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荣薿”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勤王誓词靖康二年四月三日 北宋 · 翁彦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靖康要录》卷一六、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
徽猷阁直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何志同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赵子崧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翁彦国都水使者荣薿等,敢告众士:金戎再犯京阙,侵侮暴虐,人神共愤。
圣天子屈己议和,犹未退师。
旷日持久,包藏祸心。
宗社危辱,王命隔绝,天下臣子各奋忠勇,誓不与贼俱生。
今诸道之师大集于近辅,凡我同盟,无徇私,无怀异,无观衅,戮力合谋,共安王室,以效臣节。
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千万人惟一心。
进则厚赏,荣于家邦;
退则重刑,杀及妻子。
有渝此盟,神明殛之。
皇天后土,太祖太宗,实鉴斯言。
荣侍郎画像赞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九、《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卷下
庄渠维摩耶,无佛病法病。
庄渠似庞公耶,有男婚女嫁
超然透过两翁,毕竟二边俱化。
夫是之庄荣二卿,袖手俨然,神情闲暇者也。
太上皇帝御制题扇面所画红木犀赐从臣荣薿 宋 · 卢襄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月宫移向日宫栽,染得娇红入面来。
多谢秋风扬雨露,丹心一一为君开(以上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八)
荣侍郎暂寓张园小诗寄怀 宋 · 曹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家来三乐益芬芳,不爱华堂借草堂。
每听鸣驺传陋巷,便知宝勒下明光。
炊烟润兼旁舍,萝月松风同一冈。
锦瑟似闻方醉卧,西楼横玉助新凉。
临安府养济乞丐诏绍兴二十六年闰十月二十七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二
临安府养济乞丐,当此雪寒,委荣薿常加检察,依时支散钱米,毋令减尅及冒名承请,务在实及贫民,仍具知禀奏闻。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之一一(第六册第五八七○页)。又见同书食货六八之一四四(第七册第六三二五页)。
荣薿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八、《东窗集》卷八
敕具官某:朕惟川陕之区,重兵列屯,馈饷之资,实仰全蜀,将漕之职,必惟其人。
以尔政术吏能,见称彊敏,飞刍挽粟,课最甚优。
有嘉湖外之勤,其易坤维之节。
效见已试,益殚厥心。
荣薿权户部侍郎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二、《海陵集》卷一六、《永乐大典》卷七三○三
乐言利者病于不知义,善足国者贵乎能富民
若时邦用之耗登,系尔版曹之济否。
具官某老于吏事,旧有能名。
以三十年附翼之臣,久焉留滞;
二千石承流之地,多所践扬。
幸存绵上之善人,犹是贞元朝士
徙从辅郡,入守行都。
谓下车之可观,意馀刃之未顿。
是用擢升计部,参贰列卿
朕方歌南风阜民之诗,下西汉敦本之诏。
念经常之有制,宜取予之惟时。
毋规小利而较锥刀之微,毋事虚文而忘雀鼠之耗。
当体朕意,益殚汝为。
可。
知临安府荣薿职事修举转行一官制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二、《海陵集》卷一六
今之行阙,实视上都
系诸夏之本根,剧长安之浩穰。
治之急则致烹鱼之碎,应之缓则失御捍之方。
二者罔中,鲜能有济。
惟尔以干方之旧,详练而通事几,精明而有风采。
二千石高第入守于兹,不数月间,锄弊剔蠹,举有可观者。
厢有官而都市肃,夜无警而比闾安。
浚湖而水利修,除道而径涂坦。
凡此实惠,吾民愿之。
匪棘匪舒,不劳而办焉。
得不举增秩之科,示劝功之意?
