥,而户外之屦满矣,殆不堪劳。
于是浩然思还高安,即日渡江,丞相留之不可。
遂卜老于九峰之下,作投老庵。
绍圣之初御史黄公庆基出守南康,虚归宗之席以迎师。
曰:「今老病如此,岂宜复刺首迎送?
为我谢黄公,乞死于此」。
其徒哀告曰:「山穷食寡,学者益众,师德腊虽高,而精神康强。
康山自总祐二大士之后,丛林如死灰,愿不忘祖宗,赴舆情之望」。
不得已乃行。
先是,黄公尝望见师于丞相广坐中,师既去,丞相语公曰:「吾阅僧多矣,未有如此老者」。
故公尽礼力致之。
庐山诸刹,素以奢侈相矜,居者安软暖。
师率以枯淡,学者困于语言,醉于平实,师纵以无碍辩才,呵其偏见,未期年翕然成风。
三年,今丞相张公商英出镇洪府,道由归宗,见师于净名庵。
明年迎居石门
崇宁元年十月示疾,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众请说法,师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
遗戒弟子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言卒而殁,寿七十八,腊五十二。
茶毗之日,五色成焰,白光上腾,烟所及处,舍利分布,道俗千馀人皆得之,馀者尚不可胜数。
塔于独秀峰之下。
师纯诚慈爱,出于天性,气韵迈往,超然奇逸。
见人无亲疏贵贱,温颜软语,礼敬如一。
主持丛林法度甚严,有犯令者,必罚无赦。
以故五坐道场,为诸方所法。
得游戏三昧,有乐说之辩。
词锋智刃,斫伐邪林,如堕云崩石。
开发正见,光明显露,如青天白日,人人自以谓臻奥。
至于入室投机,则如铜崖铁壁,不可攀缘。
性喜施,随有随与,杖笠之外,不置一钱。
行道说法五十馀年,布衣坏衲,翛然自守。
江西有大缘,民信其化,家家绘其像,饮食必祠。
嗣法弟子自黄檗道全、兜率从悦而下十人馀。
此其平生大概也。
至其道之精微,皆非笔墨可能形容。
窃尝论之,其弃儒冠而入道类丹霞,奔经论之学而颖悟类南泉,寻师之艰苦,凛然不衰类雪峰,说法纵横、融通宗教类大珠,至于光明伟杰、荷担宗教类百丈。
此非某之言,丛林学者之言也。
呜呼,兼古宗师之美而全有之,可谓集厥大成、光于佛祖者欤!
崇宁二年十月十五日,门人某谨状。
清州灵津庙记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九、《初寮集》卷六
天右序有宋,正域四方,融结复重,表里险壮。
乃眷北顾,造设形胜。
惟河海统会川渎,大无与侔,宜为中国襟带抱负之势。
上帝有命,百神率职,相与回河斗折,下趋瀛霸,汇于卢台之野。
纡馀平衍,限绝亏疏,包有藩垣障塞之地,属之于海。
涛波之渗鹿,潮汐之吐吞,则又益于陂塘。
东西际连,是为天堑,绵亘千里,无复越轶之患。
气象雄奥,扶舆磅礴,足恢朝廷道德安强之威。
大观初元,天地之贶,应期绍至,川珍岳贡,与夫草木羽毛之瑞,沓然前陈。
九月,河水时至,自乾宁而上,八百里清湛一色,可烛须眉。
日晶月辉,涵泳空洞,龟游鱼跃,散布深洑,盖七昼夜而后如初。
水衡上闻,宰相率百官扣阁顿首贺。
皇帝曰:「噫,上帝眷佑,予敢不钦。
其以乾宁清州」。
制下,濒河耄倪手舞心拜,驩声动天。
帝益顺赉,乃奔走海若,俾出云兴雨,无或失时,节缩河流,避民黍禾。
岁中再穫,用赡给于公私。
号新政和,既大为之防,以节止塘水。
役不告病,隐然时成。
