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重修学记绍熙三年二月 南宋 · 邵康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本朝之兴八十馀年,文物被天下,州县次第立学。
盖有民人社稷,则不可无学,既庶且富而后教之,亦势然也。
郡有学宫,随其意向浅深,气力薄厚,尚得自效。
百里之聚,此意仅以名存,有司自财赋讼狱之外,不以为殿最也。
长吏欲以馀力及此,而莫为之助,勉强补苴,类不免于文具。
士安习俗,人各有心,其来久矣。
历阳李侯瞻之治旌德也,不狭其县,而乐其俗之淳古易治。
既与民相安于无事矣,方思所以作新之,而新安滕君珙、毗陵霍君权,实为簿、尉,皆六馆出也。
三人协心,无废不举。
念中兴以来,县学之更新屡矣,犹旁无隙地,沟渠浅不受水,雨暴至,则群居不遑宁处。
乃即故居而增益改造仪门、殿堂、两庑、六斋以及庖庾之属,导渠开窗,种花莳竹,以遂其藏脩游息之适。
鸠工于绍熙辛亥季秋辛酉,告成于明年仲春癸未
縻官钱三十万,百石,邑人来助者为钱又三十万。
既成,属余纪其本末,且曰:「以百里之力葺一学宫,费不谓多也。
吾邑虽小,宁缩他用以办。
若不必书,姑为我缉思圣王谨庠序之义,国家崇教化之本,俾学者秉彝敬业,涵今茹古,朝夕以思,无负天地父师并生乐育之美意,庶乎宿道向方,一洗波流靡靡之陋」。
所以期待旌德之士者盖如此,视他人之姑务为缘饰者,不大有间欤!
予观近世先儒所叙,载学事,述古谊,诏后来,不啻详矣,故不赘;
而三君子相与尽心于是学者,邑人愿无忘也。
李侯及见前辈,岂弟近民;
滕君学有源委,于予为同舍;
霍君文行之美,所谓能世其家者,宜其为政知所先后云。
按:嘉庆旌德县志》卷九,民国十四年石印本。
钱左相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五五、《橘山四六》卷一三
大廷涣汗,上宰颛朝。
左揆求人,几十年于此矣;
中枢置使,得一贤乃兼之。
复举庆元之洪仪,远酌建隆之懿典。
加崇鼎职,有赫岩瞻
恭惟某官龙章而虎文,金气而玉色,胄出五王之阀阅,学探百圣之渊源。
言人之所未尝言,而先见之智明
为人之所不能为,而自任之道重。
登我近辅,属时多虞,历观古今,深识治乱。
谓孙弘、石庆之谦谨而无救于穷兵之主,谓李固杜乔之悻直而莫制其跋扈之臣。
爰奋孤忠,不为苟合。
上书而谏征伐,切乎忧国之心;
建议而诛奸雄,伟矣立朝之节。
收威柄而归之上,挈神器以置诸安。
舜举皋而远不仁,宜居帝右;
尹暨汤而咸有德,允合天心。
一纲既张,百度以正。
元良为保邦之本,召故老为共政之图。
黑山之柝,苞青海之戈,务修明于内治;
鹿台之财,发钜桥用安集于遗黎。
欢、郓之田既归,辽、夏之人率服。
如斯绩效,悉自吁谟。
靡踰期祀之间,遂正元台之拜。
虽南北一家之混合,必东西二府之对开。
兵本不移,皇灵益振。
仍以维垣之亚,从吾贰极之游。
望隆而位必尊,才全而任亦大。
经纶素定,观听聿新。
帅百吏宿道而向方,佐一王励精而更始。
文事武事,交修于无事之日;
正人邪人,明辩于用人之时。
持公灭私,循名责实。
上以律八风之序,下而宅九土之心。
允资燮正之功,益迓熙平之业。
王沂公居首铉者一纪,未云岁月之多;
文潞公作重镇于三朝,要同社稷之久。
某谬分蒲璧,仰托鸿钧,聆册命之殊常,倍舆情而滋喜。
相门有相,将门有将,信能增大于前人;
士馆待士,贤馆待贤,亦必垂怜于旧物。
慺慺虔系,㗲㗲难宣。
回曹守司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五
细札专城,前茅压境。
环千里而置守,亲册于朝;
受一廛而为氓,愿耕其野。
庸修短贽,往矣高牙。
恭惟某官襟度春融,丰神山立。
侍缁帷之侧,早趋庭而有闻;
黄策之文,屡锁厅而得隽。
尝婉婉而赞阃画,亦飒飒而草军书。
着鞭骛圣哲之场,进孰御者;
执璧封子男之国,斲而小之。
既腾三异之声,又著平分之绩。
属更汉化,甫寘周行,而乃慨东亩之甘棠,乞南州之符竹。
宾客翟公之去,无罗雀之叹焉;
儿童郭伋之来,有竹马之迎者。
靡待颁条而下教,皆思宿道而向方。
