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吴中”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金紫光禄大夫姜公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攻愧集》卷一○八
公讳浩,建炎绍兴间来寓四明
至十年岁在庚申,公之弟涛以流寓名荐书。
十二年,遂登进士第
人争曰:「是东都大家,能以举子业致身于兵火流离之馀耶」?
惟姜氏当承平时富盛甲京师,婚姻多后妃侯王之家,声势翕赫。
而最重儒学,藏书筑馆,延太学名士以训子弟,礼意隆洽,宾至亦留设盛馔。
参政简斋陈公及一时胜游皆求阅未见书,或登科以去,又请举其友若昆弟。
题名家塾,多有显人。
参政谢公克家侍御江公跻待制高公至临少卿汪公思温及其季吏部思齐,皆在焉。
积而至此,以起其家。
公尽室南来,弟犹未冠。
公方急禄,每以未能卒业为恨。
独任家事,勉其弟力学,抚育训导,儒风益振。
二十九年,其长子模中浙漕举,至于三四,讫不第。
又二十年,曰桐,曰柄、曰煁,曰焕,曰光等相继累上礼部,入太学,而柄与光同以绍熙四年赐第。
燧又继之,皆公之子若孙也。
噫,亦盛矣。
公字浩然,曾祖德安杭州助教,赠忠翊郎
祖侁,右侍禁閤门祗候,累赠武经郎
父宽,成忠郎閤门祗候,累赠武功大夫吉州刺史
娶朱氏,封宜人,累赠和政郡夫人
少师孝庄之女,视钦成皇后为祖姑,又仁怀皇后之侄也。
宣和四年少师以郊祀恩奏补承信郎,调监平江府都税务,福州盐税务,改明州市舶务,行在草料场,严州在城都税务,临安府比较务,点检户部赡军酒库所籴场,行在左藏库,再任京畿第二将荆湖北路安抚司准备将领,改两浙东路兵马都监,驻明州者四。
一改婺州,寻除兵马钤辖绍兴府驻劄。
马步军副总管,驻明州
秩满,改福州
踰年丐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又任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未满,纳禄,淳熙十二年十二月癸亥卒于家,享年七十有七。
积官至武节大夫
始夫人先公十年卒,葬于庆元府鄞县丰乐乡东山之原。
明年二月庚申,诸孤奉公之丧合焉。
男六人:模,故忠翊郎、监建康府户部赡军酒库所籴场,赠通直郎
棫,以召对职宾赞,终武经大夫閤门宣赞舍人两浙东路兵马钤辖
朴,以疾不仕;
桐,武翼大夫、新权发遣郴州军州事;
柄,故奉议郎、知濠州钟离县事;
林。
女六人:长适故朝奉大夫、知泰州司马俨,次适武节郎、新东南第四副将绍兴府驻劄董璆,次适奉议郎、知嘉兴府海盐县事史弥谨,次适国子进士楼溱,次适建昌军新城县主簿王深;
一蚤亡。
孙男一十人:炳煜,武经郎、新特差充殿前司书写机宜文字
煁,故承节郎閤门看班祗候、监饶州在城商税;
焕,故从义郎、监两浙转运司婺州兰溪酒库;
光,奉议郎、新通判婺州军州事;
燧,文林郎、监泰州角斜盐场
焯、爚,国子进士
国学生
炜、煓、熠,国子进士,㷆、燔、煜、燐、煟、熑、炎,承信郎
孙女九人:修武郎、新监湖州在城都酒务宋克明太学生汪祥,进士陆枃,迪功郎辰州司户参军司马遂奉议郎、知江州彭泽县赵希蓁迪功郎、新临安府仁和县主簿黄梦与、史挺之承信郎、新监抚州户部赡军酒库王坚迪功郎、新严州淳安县主簿赵希怤,其婿也,馀在室。
曾孙二十人:埏、垓、填、垕、野、塈、坰、奎、坡、塾、增、堂、𡌦、墅、基、墉、壁、至、󰞈、
曾孙女十人:适进士何冲、朱中庸、顾大声、国子进士赵时古,馀在室。
公少警敏,及见前辈,笃志问学,书传多成诵。
尤熟老庄之书,人但知为佳子弟耳。
家在汴都外城,一旦碎于兵燬。
京口,遇溃兵劫卤,忽为窭人。
吉州旋即世,聚食数十口,皆仰给于公。
甫冠入仕,厉志官业,动有可称。
兵将平江,郡人惊奔,而阍者阻之。
公叱使开关,去者不胜计。
公殿后,几不免,人皆德之。
