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景”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中书枢密院赴资善堂议事止令张景宗皇太子天禧四年十二月庚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
中书枢密院每赴资善堂议事,止令张景宗一员侍皇太子,馀悉屏之。
诗一首 北宋 · 张景
五言绝句 押麌韵
我非东方儿,不是牛耕土。
欲识我踪迹,一气万物母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湘山野录》:张晦之景以古学尚气义,走河朔,与冀州一侠少游。后侠者不轨,事败,亦连继,捕之甚急,遂改姓名李田,遁窜四海。所至即题云云。)
河东先生集序 北宋 · 张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柳开《河东先生集》卷首、《皇朝文鉴》卷八五、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二
一气为万物母。
至于阴阳开阖,嘘吸消长,为昼夜,为寒暑,为变化,为死生,皆一气之动也。
庸不知斡之而致其动者,果何物哉?
不知其何物,所以为神也。
人之道不远是焉。
至道无用,用之者有其动也,故为德为教,为慈爱,为威严,为赏罚,为法度,为立功,为立言,亦不知用之而应其动者,又何物也?
夫至道潜于至诚,至诚蕴于至明。
发蕴,其至而不知所至者,非神乎哉?
之揖让,汤、武之征伐,周公之制礼乐,孔子之作经典,孟轲之拒杨、墨,韩愈之排释、老,大小虽殊,皆出于不测,而垂于无穷也。
先生生于晋末,长于宋初。
五代之横流,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非先生孰能哉!
先生之道,非常儒可道也;
先生之文,非常儒可文也。
离其言于往迹,会其旨于前经,破昏荡疑,拒邪归正,学者宗信,以仰以赖。
先生之用可测乎?
藏其用于神矣。
然其生不得大位,不克著之于事业,而尽在于文章。
文章,盖空言也,先生岂徒为空言哉?
足以观其志矣。
今缉其遗文,得共九十六首,编成十五卷,命之曰《河东先生集》。
先生名氏、官爵暨行事,备之《行状》,而系于集后。
咸平三年夏五月己亥,门人张景述。
如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沧州军州事兵马钤辖御史大夫上柱国河东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柳公行状 北宋 · 张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柳开《河东先生集》卷一六
公讳开,字仲涂
曾祖佺,祖舜卿,皆不仕。
承翰,为监察御史,以公赠秘书少监
世居魏。
公生于晋开运末,幼而卓异,举族奇之。
周显德末少监南乐,公年十三,夜与家人众立于庭庑间,有盗入其室,皆惊畏不能动。
公呼走取剑,盗踰垣而出,公从而挥之,断其足之二指。
闻者叹其胆气之异焉。
初,唐末构乱,朱、李扼河相持,魏为干戈之地,文儒荡然,学者名为儒,不知为儒之谓。
公凡诵经籍,不从讲学,不由疏义,悉晓其大旨。
注解之流,多为其指摘,是从百家之说。
汉、魏迄隋、唐间,文史悉能阅之。
天水赵生,老儒也,持韩愈文数十篇授公曰:「质而不丽,意若难晓,子详之何如」?
公一览,不能舍,叹曰:「唐有斯文哉!
其馀不足观也」。
因为文章,直以韩为宗尚。
时韩之道独行于公,遂名肩愈字绍先,又有意于子厚矣。
韩之道大行于今,自公始也。
公方以述撰为志,博采世之逸事,居魏郭之东,著《野史》;
自号东郊野夫,作《东郊野夫传》。
年踰二十,慕文中子王通续经,且不得见,故经籍之篇有亡其辞者,辄补之,自号补亡先生,作《补亡先生传》,遂改今名今字,其意谓「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也,必欲开之为涂矣」。
今《野史》、《补亡》虽且不存,而《野夫》、《先生》二传俱在,足以观其志焉。
公为布衣,神貌奇伟,尚气自信,不顾小谨。
凡所结交,皆求豪杰有出于人者,视龌龊俗儒辈不与言。
大谏范公杲方好古学,少有大名,特爱公文,常口诵于朝野间,为公之誉,世因称为「柳、范」。
当时有名之士,咸望公求交焉。
故閤老王公祜方守魏,公以书谒之。
时王公与陶谷扈载齐名,未尝以文许人。
及得公书,谓公曰:「不意子之文出于今世,真古之文章也」。
自是学者益大信于公。
公一日与所友者坐酒肆酣饮,其侧有一士人,亦与人酌,气貌稍异,语言时若可听。
公问之士人,姓名,即至自京师,以贫不能葬父母暨家之数丧,闻府主王公祜名士也,将求之以襄其事。
公召以与同席,审之得实,意甚可悯,谓之曰:「之费将用几也」?
曰:「得二十万钱为可」。
公潜计,复谓曰:「且就舍,吾为生谋之」。
公虽大族,然以重义好施,颇耗其家。
以是人故,竭其资蓄,得白金百馀两,钱数万遣之。
议者以郭元振之义,不能远逼。
以是四方之士游魏者,毕归之,故声名喧赫于远迩。
及游场屋,携文诣故兵部尚书杨公昭俭,杨公曰:「子之文章,世无如者已二百年馀矣」。
崖相卢公方在翰林,一见公,谓公「奇士无敌」。
开宝六年太祖讲武殿复试礼部贡士,公年二十有七,一举登进士第
太祖方注意刑政,去州郡马步使立号,新立司寇参军
八年,公释褐,首其任于宋州
九年,以治狱称职,就迁录事参军
太宗即位四年,亲平晋,擢公为赞善大夫
公从驾,督楚、泗八州刍粟,皆先期集事,太宗嘉之。
会常、润二州群盗起,命公知常州
公至,使谕盗曰:「吾来,汝速归,归则生,又厚赏汝;
不归,将尽死矣」。
遂设奇,多捕获,咸戮之。
贼惧,稍稍有归者,公抚慰之,给府库衣物,私出缗钱益之,自解衣加其酋首,皆致于左右。
或说公曰:「寇不可近,且虞或变之祸也」。
公曰:「彼失所则为盗,得其所则吾民矣。
始惧死,而我亲爱之,出其望也。
我亦赤心感之,未归者尽思归我矣」。
果如其言,不半岁,阖境肃宁
殿中丞
明年,移知润州,拜监察御史
润人熟公治常之迹也,畏公如神明。
太平兴国九年,诏归,出贝州,加殿中侍御史
明年,坐与兵马都监执公事争斗,贬上蔡时雍熙二年也。
公在常州多所杀戮,蔡人畏公之名也。
公即蔡,悉召父老与言,政有害民者,以利除之;
民有辞讼,非故斗至伤者,必尽其理而赦之。
民皆曰:「公非不能震畏,实爱我之深也」。
督租赋不以利劝,谕其约而已,民怀公仁,莫敢逋负。
明年春,大举兵取幽蓟,公率民馈粮从军
初,王师将之涿州,数与契丹战。
有酋帅领万馀骑,与我军帅米信相持不解,忽遣使来欲降。
公知之,谓人曰:「《兵法》云:『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彼必有谋。
急攻之,必胜」。
米信迟,越二日,约未定,酋帅骤引骑来战。
后闻之,盖矢乏,徵矢于幽州也。
其见机如此。
公自涿州还阙下,乃上书乞从边军效死,太宗怜之,复得殿中侍御史,使河北
多言边事,太宗颇纳之。
又上书曰:「臣以幽州未归,匈奴未灭,望陛下于河北用兵之地,赐臣步骑数千,令臣统帅行伍。
况臣年今四十,胆气方高,比之武夫,粗识机便。
如此,则得尽臣子忠孝之道」。
明年,诏文臣中有武略知兵者,公奉诏,崇仪使,知宁边军
公至,治以仁爱,士卒专训练,明赏罚。
冬十二月,沿边州郡相驰告以契丹将犯边,急设备。
居数日,连受八十馀牒,公独不告。
宣徽使郭公守文主军阵,公驰书陈五事,料蕃贼必不犯边。
契丹果不动,其料敌如此。
宁边者,定州博野县也,以其控要,始建军,以公莅之。
万德者,镇州真定人也,为契丹贵人,沿界蕃族七百馀帐,皆万德往来辖之。
博野之豪杰,或为万德姻族故人者,往往出入界上,以见万德
公潜知之,乃阴结豪杰,渐与亲密,夜引豪杰入卧内,与之饮,谓曰:「汝能为我说万德,则幽州可立取,汝必为贵人也」。
豪杰许诺。
公使谓万德曰:「中原失幽、蓟,六十馀年,今朝廷大兴师众,必将取之。
尔生中国,则朝廷为父母之邦,奈何弃礼义而事胡虏?
