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岑之敬”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岑之敬年例未应高第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九
皇朝多士,例止明经
之流,乃应高第(《陈书·岑之敬传》,年十六,策擢高第,御史奏云云,帝省其策曰,何妨使我复有邪,案在中大通六年。)
献岁立春光风具美泛舟玄圃各赋六韵诗(座有张式、陆琼顾野王殷谋、陆琢、岑之敬等六人上。) 陈朝 · 陈叔宝
 押侵韵
寒轻条已翠,春初未转禽。
野雪明岩曲,山花照迥林。
苔色随水溜,树影带风沈。
沙长见水落,歌遥觉浦深。
馀辉斜四户,流风飏八音。
既此留连席,道欣放旷心(○古今岁时杂咏三。《诗纪》九十八。)
上巳玄圃宣猷嘉辰禊酌各赋六韵以次成篇诗(座有张式、陆琼顾野王、陆琢、岑之敬等五人上。) 陈朝 · 陈叔宝
 押歌韵
园开簪带合,亭迥春芳过。
莺度游丝断,风驶落花多。
峰幽来鸣啭,洲横拥浪波。
歌声初出牖,舞影乍侵柯。
面玉同钗玉,衣罗异草萝。
既悦弦筒畅,复欢文酒和(○古今岁时杂咏十六。《诗纪》九十八。)
外王父赠秘书少监东平吕公神道表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
公之先出自姜姓。太公之允也。
唐虞之际。佐治洪水有功。
以能为禹股肱心膂。命曰吕氏。
洎太公誓苍兕。平商牧。
桓公责包茅。匡周道。
传国七百。列于春秋。
汉兴。以勋戚在侯服者二十人。
临泗侯之孙通封于东平。其后国除。
为郡著族。元魏末有汶阳思礼者。
扶翼周文。开霸关右。
行台右丞兵部尚书。时魏分为东西。
中夏拥隔。遂居于河东
今为蒲人也。从尚书四叶生琎。
皇朝晋阳。赠郴州刺史
郴州之嗣曰仁诲。以文学称。
以从父兄太一俱用射策科。太一历御史尚书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右庶子
仁诲由成王文学转岐王府属。累迁右庶子金吾中郎将资州刺史
许州。未拜而薨。
以孝行闻。仕至太仆丞
朝散大夫太仆生公
公讳某。字某
少淳茂有志行。居太仆府君忧。
泣血三年。乡党称之。
制终。治古文尚书左氏春秋。
二十举孝廉。补博昌主簿
历任营邱文安二丞。宣劳使以清白荐。
试守洺水。公为政务仁恕。
去苛察。密化旁流。
邑中移风。再岁正除。
朝散大夫。公性退。
不以善自名。且不乐为吏。
秩未满。移疾罢去。
居于济源王屋山之阳。常言君子之道。
不从俗。不离偫。
幼安抗迹而傲世。慈明濡足以救民。
曷若中行以全吾真。由是逍遥乐道。
以漆园鹖冠之言为师。时阅历代史。
究兴败治乱之端。参以立身行道之义。
著书十馀卷。号续吕氏春秋
草藁未就。属寝疾捐馆。
享年若干。时开元二十五年也。
永泰中。嗣子某位朝散大夫右赞善陈州刺史
寻迁检校秘书少监徐州别驾。因诣阙拜章。
乞回所授赐命于先人。诏追赠公太子中允
谢恩之际。又以公所著书上闻。
遂改赠秘书少监后十有三载
岁在某辰某月日。龟蓍袭吉。
始安宅于某乡里之原。江夏郡夫人黄氏祔焉。
夫人汉太尉琬之裔孙。皇朝大将军怀州都督虢国公君汉之孙。
王府长史虢国公承源之女。洪州刺史京兆韦同之甥。
有温仁孝爱之德。劝义垂训之美。
后公七岁而终。公之追命。
于是有江夏之赠。嗣子秘书痛先君先夫人厌世寖远。
音徽将昧。常欲立贞石。
传德风。蓄诚未申。
先是徂谢。小子再拜受命于太夫人。
且成伯舅之志。恭论外祖之烈。
以示后嗣。杨恽太史之书。
久惭庸陋。韩康中军之爱。
空想生平。道在兹乎。
以表墓。文曰。
赫赫有吕。肇发于姜。
既协大禹。亦亮武王
营邱门地。东平传嗣。
书之勋册。有焯名位。
中郎伯仲。允迪斯贵。
实生秘书。含道蕴粹。
仁为己任。孝亦天至。
论经八览。文参六义。
三邑之佐。清恭廉贞。
鸣弦作宰。休有清声。
退谋于道。爰晦其明。
体顺保和。遗荣入冥。
春闱中允蓬山二职。
运往时来。退荣隐德。
振彼江夏。光敷内则。
不及象服。空垂燕翼。
太行之右。清济之北。
外孙纪辞。以志兆域。
乞进德爱身疏(二十三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三、《范太史集》卷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四
臣伏见陛下嗣位以来,端拱渊默,专意学问。