及掌榷酤,请创籴场以供酒事,贷本钱于版曹,要告身为质。
公以文书衔袖而进,即命公为之。
定籴价三等,比时估为高,初亦罔测。
未几,米商辐凑,价日以平。
岁终会其息至百万缗,众始叹服,至今遵用焉。
孝宗登极,婺以犒军稍缓,口语籍籍。
公禽治数辈,无敢哗者。
所至总戎有律,阅武有程。
慢令者毫发不贷,行之以公,人自畏詟。
所事帅守魏惠宪王崇宪、靖王丞相梁仪公克家参政周公葵给事吴公芾敷文阁直学士俞公俟、龙图阁学士赵公子潚皆深相器重。
枢密胡公松年姑苏,择官寮十人,日供故事。
右列惟公得预选,所陈又能切中时病。
仕于明最久,詹事周公操朝请莫公伯镕俱尝同寮,相与素厚。
莫公诸子皆为清望官,公至必使环立以侍。
中书舍人济来为长史,以父执致敬。
周公御史,露章推荐。
太师史文惠王、丞相王鲁公周益公皆称于朝廷。
诸子出仕,犹赖前数公提挈之力。
观其所与,则其所存可知矣。
前后以见辞五对清光,奏陈多合上意,有老成更练之褒,遂赐横带。
入仕几一甲子,吏考十之七八,终始无玷
临机健决,不问剧易,遇事风生,以智为乐,谈论亹亹,音吐洪畅,听者忘倦,此皆出于天资。
惟是生长富贵,既更世故,遽能率家人刻苦廉介,有寒素之所不及。
田里细务,详练通晓,尤为难能。
少有至性,母恭人郭氏疾革,刲股以进。
友爱宗党,初以铢积寸累,渐为温饱计。
会从弟迫于官逋,举以济之。
季父客死江西,又无嗣,公取其遗骨葬于先茔之侧,岁时祭享。
族人之废祀,必遍及之。
弟妹婚嫁,身任其责。
一介不妄取予,性实好施,推其馀以周人之急,亦所不靳也。
宫教涛出继伯父,既定居吾乡,买地城北,分东隅与之筑室比邻,人羡其雍熙之轨焉。
旧学不忘,时有清新之句。
自为上梁之文:「思旧隐于夷门,不堪回首;
筑新居于鄞水,粗可容身」。
此特其一班耳。
专意教子,不以家务婴其心。
夜或焚香危坐,使之诵习,率二鼓而罢。
模、柄之预荐,栻之赐对,公皆及见之。
其在婺时,东莱吕太史未第,公知其贤,遣二子从游,模与之同中漕荐。
既即世,子孙益守遗训,虽事力不及盛时一二,而文风彬彬,遂为儒家。
始以次子封武显大夫,累至和州防禦使
柄升朝,改赠宣奉大夫,今至金紫光禄大夫,足以信公之志于泉下。
后裔方兴,殆未可量也。
奉佛素谨,《楞严》、《法华》诸经,夫妇翻阅,以千万计。
入闽,积俸置《大藏经》,归寘家舍。
结字端重,虽薄遽中,家书无一笔行草。
手钞内典数十轴,首尾如一。
从妹归丞相寿春魏文节公,平昔相好。
为堂西偏,藕花盈池。
丞相名以「超莲」,书扁以遗之。
既属疾,挂衣冠,杜门自颐,家庭孝谨,调娱药饵,久而不倦。
多拱手默坐,间乘安舆致敬家庙佛像,一丝不挂,讫以寿终,可以无憾矣。
钥汪出也,外祖少卿兄弟仕京师,同为王府赞读
既皆尝授馆,通家如至亲。
先妣吴国时犹未笄,能备言公家风范。
相依下汴,初寓浙右,数困寇攘,其卒来鄞,盖以外祖为归也。
外祖尤顾旧好,经理不遗馀力。
既命伯舅娶公之女弟,而宫教文节公与伯仲二舅同在家塾,训饬如一。
四人联捷荐书,自尔姻娅如朱陈然。
钥以外门之故,得从公游,又与诸郎共学。
仲舅尚书状公之行,盖尝助之属稿。
今二十馀年,母氏、舅氏俱即世,而棫、朴、柄、煁、焕、剡、㷆亦皆亡矣。
郴阳泣谓钥曰:「先铭未立,日夜痛心。
兄弟凋○,汪氏中表亦无几,舍君无有知先人之详者,敢以请」。
钥抚事感慨,又尝铭其二兄及钟离之墓,不得辞。
铭曰:
太岳之后,著姓惟姜。
承平百年,益大而昌。
延招名儒,谈经左塾。
典刑具存,燕及嗣续。
矫矫姜公,克荷克承。
艰难百罹,既踣而兴。
才有馀刃,仕一甲子。
黄金横带,晚克知止。
积善馀庆,遗训有传。
踵登贤科,儒风蔚然。
东山之原,斯兑。
铭以表之,其兴未艾。
吴克明(《诗渊》作名)广文赋1197年 南宋 · 辛弃疾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谁咏寒枝入国风,广文官冷更诗穷。
偶随岸柳春先觉,试比山樊韵不同。
十顷清风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
