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禘说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六、《河南程氏文集》遗文、《晦庵题跋》卷二
禘其祖之所自出,始受姓者也;其祖配之,以始祖配也。文、武必以稷配,后世必以文王配。所出之祖无庙,于太祖之庙禘之而已。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也。周之后稷生于姜嫄,姜嫄以上更推不去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配天者须以后稷。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即天也。聚天之神而言之,则谓之上帝。此武王祀文王,推父以配上帝,须以父也。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不曰武王者,以周之礼乐出于周公制作,故以其作礼乐者言之。犹言「鲁之郊禘非礼,周公其衰」,是周公之法坏也。若是成王祭上帝,则须配以武王。配天之祖则不易,虽百世惟以后稷,配上帝则必以父。若宣王祭上帝,则亦以厉王。虽圣如尧、舜,不可以为父;虽恶如幽、厉,不害其为所生也。故《祭法》言「有虞氏宗尧」,非也。如此则须舜是尧之子。茍非其子,虽授舜以天下之重,不可谓之父也。如此,则是尧养舜以为养男也,禅让之事蔑然矣。以始祖配天,须在冬至,一阳始生,万物之始,祭用圜丘,器用陶匏稿秸,服用大裘。而祭宗祀九月,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帝者生物之祖,故推以为配,而祭于明堂也。本朝以太祖配于圜丘,以祢配于明堂,自介甫此议方正。先此祭五帝,又祭昊天上帝,并配者六位。自介甫议,惟祭昊天上帝,以祢配之。太祖而上,有僖、顺、翼、宣。先尝以僖祧之矣,介甫议以为不当祧,顺以下祧可也。何者?本朝推僖祖为始,已上不可得而推也。或难以僖祖无功业,亦当祧。以是言之,则英雄以得天下自己力为之,并不得与祖德。或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物岂有无本而生者?今日天下基本,盖出于此人,安得为无功业?故朝廷复立僖祖庙为得礼。介甫所见,终是高于世俗之儒。
论明节皇后不当立忌状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庄简集》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准西上閤门关:「准太常寺关:今年迎奉道君太上皇帝,若在四月二日到京,缘当日系明节皇后忌辰,合分定奉迎及行香官」者,臣尝考求典礼,明节皇后不当立忌。昨缘太常少卿林震率意迎合,妄援温成故事为明节皇后立忌,因以为例,不复讨论,遂使圣朝著非礼之举,贻讥后世,不可不革。窃详忌日之制,罢乐废务,修斋行香,皆子孙致其追慕之诚。五季之乱,可谓无礼法矣,周世宗宣懿皇后入庙,议者犹以太后在上,疑祔庙之后,立忌非便。嘉祐中言者以久雨阴沴,宗庙之礼恐有未顺,且谓城南立温成庙,四时祭享,并同太庙之礼,盖当时有司失于讲求。商宗遭变,饬己思咎,祖己训以典祀无丰于昵。况以嬖宠列于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宗庙之意也。熙宁中有司议改温成庙为祠殿,岁时遣宫臣行事,忌日斋祭,并合废罢,识者是之。今陛下初嗣历服,宜大正始之时,宗庙国之大事,伏望圣慈下有司讨论典礼,务合中制。所有明节忌辰,乞且依温成故事罢。百官奉慰行香,止令内臣就祠殿行事,荐以常馔,庶合典礼。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责罚程文官刘嗣明等诏(政和三年闰四月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七
刘嗣明、林震、苏桓、谢湜可特降一官,顾文降一资,内顾文、谢湜仍放罢。郭从骏放。馀依已得指挥。
舍人林公时敷集句后序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二、《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二
章句之士,溺于所长,以自窘束,不肯弃绳度,坏藩维,放乎大肆,求夫忘其所能,寓于不得已,合众巧,收天地万物之奇以为功,未有也。介翁深于诗,不自立户牖,其欣于所遇,悲于所感,赋事体物,酬饯贽赠,一取它人语而檃括之。章成,千态万状,贯穿妥帖,不见罅隙,皆足以发难显之情。至其奔放曲折,莫可排障,浩浩汩汩,行于地中,是岂章句士所能为哉?自风雅之变,建安诸子、南朝鲍庾谢辈,至唐以诗鸣者,何止数百人,独杜子美上薄风骚,尽得古今体势。其它旁门异派,如沈、宋、韩、柳、贺、白,韦应物、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张籍、卢仝、韩偓、温庭筠之流,其精深雄健,閒淡放逸,绮丽软美变怪,人自为家。而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后世或以为讥。乃欲奴仆命之,拔其尤,揉而置之关纽间,使出一口,如捋狼,如探虎,如阵市人,噫,可以为难矣!集句,唐人号为四体,国朝石曼卿始以为名。至元丰临川王文公,进乎技矣。东坡好为高世说,雅不与临川相能,故有鸿鹄、家鸡之比。自是靡然不复相尚。其后学诗者流,闻于膏馥之馀,爬罗牵挽,仅相比属,则揣意语近似而命之题,虽形模具存,真木偶人,愔愔无复生气。观介翁之作,失喜自贺,不意复见前辈。向使坐荃蘅兰蕊之室,享笙竽琴瑟之奏,登鲂鲤牛心熊掌而脍炙之,不足喻其美且乐也。介翁敏博而文,读书过眼辄诵,自著及训解卷百有奇。煨烬之馀,唯此藁存。其所用诗,上下数百年,凡二百八十家。且曰:「惜哉,使我不得置东坡,山谷语于其间也」!其受才廓达雄骜,大而难用,立朝不避怨嫉,宦不遂,抱其蕴以死。乐天尝叹陈子昂、杜甫各死于一拾遗,诗人之蹇,古以为恨。翁为泮宫先生于东平,仆时在诸生中。及后雠书天禄,翁为道山长。翁没二十年,得其子𫾻妻之。呜呼!仆也从翁之久之亲,而不得见此诗于翁之未没,而亲炙论辨范模之,戚焉不解于心,故书其后以志。
祭林时敷舍人文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八、《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三、《永乐大典》卷一四○四六
惟公抱英特不世之才,负闳远有为之志。皇皇华国之文,谔谔济时之义。伟擢秀于词林,实蜚英于蚤岁。方握兰于华省,继簪笔于清陛。爰待命而剧迁,俄分符而阃寄。惟峣峣与皓皓,宜入朝而见忌。虽喜愠之不加,而荐绅惜君子之居外。谓将蹑青云而坐庙堂,扶圣神之至治。何不憖此一老,奄衣冠而永弃。呜呼哀哉!嗟贱子之登门,辱顾遇之特异。抠衣汶水之生,歛板蓬山之吏,接謦欬于三馀,获周旋于两纪。怅契阔之十年,绝音书于万里,何一诀而终天,惨临风而酸鼻。念旧盟之可寻,幸庶几公之有子。予托姻好于松萝,俾蘋蘩之是祀。兹有事于窀穸,属涓辰之将至。虽女子之有幸,顾妇仪之未备。生不服勤于箕帚,葬不致恭于赗襚。敢陈奠于椒浆,写馀哀于一诔。噫!德何臧而年胡不长,才何大而仕胡不遂?意馀芳而剩馥,流后昆与来裔。冀精诚其有知,永毋忘于下庇。
跋富公帖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二、《方舟集》卷一三
富曾再入相,而清献参大政,此帖盖自尹蜀日除谏院,以蜀政之美为异时鼎轴张本。然介甫执政,晦叔入为言官,诸公者皆去矣。