选诸所表,俟以汝迁。
可。
荣薿权兵部侍郎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三、《海陵集》卷一七
贰卿分治,盖同于为禁从之华;
六职异宜,当有以宽老成之责。
爰更誉命,曲示优恩。
具官某蚤以才称,周于世用。
自先朝擢之列监,已席显融;
及往岁事朕潜藩,益加亲信。
既久勤于外寄,方进隶于中台
版曹之浩繁,必财丰乃能裕于用;
虽心计之精敏,当病间岂可躬其劳。
惟时司戎,俾尔易地。
事斯清简,庶几剖决之无难;
身或便安,岂较班行之少屈。
往祗厥叙,用副予衷。
中大夫特进蔡公伸神道碑庆元二年1196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平园续稿》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仁宗朝,蔡忠惠公昌言直道,文章政事廷臣鲜出其右。
当是时,由侍从登二府者,非历言路则入翰林,非尹开封则领三司,四者公遍为之。
垂大用,而仁宗上仙,犒军赉予,修奉昭陵,横费错出,公处之益閒暇,中外叹服。
会间言请去,未几即世,士大夫至今以为恨。
其葬也,惟幼子旻在,仕至宣义郎开封府工曹,赠少傅
先娶贾氏,翰林侍讲学士黯之女,追封吴国夫人
再娶潞国文忠烈公之女,追封越国夫人
是生三子:长直龙图阁佃;
徽猷待制胄。
季特进也,讳伸字伸道
三岁而孤,鞠于文氏。
稍长,与待制龙图受业,名声日昭,时号三蔡
释褐将仕郎辟雍正,出为京东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入太学辟雍,皆为博士
铨法改宣德郎,调知潍州北海县,徙江淮发运司干当公事,通判徐州
禁卒谋夜半举火作乱,公微闻之,部分他营密为之备,仍戒谯楼故缓更筹,戊夜方击三鼓,卒举火则黎明。
既愆期,众无应者,相率逃去,追捕,尽擒之。
微公,一郡殆矣。
会北虏陷汴都康王大元帅府
公上谒军门,遂留幕下
王即位、巡淮甸及南渡,公皆从行焉,为顿递官,数被嘉奖。
命为张循王武右军参赞军事,出奇应变,与有战功。
戚方张守忠转掠江浙间,公招以书,皆来降,盖公尝挺入贼垒,开心见诚,人故信之。
楚州赵立,公倅徐时部曲也,自请专治兵,以郡印逊公。
朝廷命公通判州事,公力辞,改通判真州
大雪,火焚千馀家,老稚啼号填道。
公处以官舍寺观,又发常平米赈给,守不可,公自任责,上书待罪。
诏释之。
擢知滁州,真民挽留,曰:「非吾父,吾属死矣」。
至滁几年,秦丞相当国,知公与旧相赵忠简公副枢王敏节公厚,罢郡,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九年,北虏归我河南,起知徐州
公受命亟行,虏寻渝盟,改知德安府,又改知和州,再求祠以归。
久之,为浙东安抚使司参谋官,秩满,复提举崇道观
公负文武器略,善骑射,力挽二石弓,见谓时才,而事机不契。
退居常州,浮湛里闾,四奉外祠,未始以穷达介意。
喜为歌诗,字画得家法。
性通音律,每与宾客饮,酒酣慷慨,浩歌长啸,遂至于老。
轻财重义,济人之急,家无馀赀。
遇大礼,官伯氏二孙载、咸,报教育之德,人益贤之。
二十六年十月庚寅以疾卒。
明年正月壬辰,葬武进县怀德南乡潭墅之原,享年六十有九。
积官左中大夫,赐服金紫,爵建宁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累赠特进
刑部侍郎商守拙之女,追封济南郡夫人
四子:长湍,承事郎通判镇江府,后公二十年卒;
次洸,试户部尚书,又后四年卒;
次流,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
次潩,承直郎、新贵州军事推官
六女,武翼郎、知楚州辛坚之从政郎徽州黟县嗣昌通直郎、知明州奉化县向士迈,朝奉大夫、知潮州渊明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张克成,进士刘澄,其婿也。
孙九人:戡,今为中大夫、充右文殿修撰、知隆兴府
戬,朝议大夫通判潭州
几,承议郎知临安府富阳县
箴,承事郎
戢,奉议郎、新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𢧳、戎未仕;
武、藏早卒。
曾孙十人:康,文林郎、监建康府提领户部赡军酒库
庸,承事郎、新监淮西总领所惠民局
承事郎、新监镇江府大军仓;
廉,将仕郎
庚、廌、庾,馀未名。
按蔡氏世家兴化军仙游县,自公曾祖刑部侍郎琇而上隐居不耀。
忠惠公拔起田间,未冠擢甲科。
其弟高亦景祐进士第,不幸早世,欧阳文忠公铭而悲之。
崇宁二年龙图廷试第一,宰相京旧通谱牒,请降第二。
大观三年政和五年待制公相继登科,自以家世名儒,而龙图从元祐诸公游,耻附宗衮,常远绝之。
因星变疏宰相非其人,坐谪监当。
其后丞相与公有同舍同年之好,复不肯曲意干进。
秦薨而公亦病矣。
高宗一日与知临安府荣薿历数霸府旧人,问公安在。
以病亟奏,上嗟惜久之。
其三世隐显本末如此。
忠惠公蓄德焘后,施及诸孙。
公善积庆馀,克有良子,历官八座,被遇孝宗追谥曾门,振宣幽光。
再传至右文,优践四科,出入三朝,由户部侍郎分镇江西,蔡氏之兴殆未艾也。
公既没四十年,而墓道之碑未刻,右文君以予周行旧交,使来请铭,乃为铭曰:
天之于人,报施可必。
凡后之昌,繇身之诎。
忠惠公,当用而抑。
肆其三孙,竞爽鼎立。
季也允文,而又武力。
曾是国器胡宁家食?