遥知一夜相思后,铁石心肠也恼翁。
吴克明广文见和再用韵答之1197年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彼茁江汉姿,当春风露足。
美芹或以献,深愧野人腹。
君诗穷草木,命骚奴仆
更怜无俗韵,爱竹不爱肉。
渠侬如石鼎,正作蛟龙缩。
欲烹无鱼来,苍蝇声绕屋(《稼轩集抄存》)
木兰花慢 其一 题广文克明1197年 南宋 · 辛弃疾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
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
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
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
江海去悠悠。
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
无可无不可,意先生、出处有如丘。
闻道问津人过,杀鸡为黍相留。
拙斋诗稿1219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四、《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王君大受字仲可
初,戴肖望常疑病甚,闻其父克明,豪士也,隐于医,死能复生,废能复起,强自载诣门。
视之,曰:「无苦,久客心动耳」。
留荐燠馆,食软腻。
君时甚小,父子同其起居,把酒谈笑,昼夜相属,肖望欣然忘还。
踰月,摇大舫送至都,执手珍重而别。
余以是奇君。
绍熙四五年,光宗疾,不能谒重华,谏者倾朝,谤者盈市。
宪圣后兄子琚最贤,君因琚奏孝宗:「陛下惟一子,不审处利害,恣国人腾口取名,于家计大不便。
且群臣以父子礼故,诤不敢止。
陛下何不出手诏云:『皇帝体不安,朕所深知。
卿且勿言,须秋凉,朕自择日与皇帝相见也』」。
孝宗喜其策,会晏驾,不果用。
庆元初徐谊以忠被谴,徙南安军,势汹汹未已。
君谋为薄罪者。
一日,韩侂胄女归宁,忽致书,侂胄发函怆然,即移袁州
方议再移,使臣蔡琏妄言牵引,众为惧。
君调护从容,竟得移婺州,寻归故郡矣。
于是胡纮刘德秀等多架造险阻,欲株陷良善,人人皇恐不自保。
君又请琚白太后,诰外庭毋更论往事,卒消党祸,力十居六七。
其虑存国家,以人材否泰为己忧乐,余实亲见。
至他救过解纷,功尚多,有非余所见,故不得而言也。
士影随响接,或毁君太过,余亦不取也。
君文峻简通缛,而诗特工。
前四十年,余固称之。
自后岁别为什,什必愈进,格愈老,字愈嫩,语益近,趣益远,冰凝水泮,不可离合也。
盖谋臣智士,遁藏草野,能终身不耀,养其心至矣,而文采晻郁,无名以传。
骚人墨客,嘲弄光景,徒借物吟号,夸其名甚矣,而局量浅狭,无道以守。
若君忧患不干其虑,而咏歌常造其微,庶几兼之也!
噫!
笠泽烟雨之上,西湖花月之下,君未尝不留连顾赏,余亦一二寄怀其间矣。
昭武虽佳山水,惜君羁囚淹踬,而余既七十,谢世待死,无复会期矣。
读此稿尽,拊卷遐想,因以其平生大节缀之于末。
镇江府复沙田记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二、《漫塘集》卷二一、乾隆《镇江府志》卷四五
嘉定丁丑九月甲申镇江府转运司牒,复以因胜寺妄诉本府旧拨养士田归之学。
诸生咸喜,如新受赐,合辞请于教授嘉禾徐君侔德,曰:「讼非学校得已,胜非诸生能事,勉而应,幸而集,孰主张是,可无述乎」?
徐君曰:「然。
虽然,鲁敬姜有言,自某言之则贤,自它人言之则否。
校官也,言之得无私乎」?
遂相与谋,贻书于漫塘叟刘某曰:「愿有述」。
惟《春秋》重地,失得必书,矧学藉田以立,其失其得,风教系焉,可无书乎?