跋范元卿所藏醉翁帖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五、《省斋文稿》卷一七、《益公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南宫舍人范元卿所藏醉翁帖。翁喜贤俊,重交游,出于天性,其立朝尤相善者,刘与蔡也,观此略可见矣。今居士前后集有手书数卷,而寄原甫帖在焉。所谓「用快大过」及「饯圣从,与景仁、介甫清坐终日」等语良是。至于「才薄任过,有望于公以济不逮」及「未归间,不惜时枉问」之类,大率意同辞异。独论简事为、外名迹几百言,而真迹殊无之;「数日大风」至「照管公仪家」,则集本略不载。夫尺牍出于信笔,非若著书容有删润也,纵使人传写差误,亦当不过十数字,乃尔异同,何耶?谓二者非一时所作,则又事辞不应甚似如此。元卿素以博洽闻,愿质疑焉。淳熙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诗话(上)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诚斋集》卷一一四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子美《武侯庙》诗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何逊《行孙氏陵》云「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也。杜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庾信「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出」「上」二字胜矣。阴铿云「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杜云「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又云「水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此一联胜。庾信云「永韬三尺剑,长捲一戎衣」,杜云「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亦胜庾矣。南朝苏子卿《梅》诗云「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介甫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述者不及作者。陆龟蒙云「慇勤与解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春」,介甫云「慇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头自在春」,作者不及述者。
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落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此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字耳(贾云「桃花历乱杏垂香」,又「不为吹愁」,又「惹梦长」。)。
东坡云:「春霄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人寂寂,鞦韆院落夜深深」。介甫云:「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二诗流丽相似,然亦有甲乙。
「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宛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岳度尽松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又「白摧圬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又「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又「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此杜子美诗体也。「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又「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又「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又《李白画像》「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浣吾足乃敢嗔」,此东坡诗体也。「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又「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堟中粹温」,又「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此山谷诗体也。
《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余以为不然。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子美《重阳》诗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夏日李尚书期不赴》云:「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诗有一句七言而三意者:杜云「对食暂餐还不能」,退之云「欲去未到先思回」。有一句五言而两意者:陈后山云「更病可无醉,犹寒己自知」。
诗有句中无其辞而句外有其意者。《巷伯》之诗,苏公刺暴公之谮己,而曰「二人同行,谁为此祸」?杜云「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上言其力贫,故曰「赊」,下言其无使令,故曰「亲」。又「东归贫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上有相干之意而不言,下有恋别之意而不忍。又「朋酒日劝会老夫,今始知嘲其独遗」,已而不招也。又夏日不赴而云「野雪兴难乘」,此不言热而反言之也。唐人云:「葛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又《钓台》:「如今亦有垂纶者,自是江鱼卖得钱」。唐人《长门怨》:「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崔道融云:「如今却羡相如富,犹有人间四壁居」。