尔能南归,则分茅列土,为公为侯,世世不绝,功在史册,非尔何人也」!
万德大喜,使豪杰请约。
公再使,谓万德曰:「必也顺动,尔始终受虏文命,可先示我。
我崇仪之命,亦为尔质」。
豪杰去,未返,会有诏罢公归阙。
其夜豪杰返,公曰:「尔遽止,吾去矣」。
因叹曰:「吾将使万德为内应,而密奏于上。
我先以轻骑直走,掩其不备,命诸将分道提精兵疾入,则幽州可下也。
不集吾事者,非天矣夫」!
抵阙下,去知全州端拱元年也。
全民方苦蛮寇。
先是,全西溪洞有氏者,聚族五百馀口,率常杀掠民,虏民妇女。
以至户无积糗,野无耕牛,皆为氏攘夺,虽只鸡,悉致民乏。
今朝廷遣使臣,置峡口、香烟、羊状等七寨禦之,不能制其为患。
公至,乃出府库帛制衣,造银带暨巾帽数百副,选衙吏之勇力可使者,得三人,俾入溪洞,谕氏曰:「天子择我来此,尔辈倚山恃崄而害我民。
尔出,当与尔赏,与尔屋,为尔居,与尔田,为尔业。
不然,将益兵深入,尽灭尔类矣」。
氏惧,留衙吏二人为质,其一与氏酋长五人俱出,公赐以衣帽、银带、缗钱,亲犒劳抚慰,谓吏民曰:「氏自此不为尔患,可犒之」。
吏民争以鼓乐饮氏。
居数日,公命氏乘马还洞,口约日并族而出。
至日,酋长先率数十人来归。
不月,携老幼尽数百口俱至,公赏犒如一,遂营室而使聚居焉,作《时鉴》一篇,刻石以诫之。
酋首诣京师太宗命五酋首皆为全之上佐官
至今被命服,有俸给,而完其族也。
太宗以公为能,赐钱三十万。
淳化元年,移知桂州
明年,诏归。
明年,为黥徒诉,入台狱,贬滁州团练副使
初,公治全也,有僧暨吏教全人诬告公,公劾之,挞其背,黥而送京师
至是,二人谓罪不至此,故公当之。
明年,诏还,复得崇仪使,赐钱三十万,命公知环州
州与吐蕃接。
先是,吐蕃常与环人贸易,环人悉诈其斗秤,其物直之增减,与汉价不类,蕃汉民多以此斗。
官司党汉而虐蕃,故蕃情常怨于我。
公至,平其斗秤,一其物直,擒民之欺蕃者刑之。
蕃情翕然爱公,每见公出,欢呼号喜。
明年春,移邠州
民方困辇馈,初运稍绝,再运又起,而发其半,富民大贾悉荡其业。
转运使又遣使至,起第三运,皆赴环州
百姓惶骇,聚数千人,争入州署号诉,曰:「力已不逮,愿就死于公矣」。
使者起立,厉声谕之曰:「尔无虑,必为尔罢之」。
因命吏遗书于运使曰:「近离环州,知其粮草如不增,大兵可有四年之蓄。
今蚕农方作,再运半发,老幼疲蔽,畜乘殆竭,奈何又苦之?
如不罢,即驰诣阙言于上前」。
三日,吏回,罢之。
邠民大呼,叩头感公,多泣下者,阖境图公像而拜之。
,诏归,邠民拥城门不得出,因夜潜去。
时曹民多讼,屡搆大狱。
至道元年,以公知曹州,不数月,辞斗咸息。
公上书言祖父暨叔母而下,皆未定葬,愿得近官,谋葬也。
许之。
秋八月,赐钱二十万,移邢州
明年,葬尊幼二十三丧,求假归魏。
公遍抚其柩,尽哀而声不绝者数日,皆自志其墓。
魏人以公孝爱之厚,可化于世也。
明年太宗升遐,加如京使
明年,今上改元咸平,公秩满入觐,寻出知代州
既受命,又上书言边事,及谏减省职官、训练士卒。
书奏,上颇悦之。
公至代,代城多坏不葺,公曰:「昔太宗躬被戎衣,而有此地。
咫尺寇敌至,何以禦之」?
代之将帅,耻不能先公之谋,皆沮其议曰:「边寇不动,劳民不可」。
公曰:「俟其动,何及也」?
力奏而葺之。
诸将怨公。
公谓侄滉曰:「吾观胡星有光,云气多从北来,犯我境上,寇将至也。
吾闻师克在和,今诸将怨我,若有动,彼必搆危于我也」。
因奏曰:「代为重地,臣不材,不可居,愿得一小郡治之」。
明年夏,移忻州
契丹果动。
九月,公上书乞圣驾起河北
十一月,郊祀毕。
十二月,车驾幸魏,虏骑悉引去。
明年春正月,车驾还京师,上以契丹入寇,皆由雄、霸、沧州路,诏公知沧州,兼兵马钤辖
二月,公受命,疽发于其首,自忻乘肩舁至并州
三月有六日,卒于并,年五十有四。
公之仕也,积阶至金紫,检校司空,兼秩至御史大夫,勋至上柱国,爵至河东县食邑九百户
公病亟,命笔曰:「吾十年著一书,意今未毕,可传于世,吾将死矣」。
门人张景名其书曰《默书》,其言渊深而宏大,非上智不能窥其极。
公以默而著之,后必有默而观之、默而行之者,默之义远矣哉!
公以大儒名于天下,学者率以公为蓍龟,得公一顾,声名四出。
公好宾客,乐道人善,不以己之能而扬人之不能也。
尝谓张景曰:「吾于《书》,止爱《尧典》、《禹贡》、《洪范》。
斯四篇,非孔子不能著之,馀则立言者可跂及矣。
《诗》之《大雅》、《颂》,《易》之爻、象,其深焉,馀不为深也」。
公于经籍,皆极圣人之心膂,况经之下哉。
历代之兴亡治乱,星辰、气候、山川、地理,如示诸掌。
颇究《阴符》、《素书》,孙武之术,故其道不滞于物。
其为大贤人也,天下用文治,公是以立制度,施教化,而建三代之治;
天下用武治,公足以削暴乱,攘夷狄,而成九伐之勋。
惜乎不竟其用也,哀哉!