乃质之故府。
初,郡人杨灵年与因胜寺互诉隐占沙田之未籍者,知府事钱公良臣按二家之故,覈其赢,得一十三顷有奇,以属之学。
其事审故不得争,其义公故不可撼。
历年三十有五,阅校官十有二矣。
是岁也,僧徒适有善讼者,内揣杨灵年已死,诸生非敌,外与势家连衡挟货,乃来凿空起词。
事下转运使幕府移郡,须文书以證,诸生负其直而应之缓,幕府激于缓而夺之遽,胥失其平。
知府事澄江丘侯寿隽闻之,慨然曰:「彼弦而诵者吾士也,耕而穫者吾地也,士失其养地,讼不得直,吾于此时佩二千石印,可无恧乎」!
乃更疏其实上之转运使
转运使霅川章侯良肱以直亮闻于时,按郡牍,矍然曰:「僧之诬,士之缓,幕府之激,皆予过也。
使君孰开予」!
乃贳士之缓,惩僧之诬,而归田于学。
在昔鲁僖公修泮宫,史克颂之曰「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盖非德之明,则政且紊,遑恤乎泮宫。
丘侯其不愧僖公者与!
子路闻过则喜,章侯其善学子路者与!
书之石,不惟昭德之自,抑有警也。
夫教之与养也并行。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固可诿曰学校之废;
今夏屋渠渠,食且馀矣,可荒于嬉乎?
夫六经所载,所传,教之道也;
自小成至于大成,教之序也;
身修家齐而国治天下平,教之功也。
养而教之者,上之责也;
服其教而知所以自养者,诸生事也。
《易》曰:「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
某故诸生也,故既以不失所养为同志贺,复以知所自养而不孤所以教之者与同志共相警云。
进读大学卷子十月十九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七、《西山文集》卷一八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臣某谓《康诰》、《帝典》两语,切要处在「克」之一字。
明德人所同有,其所以为圣愚之分者,但以克明与不能明之异尔。
常人所以不能明者,一则以气禀昏弱之故,二则以物欲蔽塞之故。
虽是蔽塞之馀,若一旦悔悟,欲自明其德,亦无不可者,患其自暴自弃而不肯为耳。
孔子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谓:「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又曰:「人病不求耳」。
且如陛下躬禀圣哲之资,所谓明德,固已素具。
若以尧帝文王克明德自任,岂有不能为者?
然其用功之要,专在屏去物欲。
盖明德如青天白日,物欲如云雾,云雾开则天日自明。
明德如明镜止水,物欲如尘滓,尘滓去则水镜自明。
惟陛下以克之一字自勉,而毋自谓不能,则尧帝文王可及矣。
太甲》篇乃伊尹所作,此一语切要在「顾諟」二字,古注谓「常目在之」,朱熹以为说得极好。
明命只是天所赋与我底道理,初无形象,如何可以目视?
正如孔子谓: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
忠信笃敬,岂有形象可见?
亦只是念念不忘,则此理自然昭著于心目之间。
今人俗语云「看顾」,云「照顾」,所谓顾諟即此意。
盖天赋与我许多道理,岂可须臾之间不著意照管?
谓如天与我以此仁,一不照管,便不觉流于不仁;
天与我以此义,一不照管,便不觉流于不义;
天之与我以此德,本如明镜止水,我却不照管,甘心被灰尘泥滓来污了,岂不是嫚天之所予?
以人君言之,天既命我以此德,又命我以此位,有此德方可保此位,虽一息不可不顾諟,虽一念不可不顾諟,所以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武王曰「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周颂·敬》之诗云:「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大雅》之诗亦云:「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皆谓人君一动静,一云为,天未尝不监察其上,然则伊尹顾諟之语,人君岂可少忘?