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有无。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韩子苍《衡岳图》:「故人来自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此亦是用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杜牧之云:「我欲东召龙伯公,上天揭取北斗柄。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见底看海空」。李贺云:「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褒颂功德五言长韵、律诗,最要典雅重大。如杜云:「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八荒开寿域,一气转鸿钧」。又云:「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彫梁」。李义山云:「帝作黄金阙,天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是夕降元精」。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唱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雅重大。和此诗者,岑参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最佳。
七言长韵古诗如杜少陵《丹青引》、《曹将军画马》、《奉先县刘少府山水障歌》等篇,皆雄伟宏放,不可捕捉。学诗者于李、杜、苏、黄诗中求此等类诵读沉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此《诗》与《春秋》纪事之妙也。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唐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惟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后宫迟」,可谓怨诽而不乱矣。近世陈克《咏李伯时画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是得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污秽乎?惟李义山云「侍燕归来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污矣。
士大夫间有口传一两联可喜,而莫知其所本者。如「人情似纸番番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又「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又「薄有田园归去好,苦无官况莫来休」。又《贺人休官》:「重碧杯中天更大,软红尘里梦初收」。竟不知何人诗也。又有嘲巧宦而事反拙者,「当初只谓将勤补,到底翻为弄巧成」,此尤可笑。
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余尝与林谦之论此事,谦之慨然曰:「但吾辈诗集中不可不作数篇耳」。如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自者我也。「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则意味深长,幽然无穷矣。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分江」二字,此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此倒语也。尤为诗家妙法,即少陵「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又翻却卢仝公案。仝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初学诗者须用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如山谷《猩猩毛笔》:「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平生」二字出《论语》;「身后」二字,晋张翰云「使我有身后名」;「几两屐」,阮孚语;「五车书」,庄子言惠施。此两句乃四处合来。又「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春风春雨」,「江北江南」,诗家常用。杜云「且看欲尽花经眼」,退之云「海气昏昏水拍天」。此以四字合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梗。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
诗家备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如山谷《猩猩毛笔》是也。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其毛作笔用之抄书,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以咏物,初非猩猩毛笔事也。《左传》云:「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而山谷《中秋月》诗云:「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泽皆龙蛇」。《周礼·考工记》:「车人盖圆以象天,轸方以象地」。而山谷云:「丈夫要弘毅,天地为盖轸」。孟子云:「武成取二三策」。而山谷称东坡云:「平生五车书,未吐二三策」。
孔子老子相见倾盖,邹阳云「倾盖如故」。孙侔与东坡不相识,以诗寄东坡,和云:「与君盖亦不须倾」。刘宽为吏,以蒲为鞭,宽厚至矣,东坡云:「有鞭不使安用蒲」?杜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苍苔,如何不饮令心哀」?东坡云「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此皆翻案法也。余友人安福刘浚字景明《重阳》诗云「不用茱萸子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得此法矣。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阳无限好,其柰近黄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唐人《铜雀台》云:「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寄边衣》云:「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折杨柳》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皆佳句也。如介甫云:「更无一片桃花在,为问春归有底忙」?「秪是虫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百啭黄鹂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不减唐人。然鲜有四句全好者。杜牧之云:「清江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唐人云:「树头树尾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韩渥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蔷薇花在否,侧卧捲帘看」。介甫云:「水际柴扉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四句皆好矣。