而荣光发祥,又在于扶苏之口,如鉴如练,同向所见,跨地加远,而积日倍之。
于时东南海水亦复澄绀明澈,效祉相望,披图按牒,千百载不一睹。
而同时并贶,天意昭晰,由三五以来未之有也。
皇帝方寅恭谦虚,推报于上下神祇,咸秩无文,以答殊祉。
故于巨流之所会归,灵迹之所显暴,尤以加意。
异时独流西崖有显灵顺应神妃祠,成以居人之私力,简陋窘偪,不称象服册号所以崇极之制。
皇帝高拱岩廊之上,千万里之远,靡有弗照,睿旨中出,俾本部漕臣撤而新之。
敷实始商度,请少徙百馀步,稍附益堤面,创营新宫,图上而敷罢。
申命臣几董领鸠工筏木,而几移帅常山
臣纯诚适蒙上恩擢使,专被中诏,崇饬厥事。
筑以元年之秋,裁以二年之春,迄某月某日甲子乃成,题以前所赐名曰「灵津之庙」。
金帛取于经用之馀,卒徒料于役使之羡。
工之积三万四千有奇,材木砖甓未陶之坯,丹垩铁石,绢苇纻漆之物,条计枚数、铢称尺量,无虑百万。
而郡邑近民之有司,初不与知。
凡庙之屋,为间者百,六扉前启,五殿中峙,斋庐严靓,环庑修殖,𡷾崒焜耀,神其来舍。
考室之日,臣纯诚盛服即事,芗币明蠲,牲酒芬烈,祝史正辞,以皇帝报贶钦崇之意告于有神。
空驭充廷,烟霏徘徊,河声恬徐,斑斓蟠蜿之物踊跃出听,海之神山贝阙延吐,云景光气,以相映发。
边人纵观,并受福禧,思德务报,咸致万寿无疆之祝。
而一水之外,黎民赤子怅慕跂立,至于赍嗟涕洟。
大哉,有宋之德所及远矣!
臣纯诚材下,幸备乏使,尝请记事之成,铺张闳休,而制旨因以命臣。
若夫营作之本末,前已槩见,臣纯诚谨按清之建垒,其来久远。
天将有兴,周世宗颇开拓土宇,为吾圣代驱除。
显德中,收复关南,自浮阳御龙舟,顺流而北。
太祖皇帝神武英发,尽护水陆之师,所向辄下,遂平三关。
明年受命,以有天下。
惟此始征之地,实基帝业。
太宗皇帝睿谟经远,因县置军,以固疆圉。
圣圣相授,与天同仁
并边之民,斑白野处,不闻犬吠之警,是宜河宗谷王出见上瑞,以为太平之符。
《诗》曰:「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又曰:「允犹翕河,敷天之下。
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古之盛王制法立政,既足以震动万邦,则神明顾怀,虽河之善溢难制,且使柔顺听命。
至于信能翕河,则裒天下之神而礼之,以永厥命。
二篇之诗,盖相后先。
恭惟皇帝陛下躬有圣德,天锡独智。
自初临御,深惟神宗皇帝立经纪之志,绍修先烈,小大悉备,天下复见熙宁元丰之盛。
自开洮陇,奄有积石故地。
《禹贡》所书导河发源,汉唐之所未睹,而隃度其处,曰昆崙、紫山云者,由首及尾,悉入封略之内。
历星、与井,至于昴、毕之分;
朝宗于海,初无决溢横溃之虞,迅流巨防,自成长利,则所以震叠怀柔者,于此可见。
乃若澄波之瑞,固已升歌泰坛,归美宗庙,示不专有。
而灵津之祠,僻在徼戍,亲诏缮治,务极隆显,则裒神而对之者,殆无不及。
昔我章圣皇帝既奉真符,陟岱宗,天步安夷,珍物纷委,于是河清于陕郊者再。
其后祀后土于汾阴,并配太祖太宗,还驾嵩洛,亲谒寝兆,以至迎仙宗于真游,款道祖于亳社,大曲毕举,垂光册书。
皇帝陛下荐膺丕贶,同符真祖,裒神对越,协于《周颂》。
意者远览诗人,沛膏泽之博;
近法祖宗,广符瑞之富。
舒德发号,勒功告成,以阐万世无穷之休。
三神百灵,与夫九州四海之众,犹冀旦暮遇也!