陛下欲作毋不敬思无邪工夫,臣愿自佩服斯言始。
盖陛下若知得天无时不监察人君,人君当无时不顾諟天命,虽欲一事之不敬,一念之邪,自不可得,此乃最切陛下身心底道理,臣愿深留圣念。
汤之《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蒋重珍授守起居郎依旧兼说书袁甫起居舍人说书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一、《鹤林集》卷七
敕具官某等:国家擢用魁才,必更记注。
蔡齐端雅之品,被遇于仁宗
汝砺忠嘉之猷,简知于哲庙。
盖名高则知所自爱,而地近则可以昌言。
今斯百年,始得二士。
重珍气刚而识粹,尔貌肃而心庄。
一则崇论谠言,不避权奸之势;
一则仁声义闻,能廉贪懦之风。
鸿远弋兮高飞,凤览辉兮翔集。
迨兹亲政,为朕偕来。
毋曰朝亡阙政,而莫弼予违;
毋曰圣有训谟,而弗书吾过。
左记言,右记事,职所当思;
克明,下克忠,邦其用乂
往祗并命,式迈前修。
可。
赵虚斋以夫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五、《敝帚稿略》卷七
惟公之生,为世之瑞。
鸾凤之仪,之气,玉山之辉,珠渊之媚。
湛然秋清,蔼然春意。
儒雅风流,晋人气味;
琴棋局调,唐人兴致。
书林之游,目力超诣;
心声之出,文锋敏锐。
诗词绪馀,黄、秦遗美;
翰墨发挥,小体。
志若落落,不在荣贵;
才则优优,有足建事。
当无事时,和平沉粹;
使遇事机,强立刚毅。
满腹精神,满腔智慧,武略兵谋,犹若馀技。
众善兼全,曾无矜恃,心如太虚,曾无尘翳。
以名其斋,以实如是。
惟虚故明,克明克类。
如烛之照,如数之计。
出宰南丰,县花奇丽。
建台西江甘棠蔽芾
樵川牧御,利器备试。
漳浦兴除,利泽纯被。
外庸既成,英声日起。
宜进本朝,以强以济。
遍历华要,绰有馀地
出制长江,威名愈伟,两年之间,波澄水止。
入除文昌,讲读以侍,可行所学,可遂所志。
自得师,理融心契,周流六虚,发越《易》义。
贞皆不变,亨则变矣。
前所未发,今发此理。
以至他经,洞彻罔蔽。
《语》、《孟》、《诗》、《书》,见出自己,固不诡随,亦不诡异。
自成一家,自合经旨。
心事身事,平生亦备。
屯赖经纶,期颐是觊。
有唐多相,宗姓李氏,人以望公,同志以徯。
岂谓长往,更不少俟。
邦国闻之,咸惊殄瘁。
皇上悲之,褒嘉已既。
故旧哀之,欲起莫遂。
某昔趋承,已历三纪,虽迹疏,内实心比。
闻公云亡,义激心恚。
某仰视公,年多八岁,公何不留,某何未逝?
韩公有言,宁久于世。
死而有知,曾何违离。
如其无知,悲其能几?
而不悲者,将无穷已。
不远薄奠,径挥老泪。
精明如在,神其莅止。
宁宗谥册文宝庆元年 南宋 · 宣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一、《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八八(第二册第一一四九页)
维宝庆元年岁次乙酉正月壬戌朔二十八日己亥,孝子嗣皇帝臣昀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德必有功,功,德之干也;
功必由德,德,功之本也。
然古者祖有功,宗有德,概而言之,匪曰区别。
铭德纪功,敬宗尊祖,其义一也。
徽名显号,镂玉绳金,帝王以降,寖加详矣。
思我昭考,讵容阙遗!
恭惟大行皇帝生有神光,梦符抱日,天之所畀,秉德粹冲,充养滋深,始终克一
爰自潜蟠,逮于御极,雅言懿行,善政良规,皆德之发也;
表正影随,根茂实遂,休功伟绩,得于自然,皆德之应也。
屡书悉数,莫可胜纪,敢因节惠,采摭形容,庶几万一焉。
凝神靖穆,靡事玩好,岁寒清心,揭以名室,至纯也。
《中庸》、《大学》,克明要旨,秦皇梁武,是谓渺茫,至正也。
金华说书,演为朝夕,黼扆听朝,不怠昕旦
衣必服浣濯,饮不过三行,勤于邦、俭于家矣。
容止进退,可观可度,在朝在宫,雍雍肃肃,动容周旋中礼矣。
畏天则遇灾而惧,减膳彻乐,露立请祷;
宁亲则克谐以孝,问安侍疾,躬进药饵,事天如事亲矣。
以和颜接臣邻,以大度纳谏诤,忧民之忧,闻必憯怛;
乐民之乐,不自满假,体群臣而爱百姓矣。
及夫形而为言,于学问则曰人主一心,攻之者众,于讲读则曰引古證今,庶非文具。
语珠玉之宝,而明德业之为宝;
语君为舟、民为水,而明覆舟之可畏。
因举子有君,则谓父母之心由之以生;
因收平海寇,则谓招徕得用又可全生。
推是以往,言皆德言
于是见诸行事,则必由中书,官不私嬖近。
祖宗成宪,遵承惟谨,便民奏牍,命以考行。
立贤无方而朋比亡,恶恶必去而奸邪沮。
捐帑储,振乏绝,发仓廪,救饥馑。
丁口之赋全以弛之,折科之色重则损之。
兴崇学校,广及宗庠
谥先贤,录及后裔。
拔民豪以为将,轸死士而恤孤。
罪疑惟轻,可悯即贷。
平反者有赏,失入者有罚。
十诏取士,八策于庭,惟实用是求;
七飨合宫,三登圆陛,惟时宜时举。
设施注措,莫非德政。
稽验成功,则天地顺应而阴阳和,风雨时,年谷阜成,群物畅茂。
帝歆亲祀,夜气澄肃;
封人岁祝,晨光赫曦。
眷佑之来,可幸而得耶!
