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虞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苏文定公1184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南涧甲乙稿》卷一九、《南宋文录录》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绩溪县西隅,有亭曰「翠眉」,不知其何人作也。
前则二小山对出,自亭而望,妩然如眉,地势平衍,林木茂蔚。
元丰末苏文定公为县,爱其幽清,时往游焉,赋诗其上。
公去而邑人思之,即亭为祠。
中更党籍禁锢之馀,书毁迹灭,重为寇攘之厄,井邑荡然,公之遗翰,了无在者。
绍兴中,好事者饰县廨一堂,名以「景苏」,后令曹训刻公在绩溪所为诗三十六篇于石,而摩公之像于亭。
岁月寖久,栋宇弗支,淳熙十年,公之曾孙秘阁修撰谔,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按行邑中,来拜祠下,出俸钱付县吏,曰修之,勿以烦民也。
奉议郎宣城虞俦方祗县事,愧而谢曰:「此令之职也。
昨为令者,以频岁救荒,故未能及。
至甫几月尔,固将及之,其敢用公之私钱」?
某适以行役过县,道其所以,且愿得文以为之记。
其明年来曰,祠成久矣,辟亭为四楹,得家庙本,别绘公像于中。
前为轩槛,以面两山,后为便舍,以待游者。
以公之爱其处,规制仍旧,不敢侈也。
夫公之名满天下,而文章诵于四夷,功烈论议且载信史,岂须记而后传?
绩溪江左,岩邑也。
公之为令,仅以半载,而邑人至今乃不忘,则其道德所加,必有未施信而民信之者矣。
虽然,公之对制策,当仁祖朝已负敢言之气,而几见黜于有司,驱驰州县,不得用于台阁者踰二十年。
东坡先生以诗得罪,公亦坐贬于筠,起废而来绩溪,则既五十矣。
自是始还,曾不数年,任言责、司翰墨,以翊政路,而登门下省
则向之忌嫉于公,而蹭蹬不偶者,未足为公叹也。
昔公自蜀入京师,纵观山河之雄,宫阙之壮,上书韩太尉,实自比司马迁,欲求天下之奇闻壮观以激发其志气,顾以一县之微,一亭之小,耳目所寓,未厌而乐之,何哉?
公尝有言曰:「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其斯之谓欤?
今虞君之政,惓惓慕公,而徇民之思,以志于公所游之地,则绩溪者,殆公之桐乡也。
故某摭民之谣,以为祀神之章,俾岁时酹公而歌焉。
其词曰:
公之居兮岷峨西,怀栾坡兮家具茨,翠眉之山兮何足以嬉?
公之来兮昆崙丘,大江注兮九河流,翠眉之水兮何足以游?
嗟公视于天壤兮等于浮沤,扰扰万类兮是惟蜉蝣。
抚兹百里兮曾何异于九州,剖折狱讼兮亦吾庙谋,不为此弃兮讵为彼留!
金闺兮玉堂,调神鼎兮辅岩廊。
汝水兮暮栖海康,荣枯贵贱兮公以为常。
藐祠庭兮山之左,千章兮万个。
公之去来兮世莫可期,惨云车兮斯人是思。
退谷云禅师塔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三、《渭南文集》卷四○、《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敕建净慈寺志》卷五
佛照禅师有嗣子曰净慈报恩光孝退谷禅师名义云,生于福州闽清黄氏,世为士。
禅师幼入家塾,成童入乡校,颖异有声。
既冠,游国学,因读《论语》、《中庸》,有所悟入。
后闻龟峰山淳禅师说法,遂自断出家,从山堂祝发。
遍游江湖,至吴,见铁庵一大禅,为侍者
一日室中闻国师三唤侍者话,师亟举手掩其口,又问曰:「侍者三应,又作么生」?
师拂袖径出,铁庵大喜。
佛照倡道灵隐,师往依之。
佛照移育王,师从其行,历十年,为堂中第一座。
佛照闻其说法,叹曰:「此子提倡,宛如雪堂行和尚,吾钵袋有所付矣」。
遂出住香山
居五年,徙台州光孝,又徙镇江甘露,会平江虎丘、万寿皆欲延师,闻万寿颇废,即欣然就之。
淮南转运使虞公俦,又以长芦来招。
师与虞公有雅故,又从之。
会育王虚席,朝命师补其处。
佛照方居东庵,父子日相从,发明临济正宗,学者云集。
会有魔事,师即舍众退居香山,盖将终焉。
而朝命又起师说法净慈,恩光赫奕,都邑耸动。
一日,领众持钵畿邑,是夕,寺灾无遗宇,比师归,独三门岿然在瓦砾中,师不动容曰:「成坏相寻,亦岂有常。
今日之坏,安知不为四众作福之地哉」?
天子闻之,出内库金以赐。
自重臣贵戚以下,倾橐辇金,惟恐居后。
未期年,广殿邃庑,崇闳杰阁,盖愈于前日矣。
于是上为亲御翰墨,书「慧日阁」三大字赐之。
开禧二年五月师示微疾,六月朔旦辛亥,作偈别众曰:「意乌猝嗟,万人气索。
佛法向上,何曾踏著,临行业识茫茫,一任诸方卜度」。
遂寂。
后九日,弟子处约等奉全身塔于寺之东北隅,世寿五十八,僧夏三十五,住山十九载,度弟子四十有畸。
学者集师语为《七会录》于世。
师初欲以复佛殿属予记之,未及而弃世。
于是处约等以西堂可宣禅师之状来求予铭。
适予老疾,弗克就,宣公又以书来固请,而师之侍僧处讷者,留逾年不肯去,辞指恳款。
予为之叹曰:「师之在育王也,将新僧堂,而阴阳家以为法所禁,将不利于主人,师奋不顾,排众说,力为之。
堂成而魔果作,遂去。
阴阳家之说,使人拘而多畏,然其法本出流俗,不待师之明,知其妄决也。
虽或适中,终为不足信也。
又师在净慈,遭火患,涤地皆尽,度非金钱累亿万,且假以岁月,必不能成,师谈笑尽复旧观。
议者或以为师之才用绝人,见于此者,则亦陋矣。
此事若澄观辈,则可称大善知识,直游戏尔。
师所以独立一世者,岂直以此哉!
师示众有曰:「鸟道孤危,玄关妙密,在曹洞宗旨亦奇矣,若较临济,直是天地悬隔」。
此足以知师能继圜悟妙喜佛照之大作用者,自有所在也。
铭曰:
猗欤云公,自儒衣奋。
为东庵子,无示无问。
上距圜悟,四世而近。
龙象蹴踏,狮子奋迅。
或造其室,目不容瞬。
丹碧南山,盖其游刃。
于谈笑顷,变化煨烬。
以此论师,其殆未尽。
譬如观海,测以尺寸。
我铭不磨,百世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