五言长韵古诗如白乐天,《游悟真寺一百韵》,真绝唱也。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如少陵《羌村》、后山《送内》,皆有一倡三叹之声。
自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近时后进有张镃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徐贺恭仲、汪经仲权。前五人皆有诗集传世。谦之常称重其友方翥次云诗云:「秋明河汉外,月近斗牛旁」。延之有云:「去年江南荒,趁逐过江北。江北不可住,江南归未得」。有《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涂应减两三程」。东夫《饮酒》云:「信脚到太古」。《登岳阳楼》:「不作苍忙去,真成浪荡游。三年夜郎客,一柂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又:「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至能有云:「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到梅边有别春」。功父云:「断桥斜取路,古寺未关门」。绝似晚唐人。《咏金林禽花》云:「梨花风骨杏花妆」。《黄蔷薇》云:「已从槐借叶,更染菊为裳」。写物之工如此。余归自金陵,功父送末章云:「何时重来桂隐轩,为我醉倒春风前。看人唤作诗中仙,看人唤作饮中仙」。此诗超然矣。昌父云:「红叶连村雨,黄花独径秋。诗穷真得瘦,酒薄不禁愁」。武子云:「自锄明月种梅花」。又云:「吹入征鸿数字秋」。渊子云:「煖分煨芋火,明借绩麻灯」。又:「客路二千年五十,向人犹自说归耕」。平甫《题钓台》:「醉中偶尔闲伸脚,便被刘郎卖作名」。恭仲云:「碎斫生柴烂煮诗,又有姚宋佐辅之」。一绝句云:「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花越样明。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僧显万亦能诗:「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又《梅》诗:「探支春色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又:「河横星斗三更后,月过梧桐一丈高」。又有庞右甫者,使虏过汴京云:「苍龙观阙东风外,黄道星辰北斗边。月照九衢平似水,胡儿吹笛内门前」。吾族前辈讳存字正叟,讳朴字元素,讳杞字元卿,讳辅世字昌英皆能诗。元卿年十八第进士,其叔正叟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吾乡民俗,稻未熟,摘而蒸之,舂以为米,其饭绝香。元素有诗云:「和露摘残云浅碧,带香炊出玉轻黄」。余先太中贫,尝作小茅屋三间,而未有门扉,干元卿求一扉,元卿以绝句送至云:「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昌英有绝句云:「碧玉寒塘莹不流,红渠影里立沙鸥。便当不作南溪看,当得西湖十里秋」。
吾州诗人泸溪先生安福王民瞻,名庭圭,弱冠贡入京师太学,已有诗名。有绝句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在蓼花湾。回头贪看新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绍兴间宰相秦桧力主和戎之议,乡先生胡邦衡名铨时为编修官,上书乞斩桧,谪新州。民瞻送行诗:「一封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议,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海间。不待百年公议定,汉庭行召贾生还」。「大厦元非一木支,要将独力拄倾危。凝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秪心知。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有欧阳安永上飞语告之,除名窜辰州。孝宗登极,召为国子监簿,以老请奉祠,除直敷文阁、宫观。
尤延之尝诵吴则礼诗:「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满船卖了洞庭柑,雪色新裁白纻衫。唤得吴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又:「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神宗徽猷阁成,告庙祝文,东坡当笔。时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陈无己毕集,观坡落笔云:「惟我神考,如日在天」。忽外有白事者,坡放笔而出,诸人拟续下句,皆莫测其意所向。顷之坡入,再落笔云:「虽光辉无所不充,而躔次必有所舍」。诸人大服。
润州火,爇尽室庐,惟存李卫公塔、米元章庵。元章喜题塔云:「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有轻薄子于「塔」「庵」二字上添注「爷」「娘」二字。元章见之,大骂。轻薄子再于「塔」「庵」二字下添注「飒」「糟」二字。盖元章母尝乳哺宫中,故云。「糟」字本出《汉书·霍去病传》云「鏖皋兰山下」,注云:「今谓糜烂为鏖糟」。轻薄子用「糟」字黏「庵」字,盖今人读「鏖」为「庵」,读「糟」为子甘切。添注遂成七言两句,云「神护卫公爷塔飒,天留米老娘庵糟」矣。
乡先生刘尚书才邵字美中,云刘弇伟明献《南郊大礼赋》,首句云:「粤惟古初,豺獭有祭」。大(音惰)小大南郊大礼,祭天地祖宗,而比之豺獭之祭,此譬如千乘万骑羽猎长杨,而于其间说斗虾蟆。
刘侍郎岑字季高,居建康。中书舍人张孝祥字安国,时为师,还往甚密。一日安国忽具衣冠造季高,季高惊异未出,先令人问盛服而来何故。安国曰:「欲北面书法」。季高不辞让,著道服而出。安国即令人扶季高纳再拜者再,季高亦不辞让。安国请曰云云,季高答曰云云,大意令安国学李邕书。
徽宗尝问米某:「苏轼书如何」?对曰:「画」。「黄庭坚书如何」?曰:「描」。「卿书如何」?曰:「刷」。
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故孝宗与今上皆作孙字。
韩退之《答李师锡书》云:「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与则如元宾焉」。此用石勒语。王浚赠勒麈尾,勒悬之壁间,每瞻仰之云:「王公不得见,见王公之玩好如见王公焉」。退之作《河南少尹李素墓铭》云:「高其上而坎其中,以为公之宫,奈何乎公」!此用东方朔谏武帝近董偃云:「奈何乎陛下」!退之《上宰相书》云:「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此用《左传》语。南蒯将叛,邑人歌之曰:「恤恤乎,湫乎,悠乎」!又《杜兼墓铭》云:「事在于人,日远日忘」。此用《晋书》张骏语,谓「中原之于晋,日远日忘」。又《平淮西碑》自「皇帝曰光颜汝为陈许帅」,曰重胤云云,曰弘云云,曰文通云云,曰道古云云,曰愬云云,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此用《舜典》命九官文法也。