人心丕应,而户口蕃息,囹圄空虚,遗黎襁负以向化,豪杰率众以来王。
山河境土,寖复版图;
符宝珍瑞,复还御府
多助之至,可彊而致耶!
故虽残虏陆梁,终自取败;
寇攘间作,毙不旋踵。
权奸自孽而莫逭,叛将弗征而就诛。
在位三十有一祀,事变屡萌而汔康,感应之机,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
大功数十,是不曰盛德之所召乎!
乃若震奎宝画,笔由心正;
弓矢侯鹄,由体直。
以之而书《无逸》、书《说命》,则书可以观德矣;
以之而尚武勇、去弋猎,则射可以观德矣。
游于艺者犹若是,岂功而非德欤!
夫有大德者,必得其寿,谓宜无疆惟休,眉寿万岁,夫何遽厌黄屋!
灵驾莫追,殂落之旦,风雨晦冥,天人俱惨。
臣方荒,顿足摧心,乃承凭几之命,俾绍丕图之休。
追惟凉菲,凛弗克胜,茕茕在疚。
因山告期,四辅群工,若稽古训,敬䌷称谓,得请于郊,人谋天同,诞昭懿铄。
谨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
恭惟睿灵如在,允膺茂典,列于宗庙,妥安閟恤,于万斯年,永昌厥后。
呜呼哀哉!
谨言。
鼓山题名嘉定七年七月 南宋 · 吴中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八、《闽中金石志》卷一○、《闽中金石略》卷五
旴江吴中克明、鄮峰蒋岘伯见来游鼓山,访灵源,憩涌泉,遂登石门,览天风海涛,殊快心目。
嘉定甲戌七月二十八日
克明 南宋 · 储国秀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五、光绪《宁海县志》卷二○
德性阳明,维圣维贤。
轩豁呈露,白日青天。
辨色东方,九轨徐行。
其坦其途,进善如登。
太平广记序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灵岩集》卷三
臣仰惟太宗皇帝嗣兴创之运,混文轨之宇,治叶登成,业懋稽古,爰诏儒绅,采获昔人稗官之篇,条分胪析,烂然有第,凡五百卷,藏之秘馆,制作之道宏矣。
学尚乎博,闻贵乎该,不读《山海经》,毕鸾何以辨?
不熟《尔雅》,几为《劝学》误。
一陋一洽,得失较若,书可无作乎?
自典艺粲然,《易》之幽、《书》之明、《诗》之雍、《春秋》之肃,学之道讫已历年牒,犹曰治乱之别、成败之殊,释是括九流、下骚问,尚远而不即,废而不攻,况百家之细乎?
致远恐泥,明戒凛凛,维日不足,我则未暇。
儒者类以末为讳,以不正为讥,博极群书,旁通百工之学,卒蔽大人之赋,已事前辙,可不鉴哉!
曰是一曲之说,非达观之见也。
盖自乾元四部以来,唐政不支,丑羯腥闻,播于太紫之上,大京众师,金汤屡隳,牙签散乱之简,不越而之四方,则莽在泥涂,国史不克全,况他乎?
重以末造之祸,极之五闰之变,芸香牢落,竹帛土苴,谁复念之。
干戈锋镝之馀,天厌涂炭,真人挺生,锋旗四焱,罔不臣妾,孟江左之扫除,舟车聿来,册府以充。
虽投戈畴隙,绝亡马上治天下之想,煜煜奎躔,下关图书,萃于五纬,搜遗有诏,献书有赏,表著方册,炳炳若丹。
以舜嗣尧,重华有光,三馆翚飞,崇文标记,中屹杰阁,云章昭回,顿还石渠、东观之旧,文风日起。
《御览》一编,千门万户,包总细微,咸曰周叙;
《英华》踵作,囊括后先,流别井然,若延万士,峨冠切论,皆前所未见。
犹嗛圣心,盖曰洪造无垠,变动惚恍,殊异之象时出间见,使无以昭明之,则骇溢元元,将有禹鼎未铸之患。
彼刍荛一言,日表晏温,不以为鄙而慢之也,况宇宙之宏,编帙之繁,耳目所不接,忽而陋之,不几以常而废变,守一而忘百乎?
