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古文: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 (寒韻)
  • 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 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 又《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 又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 又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 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𤣥端之服。《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 又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 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 又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 又獸名。《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 又《正韻》尺兗切。 (銑韻)
  • 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 又《韻會小補》美辨切。 (銑韻)
  • 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 又《韻補》叶都元切。 (元韻)
  • 《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 又叶多汪切。 (陽韻)
  • 《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陳不僉,造此異端。
  • 考證:〔《禮·月令》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 謹照原文月令改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