柳子厚《答韦中立书》云:「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用《周礼·考工记·函人》句法,云:「视其钻空,欲其惌也,视其里,欲其易也;视其朕,欲其直也。櫜之欲其约也;举而视之,欲其丰也;衣之欲其无齘也」。
韩退之《行箴》云:「宜悔而休,汝恶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柳子厚《忧箴》云:「宜言不言,不宜而烦。宜退而勇,不宜而恐」。二箴相似,未知孰先为之者。曾子固《王无咎字序》云:「以颜子之所以为学者期乎己,余之所望于补之也。假借乎己而已矣,岂予之所望于补之哉」!此用孟子句法:「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而介甫《送陈升之序》云「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望于升之也」。子固《送王希序》、介甫《九曜阁记》言洪抚两州山川之胜、游览之乐,亦大略相似,未知孰先为之者。
又与朱编修书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五、《浪语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即日新春尚凛,伏惟养蒙党里,自天祐之,台候动止万福。某仰德之高,闻风之说,于今盖有年矣,目无因而前,无介而见,有所不敢。去秋林扩之见过,具道其兄择之,不以某之庸不肖,亟以姓名误听,且蒙诱掖之意,以故忘其愚且鄙也,辄冒贡以尺书,仰蒙大度纳污,不见诛绝,教翰宠荅,慰藉瘽卷。自顾何人,奚以取此。感愧之剧,未易名言。诲喻谆谆,仰见严于出处之际。某滔滔昧进,固不足以知此,然而仁人蒿目,其将如苍生何?将毋有莘之耕,必待礼而应也。某意无可无不可,不犹愈于甚邪?想惟不拔之潜,决不以狂言动。愚见如此,其敢有隐情乎!丐一思之,勿以人废言也。下问湖学,其兴废之所由来,诚如高旨。甚可惜者,异时作人之地,今为利害之场与刑名之习耳。庆历所取,则今学规与夫作院制器之法,故府焚于延火,求之略无可證,询之耆旧,亦无存者。惟闻学之斋馆与伸道、义胜、澡德、诚明四斋为安定旧名,馀不可见。时虽分艺以教,盖初不以名斋,士虽学书,不废骑射琴瑟。今斋馆中射堂尚存,泮池之旁犹有乐斋之目,门人之盛,后皆镵名《登科记》中。学中旧存当时赐书与孔子、伯鱼画像,亡轶殆尽。比方略整齐之,此外无传,可为伤叹。为之师匠,某何者而辱望以此邪?然与朋友共成之,不敢不勉,方惧罪斥,讵能如所欲哉?教以安定之传,盖不出乎章句诵说,校之近岁高明自得之学,其效远不相逮,要终而论,真确实语也,某何足以知此。蒙诲之及,故敢言之。子路「何必读书」,孔子恶其佞;子夏「必谓之学」,不可谓不知言。二者岂无说邪?昧者盍少思之。尝谓翼之先生所以教人,得于古之洒扫应对进退,知其说者徐仲车尔,馀子类能有立于世,是皆举其一端。介甫诗以宰相期之,特窥其绪馀耳,成人成己,众人未足以知之。且君子道无精粗,无小大,是故致广大者必尽精微,极高明者必道中庸。滞于一方,要为徒法徒善。汉儒之陋,则有所谓章句家法,异端之教,则有所谓不立文字,稽于「政在方册,人存乃举」,礼仪威仪待人以行,智者观之,不待辨而章矣。民之秉夷,向也明于西洛,今焉泯泯,舍门下其谁取正?倾囷自献,庶几击而发之,毋惜炉锤,痛加橐籥,尚祈阶以有立,免为小人之归。此区区所望于下执者,万丐哀而药之。《胡先生言行录》、《范淳夫集》谩备藏史,轻渎至愧,程《易》、胡《易》郡有模板,不敢献所厌饫。林择之书以浼门吏,丐求端便送之。
与陈同甫书 其四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五、《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一○
前日人还,悤悤作答,殊不究尽。荐沐手笔,从审寒暄不齐,尊候万福。某倚庐待尽,无足言者。《论事录》前此固知来意,但某窃谓若实有意为学者,自应本末并举。若有体而无用,则所谓体者,必参差卤莽无疑也。特地拈出,却似有不足则夸之病。如欧阳永叔喜谈政事之比,所举边事、军法,亦聊举此数字以见其馀,固知其不止此也。然此书若出于学者,亦不为无益,但气象未宏裕耳。经世之名,却不若论事之质也。横渠之学,恐不必立一语指名之。《易传》见令人校对。来谕谓世间事不可作意,此语诚然。吾曹要须深体之,非止为一书设也。欧文建本所刊《明用》、《原弊》、《兵储》、《塞垣》、《本论下(《本论》止有两篇,建本中篇乃下篇。)》,前辈谓非欧公文,恐欲知。跋语引策问,意思甚有味。说神宗、介甫处,语言欠婉,鄙意欲稍增损,云:「荆国王文公得乘其间,而执之以伯者功利之说,饰以三代之文,正百官,定职业,修兵民,制国用,兴学校,百度交举而其实有管、晏之所不道。神宗皇帝睿智浚发,察其非真,退之于钟山,九年不召。然天下稍骛于功利而不可禁,学者又习止,天下不复道矣。神宗盖益厌之,疆事方兴,未遑改作,此子瞻之所为深悲而屡叹也」。又科举之文,犹有宣、政之遗风,语亦太劲,欲增损,云:「科举之文,犹未还庆历、嘉祐之盛,人以诚意来止,安得行吾私于其间哉」?此语颇似有病,删此数句,文意亦相接,盖处大事者必至公血诚相期,然后有济。若不能察人之情而轻受事任,或虽知其非诚而将就,借以集事到得结局,其敝不可胜言(惟当轴处中者翕受敷施,乃可用此说。然亦当知斟酌浅深,此又非范公当时地位也。),所谓吾知国事而已,安得行吾私于其间哉!私本不当有,若云不行,已是第二义。若又云以国事而不得行吾私,又是第三、第四义也(固知此语是谈治道者常话,然吾曹讲论,政当刬除根源,不可留毫发之病,非欲为高论也。)。所以缕缕者,非为此跋,盖为有意斯世者,多于此处蹉过,往往失脚耳。此段话更有非书能尽者。寻常两家,多各持门户,少得平实之论,更俟面讲乃尽。「虽范忠宣犹不能以知之」,欲增损云「虽范忠宣始犹未尽知之」。盖观忠宣元祐、绍圣之际则深知此理矣,所以不欲断定也。委曲之教,极见诚意,自此谨当奉教。向来亦非有所回互,但与世酬酢之久,虽与故旧书,有时笔下多惯耳。
师训拾遗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克斋集》卷七
伏羲当时画卦,只如质珓相似,初无容心。易只是阴⚋阳⚊,其始一阴一阳而已。有阳中阳,阳中阴;有阴中阳,阴中阴。阳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再得阳,即是☰,故乾一。或得阴,即是☱,故兑二。阳中阴⚍,亦看上所得如何。或是阳,即是☲,所以离三。或得阴,即是☳,所以震四。阴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或得阳,即是☴,所以巽五。或得阴,即是☵,所以坎六。阴中阴⚏,看上面所得如何。若得阳,即是☶,所以艮七。再得阴,即是☷,所以坤八。看他当时画卦之意,妙不可言。
余正叔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谓杀身者,只是要成这个「仁」。先生曰:「若说要成这个『仁』,却不是只是行所当行而已」。
因说工夫不可间断。曰:「某苦臂痛,尝以手擦之,其痛遂止。若是或时擦,或时不擦,无缘见效,即此便是做工夫之法」。余正叔退,谓文蔚曰:「擦臂之喻,最有味」。
余正叔问:「子路问成人,孔子对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只此四者,如何便做得成人」?先生曰:「备此四者,文之以礼乐,岂不是成人」?