五石之陨,恒星之如雨,格诸降莘言晋之故,左氏不为诬矣。
故自虞初以降,千端亿绪,或是或否,若信若诡,有不暇论也。
大宛之马,骊黄牝牡,杂然具存,不为汗血之豢也。
若大秦之珍,瑟琉琥渠,珊然并举,不惟尺璧之取也。
大矣夫!
有六经为之正,有《广记》为之变,括洪荒而无外,秉仁义而不惑,吾道之终乎极千古之醇。
武成》惟二三策,竟万物之动,九鼎用知神奸,来者克明,则皇心万一,愚言不为诬矣。
臣谨序。
仁济殿记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灵岩集》卷四
宋兴百有馀载,德茂存乎四世,湛恩汪濊,洋溢乎方外,凡可以利用厚生为亿兆计者,靡不毕举。
乃庆历纪元之明年二月庚辰,爰班明制,以大相国寺针灸图石壁堂易名为殿,标以「仁济」,缘文察实,圣意彪炳。
天地覆载之德,阴阳化育之功,有弗自全,而我仁宗皇帝将实全之。
丕休哉,帝王之盛节也!
神圣以天下为己任,一夫之不获,一毫之未至,吾心犹将恶焉,故其发政施仁之际,虽一工艺之微,苟可为斯民地者,咸尽其恻怛。
敛薄刑清,政极岂弟,风正气平,物无疵疠,神圣之职殚矣。
彼疾痛疴痒生于小己,不能自卫,虽略焉可也。
然由己饥渴之念,初无彼此之间,博施济众,与天同大,自昔黄序题期,岐叟应明堂之询,纤发悉备。
神知创始,正物明民,见祀亿千,弗可尚已。
周官医师而下,庀职为详,疾疡者造,岁终稽事,苍箓忠厚,百代所仰。
汉之西都奉常少府,并建太医,初非重复。
东京省官,乃去其一,及民之意,邈非前比。
唐之太宗,览图明堂,仅戒鞭背,仰视皇王之仁,夐弗可及。
维我建隆,命马嘉志等校定《神农》本经,圣言标端,太平兴国集方赐,则曰「圣惠」。
仁皇善述,天圣建元之五载,爰诏太医详理诸经,岐黄之秘奥,越人之纲条,下逮巢《源》,罔不鼎新
又念经络十二,俞穴之所,差之秒忽,死生分焉,俗传讹谬,弗克明壹,复命尚医奉御王惟一精加考订,为书三卷,模木班用,命翰林学士夏竦其意,铸金象形,备列纤悉,置之一日二日之地,以正粗工之谬。
今兹针灸有图,石壁有堂,其殆推广前日之仁,由天圣以迄庆历,二十年间有加不替,克臻大备,休称昭揭,圣心炳焉。
自兹以始,凡尔工艺,服习究玩,艾石所施,必审无舛,六藏以条,百络以鬯,暴沴不作,各全天年,其为仁也大矣,其所济也广矣。
苍箓之盛,殆不过是,东都、李唐,比之褊已。
四十二年之治,凡可以幸斯民者无所不用其至,庙号曰仁,不亦宜乎?
厥后徽宗皇帝政和纪号之八载五月将望,聿班明诏,经曰《圣济》,出自宸藻,备论卫生核邪之道,以幸天下,宸衷恻隐,先后一辙,猗欤盛哉!