遗子若孙,啬取丰积。
勿替引之,永世无斁。
大父行状淳熙九年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八、《定斋集》卷一四
公讳伸,字申道兴化军仙游人
曾祖琇,赠刑部侍郎,隐德不耀。
祖襄,端明殿学士,赠吏部侍郎谥忠惠
端明以忠言直道,受知仁宗,与欧阳公修同知谏院,时号「四谏」。
修起居注,掌内外制,历省府,出为福建路转运使,知泉、福、杭州
其惠政在民,其遗事在国史。
皇考旻,终宣义郎开封府工曹,累赠少傅
先娶吴国夫人贾氏,御史中丞黯之女,生直龙图阁佃、徽猷阁待制胄。
继室越国夫人文氏,太师潞国公彦博之女,生公
少傅早世,三岁,鞠于外氏。
少长,与待制俱受业于龙图,及从元祐诸公游,议论文章有家法,不肯追逐时好。
兄弟相继蜚声太学,多中异等,时号「三蔡」。
族相京初用事,耻于附丽,未尝一踵其门。
龙图崇宁二年进士第一,族相故抑之,降第二人。
待制以上舍中大观三年丙科。
政和五年复以上舍及第。
其后族相鼎盛,气燄倾一时,士游其门者,无疏戚立致通显。
公兄弟少负隽名,族相雅爱重,百计罗络,竟莫能屈。
会星异,龙图上疏极论宰相非其人,宜举汉故事黜之,以应天变。
责监温州酒税。
公自释褐,为辟雍正,改太学,迁两学博士,凡四任,皆以例授。
用举者改秩,复不堂白,径就吏铨,知潍州北海县。
京东学司属官。
秩满,通判徐州
郡守不治,事多取决于公,裁剖无留。
会营卒谋以中夜举火为变,或告公,公密遣谕他营,仍戒缓击三鼓,至五鼓则趣之。
营卒举火,无应者,闻五鼓急,计穷奔窜。
公勒诸部军校亲往追捕,尽获之,一郡赖以无虞。
未几,金人大入,京城失守,太上皇帝康王大元帅幕府
公间道谒军门,王一见,留幕下,同议军事。
王即皇帝位,车驾南渡,方仓皇中,道路艰梗,为顿递官,所至无阙需,上每称其能。
寻为神武右军参赞官
戚方张守忠跳梁江浙间,公以尺书招之。
二人素服公威名,即解甲就降。
楚州赵立徐州军校,公旧部曲也,自以武夫不娴民事,乞公为守,而己专总戎。
朝廷以守禦之功,重于易置,乃命公贰之。
力辞不就,除通判真州
大寒,郡火延千馀家,民露处,而继以雪,老幼号呼满道
公乃辟寺宇官廨分处之,发常平帑廪赈给之。
守不可,曰:「此国家所以备非常也,必得咎,请独当」。
事已,自劾,朝廷贤而释之。
移知滁州
去之日,郡人拥遏不得前,有横卧道上以当车辙者,曰:「公,吾父也,微公,吾死久矣」。
在滁几年,秦丞相当国,公与赵丞相鼎王副枢庶有旧,疑以为党,乃罢郡得祠。
绍兴己未,金人归我河南地,其情叵测,即以公直秘阁、知徐州、兼管内安抚。
受命遽行。
及淮,闻金人再陷中原,有诏止公,改知德安府,又改知和州
初,公与秦丞相上庠同舍,甚厚,又同年登进士第
一时声名出右,秦颇忌之,且以细故忤秦意,继又指为赵党。
公不自安,因丐祠去。
久之,秦丞相访公出处于同舍生,慨然有念旧语,同舍以告公,但一通问,不及其他,秦竟不乐。
及除浙东安抚参谋官,秩满又奉祠
秦薨,公亦属疾。
侍郎荣公薿尹应天府,陛对从容。
上历数潜邸旧人,问公安在,荣以疾对,上叹息良久。
是岁卒于毗陵时绍兴丙子十月二十二日也,享年六十有九。
公倜傥有大志,少以文名。
壮岁从军,洞贯韬略,长于骑射,力挽二石弓,武夫悍将自以为莫及。
屡抚剧贼,亲造其垒,示以恩信,出奇应变,智略纵横。
张循王俊战功,多公筹画。
为政严明,吏惮而民亲,所去见思。
晚岁四奉祠,浮湛里社几二十年,不以穷通介意。
胸次豁达,开心见诚,无少长贵贱,尽得其驩心。
尤重信义,不汲汲于财利,随有辄散,亲旧之贫者,悉力赒给。
久閒益落莫,居之晏如。
捐舍之日,囊无馀赀,鬻田以葬。
字画遒正,得端明用笔意。
喜为诗词,通音律,遇酒慷慷浩歌长啸,时以自娱。
议者以公抱负文武才,有经世志,使入掌枢机,出典方面,折冲禦侮于樽俎,固其宜也。
乃不得志于当路,用不尽其才。
每寓意于歌酒。
不知公所蕴蓄,与世殊调。
政和以来,至绍兴末,四五十年之间,士大夫朝辞穷阎,暮登禁地,非蔡党,即秦客。
公前以通谱之亲,后以同舍之旧,少贬以济道,其谁不然?
