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退谷云禅师塔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三、《渭南文集》卷四○、《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敕建净慈寺志》卷五
佛照禅师嗣子曰净慈报恩光孝退谷禅师名义云,生于福州闽清黄氏,世为士。
禅师幼入家塾成童乡校颖异有声
既冠,游国学,因读《论语》、《中庸》,有所悟入
后闻龟峰山淳禅师说法,遂自断出家,从山堂祝发
遍游江湖,至吴,见铁庵大禅,为侍者
一日室中国师三唤侍者话,师亟举手掩其口,又问曰:「侍者三应,又作么生」?
拂袖径出,铁庵大喜
佛照倡道灵隐,师往依之。
佛照移育王,师从其行,历十年,为堂中第一座。
佛照闻其说法,叹曰:「此子提倡宛如雪堂行和尚,吾钵袋有所付矣」。
遂出住香山
五年,徙台州光孝,又徙镇江甘露,会平江虎丘万寿皆欲延师万寿颇废,即欣然就之。
淮南转运使虞公俦,又以长芦来招。
师与虞公雅故,又从之。
会育王虚席朝命师补其处。
佛照方居东庵父子相从发明临济正宗学者云集
会有魔事,师即舍众退居香山,盖将终焉。
朝命起师法净慈,恩光赫奕都邑耸动
一日,领众持钵畿邑是夕,寺灾无遗宇,比师归,独三门岿然瓦砾中,师不动容曰:「成坏相寻,亦岂有常。
今日之坏,安知不为四众作福之地哉」?
天子闻之,出内库金以赐。
自重贵戚以下,倾橐辇金,惟恐居后。
期年广殿邃庑,崇闳杰阁,盖愈于前日矣。
于是上为亲御翰墨,书「慧日阁」三大字赐之。
开禧二年五月师示微疾六月朔旦辛亥,作偈别众曰:「意乌猝嗟万人气索
佛法向上何曾踏著,临行业识茫茫一任诸方卜度」。
遂寂。
后九日弟子处约等奉全身塔于寺之东北隅世寿五十八,僧夏三十五,住山十九载,度弟子四十有畸。
学者集师语为《七会录》于世。
师初欲以佛殿属予记之,未及弃世
于是处约等以西堂可宣禅师之状来求予铭。
适予老疾,弗克就,宣公又以书来固请,而师之侍僧处讷者,留逾年不肯去,辞指恳款
予为之叹曰:「师之在育王也,将新僧堂,而阴阳家以为法所禁,将不利主人,师奋不顾,排众说,力为之。
堂成而魔果作,遂去。
阴阳家之说,使人拘而多畏,然其法本流俗不待师之明,知其妄决也。
虽或适中,终为不足信也。
又师在净慈,遭火患,涤地皆尽,度非金钱亿万,且假以岁月,必不能成,师谈笑尽复旧观
议者或以为师之才用绝人见于此者,则亦陋矣。
此事若澄观辈,则可称大善知识,直游戏尔。
所以独立一世者,岂直以此哉!
示众有曰:「鸟道孤危玄关妙密,在曹洞宗旨亦奇矣,若较临济直是天地悬隔」。
足以知师能继圜悟妙喜佛照大作用者,自有所在也。
铭曰:
猗欤云公,自儒衣奋。
东庵子,无示无问
上距圜悟四世而近。
龙象蹴踏狮子奋迅
或造其室,目不容瞬。
丹碧南山,盖其游刃
谈笑顷,变化煨烬
以此论师,其殆未尽
譬如观海,测以尺寸
我铭不磨百世其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