大名府王侍郎1019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范文正公别集》卷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
某启:闻乐府宏开,金石有发挥之望;
灵台峻立,风云无隐晦之姿。
延群奏以咸宣,俯多祥而益辩。
其况当具瞻之际,凝真览之明。
激扬驾说之音,妍丑思皇之俊。
咸歌乐育,熟议密藏。
恭惟知府侍郎声盈天湍,道润金璧。
俨神锋而不耀,蕴宝器以难名。
禀自诚之德之纯,赋将圣之才之美。
明明诏下,诸侯修北海之书;
穆穆宾来,天子得平津之策。
自是蹈扬仙室,迁历帝闱。
青简婉微,谨之垂法;
王书雅奥,含虞夏之遗风。
故能辅翊天家,参脩皇极。
沃心必符于舜好,论思岂止于曹随。
万化景彰,诸华砥定。
一元是问,属博阳之有忧;
六府既瞻,异延平之不惧。
密辞岩座,逊请藩庭。
周人讵有于流言,鲁哲曾无于愠色。
今则屏临三辅,岳镇万封。
辍妙算于庙中,抗雅歌于阃外。
束兵之伍,乐寿域以何长;
含哺之氓,赏春台之不足。
伫见下从佥论,上迪宸谋。
金堤启途,黄枢正位。
大明礼乐,不贻唐相之惭;
尽养圣贤,更广周文之意。
神明百揆,舞蹈万邦。
如某者善远芝兰,言疏黼黻。
静忘窥圃,顾玉器之未成;
进异括囊,愧金声之不振。
高山而讵至,腾夷路以何稽。
幸以亨会景炎,贲搜寒俊。
方领矩步,入拜侍郎之庭;
载纚垂缨,出预将军之幕。
当瓜期之未及,犹蓬累之斯行。
伏遇侍郎启辟圣门,仪形俊域。
实斯文之东道,乃吾党之南车
是兴请见之辞,稍露盍归之志。
虽拳拳希圣,曾无日月之阶;
而肃肃景贤,当有神仙之叹。
庶乎韩宣此日,得言在鲁之文;
吉甫异时,愿上维嵩之颂。
冀亲黄阁,永戴洪钧。
下情无任。
孔给事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二、《圣宋文选》卷九
月日,布衣孙复谨再拜献书孔知府龙图执事:复名晦迹沉,学夫子之道三十年,虽不为世之所知,未尝以此摇其心,敢一日而叛去。
所谓夫子之道者,治天下,经国家,大中之道也。
道基于伏羲,渐于神农,著于黄帝,章于、文、武、周公
然伏羲而下,创制立度,或略或繁,我圣师夫子,从而益之损之,俾协厥中,笔为六经。
由是治天下,经国家,大中之道,焕然而备。
此夫子所为大也,其出乎伏羲、神农、黄帝、文、武、周公也远矣!
噫,自夫子没,诸儒学其道、得其门而入者鲜矣,唯孟轲氏、荀卿氏、扬雄氏、王通氏、韩愈氏而已。
彼五贤者,天俾夹辅于夫子者也。
天又以代有空阔诞谩、奇崄淫丽谲怪之说,乱我夫子之道,故不并生之。
一贤殁,一贤出,羽之翼之,垂诸无穷,此天之意也,亦甚明矣。
不然,则战国迨于李唐,空阔诞谩、奇崄淫丽谲怪之说,乱我夫子之道者数矣,非一贤殁,一贤出,羽之翼之,则晦且坠矣。
既晦且坠,则天下夷狄矣,斯民鸟兽矣。
由是言之,则五贤之烈大矣!
后之人不以夫子之道为心则已,若以为心,则五贤之烈,其可忽哉?
近得友人石介书,盛称执事于圣祖家庙中,构五贤之堂像而祠之,且曰:「孔侯之心至矣,吾辈不是之,而将何之也」?
复闻之,跃然而起,大呼张泂、李蕴曰:「昔夫子之道,得五贤而益尊;
今五贤之烈,由龙图明」。
龙图公,圣人之后也,为宋巨贤,宜乎尽心于此矣。
龙图公其不尽心,则孰尽心哉?
国朝自柳仲涂开王元之禹偁孙汉公何种明逸放张晦之景既往,虽来者纷纷,鲜克有议于斯文者,诚可悲也。
斯文之下衰也久矣,俾天下皆如龙图,搆五贤之堂像而祠之,则斯文其有不兴乎?
吾辈得不奔走于墙之下,一拜龙图公之贤哉?
又且贺斯文将复也?
接之拒之,惟执事之命。
回外任郎官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景文集》卷五五
幸联郎舍,晚盍明簪。
间缘客鲤之来,厚枉书筠之问。
章兼辞笃,感与愧并。
钦惟陵邑之封,慎择星曹之俊。
岁成伫报,宸奖兹蕃。
愿遵明晦之宜,交集康宁之祉。
并游未日,结想何言。
江郎中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宋景文集拾遗》卷二○
睽风兹久,参讯良疏。
近缘子舍之行,厚枉书筠之问。
意兼辞笃,感与愧并。
钦惟灵浙之封,慎怿潜郎之俊。
岁成伫报,宸奖惟蕃。
愿遵明晦之宜,交集康宁之祉。
并游未日,结想何言。
大理评事张公墓志铭1040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宋景文集》卷五九、《皇朝文鉴》卷一四一、《楚纪》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呜呼!
有宋闻人张晦之之墓。
晦之名景江陵公安人
羁丱能长言,嗜学尤力。
未冠涉通艺文,颇班班言当世务。
贫不治产,往从崇仪使解人柳开
以文自名,而荐宠士类,一见欢甚,悉出家书畀之,由是属辞益有法度。
每曰:「今日在朝廷挈囊荐笏,谁踰晦之者」!
即厚遣,使如京师
富春孙仅沛国朱严成纪李庶号为豪英晦之敝衣与游,名称籍籍,美不容口。
真圣谅闇,未即听政,责有司精覆计偕,预者十一二,晦之名在第四,调主大名馆陶簿。
年少气锐,未能以智自将,坐公累为吏痛诋,贬全州,会赦还。
豪长者得罪,并坐所知,继为房、襄二州文学参军
晦之中废不用,则大覃思古今,为《洪范》、《王霸》二书。
常病浮图氏怪迂诞荒,塔庙日炽,虽服儒衣冠者,皆共宠神之,憖寘六经反为外典。
故因事见文,为纪传数十篇而辨折之。
虽与世舛驰,而自信不跲云。
康肃陈公尧咨,以西台舍人为本府,雅闻晦之,为言于上,复选楚州宝应主簿
最状应条,监司以闻。
大理评事、知泗州昭信县,淮岛伧杂,冯戾禨巫,晦之剪除房祀且百所,输入材瓦,以完吏舍。
急病职劳,邑人宜之。
转运使任其能,移掌真州务。
既又请通理州事,可制已报,会遘疾,终官下,年四十九,实天禧二年三月十日
噫!
世之言材而显,善而艾,皆若可信,如晦之终始报享,独大谬不然者耶!
晦之幼丧二亲,有终身之戚。
方其间关蓬累,而竭诚尽物,克襄事焉。
墓不用甓,既窆,则下土实之。
曰:「千岁后无为狐兔宅,不亦善乎」!
荆人高之。
咸曰:「张氏有子矣」。
事崇仪也,崇仪欲以兄子妻之,未归而亡。
又委禽于唐氏,生子一,早夭。
晦之即世,夫人奉柩以如许昌,将便时来南,以岁之不易,久而去室。
康定元年著作佐郎王仪太初始得护㡛,以某月日祔塴其先茔,从昭穆之图,成君志也。
三代之讳之行,则渤海胡旦康肃公为先圹之志若表在焉。
平生文章,门人万称集为二十五通。
太初与晦之再世中表,重节义然诺,且少相友善,故裒状丐文,而毕此封树焉。
铭曰:
皭才章兮懿淳孝,至膴仕兮难老,啬弗予兮孰天道。
蹇皇皇兮晚获伸,发吾怀兮露珍,甫半道兮摧华轮。
倚庐空兮无冢嗣,从稿殡兮二纪,魂茕茕兮何所止。
彼戚友兮义弗违,奉輤柩兮来归,穴虚祔兮人所悲。
兄弟鲜兮畴立后,神茫茫兮安究,尚立言兮参不朽。
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河中军府兼管内河堤劝农使驻泊军马公事护军彭城郡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公墓表景祐四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彭城公天圣七年四月薨于蒲,后三年,其子几葬公河南伊汭乡尹樊里。
又五年,几以著作佐郎方城,告于故吏尹某曰:「予父晚节,始得以谏议事先帝。
逮今天子初即位,列于从官,亮节直声,为时名臣。
然在朝廷不四五年,淹恤外藩,弗至大任。
是故道充于友朋,而未被于民论;
议通古今,或沮于当世,平素蕴蓄,有所不伸;
潜德隐行,晻暧弗彰。
大惧夫流风遗烈,寖失其传,愿揭石墓左以表之」。
恳让不克,辄论其阀阅云。
公讳烨,字耀卿
咸平初进士第,历河中临晋开封封丘主簿河南颍阳
著作佐郎、监陕州商税。
著作郎、知河中龙门县通判益州
天禧初,擢为右正言,旋判三司勾院,赐五品服。
三年,以本官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
四年,改右司谏,换工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判流内铨
五年,赐三品服,改三司户部副使
乾兴泛恩,转刑部,旋改吏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转运使
未赴职,奉使契丹
还,以本官充龙图阁待制,知三班院提举诸司库务
天圣二年,同知礼部贡举权开封府
三年,迁刑部郎中,充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
五年,徙河中府
治河中凡二年,年六十二。
公少为古文章,笃于风义。
始举进士,与张景定交论道,深相师友。
龙门宰,部有群盗,杀人不忌,会公领尉事,自捕悉擒之。
曰:「此剧盗也,送府或有叛去者。
且尉兵弱,不足为捍防」。
皆命斩之,一府服其果。
文康王公镇蜀,有以威暴上闻者,会公自蜀召还,对日,真宗问曰:「凌策王曙治状何异耶」?