宋敏求东京,谓殿建于天圣八年,在寺庭之东,与宝奎殿对峙。
殿之石壁盖仁宗御篆《针灸明堂经》之文,姑载其略,以补国史之阙云。
臣谨记。
淳祐十年天基节王母致语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灵岩集》卷九
来祝南山,阅二十七年之星纪;
远辞弱水,跨三千馀里之烟波。
欣逢有道之长,喜见太平之盛。
恭惟皇帝陛下克明克类,乃圣乃神,流虹首庶物之元,浴日正飞龙之旦。
惟皇作极,熙然外抚而内宁;
与物为,穆若乾清而坤辟。
数蓂开之五,献蟠桃之五,贺岁登者三,呼嵩岳者三。
愿叶气横流,混六合而光宅;
令闻不已,膺万寿于无疆。
莫既颂言,载陈韵语。
口号:
飞车晻蔼鹤鬅鬙,来祝南山记几曾。
至化始欣临九变,太平应喜见三登。
吴江到海难穷底,蜀柱擎天不计层。
叶气两间融结处,明为日月峙为陵。
王母致语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灵岩集》卷九
有来风驭,羽觞曾酌于瑶池;
知绕电枢,飞佩又辞于翠水。
远飏西海,高祝南山
恭惟皇帝陛下如日之升,体乾之健。
克明克类,奄四海之尊临;
乃圣乃神,混六合而光泽。
弥月肇一年之始,一乃乾元;
流虹当五日之春,五为皇极。
是宜继百王有道之统,于以垂万世无疆之休。
为春为秋,未论椿寿
一花一实,休问年。
惟愿玉烛明而四时调,将见实祚绵而百顺备。
珍符阐握,河出图洛出书;
海宇会归,行同伦车同轨。
颂言不足,载陈口号:
流渚虹光烛八埏,瑶台拜舞下群仙。
不辞水远三千里,来祝嵩高亿万年。
他日舒开三岛外,春风吹满十洲天。
蟠桃莫问閒花实,端拱垂裳合自然。
王俊甫字说宝祐二年七月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巽斋文集》卷二五
古今言「尧克明俊德」,未甚分明。
大学》之引用此语,以「俊」为「峻」,文虽不同,意亦未远,盖亦谓高明之极耳。
愚读古书,每于一字之间推其始于何世。
《尧典》于诸书为最古,篇首有此一字,盖百世言德者莫先焉,岂可徒习其句读而已哉!
天地人谓之三才。
天有天之才,地有地之才,人有人之才。
才也者,所谓俊德也。
天行健,天才也;
地势坤,地才也,灵于万物,人才也。
人人有此,而尧克明之。
予尝谓《大学》「明明德」之语与此所谓「明俊德」无二,而俊之为言,尤当深味,味此则知自古无衰飒凡陋之圣质,而吾党之士皆可以尚志矣。
贡士王君名尧字俊甫,与予游,爱其有迈往出尘之意,故书以赠之。
噫!
不知德之为才,谓我上才而下德矣夫!
宝祐甲寅秋七月二十有五日,与俊甫论文罢二鼓矣,俊甫归,尚有烛寸许,庐陵欧阳某书。
争山及坟禁判 南宋 · 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七、《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克明、郑宗立所争乌塘下山,郑宗立就郑子轩买来,嘉定六年印契;
克明就郑思文买来,嘉定十三年印契。
子轩,父也,契为正;
思文,子也,契为不正。
则郑宗立当得业,徐克明不当得业。
今日所争,非但为业,盖徐克明、郑八共祖母孙二娘,先已葬在山中,据称四十馀年矣,今年郑宗立又以其妻葬于坟畔。
契勘徐克明得业虽在后,而葬地却在先,业可夺,坟不可夺,郑宗立虽可得山,却不可违法犯古坟禁。
牒押徐克明、郑宗立下芝溪,请巡检躬亲前去地头定验,就孙二娘坟所打量,照条则留禁地。
如郑宗立所葬别坟犯墓禁内,则合监举移;
如在禁外,两无相干,则听仍旧。
其山仍系郑宗立照契管业,徐克明除墓禁外,不得争占。
干照给还各人。
包恢免除权刑部尚书恩命不允诏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七、《碧梧玩芳集》卷二
元旦视朝,思皇多士。
发德音,下明诏,方于俊乂以旁招;
无老成,有典刑,何况耆英之在服。
卿侍言帝幕帅属春官
虽屡请致为臣而归,每申以不得谢之诏。
载稽仁祖之世,有若臣拯其人。
绝故人干请之书,见称峭直;
京府受赇之吏,犹谓平宽。
卿之云为,岂其苗裔
渊源所渐远矣,风采殆且过之。
昔贰仪曹,儒者守礼
今长宪部,哲人惟刑。
皋陶克明,孰谓理官非三后之列?
苏公式敬,能使周家绵八百之基。
往布好生之仁,体吾春朝之命。
尚何以逊为?
所辞宜不允。
史宇之该遇明堂大礼加恩制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碧梧玩芳集》卷七
合宫致飨,宣室受釐。
礼重九筵,既迪熙成之盛典;
恩均二府,有怀勋烈之嗣人。
宜布新荣,以旌夙望。
具官某,处躬笃厚,履行粹夷。
永言宣孟之忠,为善有后;
能复周公之宇,其德克明
出殿藩维,入仪公辅
不显亦世,是谓乔木之臣;
所去见思,绰有甘棠之政。
慈养优游于里第,穹班峻陟于殿庭。
兹衍赋畬,以昭祭泽。
噫!
书于旂常彝鼎,朕靡忘先正之勋;
锡之山川土田,尔益懋象贤之业。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