臣侍经席,于今累年,陛下天纵生知,圣德纯茂,接对臣下,日日如一,未尝小有差失。
此实上天眷佑皇家,保育生民,宗庙社稷无疆之福也。
恭惟太祖皇帝肇造区夏,栉风沐雨,削平僭乱,以立子孙万世之基,传之太宗,至于真宗,遂致太平
仁宗年十三即大位,章献明肃太后安定邦家,调护圣性,是以四十二年之间,德泽深结于民,天下至今思慕不忘。
英宗自藩邸入继大统,四海之内,同心爱戴。
先帝励精求治,宵衣旰食,躬勤万事,十有九年,不幸早弃天下。
陛下年始十岁,嗣登大位,当此之时,人心懔懔,忧危万端。
赖太皇太后保佑扶持,勤济艰难,斥退凶邪,登进忠良,诏令所至,百姓欢呼鼓舞。
数年以来,中外晏安,北狄西戎无不从顺。
此皆太皇太后之德也,臣不知陛下将何以报之?
臣窃思陛下所以报之,唯在于进德爱身而已。
陛下进德,则为太平高世之主,光显祖宗之烈,发扬文母之训,使天下之人皆欣然曰:祖宗之德,太皇太后之力。
如此,则岂唯皇天祖宗向佑陛下,太皇太后亦不虚勤劳矣。
陛下爱身,则无疾疢,不贻太皇太后之忧。
武伯问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夫父母之忧,莫切于子孙之有疾疢,他日陛下有子,当自知之。
陛下若不进德,不爱身,虽极四海九州之养,亦未足为孝也。
臣自今秋闻外人言,陛下于后宫已有所近幸。
臣初闻之,不以为信。
数月以来,传者益多,或云已有怀娠将诞育者。
言之所起,必有其端。
臣诚至愚,不能不惑,故敢先事恳切言之。
陛下内承慈训,外勤圣学,方当祗畏以事天地,诚孝以奉宗庙,思六圣之勤劳,念帝业之艰难。
四方之人,无不延颈举踵,注目倾耳,观听陛下德业之光,名誉之隆,以想望太平,陛下可不慎哉!
今陛下未建中宫,而先近幸左右,好色伐性,伤于太早,有损圣德,不益圣体,此臣之所甚忧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言人少时血气未定,而先伤伐根本,则损寿考之福,故君子戒之。
陛下今年十四岁,而生于十二月,其实犹十三岁也,此岂近女色之时乎?
陛下上承天地宗庙社稷之重,守祖宗百三十年基业,为亿兆之人父母,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守身所以事亲也,爱身所以爱天下也。
陛下上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休戚皆系于陛下之一身,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诸身」。
未有不先爱身,而可以进道也。
陛下方向学问,躬儒术,欲为、文、武、之君。
、文、武、之君,未有不勤而成者也。
昔先帝年十五六,讲学东宫,一言一动,天下传之,是以多才多艺,群臣莫及。
今陛下圣学,天下未有所闻,而先以嗜欲闻于天下,此臣之所甚忧也。
陛下有上圣之性,必行上圣之事,有上圣之位,必求上圣之名,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方今群臣之心,万民之情,正望朝廷如天圣以来,所愿陛下法则仁宗而已。
祖宗天下百三十年,如宝器之无缺;
陛下行纯德备,如美玉之无瑕。
臣窃为陛下宝之惜之,爱之重之,陛下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臣闻仁宗未纳皇后以前,未尝近幸后宫,是以气体康实,在位最久。
臣今观陛下气怯,恐不能如仁宗少时,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前世人君多所经历,乃能周知天下之情。
今陛下生长深宫,稼穑艰难未知也,人之情伪未见也,国家政事未习也,六经圣人之言未尽读也,前世兴亡之戒未尽阅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何所不关圣虑,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古人有言:「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
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
陛下春秋鼎盛,方当崇经术,迩端士,敦尚素朴,屏去纷华,不宜先留意女色,使天下失望,以启小人之心。
何则?