忠、恕是学者事,故子思言忠恕违道不远。曾子借学者以形容圣人。若论圣人,只可谓之「诚」与「仁」。
正叔有支蔓之病,先生每救其偏。正叔因习静坐,后复有请,谓因此遂有厌书册之意。先生曰:「岂可一向如此,只放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
或问物与无妄,众说不同。文蔚曰:「是各正性命之意」。先生曰:「然,一物与他一个无妄」。
介甫每得新文字,穷日夜阅之。喜食羊馒头,家人供至,或正值看文字,信手撮入口,不暇用箸,过食亦不觉,至于生患,且道「将此心应事,安得会不错」?不读书时,常入书院,有外甥懒学,怕他入书院,多方求新文字,得之,只顾看文字,不暇入书院矣。
学者工夫,且去剪截那浮泛底思虑。
学者说文字,或支离泛滥,先生曰:「看教切己」。
只是频频提起,久之自熟。
学者读书,多缘心不在,故不见道理。圣贤言语,本自分晓,只略略加意,便自见得。若是专心,岂有不见?
先生以召命过信州,一士人见于馆驿,请问为学之道。先生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要教人做人」。
汉文帝晓事,景帝不晓事。
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答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在何处」?
孟子文章,妙不可言。文蔚曰:「他每段自有一二句纲领,其后只是解此一二句」。曰:「此犹是浅者,其他自有妙处,惟老苏文深得其妙」。
文蔚每日侍坐说《诗》,不曾说《白驹》。后数日,忽有曰:「公每日说《诗》,《白驹》一篇,如此却好不说」。文蔚因言当时贤者,虽絷维之,竟长往不来,逃于空谷。上之人拳拳不置,至谓「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其自重不屈如此。曰:「据如此说亦好」。却不说上之人勤恳好贤之意。
文蔚一日说《太极图》,不言格物致知工夫,先生甚讶之。后数日,文蔚拈起中间一二语,先生曰:「趯翻了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始有所悟(今《池阳语录》却将文蔚别话头合作一段记者,误矣。又《录》云:「文蔚问《通书》,只说主静一边,穷理致知一边却不曾说。先生云:『何故如此说?』文蔚退思。次日,又请问夜来所说《通书》,如引《书》曰『思曰睿』及『厥彰厥微,非灵弗莹』等语,亦是致知事。先生不答,正色曰:『趯翻了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遂悟《通书》发明太极阴阳之旨,已从道理原头理会来,图则剖析精微以示人,而《通书》无非发明此意,顾以为不及穷理,深悔所见之谬也。次日,复以为问,先生遂无语。」)。
文蔚问:「人心、道心,如饮食、男女之欲,出于其正则道心矣,又如何分别」?先生曰:「这个个毕竟是于于血气」。
文蔚问:「生时男女异席,祭祝亦合异席。今夫妇同席,如何」?曰:「夫妇同牢而食」。
学者难得,都不肯自去著力读书。某登科后,要读书,被人横栏直截,某只是不管,一面自读。顾文蔚曰:「且如公,谁鞭逼,毕竟是自要读书」。又云:「难得难得」。
一日说某访谢昌国,问艮斋安在。谢指厅事曰:「即此便是其厅事,亦弊陋」。因言妙。
彭世昌守象山书院,盛言山上有田可耕,有圃可蔬,池塘碓硙,色色皆备。先生曰:「既是如此,下山来则甚」?彭曰:「陆先生曰:『有书院,却不曾藏得书』。某此来为欲求书」。先生曰:「紧要书宁消几卷,某向来亦爱如此,后思之这般物事,聚久必散,何必役于物也」。世昌临别,赠之诗曰:「象山闻说是君开,云木参天瀑响雷。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世昌问先生教人有何宗旨,答曰:「某无宗旨,寻常只是教学者随分读书」。
作文何必苦留意,又不可大放颓塌,只略教整齐足矣。写字不要好时却好。
文蔚初泛看诸家《诗说》,质于先生,曰:「某有《集传》,曾看否」?文蔚答以未见。后来只看《集传》,一日因说《诗》,先生曰:「曾参看诸家」?文蔚曰:「不曾」,曰:「又却不可」。
武夷精舍侍坐,赵昌甫言学者工夫间断,先生曰:「圣贤教人,只是要救一个间断」。
记得时存得一缺时济得甚事?
周家初兴,时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苦底物事亦甜。及其衰也,牂羊羵首,三星在,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直恁地萧索?