谣诵四驰,报太公望之政;
玺书中出,趣曹相国之装。
讵容偏方,久拜大惠。
某幸因先契,辱在下风。
文恭公同声而相应,当端平际一面而定交,诲言书绅,翰墨盈箧。
兹病叟荷锄之地,在象贤赐履之邦。
顾如衰残,得所栖托。
交通二千石,岂敢掣于斋铃;
广袤三百弓,粗足供于樵斧。
瞻依深切,敷叙莫周。
南漳县学新建御书阁 南宋 · 李嗣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九、民国《湖北通志·金石志》卷一二、乾隆《襄阳府志》卷一八、嘉庆《湖北通志》卷九三、《襄阳金石略》卷一○、民国《南漳县志》卷一一
恭闻古昔盛时,党有庠,乡有校,弦歌之声盖洋洋乎盈耳也。
周衰,学校废弛,青衿佻达于城阙,诗人讥之。
汉唐号善政而及于化者,文翁兴学于蜀,私遣学者诣京赍蜀物以遗博士
昌黎兴学于潮,自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郡未设学,况一邑乎!
皇朝艺祖开基,五星聚奎,识者以为文明之会。
庆历间诏郡皆立学,迈汉越唐,蔼如三代之风。
然诏书时下郡国,而云汉之章犹未昭回于万里也。
圣上纂承丕绪,作新斯文,诞告丁宁,黜浮崇雅。
粤自首善之地繇郡,若郡若县,而尧言布于天下矣。
县或左支右吾,摩挲他务,圣谟普颁,往往藏诸夫子,登受弗专,未足以奉扬休命也。
南漳古称壮县,后兼中庐而治之,承平密迩畿甸。
南渡以来,始距行在所四千里,中更开禧边烽俶扰,稽古礼文之事多阙焉。
制使大学侍郎陈公选辟属吏,以陈君治平来令兹邑。
下车未几,首饰先圣先师十哲像,且绘七十二贤于两庑。
修明伦堂,辟进德、复礼二斋,请没入官田以赡生员。
今又从公校之堂,新宸奎之阁,轮奂翚飞,过者肃敬。
夏五月经始,冬十一月告成,费钱一百一十万、米三千斛。
是举也,分阃制者体九重之意,分邑寄者体十连之意,第第相承,以跻登兹。
继自今肄业于学之士,当知文约于礼,识先于艺,宿道向方,粹然一出于正,则斯阁之建,所以相淑者甚厚,岂徒为一学观美而已哉!
君沅人也,父安民,擢乾道己丑进士,有《芷乡诗文》行于时。
君家传其学,三仕为令。
君能以儒雅饰吏,知所先后如此,可尚也夫!
绍定三年十月旦迪功郎襄阳府南漳县尉李嗣伯谨记并书。
进义校尉襄阳府南漳县西尉司学粮赵申题。
分门类纂唐歌诗序咸淳元年正月 南宋 · 赵孟奎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诗源于情性之正,其来久矣。
人不能无乐,乐斯咏,咏斯嗂,诗以兴焉。
世有升降,情性无古今,诗未尝泯也。
夫子删诗,定取三百篇以为经。
《雅》、《颂》之音铿天地,动鬼神,一时从臣才艺,固足办此。
列国之《风》,妇人女子,小夫贱隶,片善寸美,俱所不弃。
《商颂》仅五篇,以《那》为首,正考父得于周太师,夫子汲汲存之。
虽《左氏》所载逸诗,如《茅鸱》、《祈招》之类,亦太山一毫芒耳,非采星宿遗也。
然亦诗非夫子不敢删,删之者僭。
聚流成海,聚宝成山,聚一代之诗而成集,殆取是耳。
唐文为一王法,而诗尤工。
杜子美李太白韩退之柳子厚,人诵其言,家有其集,不必类聚而传也。
间有一唫一咏,散落人寰,残碑断碣,异闻杂纪,何可胜计。
尝鼎一脔,固知其美,终不若过屠门大嚼之为快。
是集之编,蒐罗包括,靡所不备。
凡唐人所作,上自圣制,下及俚歌,郊庙、军旅、宴飨、道涂、感事、送行、伤时、吊古、庆贺、哀挽、迁谪、隐沦、宫怨、闺情、闲居、边思、风月、雨雪、草木、禽鱼,莫不类聚而昈分之。
虽不足追「思无邪」之盛,要皆由人心以出,非尽背于情性之正者也。
昔荆公尝选唐人三百家为一集,名曰《诗选》。
姚铉作《唐文粹序》,亦谓有《唐诗类选》、《英灵间气》、《极玄》、《又玄》等集,皆有去取于其间,非集录之大全也。
雪林李君龏嗜唐诗,穷一生以为工。
予既毕举子业,先公俾学诗,每相与讲论,叹诸家不可尽见,因发吾家藏,手出纲目,合订分类,志成此编。
宦辙东西,轴嘱李君足成之。
旁收逸坠,募致平生所未见者,得一千三百五十三家,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大略备矣,列为若干卷。