陛下如好德,则贤人皆动其心,欲助陛下之德,而图天下治安,故于陛下有益。
陛下如好色,则小人皆动其心,欲奉陛下之欲,而图一身富贵,故于陛下有损。
贤人进则治,小人进则乱,人君所好,不唯系一身损益,系天下治乱,不可不慎也。
陛下于此二者,将何择焉?
汉成帝自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其后逸欲无节,终为汉室昏乱之主,汉之基业由成帝而坏,岂可不慎其细哉!
唐太宗欲纳郑仁基女,魏徵谏而止之。
宪宗时教坊使称密诏选良家子纳禁中,李绛上疏,乃悉还之。
文宗李孝本女入宫,魏谟谏,即出之。
古之忠臣爱君,必拂其邪心,防其嗜欲,置君于无过之地,使天下莫得而非议也。
人君所爱莫切于身,人臣亦莫切于爱君之身。
臣滥备劝讲,以辅导圣德为职,怀此忧虑已二三年,不能言于未然,致陛下已有声听流闻于外,此臣之罪也。
臣今若犹不言,他日陛下或专意声色,委权臣下,纪纲坏乱,政事荒僻,使天下以陛下为逸欲之主,则臣之罪岂可胜责,虽悔恨万状,何所及哉!
伏望陛下察臣之言,专精一意,强于学问,日新德业,无时逸豫。
事亲则思孝,居处则思敬,动作则思礼,祭祀则思诚,服用则思俭,养民则思仁,使人则思恕,心则思道,视则思正,当食则思天下之饥,当衣则思天下之寒。
陛下每思及此,而强学不已,则将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美,岂声色之可移哉?
惟陛下抑情制欲,以爱养圣体为先,则动植之类无不蒙福,生灵幸甚。
臣不胜拳拳爱君之心,干冒宸严,臣无任惶惧俟罪之至。
论窒嗜欲之要莫切于思奏 宋 · 赵景纬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
损德害身之大莫过于嗜欲,而窒嗜欲之要莫切于思。
居处则思敬,动作则思礼,祭祀则思诚,事亲则思孝
每御一食,则思天下之饥者;
每服一衣,则思天下之寒者。
嫔嫱在列,必思夏桀以嬖色亡其国;
饮燕方欢,必思商纣以沈湎丧其身。
念起而思随之,则念必息;
欲萌而思制之,则欲必消。
志气日以刚健,德性日以充实,岂不盛哉!
刺桐花 明 · 彭纲
 押麌韵 出处:明诗纪事 丙签·卷七、御选明诗卷四十三
树头树底花楚楚,风吹密叶翠翩翻,露出几只红鹦鹉。
升庵集》:古有三句之诗,意足词赡,盘屈于二十一字之中,最为难工。遍检前贤诗,不过四五首而已。岑之敬《当炉曲》云:「明月二八照花新,当炉十五晚留宾,四眸□万横自陈。」最为绝唱。唐传奇无名氏《春词》云:「杨柳袅袅随风急,西楼美人春梦中,绣帘斜卷千条入。」宋谢皋羽《寄邓牧心》云:「杜鹃花桑叶齐,戴胜芊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洪武中,詹天臞《寄山中友人》云:「桂树苍苍月如雾,山中故人读书处,白露湿衣不可去。」又《古步虚词》云:「三十六天高太清,元君夫人蹋云语,吟风飒飒吹玉笙。」近日云南提学彭纲《咏刺桐花》云云,亦风韵可爱也。刺桐花云南名为鹦哥花,花形酷似之。彭公此诗本四句,命吏写刻于匾,遗其一句,复诵之,自觉意足,乃不更改。馀闻之晋宁侍御唐池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