因言舜、禹揖逊事,云:「本是个不好底事,被他一转,转作一大好事」。
先生每得未见之书,必穷日夜读之。尝云:「向时得《徽宗实录》,连夜看,看得眼睛都疼」。一日得《韩南涧集》,一夜与文蔚同看,倦时令文蔚读,坐听,读至五更尽卷。曰:「一生做诗,只有许多」。
每遇学者问有未答处,即令读上下文。
因说林择之曰:「此人晓事,非其他学者之比」。徐又曰:「到他己分上,又却暗」。
黄直卿会看文字,只是气象小,或有看得不好处。
客有问赵昌甫、徐斯远、韩仲止,曰:「昌父较恳恻」。又曰三兄诗文,曰:「斯远诗文清,虽小,毕竟清」。
刘叔通、江文卿二人皆能诗。叔通放体不拘束底诗,如文卿有格律,入规矩底诗好。游子蒙和刘叔通诗「昨夜刘郎扣角歌,朔云寒雪满山阿。文章无用乃如此,富贵不来当奈何」。此诗若遇苏、黄,须提掇他。
谓文蔚曰:「公却是见得一个物事,只是不光彩」。一日呈文蔚所送徐崇甫《序》曰:「前日说公不光彩,且如这般文字,亦不光彩」。
或问徐子颜,曰:「其人有守,但未知所见如何」。
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过,若非许大精神,亦吞许多不得。一日因话次,又说今觉见朋友间都无大精神。文蔚曰:「先生每尝念虑之萌,或生于非正,随即剪除,只是未能去根,因事又发,仍旧要剪除」。先生曰:「只得如此」。
或问:《大学》脩身章之『其所傲惰而辟焉』,君子之于人,安得有傲惰」?先生曰:「非如常人傲忽惰慢,只是使人见得他懒些」。
三山苏龟年且久说《中庸》费隐章,谓「始于夫妇之可与知、与行,极于圣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以至于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微而至于鸢飞、鱼跃,无不包举」。先生曰:「才卿说看,还有不同否」?文蔚曰:「此章说道之费,说到语大、语小处已尽矣,引《诗》者所以咏叹淫泆,形容其不尽之意耳」。先生默然。
因论《近思录》,先生曰:「不当编《易传》所载」!文蔚问如何,曰:「公须自见得」。意谓《易传》已自成书。
程门诸高弟,晚节有背其师说者,缘他自说得去,觉见师说有如不快意。
因谓陆子静,谓「江南未有人如他八字著脚」。
一日说《论语集注》云:「亦尚有硬说处」。
问二礼制度如何可了,曰:「只注疏自了得」。
问胡氏《春秋传》如何,曰:「亦有过当处」。
与唐常卿书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八、《铁庵集》卷一七
某中都三年,所见爱国之士有矣,而忠赤愤激、义形于色,未有如明公之甚者,吾国有人矣。既而闻拥节大江之东,以福八郡之民;将二年又移镇交广之东,以福十四郡之民。与其圆枘方凿捍格于其中,孰若扬镳建纛从容于其外?然江则幸矣,而距朝稍远;广又幸矣,如远益甚何?盖言事官之不得职者三十馀年,上亲政初,洪舜俞、王去非首振之;端平末、嘉熙初几歇矣,明公大振之,如子方庭质潞公,林夫面责介甫,亦家风然也。他人皆以迁改或留或去,惟公以本来面目行,于是唐察院之名满天下。南人久不识贤帅,今公与直翁徐丈皆收歛霜雪,融为春风,分殿东西,可谓岭外一时之盛。然局面至急,而位置大贤如此,何重外轻内太甚?南顾忧宽,上思直臣入闻国政,则又有光于质肃矣。某中间亦预选择之数,为日浅,出语轻,既他徙犹不改。逐归两年,其为世所恶固宜。而近闻有通庙堂者,谓开边者固可罪,言厚伦者亦未切,合以同科。冤哉!公行遂得君,有以明小臣之心,则死且无憾矣。
通福建安抚李尚书(大同)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三、壶山四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一
笋班听履,尝亲橐座之光;枌部褰帷,密倚帅垣之重。行驱惠而于役,谨削椟以通名。恭惟某官四海耆英,两朝魁彦。中年突起,兀北面之老苍;晚节后凋,炯西边之太白。自更言路,径上鸾坡。众鹜成群,立万牛而不动;群喑已𭼐,绻一凤之孤鸣。考其为谏官、为御史以来,略无结宰相、结人主之意。晦叔虽介甫所厚,安可嘱以私;淳夫受温公之知,岂不言其过。柏操凛然而不改,行囊舍我以安归。人方期文靖之登庸,朝已惮忠定之严整。竟由迩缀,出牧价藩。俄勤宣室之思,亟促曹装之入。顾流辈已少,宁复著笔砚其间;况风景渐殊,不忍见山河之异。萧然俛视于黄阁,归哉仰拥于碧幢。眷言闽都,古号会府。弓刀靴裤,有华属郡之仪;钟鼓园林,常占总持之乐。抚兹雅俗,展也元戎。仰惟今皇,最倚黄发典刑之训;有如执事,所谓白首魁垒之臣。道行谁能止之,时来恐不免耳。靡须席煖,即听衮归。某无梦鹓行,已滥鸥社。某丘某水某树,乐方适于山中;我任我辇我车,命忽来于天上。循墙不获,叱驭敢稽。念荃惠不芳,其自立者犹浅;而薜荔含耻,今一出之何轻。幸逢开府之新,傥念承颜之旧。周原六辔遣以礼,负愧「皇华」;卫公八秩相于朝,请赋「绿竹」。中丹所蕴,副墨难殚。
回沈教授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九
牛驾出关,久慕周柱史之去;鳣堂开卷,不知汉博士之来。曾执贽之未遑,辱顾庐之甚宠。恭惟某官今之巨擘,古之誉髦,心鄙雕虫之文,世守感麟之笔。仲尼既殁,昭垂衮斧于策书;介甫何为,诋曰断烂之朝报。绝学传东周之耆哲,微言接西洛之大儒。诞启孙枝,相辉奕叶。惟《三传》束阁上之久,深探遗经;当诸生立馆下之初,愿闻精论。避席而请,堵墙以观,必有以新啖陆训诂之陈言,扫舒弘科举之陋习,岂惟逢掖共尊明复之书,将见细旃亦读康侯之传。某少才涉猎,晚益惰荒。禁漏宫莲,往事类优场之散;长锄短笠,暮年为老圃之归。属逄开绛帐之时,恨不在青衿之列。朋远来,学时习,良惬素心;我不往,子嗣音,宁忘私淑!