盖首尾十馀年而后毕,缮而藏之。
予惧成之之难,而失之之易也,行必携以自随,公暇时复倒箧翻阅,因谋锓梓庋焉。
后之览是集者,如入建章而睹千门万户之富,动心骇目,迷不知其所从。
若夫嗜胾而隽其永,啜醴而咀其醇,则在君子之自得而已。
咸淳改元正月十五日赵孟奎书。
按:《分门类纂唐歌诗》卷首,宛委别藏本。
莲花赵公 南宋 · 赵孟奎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柯山□□□□东南□□□□□□祖宗丰芑深仁,与扶舆淑气盘纡郁积,是生清献公
高风劲节,起乎百世之上,载诸行事者,直哲人之细耳。
安阳老真「标表」一语,衢之人持以誇四方,百八九十年犹一日也。
墓在莲花官道陬,大夫士东西行者,如过蟆陵而望垄冈,起敬起慕。
咸淳三年冬十一月孟奎蒙恩假便□□谒拜,路蘙桐亦荒隤,顾瞻抚然。
既祗事请,念末学晚生若为课治□□为政简易,□□□裕陵□□之言如天,愿学焉。
饮冰自誓,月所得俸,储备营□意,勿敢以它赀污其清明。
下三月,委教授曾凤、主学马举之相攸,新乃栋宇,植之松桂。
五月□□告成。
旧祠偃王居左,清献居右,盖畏垒民尸祝庚桑子之意。
孟奎惟墓有祠,所以嵩祀。
且公依亲而葬,则父荣国公同此山,祀公而遗其父,□它有所奉,而□客之,偃王与公之心,必俱有未安焉。
以是前祠公,而中堂荣国公位,用彰家庆,鼎建荣国公道,或少慰公纯孝□今仍就近创偃王,以便里民祈报。
所在郡国皆崇先贤,有置守冢者,有封爵入祀典者,有复其后以奉祠者。
槃槃斯邱,实公归全之地。
云边双表,月高露洁,昔携之鹤,庶几其来乎。
起公九原,立□朝为邦,为□□天子抚一方,为国家惜君子,嘘一琴之清风,廉顽立懦,以大幸斯世,亦惟公志也。
奉直郎、宝华阁、权发遣衢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节制出戍军马赵孟奎记并书题额。
按: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嘉庆十六年刻本。又见民国衢县志》卷一八。
赤城吕徽之博闻强识宋亡遂晦不仕一日大雪中至巨家易谷立堂下久之堂东偏众客方咏雪有分韵得蝶字者艾思不就徽之不觉失笑咸诘之曰汝何笑曰吾欲用滕王蛱蝶事耳众客皆惊阴知其为徽之也延之坐不可欲赒以谷辞既去使人尾之至其居地极幽阻及雪霁候焉荆扉竹屋不蔽风雨见桶中坐一妇人盖其妻也问徽之所在曰出捕鱼矣得于溪上具言所以来之意曰诸子可少留乃换酒共饮返宿道大楼下主人怪舆马之盛因言其状主人亦不知有徽之也明日求之则已迁居矣徽之尝与陈刚中相过于道刚中下驴揖遂问乘驴故事各举一事至四十事而刚中止矣徽之曰吾尚记某事出某书凡三十端后不知所终因赋一绝云 元末明初 · 贝琼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
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宿道德坛柬白水道人 明初 · 萧翀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明月不可得,孤灯还近人。
只缘怀久别,转觉坐相亲。
露下坛夜,云归石洞春。
所欣心迹静,笑语见情真。
宿道上人山房 明 · 浦源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七
夜行冲虎入山深,独扣禅扉到竹林
僧语虚空身外性,客惭贫贱梦中心。
高斋饮罢燃松火,古箦诗成覆楮衾。
明日又从何处去,荒郊寒叶正沉沉。
永淳县除夕夜宿道庄与潘黄门对酌二首 其一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岁事催行李,时光只客船。
历头忘了日,符面已新年。
北斗天颜近,南溟地脉连。
几时青鸟使,归侍玉皇前。
永淳县除夕夜宿道庄与潘黄门对酌二首 其二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此日不再得,此岁其如何。
此岁还此日,一觞当一歌。
往事成陈迹,流光逐逝波
年徂志不就,歌竟独长嗟。