公独抱节,穷而益坚,老而弥壮,卒以不偶。
自今视之,其一时附丽之徒烟灭灰冷,视公何如也!
官至左中大夫,赐三品服,爵建宁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以仲子贵,累赠特进
娶商氏,刑部侍郎守拙之女,赠济南郡夫人
四子:长曰湍,承事郎通判镇江府,后公二十年卒。
次曰洸,中法科,历户部侍郎户部吏部尚书,出为徽猷阁学士中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又后四年薨。
次曰流,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
幼子潩,通仕郎
长孙戡,登进士甲科,历馆职,今为朝奉郎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曰戬,宣教郎、知婺州浦江县
曰几,从事郎、严州桐庐县主簿
曰武,未命。
曰蒇,将仕郎,早卒。
曰蒧、曰戢,皆承务郎
曰𢧳、曰戎,尚幼。
女六人:长适武翼郎、知楚州辛坚之
次适通直郎、知明州奉化县向士迈;
次适朝奉大夫、知潮州渊明
次适文林郎筠州推官张克成;
次适刘澄
曾孙五人。
公自正郎,七经郊恩,及致仕遗泽,任子孙七人。
又官龙图孙载、咸,以报儿时教育之德,其笃于友爱如此。
公以丁丑正月二十日,葬于常州武进县怀德南乡谭墅,距今二十五年矣。
铭志未,何以昭先功、诏后裔?
公勋名事业,见于蚤岁,一时辈行,凋○殆尽,门生故吏,亦无一存者。
公之行事,莫得其详,某大惧岁久湮没,无以传远,谨摭所闻一二,以告名世之士,求为之铭。
端明尚书何公墓表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四、《絜斋集》卷一七
于皇我国家,受天眷命,光有四海,德泽洋溢,中外敉宁。
盛极而衰,金人肆毒,爰俾逆臣张邦昌盗据宫阙。
徽猷阁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何公深忿疾之,首倡大义,率经制使翁彦国、知淮宁府赵子崧都水使者荣薿登坛歃血,共赴国难,而公之前锋,独先至京师
邦昌惧,亟迎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
才两月,高宗皇帝正位宸极,炎祚绝而复续,国威跲而复伸,虽由圣德格天,垂休无疆,亦赖夫忠臣义士相与毕力,挽回正道,所以臻此。
公于是时,不可谓无功矣,而议者犹以顺昌不守少之。
呜呼!
顺昌之前守以十月去,公实继之,楼橹不葺,师徒单弱,器甲不坚,岌岌乎其不可支矣。
而以死守之馀五十日,敌势益张,溃围而去,一子二女,弃而不顾,谁无天性,大义所激,忘其为家也,可不谓忠乎?
既而招集散亡,败贼赵隆辈,因并其兵。
明年四月,遂有勤王之举,距顺昌之陷,日月未久也。
仓猝扰攘之间,经画有方,兵力增壮,于是谒高宗济阳,建请南京艺祖开基之地,方赞圣明缵承鸿业,可不谓有功乎?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君子所以比德于玉也。
垂翅回溪,奋翼渑池,名将所以转败为成也,何独于公而责之无已哉?
公讳志同,字彦时处州龙泉人也。
先世积德,迨公之皇考清源郡王致身元宰,其门始大。
继擢儒科,益懋远业,寖通显,遂世其家。
盖尝为刑、兵、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可谓荣遇矣。
而卒以烦言褫职,时予时夺,至其末也,仅复徽猷阁待制
幸天子仁圣,深知忠诚,卒保持之,此所谓不以一眚掩大德者耶?
始,高祖父光禄公雅闻公名,以女归之,累封淑人
曾大父仓部公,亲友之好,始终不替。
逮我先君,闻其事,亦能言公贤德甚悉。
公之曾孙处恬肄业上庠,某官中都,时与往还,语及先世,喟然而叹,属所以表公墓者,某不敢辞。
若夫世系履历之详,公婿丞相康伯所作《行实》,及朝散大夫邵彪之志其墓也,已备言之矣,兹不复著,独著其大节表表可纪者。
夫举世混浊,独清则难。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能言距之者,孟子即以为圣人之徒,贵其仅有也。
炎运中微,舍顺从逆,恬不知非,肩摩袂属。
于斯时也,发于忠愤,誓不与贼俱,万夫之特有如公者,又岂可摘其疵而没其美哉?
某是以推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