刘圻父诗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
余尝病世之为唐律者胶挛浅易,窘局才思,千篇一体,而为派家者则又驰骛广远,荡弃幅尺,一嗅味尽。麻沙刘君圻父融液众格,自为一家,短章有孔鸾之丽,大篇有鲲鹏之壮,枯槁之中含腴泽,舒肆之中富揫敛,非深于诗者不能也。矧其贵山林,贱城市,视蝉冕如布衣,见朱门如蓬户,静定之言多,躁动之意少,庶几乎冲澹以自守、遗佚而不怨者矣。虽然,文以气为主,少锐老惰,人莫不然。世谓鲍昭、江淹晚节才尽,予独以为气有惰而才无尽。子美夔州、介甫钟山以后所作,岂以老而惰哉!余幼亦酷嗜。岁月几何,颜发益苍,事物夺其外,忧患攻其内,耗亡销铄,不复有一字矣。圻父幸在世故胶扰之外,为事物忧患之所恕,养气益充,下语益妙,它日余将求续集而观老笔焉。
季父易藁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五、《莆阳文献》卷九、《南宋文范》卷五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易》学有二:数也,理也。汉儒如京房、费直诸人,皆舍章句而谈阴阳灾异,往往揆之前圣而不合,推之当世而少验。至王辅嗣出,始研寻经旨,一扫汉学,然其弊流而为玄虚矣。本朝数学有华山陈氏、河南邵氏。今邵氏之书虽存,通者极少。理学有伊川程氏、新安朱氏,举世诵习,众说几废。余尝恨程、邵同时,不相折衷,曰《传》,曰《皇极经世图谱》,遂判为二书而不可合。天下岂有难通之书,亦岂有理外之数哉!噫,《易》更三圣,说《易》者非一家。程氏排临川之学者,及教人读《易》必辅嗣、介甫;朱氏尊伊川之言者也,至《本义》则多程之所未发。议论以难疑问答而详,义理以讲贯切磋而精,此季父《易藁》之所为作也。初,余为建阳令,季父访余县斋,因质《易》疑于蔡隐君伯静。后二十馀年而书成,大旨由朱、程以求周、孔,由周、孔以求羲、文。其笃守师说,虽谯天授、袁道洁无以加,视世之高谈先天、径造微妙者,彼虚而此实矣。季父名弥邵,字寿翁。中岁弃科举,闭门著书,动必由礼,行义为乡先生。家贫,食于学。晚舍去,并学俸却之。太守眉山杨侯栋、郡博士括苍俞君来,即学为堂,示舍盖之意,季父仅一至焉。后杨侯使本道,又论荐于朝,不报。卒年八十二。俞君乃取昔所却俸为刊《易藁》,而授简其犹子克庄序之。
惟友庵记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二
翁陂山分二支:其一为郭墓,伯氏既相攸矣;其一为东岭,子常卜生坟焉。距福胜、翁陂、郭墓各二里许。筑小精庐,析寒翁坎铭语,扁曰「惟友庵」。余尝患人心不同,虽一家父子兄弟,有嗜好相反如冰炭者。伯夷、叔齐,旷古一见,而阏伯、实沈常比肩于世,委巷之人不足贵也,故家名族亦然。至如制行同孝谨,临财同退让,读书同义趣,作文同机键,奕世传一心、百年如一日,如石塘林氏者鲜矣。寒翁既没,子常事兄如父,家政听焉。子真亦极友爱,连床之语至曙,一膳之珍必剖,盖二子不出户庭而一乡之人化焉。《语》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如也」,岂非朋友可责善而兄弟不可伤和乎?余闻涑水公与兄坐久,必问兄体中寒燠饥饱;吕汲公虚相府之东以奉兄,而自与夫人居西。礼如二公,谓之敬兄可也。介甫、子宣得君行政,一时诸贤极颊舌之力不能争,而平甫、子开犹欲以家庭讲切之言斡回其势。如二子乃可谓之爱兄矣,孰谓兄弟不当切偲乎?今日之修于家者,他日措之于天下国家者也,二君勉之!子常名合。
郑资政遗事跋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八、《黄氏日钞》卷九一
士大夫同事而不同心,始合者终必离。惟其离然后贤者之心事白,如明道于介甫新法类多矣,而余尤于郑公资政使蜀事有感焉。方绍兴间,秦桧主和议,公在蜀,与北使于陵赞模争秦凤得之,蜀赖以有襟喉,世莫不以此为公之功,而不知此正非公之心也。盖公当和议已成,犹必拳拳于争地界者,为中国计,为恢复计。如桧直为贼虏计耳。心之不同如此,故桧卒贬公封州以死,非所谓始合者终必离,而贤者之心始白耶?呜呼,祸福非公之所计也。天若祚宋,公得大柄,决不止以保蜀为功,此则公遗恨尔。
满江红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十八部
德元来辞,求赠言为荣,且及河防利害。又闻介甫提刑捍御卫灾有功,用殷卿严韵,聊助行色,兼简德裕彦隆二良直
冠剑梁园,又去作、庞眉书客。
休自叹、功名几许,一家风雪。
春色似嫌莺燕老,秋霜历试松筠节。
爱赵生、游刃簿书闲,昆刀铁。
都会地,繁华歇。
形胜在,犹堪说。
更诸君表里,玉辉冰洁。
水陆若论都漕计,夷门忍使黄流坼。
好相须、着力障狂澜,休伤别。
梅花集句(录十二。) 其十二 元 · 郭豫亨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湖山摇落岁方悲,自恐冰容不入时。
但笑红芳誇艳冶,浑将绛雪点寒枝。
桥边野水通渔路,城外春风吹酒旗。
正似美人初醉著,澹妆浓抹总相宜(□□□。东坡。□□□。毛泽民。和靖。刘禹锡。介甫。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