曰:「前凌策,岁丰少事,得以平易治之。
比岁小歉,人剽轻,其心易摇,故王以严刑制之。
然所诛杀,特盗贼耳,未尝变陛下他法」。
帝善之。
初为谏官,属岁荐饥,后河东郡,公上言:「岁数不登,力役屡起,元元困苦,道殍相望。
宰相事也,未闻有济之之术,愿策免以塞群望」。
疏寝不报。
京师民间传有灵泉,饮者愈疾,议建祥源观。
诏初下,公上言:「前世有传圣水愈疾者,皆诞妄不经。
今盛夏亢阳,大兴土木,以营不急,非国事也」。
上清宫建,凡有兴作,皆推本符瑞,以答天贶,臣下罕有以土木沮议。
公沿古守正,无所惮焉。
又抗论时政,前后数十事,今掇其要者。
公以外官有劝农之号,而使穷民转徙,污莱弗辟,盖考课弗明,吏职废弛,寖以及此。
昔邵信臣南阳,辟田三万顷,此实效也。
守宰居位,皆积日以幸迁,非有意于民者。
宜申明考课法,一切为殿最以督之。
又请禁民弃孝养而事浮图、老子者,或受父母教及亲亡者勿禁。
先帝世,吏一受赂,终身不见齿。
及天禧晚政,稍被宽贷,或复得进。
公请重其制,累赦勿原。
又以荒岁入粟者,止与上佐虚名假之,不足为权时之制,宜自万石而上,得与武臣奏补子弟为比。
吏部旧制,择善吏为御史府主簿、三司法官。
时有旧臣,亦以亲属补其员,公请罢之,因言近臣对见,不当为子弟乞恩,以开幸进。
公以古之荐士受上赏,今罪有从坐,而赏不著,非沮劝之道。
宜较其章著者,推以恩典。
国家景德后,分部置使,总按刑狱,公以为郡守皆朝廷臣,转运使已专刺举之职,复置使按郡,非所以责任守臣而息狱讼也,当罢之。
河北平,诏劳帅臣逮吏卒,独不及民,公请蠲两河岁赋以宽之。
又建言黜章句篆刻之伎,崇尚学术,复聘士之礼。
其章疏大较如此,施行者盖一二焉。
有唐故事:拾遗、补阙,掌供奉、讽谏,得以廷论政事。
国朝授者,或兼儒馆,或领外字,专以宠文雅材干之臣,非复曩时职事。
天禧诏书置谏官、御史十二员,首得公与肃简鲁公宗道
二人为谏官,凡所论列,拜疏而已,未尝请对。
公援举故事,自是常得对,遂为故事。
及迁司谏,会论疏决刑狱事,章不下,固让不拜。
翌日章报,乃受命。
公厚于故旧,始终无少间也。
王文康寇莱公责官,朝士无往者,公叹曰:「友朋之义,独废于今世耶?
坐谴无愧矣」。
乃出饯之。
雅爱处士李渎之为人,终,公陈其高退之行,诏赠著作郎
其敦笃如此。
西京日,有归老之志,求领留司御史台,不允。
比召还,不诣阙,愿徙河中,卒如其请。
难进易退,有古君子之风焉。
公之先,代郡人,后魏孝文之迁都,因徙家于洛阳
十二代祖环镌,北齐中书侍郎
环镌生坦,隋大理卿
坦生政会,唐武德功臣封渝国公
政会生元意,尚太宗南平公主,位至洪州刺史
元意生奇,为吏部侍郎天授中为酷吏所陷。
奇生获嘉令慎言慎言河东褧,褧生秘书郎藻,藻生蔡州刺史符,符生洪洞圭,圭兄弟八人,崇龟、崇望最显,崇龟位至清海军节度使,崇望相昭宗,至左仆射
圭生大父赠太保讳岳,仕后唐,终太常卿
夫人赵氏封天水郡太夫人
太常生烈考赠太保讳温叟,事皇朝,终御史中丞
夫人李氏封永乐郡太君
公两娶赵氏,皆赞善大夫杲之女。
郡君有子七人:长曰贶,将作监主簿
次即著作君;
次曰先,将作监主簿
次曰邕、忱、兆、兢,并太常寺太祝
贶、先早亡。
女二人,长适大理评事王珣琇,次幼。
刘氏自中丞而上,事备累朝国书。
著作兄弟皆开敏有材称,著作又登进士第,能世其家矣。
今世衣冠,虽或前朝旧族,然经乱,大概离去旧邦,不则爵命中绝,谱谍散缺,无如刘氏蝉联盛大者。
又自渝公而下,至今十世,犹葬尹樊里,此其尤异者也。
初,以领贡部,某得奏名,及为河南,以掾吏事公,故著作君以家世之旧为请。
某撰述非工,独能不曲迂以私于人,用以传信于后,故叙先烈则详其世数,纪德美则载其行事,称论议则举其章疏,无溢言费辞,以累其实。
后之人欲见公德业,当视于斯文为不诬矣。
景祐四年月日刻石。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明抄本。
双羊山会庆堂记1055年 北宋 · 梅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宛陵先生集拾遗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余以附城之地势胜,神灵所栖,故建阁曰宝章,以严帝书;
为堂曰会庆,以安吾先君先叔画像。
有僧澄展,愿岁时奉香火。
澄展,先叔于其有恩。
虽然,抑之不欲背本,堂之前许其置佛,俾报恩奉佛两得焉。
况吾之亲域在其右,欲因以固护。
初,余一发意,吾乡孝子义士咸助以资。
噫,爱人之爱亲者,知其有亲也,不爱人之爱亲者,知其不有亲也。
不有其亲,则孟子所谓慕少艾、慕妻子、慕君者欤?
余老矣,慕亲而不可得见,见坟傍之草树不敢慢,常若吾亲髣髴在其下,唯恐令伤一草树,切切焉不忍去。
欲常居此,则业为王官;
欲致为臣,又无以自给。
僧能专事,藉以守之。
守之必精洁其宇,无令弃俗趣而乐处之,余之存心者此耳。
堂之经画,始终由吾里人张景崇。
崇力为之者,爱吾有其心,以吾贫不能自为也。
众人亦由景崇,然后从而爱之。
爱他人之爱亲者,于其亲可知矣。
吾不得不书,以示后人,知吾乡之多礼义,又书其姓于石阴。
至和二年八月初吉宛陵梅尧臣记。
君贶学士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二、《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五
状元监丞阁下:介守官在郓,及来南都,客车辚辚,从京师来,说皇帝亲临轩,第二榜状元君,驰文章声,轩轩压两制宗老儒师。
明道二年,皇帝举数十年已坠之典,绍神宗丕赫之盛礼,躬行东郊耕籍田。
典籍之臣、翰墨之士,逮天下濡毫奋英称文人者,属属接踵,趋丹凤门上,长幅钜轴,游扬歌颂今上之休烈伟侯者,千有馀篇。
殿中第其次,状元君在第一。
昨日潘公佐见过,又袖阁下与严上人《平台集序》相示,渊深粹纯,雄壮高拔,格如唐柳宗元刘禹锡,意若到韩退之吏部柳仲涂崇仪。
唐去今百馀年,独崇仪克嗣吏部声烈,张景仅传崇仪模象,王黄州孙汉公亦未能全至。
崇仪、贾公疏刘子望又○丁馯孤不克振,故本朝文章视于唐差劣。
复自翰林杨公唱淫辞哇声,变天下正音四十年,眩迷盲惑,天下钱钱晦晦,不闻有雅声。
常谓流俗益弊,斯二人遂丧,恐恐焉大惧圣人之道绝于地,欲以一毫发、一缕丝维持之。
虽可能施一毫发、一缕丝力,然道至重也,不有非常力莫能举之。
孔子下千有馀年,能举之者孟轲氏、荀卿氏、扬雄氏、文中子吏部、崇仪而已,岂一毫发、一缕丝力所能维持之哉!