汝慎别。宿旅扂(一作店)。寄原城两君 明 · 金安国
 押啸韵 出处:慕斋先生集卷之六
聚散无常期,行止非预料。
避聒就撞钟,忌影反趋曜。
人为自疏谬,造物随戏调。
夙昔驰宦途,虚名颇炫耀。
华颠始收迹,江湖逐渔钓。
舍者久争席,意为知者少。
宁忧穷谷氓,物色如烛照。
杯盘劳邑厨,信宿洽言笑。
深知故意厚,一雨应感召。
对床听浪浪,不觉村鸡叫。
数定我不免,舌强君谩诮。
别怀更悠悠,冲泥踰岭峤。
旅窗耿孤灯,恻恻聊自吊。
毋忘神勒约,春江共清眺(□□□□川时。惧原□牧知之。潜宿道也岭下人家。主人疑其非常行。夜走报于州。原牧知之。要请路。请我甚故云。)
晚渡湘潭陆行宿道国寺 明 · 张邦奇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九
荒冢累累压板田,长江初腊净岚烟。
临涯雪屋明湘水,薄暮风帆映楚天。
老竹丛中寒意剧,乱岩通处月华穿。
霸桥风景宜相似,空坐僧房忆贾仙。
宿道泉寺明月寮 明 · 李达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荪谷诗集卷之三
钟梵僧归院,茶床客定栖。
空山明月满,深夜子规啼。
隐隐来金铎,泠泠送石溪
披衣步荒砌,草露湿凄凄。
云门杂咏 其七 明末 · 刘宗周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转上秦峰扪碧苔,云踪缥缈怅悠哉。
回风几度马蹄送,骤雨一番牛背来。
处处人家残照倚,村村烟树晓凉栽。
探幽更指丹山穴,凤羽麟毛载网回时信夫解堪舆家言相从化山指示形胜至李氏先墓而返遂宿道之家)
宿道林山寺兼赠离上人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一
绀殿开丹壑,金台敞碧梯。
人来支遁室,虎界远公溪。
双树晴林迥,三天晓阁齐。
龛花闲鸟雀,幡影挂虹霓。
峻涧盘檐曲,明河到地低。
心回空磴外,目极大江西。
讲启祥龙下,神藏怖鸽栖
香坛萦白气,佛壁画青泥。
钟动飞龟组,经驮散马蹄。
雁王留宝塔,魔女坠珠笄。
九品分华藏,诸门断壁题。
付衣联杼柚,掬水咒阇黎
入夜回廊静,寻春出洞迷。
道场云寂寂,仙嶂草萋萋。
莲叶擎狮口,苗养麝脐。
瓶深阗贝,纱暗罩玻瓈。
方井规裁衲,横梁款杖藜。
雕㿻供石饭,甘露洗山齑。
玄义非关解,黄拈欲止啼。
殷源签未下,愿得叩招提。
宿道口题和壁间韵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二十
风尘十日变容面,一程一程近乡县。
菅麻叶上雨声催,归德城楼遮不见。
道傍茅屋且停车,迎门老翁六十馀。
问年与我生同岁,閒坐收钱愧不如。
宿道岬寺。醉后书示鸠林诸人丙辰 清 · 金寿恒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文谷集卷之三
清兴悠然起病慵,石门残雪试飞筇。
危梯直蹑孤山寺,绝磴平临九井峰。
阴壑冻泉穿细窦,上方明月度疏钟。
千秋豪气追南岳,醉后长风更荡胸。
赋得閒情 其二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四
说著瑶台总泪垂,转难相见转难思。
红楼翠幕知多少,南国东邻各一时。
自叹马卿带疾,非关宋玉有微词。
琴白雪无心弄,结托萧娘只在诗。
注:说著(韦应物宫人入道)转难(白居易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红楼(罗隐广陵开元寺作)南国(罗虬比红儿诗)自叹(崔峒冯八将军滑台幕府)非关(李商隐有感)绮琴(包何阎伯均宿道观)结托(元稹赠别杨员外巨源)
正月三日灵谷寺宿道公方丈次其除夕六首韵并示玉潜长老 其一 戊辰 清 · 王又曾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八
隔岁林园尽脱霜,春风三日骤颠狂。
鞭丝重拂钟山翠,拣取松阴走戒堂癸亥冬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