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看
难艱難
安
欢
宽
残
端
官
阑
盘
冠衣冠
干
丹
餐
澜
乾乾燥
兰
竿
观觀看
栏
坛
滩
团
鞍
漫水大貌
酸
峦
翰
鸾
弹
肝
湍
桓
叹
丸
完
玕
蟠
单
韩
珊
攒
銮
槃
岏
殚
般
刊
栾
棺
纨
漙
抟
檀
郸
圞
瞒
跚
瘢
箪
驩
杆
刓
谩
繁馬腹帶
磐
钻
讙
潘
姗
汗可汗
拦
剜
胖
敦
摊
鞶
拚
汍
柈
曼曼曼,長也
襕
奸
磻
番番禺
顸
滦
巑
慱
鼾鼻鼾
啴
掸音檀。触也。
萑
髋
鳗
羱
倌
莞
狻
嬗
馒
拌舍弃
墁同㙢
獾
谰
鑚
镘
瘅
樠
判普官切,音潘,正作ꆙ
眢
鞔
芄
犴
弁樂也
鬗
瘫
貆
襌
峘
搬
雈
邗
驒
豌
矸丹矸
驙
鏄
㠝
瓛
剸
洹
媻
颟
躝
渜
耑
㨏
豻
蹒
涫
嚾
貒
痑
悗
縏
籣
荁
煓
韊
剬
虷
絙
㿻
㡩
曫
槫
䈲
芉
迀
䒟
幋
喰
塼
撺
垸
獌
[更多145]
端古文:耑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 (寒韻)
- 《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 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 又《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 又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 又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 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𤣥端之服。《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 又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 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 又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 又獸名。《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 又《正韻》尺兗切。 (銑韻)
- 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 又《韻會小補》美辨切。 (銑韻)
- 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 又《韻補》叶都元切。 (元韻)
- 《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 又叶多汪切。 (陽韻)
- 《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陳不僉,造此異端。
- 考證:〔《禮·月令》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 謹照原文月令改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