故常思得如孟轲、荀、扬、文中子吏部、崇仪者,推为宗主,使主盟于上,以恢张斯文。
而不知有盟主在目前,乃汲汲焉狂奔浪走数千里外,以访以寻之,未得,且临餐忘食,中夜泣下,谓斯文必坠,不能使圣人之道大开而无塞也。
状元力排贬斥淫辞哇声,独以正音鼓唱乎群盲众迷,将廓然开明乎天下耳目,而早以文章得状元于天子。
今文章声琅琅落天下,不三四年,翱翔入两掖,代天子作训辞制命,号令乎天下,鼓动乎万物。
年不过三十,当论道珀廊,凝猷鼎席,熙帝谟,代天工,跻海内太平。
主盟斯文,非状元而谁?
噫!
孟轲荀卿扬雄文中子吏部能得圣人之道,止能维持之而不绝于地。
时无君,己无位,何尝施其道一二于斯民哉?
岂若状元,亲得赫赫圣天子,复旦暮当宰理天下,则又能施其道于吾君,致吾君卓然在乎三五之上;
施其道于斯民,薰然游乎至和之中。
呜呼!
物极则反,斯文弊亦极矣。
非陛下聪明神圣如、如,非状元恢闳伟盓如荀、孟,如韩、柳,斯文不复矣!
吾知夫三代、两汉之风,追还在于朝夕矣,区区李唐,岂足称举哉!
介不佞,学斯文、好斯道有年矣,幸缀状元之末,闻之喜不胜,急写数百言,致于阍寺,以贺斯文不坠地矣。
且贺圣天子亲临轩第二榜之得人矣。
不宣。
介再拜。
大宋故推诚保德崇仁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致仕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赠司空侍中文定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庆历八年闰正月1048年4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乐全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庆历七年冬十一月壬子,元老、太子太傅致仕陇西公薨于京师,有司以闻。
上惟先帝察公忠厚,任大节而属之以政,傅导储邸,顾托之意甚重;
又惟公德义之益,弼亮之勤,隐恫之深,为废朝,遣内司宾临,奠于位,赐恤异于他公。
故事,襚以司空侍中章绂。
常准功行,易名「文定」。
庚午,㡛帷就引,内使典丧,以返濮上。
越明年闰正月丙午,葬我文定公鄄城县邓侯乡。
三月,申命史臣,撰扬休烈,表之神隧。
盖恩礼始终备已。
按牒:公讳迪,字复古
先世自赵徙燕。
大王父在钦,以武材仕范阳军,逮唐季之难,渡河,乐濮之风土,营家老焉,遂徙名数为卫人,以公贵,赠太师
王父令洵,有知略。
初,人间湖湘之乱,盗取郴、连,周保权归朝。
公为桂阳监使,建策复二州。
逮潘尹吊伐,师竟道连以绝岭,俘刘鋹
库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判官,赠太师中书令
考护,明经术名法,以御史推直使案蜀狱,归节,因言陕部多留系,连逮纠纷,太皇为遣傅理出之。
召对苑中,问蜀故,中意,赐朱绂。
国子博士、知德州,赠太师尚书令蔡国公
曾王妣潘氏,王妣杨氏、白氏,妣边氏、继母刘氏,追封鲁、韩、燕、陈、魏五国太夫人
公学通古今,深博有大度。
初从河东柳先生游,每览公文章,未尝不称善,语门人张景高弁曰:「复古乎,辅相器也,且陶冶生辈矣」。
宾兴至都,士皆目属之。
礼部奏公第居下,及廷对,天子擢居第一。
召见,容止严重,姿表甚伟。
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徐州兖州
召试翰林,迁著作郎直史馆,入谢,加绯鱼。
寻充盐铁判官
属议东巡,命二辅臣联判泰宁,经置封事,以公贰之。
公始倅兖,尝言莱芜冶废不鼓,第繇民输铁课,凡高赀家率以冶败,至没入田产,械系孤婺,请罢冶赋。
大农张空簿计文不改,公议格。
及是,悫为鲁人请,勒封肆眚,竟命除之。
稍迁右司谏,徙知郓州
召纠都狱,改右史
江淮饥甚,朝廷忧之,授公安抚使,俾以便宜从事
公到部,督吏课,彻徭赋,通关市,散利已责,赈廪劝分,劳徕安集,所以救荒之术甚设。
虽穷乡,知上恩意之及,故年虽大杀,民罔荡析,牢无缧絷,野无敚𭤑。
复命迁宰士,簉铜盐,锡服三品。
未几,擢掌诰命。
车驾祠濑乡,升亳为集庆军,以公领州事。
谯境蒙幸复除,公为均节,其尝预调役者加优焉,故礼成旋跸,谯民忘劳。
郡介京东西、淮甸之交,逋慝之衢,地有盗久横,或昼操仗入城邑,陈、蔡、颍、寿皆警,县乡蒐阅,至出库甲,捕击久之。
公谢还禁兵,缓追罢购,盗益自宽。
微得其区橐,阴简骁士,农商服而匿诸蒙馆,盗相翔稍集,掩格歼焉。
为正封圻,疏沟渎,屡见善祥,而岁大穰。
代归,章圣以治亳之政,劳勉久之,公顿首谢。
会邈川犯秦陇,边遽相及,召对长春殿,上曰:「雍,关中根柢,卿有方面才,吾蕲君重镇抚之」。
即以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永兴军府。
陛辞,上慰谕:且召君,无慊行也。
寻除本道都转运使,诏赴秦庭按边。
驰度陇,行诸屯,拊循吏士,谍离种豪,以解虏谋。
缮筑堡障,守杜要害,因与曹玮图上方略
未几,果召还禁林,充学士,特蒙眷礼。
上欲时见公,俾领审刑,每奏决谳,辄见止,访以机政。
尝出沐,内珰亟召对于侧门,语及洮戎,曰:「吾属曹玮秦州,谓足办缓急。
比缘羌变,须济师,师未出,请上郡章,殆难以持重。
君其为吾谋帅」。
公徐对曰:「骑寇剽悍,略从诸小种,势甚张。
即入塞,而秦州婴城以守,何以摄戎狄?
战则兵不足,所以数告也。
沈勇有谋,威信著,捍边擒敌,无易者」。
时方议崇上帝徽号,上意难于出车,默然。
公曰:「陛下嘉与海内臣庶行稀阔礼,岂恶祠兵西郊乎」?
上前席曰:「然则奈何」?
公曰:「臣顷巡陕右,凡伍符库仗有细札小方,今在芾带」。
遂探以进,西兵在掌。
上阅之嘉叹,指笔牍授公,具疏诸戍卒乘,度留防守之备,命枢府悉发,会秦塞下。
顾谓公曰:「今日复见颇、牧在吾禁中矣」。
师仅集,告虏入境。
上召问公:「必克乎」?
公曰:「克哉」!
「何以言之」?