臣纯诚敢缘庙事并著之。
臣谨记。
题下原注:「奉敕为河清重修,代转运使沈纯诚作。」
通直郎通判洺州杨公墓志铭 宋 · 权邦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河间有笃善君子曰杨公,名咏字乐道,流声乡里,无少长咸称之。
公性禀和厚,自幼力学,期取科第。
既试有司,不中,乃以父任大理少卿太庙斋郎
累官升朝籍为通直郎
积九任,终于通判,所至可纪。
绍圣三年十一月六日以疾终,享春秋六十有二。
甘陵大姓孟氏,礼部郎中规之女,先公五年卒。
其年十二月十六日与其妻合葬于父茔之侧。
有子七人,男曰哲,曰朋,皆逝,朋尝预荐名礼部
曰并,肄业懦术。
女长适朝请大夫军器少监张悫
次卒;
次适文林郎晋州司户曹事黄礼;
次适贡士李公平
孙一人,曰德舆
公之长婿张公与余里闬,世有葭莩之契,自公卒后二十五年,因同任京师,一日谓余曰:「妻父杨公,乃吾乡辈丈,官虽不达,然其治效俱宜称述,而孝友之行,古人有所不逮。
身后子幼,尚未铭其隧,而官伐事迹泯然至今,试以此属子,可乎」?
余曰:「诺,敢不铭而志之」。
公初除父丧,调淄州邹平县簿,年尚少,当涂者悉委公以剧吏亦不敢弄之事。
再调泗州司户参军,荐者交章。
部使者绳郡之不治,同列且疑公素厚于使者,阴有间焉,因见挤于郡将,乃以微事免官。
众以为冤,公绝口不诉,居闲几十年,恬然无纤毫介意。
熙宁中河北博州属县盗贼结集,剽夺一方,纵害齐民。
朝廷严督宪司,亟于掩获,且废黜巡捕不职之吏,选其材者以闻。
韩正彦领宪事,首荐公尉博之聊城,公训治民兵,精闻一路。
于时贼有白昼入堂邑县杀捕官供奉阎安者,是日同天节,方燕郡宇,公闻之,戎服率十数人趋出,迹贼所在,抵郓之东阿境,遇贼搏之,就缚。
汪公辅之来宪河北,与韩代,知公,复荐尉堂邑县,以喜邑人,邑人赖以奠枕,几至夜不阖户。
以功改承事郎
朔漕周革辟知沧州盐山县,会罢,荐令不行,旋知文安渤海阳谷三县。
霸州文安县,甫及瓜期,丁母永安县忧。
服阕,任滨州渤海县。
县濒海,人素喜讼,号为难治
初,令之视事也,其老奸宿猾,多说机械以窥令之才否。
异时玩法巧文之吏,贸乱情实。
先以事持其令,令则畏俛,不敢出气,兀兀受制人手,至有投效自去者。
公处事明了,初不待钩距,自得彼情,由是吏畏民服,其施设,坐以无事。
兴德军有伪造官文书以追赃动豪民规利者,历数邑弗之察,公一见,命左右执之,曰:「我尚活汝」!
其人泣服,终以按问缓死。
阳谷受代,迁通直郎通判洺州
洺与漳二水相接,秋雨暴集,岁犯民田。
又当信使南北之冲,一失堤堰,则新刍调发之役不时,支梧莫及,公私俱病。
公视水所向,先事措意,逮其终更,民岁不知有水患。
时洺守临事务执己见,动辄戾法,公从容剖其利否,更悟守意,守叹服,厚德不己。
曾大父洪进,故不仕;
大父文显,故赠虞部员外郎
父闻,故任金部员外郎提点京东路刑狱公事。
公初尉聊城,官卑俸薄,弟诩宣德郎奉使江西,妹婿韩修古为内殿崇班调于吏部,俱委家而去,百口聚食,所入不给,公嬉笑未尝较足与不足。
既而妹卒,而送死之具,一罄其有,殊无少吝。
及在阳谷,弟卒于渭之经略□属,公即遣人取诸孤赡养,过于己子。
而家事因委其侄,尝曰:「父金部昔有意终老于汶上,卜筑未就,今吾自渤海归,可以半刺一郡,而先志未伸,岂可弗念」?
因赴吏曹,丐知阳谷县,下资任一等。
金部八丧葬郓州须城县卢泉乡酅上里潜山之阳,今子孙遂家于汶上
铭曰:
位弗充兮德馀,禄弗□兮尽瘁而劬。
白首州县兮所履不渝,□孝友兮其谁之如。
维不赢于躬兮则后必侈,阴所畀兮施于子孙。
谓宜然兮讵□尔,潜之山兮芦泉之乡。
噫善人兮是□,考厥铭兮日远日章
按:朝散郎、守辟廱寺、赐绯鱼袋权邦彦撰,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高景云书,朝请郎尚书职方员外郎杜从古篆盖。民国东平县志》卷一四,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五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