公曰:「兵法: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虏数扬轻言,欲以怒,为诱兵钞秦鄙,故见羸以致我。
虏虽知情,得不胜其贪忿,而卒自致,此为在彀中者,克之必矣」。
居数日,中贵人驰召公对于龙图阁
上迎谓公曰:「曹玮大败洮寇,来献戎捷。
公何料之审也」!
三都振旅,虏以破坏,故讫今三十年,慑不敢动。
宝元中戎饱飞,西陲驿骚,而汧、陇晏如,关辅赖以为安,实章圣公远策,而公任玮之材,折冲帷幄,惠绥来世。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其功利溥哉!
天禧初,旱蝗仍饥,县官经费不赡,上坐内阁召公入语,从容以三司所上计簿属公番阅,问:「财利何以取济」?
曰:「放于利而为政,导民抏敝,非王度也。
盖祖宗营内帑,以备师旅凶札。
今羌狄欸怀,边亡大费,出帑物以祋岁,振百姓之急,盛德之举也」。
上曰:「善!
盍以故事贷之」?
曰:「贷之为言,亏广大体,不若遂赐之」。
上喜,为制《财利论》,发内府金缯给度支,使无加赋天下。
公因启曰:「古之君人者,必时视民之所勤,民勤于力则功筑罕,勤于食则百事废。
曩者上封,诏郡国,勿伐木除道,宿顿传邮,以示恭俭。
已而祠汾、款亳,有司侈设,寝爽诏意,缮灵馆,殊庭,斩艾山林,更费无艺。
恒旸羽孽,乃天意所以申儆」。
上悚然,即禁采伐,弛力役,申戒四方,省不急之
公之论事,诚心为质,引义慷慨,不崇空语,故人主察其忠实,虚怀嘉纳,启心造膝,云补宏矣。
章圣尝目公廊庙之器,盖知公之深也。
寻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储闱肇建,始初预闻,及是,首除太子少傅,手疏援先朝之故以让,遂兼宾客
诏储后接宾客如师傅,累牍逊免,许从客礼焉。
赐之御篇《元良述》、《六艺箴》,勉以辅导之意。
俄迁礼部侍郎
寇忠悯公宫僚罢相,诐辞谰衍。
公因燕见,上颇问春坊事。
曰:「皇太子仁孝天纵,睿问日跻,群臣佐翼,实无过事。
或有他语者,臣请付御史辨之」。
上改容慰罢焉。
丞相缺,公以参知政事独当国,谋猷燮谐,率循训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面命之相者数矣,辄恳辞。
一日,对滋福殿东序皇太子趋下称谢曰:蒙恩擢宾客宰相,因再拜上,顾公其可复让欤?
翼日制出,以吏部侍郎太子少傅中书门下平章事,赐赉皆异数。
厚恩,厉精索虑,竭股肱之力,知无不为。
而与朱崖丁谓相同秉政,颛权不轨,公意在纲纪国体,论议不能平。
章圣不豫,始议储,后听决,立异,以为太子总万机,即上躬良已,殆难为朝廷礼。
进曰:「抚军监国汉唐以之。
上疾止如初,何愆于义」?
由是资善决事,国本固焉。
益横其心,间忠旧,钩党攀援相入,伤危不附,至辄除吏,不以闻。
公愤然语同列曰:「起布衣,无左右之先,上特达称举,十年至宰相,知竭诚奉公,岂能阿权臣取容乎」!
是日,廷数执邪罔谖,倾乱宪度,颛威福,悖大臣节。
因质责其状,乃并自劾奸臣窃国命而不能正,请同免。
上深感悟,叹公忠孝,又称「忠!
忠」!
者数四,遂与偕罢归班。
既还第,喜甚,所亲曰:「古之君子乎,无求生以害仁。
今日吾所以报也」。
属上疾稍侵,谋得施,顷之复相。
是日,除公户部侍郎、知郓州
真驾升遐,贬公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衡州团练副使,志且杀公。
或说:「衡州之谪,若士议何」!
曰:「是庸何伤!
他日好事生传衡州事,不过云『天下惜之』而已」。
时乾兴元年三月也。
七月败;
十二月,复秘书监、知舒州,徙建康,就改刑部侍郎
徙兖海,改兵部
徙东秦,又徙河南
诏朝京师,公既对留,五日而辞,绝口不及旧事。
至洛师,改尚书右丞,徙三城,就迁工部尚书
耕籍之岁,献后上仙,今上驰驲还公,授资政殿学士,图旧共政,遂复相。
章圣朝,公雅见亲重,君臣之际无间然者。
毅然庙堂,以身许国,自「临大故,弗能夺」。
不结党友,取游说之助,见加彊诐,播越在外,故莫为之地者。
精诚忠义,贯于神明,惟帝念兹,复我弼直。
然天资刚劲,秉心醇一,虽历危难艰阻,仅全折而不挠,正色益厉,当轴处中,用是亦弗能久也。
景祐二年,以刑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解机柄,留侍经筵,竟罥僿文,除太常卿、知高密
寻复秋官,徙彭门。
又改地官,徙兖海。
党羌不恭,大入内地,公上疏:「愿以属老臣」。
上曰:「是岂宜以烦耆德乎」?
诏慰答。
西师在野,辽戎睢盱,朝议藉公威重,绥定河朔,因授彰信军节旄,判天雄军。
吏民卒旅至于四夷,皆知公两朝二十年旧相,故不严而治,疆埸乂宁。
复徙青社,诏赴本镇。
过乡展墓,因慨然曰:「吾遭时至将相,幸全节义,不忝先人。
盍归来乎,佚吾馀日也」!
及曹南,遂引年还君事。
疏三上,天子悯以职务留,以除太子太傅致仕。
归老濮上,放怀物外,逍遥六年。
子东之以侍御史知杂奉安舆至都,使珰饷茗饵,致上意存劳,谓公:「不可彊自力一见我欤」?
公谢衰疾,竟弗入。
故吏曰:「吾笃老,槁骸灰心,圣君念雅素,傥加恩,是吾为子孙见也。
张禹数视其儿,犹市攫尔」。
启手足之日,无他恙。
时凝凛,偃毡庐中,顾左右曰:「安得大幄冒天下之寒者乎」!
神爽恬泊,颓然委化,享年七十有七。
配时氏,卒公约时,子东之请诸朝,追封永嘉郡夫人
继室荣国夫人皇甫氏
皆有德礼,式宪宗姻。
三子:曰东之,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徽之,度支员外郎京西转运使
皆以才进,著名迹,称贤士大夫,不藉世家。
幼辅之,太常寺太祝
六女:长归国子博士向绛,次祠部员外集贤校理张充,次太常博士王端,次未有行而亡,次归大理评事陈袭古,次在室。
诸孙、曾孙十一人。
德厚流光,宜乎世济其美者。
公孝于亲,友于昆季,笃于朋友。
不迁怒,不逆诈,计数回巧,不接心术。
不茍进,不洁退,功美不居,患难不悔。
誉善不为谄,嫉恶不为忌。
率由天至,非有勉者。
蕴之为行谊,发之为事业,在公之道,盖土苴尔。
夫夸者死权,矜者徇名,逞祸机而导争端,闻公之风,薄斯知敦,贪斯知约矣。
臣承学浅昧,然粗闻《春秋》义例矣,大君有命,敢诬信书?
铭曰:
侍中刚塞,蕴涵纯德,发为正色,隐然柱石。
章圣惠哲,察公忠烈,可临大节,托之喉舌。
遂付宰柄,爰属之政,实受命,宾傅储圣。
孽臣专朝,僻讹奸骄,钩连日嚣,我心郁焦。
感愤中激,志除邪偪,乃诚靖国,以宁社稷。
缀衣出庭,遘闵南征,不远湘衡,顾怀周京
大人继照,图旧广孝,显扬辅导,俄还廊庙。
平泰阶,谟明弼谐,若作梓材,尔惟盐梅。
师戍羌落,帝念辽漠,河朔,敌崩厥角。
宣力中外,文武尽瘁,若时进退,道德益大。
攻夺为利,太息为义,处心云异,于道同敝。
公冲而用,不激不耸,率诚以动,不勉伊中。
岩廊穆清,轸念老成,俾扬颂声,式昭典刑。
罢官西京回寄河南张主簿景祐元年1034年春末 北宋 · 欧阳修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归客下三川,孤邮暂解鞍。
鸟声催暮急,山气欲晴寒。
已作愁霖咏,犹怀祖帐欢。
更闻溪溜响,疑是石楼滩。
保明张景伯劄子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七
准宣头节文:「磁州奏,『据武安知县张景伯申,今月六日,有军贼约二十馀人入县,围却县城,有守把兵士三十馀人于县楼上相射,贼人中箭后便憁出往城西草市,打劫刘简家财物,乞指挥收捉去讫奏闻』事,宜令河北都转运司疾速体量诣实。
如是上件贼人曾打劫县城里面人户财物,所有本县官员,仰依近降指挥取勘施行。
并下提刑司火急指挥,应干系地分都同巡检使臣捕盗官等,仰立便部领兵甲弓手等会合捉杀,须管败获。
所乞权差兵士百十人防护县城,即仰转运司疾速相度差拨讫奏闻者」。
右,谨具如前。
当司勘会:先据磁州状申,今月六日,有军贼二十馀人入武安县内打劫,被知县张景伯部领守把兵士于县楼上相射,贼人中箭,出往城西草市内打劫刘简家财物。
粘逐前去,值夜捉贼不获,乞差巡检县尉会合捉杀,及乞于诸县添差守把兵士,及权差义勇防托。
当司寻遍牒都大捉贼徐夔,及地分巡检县尉等,分头捉杀。
及牒磁州,差兵士义勇,量支器甲,防守县城。
相次据徐夔及沙河县申,斫到贼头一个。
及胡承泽申,永年县百姓杀头二个。
又据磁州申,活捉到军贼张晸一人,斫到徐木大、赵二头二个。
其馀并是元被贼人驱虏去递铺兵士及百姓等。
并各诣逐处首身讫外,即目磁、洺之间,别无贼盗。
当司体量得上件贼人元初于武安县打劫,被知县张景伯与兵士三十馀人用命射中贼人,致其溃散,因此徐夔等接势收捉斫杀,方得尽静。
武安县,难议更行取勘。
谨具状奏闻。
唐郑浣阴符经序跋(二)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余自皇祐中公权所书《阴符经序》,遂求其经,云石已亡矣。
常意必有藏于人间者,求之十馀年,莫可得。
治平三年,有镌工张景儒忽以此遗余家小吏,遽录之。
信乎,余所谓物常聚于所好也。
黄著作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五、《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觏再拜汉杰著作兄足下:前日辱书,以觏所为《景德寺》及《邵武军学记》言浮屠事来讨。
觏不肖,然其为文有新意处,恐学者疑,唯欲人问,因详说之。
而譊譊之徒,背憎是务,莫肯告者,吾心恨此久矣。
汉杰乃惠然移书,使之明辨,不胜幸甚。
觏排浮屠固久,于《潜书》、于《富国策》,人皆见之矣,岂期年近四十、气志益坚之时而辄渝哉?
惟汉杰观厥二记不甚熟耳。
吾于此言,乃责儒者之深,非尊浮屠也。
民之欲善,盖其天性。
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暇及哉?
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
汉杰两执亲丧矣,亦尝礼佛饭僧矣。
如使《周礼》尚行,朝夕、朔月、月半荐新启祖,遣有奠虞,卒哭祔,小祥大祥,禫有祭,日月时岁皆有礼以行之,哀情有所泄,则汉杰必不暇曰七七、曰百日、曰周年、曰三年斋也。
吾故曰: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茍得而已。
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至于叙其传法,始卒甚详,此诚文势不得不然。
吾自「无思无为之义晦而心法胜」以下,言儒不能明其道,而释以其说象之。
故「嗣迦叶者师子达摩」以下,言此衰致彼盛也。
非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如「孔子,吾师之弟子」之类也。
若夫按白居易碑迹景云大师之事,盖取其与颜太师真卿等友善。
鲁公之大节,古今鲜俪,而善于一浮屠,必若澄观受知于韩吏部之比,其人材有足称者也。
景云乃景德之旧,因使其徒有所矜式焉。
然则取信于白居易,何尤哉?
又觏所谓「及味其言,有可爱者,盖不出吾《易·系辞》、《乐记》、《中庸》数句间」,汉杰以为仲尼、子思群圣人之作述,岂与此等说较论而争衡邪?
是诚汉杰之不思也。
且吾谓儒者「困于淫僻,恤乎罪疾,欲闻性命之趣,不知吾儒自有至要,反从释氏而求之」,然后乃曰:「及味其言,有可爱者,盖不出吾《易·系辞》、《乐记》、《中庸》数句间,茍不得已,犹有老子庄周在,何遽冕弁匍匐于戎人前邪」?
请详此意,岂谓仲尼、子思与之较且争乎?
盖以释之言虽有可爱者,亦吾圣人先已言之矣,何必去吾儒而师事戎狄哉?
苟不得已,尚不如学老、庄,其意亦昭昭矣。
彼释之书数千百卷,而不出吾数句间,其轻重如何哉?
汉杰责于人,无若是之暴也。
夫所贱郑、卫者,非谓全无五声十二律,不与雅乐相似也,唯其不中正耳。
毛嫱西施,面目亦与人同,岂彼数千百卷书,而无与吾圣人一句一字合者哉?
九流百家同出于圣人而有所偏耳。
圣人之备,其于用也交相济,故得中焉;
诸子之偏,其于用也执一而已,故有过有不及也,亦非谓无一句一字与圣人合者也。
譬诸良医之治疾,实者则泻之,虚者则补之,热者使之服凉,冷者使之服暖,故天下之疾无不治也。
圣人之道如此。
诸子则不然,见泻而者,则谓天下之疾皆可泻;
见补而者,则谓天下之疾皆可补。
于热于冷亦然。
故用药失宜,而疗病多死也,非谓其方不与良医相似也。
学者之视诸子若异类焉,是亦过矣。
汉杰罪我不如李习之不为僧作钟铭。
习之之论信美矣,然使唐来文士皆效习之所为,则金园宝刹,碑版若林,果谁作也?
来书谓张景《原道》颇正,汉杰何不视集中所记浮屠事凡几篇,其称述何如?
又谓「设不得已,犹可谨岁月,志工用,亦不害于正」。
若但岁月工用而已,凡人皆能之,何必吾文?
吾所是非,灼见如彼,岂尝害于正哉?
圣贤之言,翕张取与,无有定体,其初殊涂,归则一焉。
李汉所谓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
何须开口便随古人?
汉杰使我效李习之,胶柱矣。
今之学者,谁不为文?
大抵摹勒孟子,劫掠昌黎
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觏之施为,异于是矣。
既使明辨,敢不尽言?
汉杰察之。
十二月十三日,从表弟李觏再拜。
天池院张景诗云:若以山形比人骨,此池应合似泥洹) 北宋 · 陈舜俞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此峰巉绝与霄干,峰顶泓澄旱不乾。
天下定应添沆瀣,山头信亦有泥洹。
等閒云出千岩雨,取次龙归六月寒。
一勺自堪流(四库本作留)万古,何须低处羡波澜。
宝文阁待制郑公墓志铭元祐七年八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四、《范太史集》卷四三
元祐六年五月宝文阁待制国子祭酒郑公穆三上表乞骸骨,天子以提举杭州洞霄宫禄之,而不烦以政。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奏疏曰:「虽年过七十,精力尚彊。
自为布衣,闽中人称『四先生』,其一也。
平生历官,多掌学校。
在王府十馀年,持身清谨,未尝有过。
擢居左省,论议不茍;
复为祭酒
多士矜式。
旋观其人,终始无缺。
年耆德茂,力求引去,在进退,诚为可荣,而为朝廷计,则可惜也。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人君未□许之,故有不得谢者,则赐之几杖安车,自虞、夏、商、周皆然也。
祭酒为国子师,非藉其筋力趣办职事,正宜用老者为之,不必拘以年。
愿留旧职,以示朝廷贵老贪贤之美」。
不报。
太学诸生千馀人以状诣司业,又诣丞相府,请留公,亦不报。
公将行,公卿大夫多为诗以赠之,三学之士皆为诗,空学出祖,供张汴东门外。
三献酒,再拜堂下,学官拜堂上,辞诀而去。
都人观之,叹息曰:「所未见也」!
公至杭州明年正月,告终于皇华馆,年七十有五。
将葬,子璆使人来请铭。
祖禹接公于馆阁,又为僚于左省,实知公者,其何以辞?
乃序而铭之。
公字闳中,其先光州固始人
唐末,高祖王潮所虏入,遂死之,子孙家福州,今为候官人
曾祖讳某。
祖讳某,皆不仕。
考讳某,以公贵,累赠正议大夫
妣曹夫人,以贤孝称于乡党,生公及一兄一妹,尝教之曰:「汝曹当各为世人矩范,乃足吾志」。
追封文城郡太君
公醇懿端谨,出于天资。
始志学,闭门读书,或累月不出,至忘栉沐。
进退容止必以礼,与乡人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皆力古人,闽中号为「四先生」,天下闻其名,乡闾及四方之士称弟子者以千数。
进士,廷试不第。
正议丧,哀毁尽礼。
既葬,将庐于墓而终焉。
门人族属敦勉,且告以正议遗命,乃复有仕进志。
皇祐中,再至京师,六试于有司,四为第一,登进士末科。
初仕为河南府寿安主簿,诏任满以为国子学官。
寿安不数月,西京留守王举正奏为西监直讲,久之□前诏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博士
乞纳一官,先南郊追封考妣,许之。
集贤校理
求外补,得通判汾州
神宗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王府官犹缺员,陈襄御史知杂事,因进对,言府僚不可不慎择人。
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也」。
公居馆阁三十年,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在王府一纪,每讲说可为劝戒者,必反覆极陈之,二王深敬礼焉。
元丰三年,请外任,知越州,特迁朝散大夫
至则修校舍,饰先圣像,帅厉学者。
先是,鉴湖以旱乾,民多田于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至万缗,公悉奏免之。
未满秩,告老,差管勾杭州洞霄宫
上即位,元祐元年,入为国子祭酒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诸生上书乞公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
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
人曰:「郑公长者,居门下必简静」。
遇事抗直无所避,士论益多之。
解祭酒,许之。
五年,除宝文阁待制,复为祭酒
公自为直讲祭酒诸生请问,祁寒大暑,必朝服接之;
童子进见,亦以礼迎送。
诸生尊其经术,安其教训,心悦而诚服之,其成就人才为多。
都官郎中张景晟,公妻兄也,将死,遗公白金五百,托其孤。
曰:「托孤吾所愿,金岂宜有哉」?
归金而恤孤,皆得其所。
先妻陈氏,枢密直学士襄之妹,早卒,追封永福县君
继室张氏,太常丞师雄之女,封同安县君
陈夫人生一男三女。
男曰璆,通州军事推官
女,长适扬子张溥,次幼亡,次适左宣德郎林敷,先公卒。
孙男二人:畯、畛。
女一人。
公之东归也,过广陵,爱其土风淳厚,复迩先世之居,曰:「即此亦吾之故乡也」。
买地筑室于州之积善坊。
及公殁,璆遵遗命,以其年八月某日葬公于江都蜀冈之原。
铭曰:
有宋醇儒,曰郑先生
幼壮及老,惟一以诚。
乡党高其风,天下仰其名。
王府求傅,学者求师。
天子不违,皆以畀之。
惟其道德,众之所资。
有始有终,无愧幽显。
铭公之迹,以劝为善。
洪范小传1126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先《武成》以事天,后《洪范》以极天道,不称周年而称商祀,就箕子以访焉,则武成所谓乃反商政,政由旧者,于是乎在。
武王若曰:箕子者,吾商之旧三公也,吾欲有闻则访焉。
「帝乃震怒,不畀」:不畀者,不与也。
帝之不与鲧者,鲧失治道于天下也。
故声其恶曰:「彝伦攸斁」。
迹其不畀之实曰:「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禹嗣鲧之职,而鲧之所不举者,一日兴起也。
旧说废父与子者误也,其意私且狭也。
「天乃锡禹」者,锡其所兴也,锡则畀之也。
「《洪范》九畴,彝伦攸叙」者,天人德之也。
「初一曰五行」:五行得其叙,是谓「彝伦攸叙」。
土爰稼穑,水之润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皆具于土矣。
土何事之有?
其于稼穑则从人之欲而无不可也。
爰,曰也。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润下作咸,水,咸也。
炎上作苦,火,苦也。
曲直作酸,木,酸也。
从革作辛,金,辛也。
稼穑作甘,土,甘也。
「二、五事」:「一曰貌」,木也;
「二曰言」,金也;
「三曰视」,火也;
「四曰听」,水也;
「五曰思」,土也。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五行之具用也;
「四曰司空」,水也;
「五曰司徒」,土也;
「六曰司寇」,金也;
「七曰宾」,木也;
「八曰师」,火也(下缺。)
(上缺。)保之极也。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言人君人臣所以作极之术如此也。
人君之极,极于上帝;
庶民之极,极于吾君也。
「钦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当次于「五福」之畴。
「六、三德」:「一曰正直」,土也。
「二曰刚克」,火也,金也。
「三曰柔克」,水也,木也。
平康正直」,同土用土也。
「疆弗友刚克」,因水木用火金也。
「燮友柔克」,因火金用水木也。
「沉潜刚克」,因水用火也。
「高明柔克」,因火用水也。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当次于「五福」之畴。
「七、稽疑」:「曰雨」,木也。
「曰霁」,火也。
「曰蒙」,金也。
「曰驿」,水也。
「曰克」,土也。
「曰贞,曰悔」,五行具也。
蒙,金文作雺,天气下地不应也。
驿,今文作圛,升云半有半无也。
克,于龟象五行交相,尧与土之状相类。
「八、庶徵」:「曰雨」,木也。
「曰旸」,金也。
「曰燠」,火也。
「曰寒」,水也。
「曰风」,土也。
「曰肃,时雨若」,木以类从也。
「曰哲,时燠若」,火以类从也。
「曰谋,时寒若」,水以类从也。
「曰圣,时风若」,土以类从也。
咎徵「曰狂,恒雨若」,木自咎也。
「曰僭,恒旸若」,金自咎也。
「曰豫,恒燠若」,火自咎也。
「曰急,恒寒若」,水自咎也。
「曰蒙,恒风若」,土自咎也。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
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徵,家用不宁。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日月之行,则有有夏。
之从星,则以风雨」。
当次「五纪」之畴。
「九、五福」:「一曰寿」,土也。
「二曰富」,水也。
「三曰康宁」,火也。
「四曰攸好德」,木也。
「五曰考终命」,金也。
惟五福实亦备用,如寿富而康宁,康宁而寿富,攸好德而考终命,考终命而寿富之类。
「六极」:「一曰凶短折」,土也,金也。
「二曰疾」,火也。
「三曰忧」,火也。
「四曰贫」,水也。
「五曰恶」,木也。
「六曰弱」木也。
说之二十年前为《洪范》之学,本诸伏生刘向、一行,而古今之说不敢遗也,为传数千言。
靖康丙午冬遇金贼于睢阳,五世图书悉以灰烬,宁知有吾之《洪范传》?
今年戊申冬飘流金陵,遇东里好学后生,尝标记予传之五行于本书,予欣然见之,如睹再生之物也。
方抱病危弱,于冬至前一日因作此小传,自安其私也。
而念学者之益,良亦未易议也。
二十二日壬寅。
至其次序,则多本诸泰山姜至之先生,论五行则张廷评景发之云(《嵩山文集》卷一一。又见《经义考》卷九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二。)
师火也:原无,据四库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