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入蜀纪行诗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
遂出袖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
元溪。历翠阜。
迨弥月而臻焉。若乃采江山之俊势。
观天下之奇作。丹壑争流。
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
天壁嵯峨而横立。亦宇宙之绝观者也。
庄周吕梁之险。韩侯怯孟门之峻。
曾何足云。盖登培塿者起衡霍之心。
游涓浍者发江湖之思。况乎躬览胜事。
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
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
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
爰成文律。用宣行唱。
编为三十首。投诸好事焉。
续书序674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叙曰。书以记言。
其来尚矣。越在三代。
左史职之。百官以理。
万人以察。扬于王庭。
用实大焉。苟非可以燮理情性。
平章邦国。敷彝伦而叙要道。
察时变而经王猷。树皇极之纲维。
资生灵之视听。皆可略也。
昔者仲尼之述书也。将以究事业之通。
而正性命之理。故曰吾欲托之空言。
不如附之行事。道德仁义。
于是乎明。刑政礼乐。
于是乎出。非先王之德行不敢传。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纪千数百岁。
断自唐虞。迄于商周。
风流所存。百篇而已。
以此见圣人言约理举。神明不劳。
而体时务之撰矣。故能法象天地。
同符易。借前箸于筌蹄。
驱后生于轨物。密而显。
宏而奥。久而弥新。
用而不竭。非古之聪明圣智。
元览博达。孰能为此哉。
孔安国曰。帝王之制。
坦然明白。可举而行。
嗟乎。其言甚大。
可使南面称圣人之后矣。自时以降。
史述陵迟。人自为家。
标指失中。陈事乱而无当。
制理参而不一。由是大典散而人文乖。
是非繁而取舍谬。与夫古先哲人制述之意。
不其疏乎。我先君文中子
实秉睿懿。生于隋末。
睹后作之违方。忧异端之害正。
乃喟然曰。宣尼既没。
文不在兹乎。遂约大义。
删旧章。续诗为三百六十篇。
考伪乱而修元经。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
述易赞以申先师之旨。经始汉魏
迄于有晋。择其典物宜于教者。
续书为百二十篇。而广大悉备。
嗟乎。贤圣之述。
岂多为哉。噫。
亦足垂训作则。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矣。当时门人百千数。
董薛之徒。并受其义。
遭代丧乱。未行于时。
年永久。稍见残缺。
贞观中太原府考诸六经之目。
则忘其小序。其有录而无篇者。
又十六焉。呜乎。
兹不可复见矣。家君钦若丕烈。
图终休绪。乃例六经。
次礼乐。叙中说。
明易赞。永惟保守前训。
大克敷遗后人。勃兄弟五六冠者。
童子六七。祇祇怡怡。
讲问伏渐之日久矣。躬奉成训
家传异闻。犹恐不得门而入。
才之不逮至远也。是用励精激愤。
宵吟昼咏。庶几乎学而知之者。
其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岂声禄是殉。前人之不继是惧。
间者承命为百二十篇作序。而兼当补修其阙。
爰考众籍。共参奥旨
泉源浩然。罔识攸济。
呜乎小子。何敢以当之也。
其尽心力乎。始自总章二年
洎乎咸亨五年。刊写文就。
定成百二十篇。勒成二十五卷。
昔者文中子曰。汉魏之礼乐未足称。
其书不可废也。尚有近古之对议存焉。
制诏册则几乎典诰矣。后之达悟者。
将有得于斯文乎。于时龙集阉茂。
勉踵前修。在大唐御天下之五十七祀也。
梓潼南江泛舟序671年6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咸亨二年六月癸巳梓潼县韦君。
清湛幽凝。镇流靖俗。
境内无事。舣舟于江潭。
纵观于丘壑。渺然有山林陂泽之思。
遂长怀悠想。周览极睇。
思其人。则吕望藉茅于磻溪之阴。
屈平制芰于涔阳之浦。觉瀛洲方丈
森然在目。于是间以投壶。
酬以妙论。亦有嘉肴旨酒。
鸣弦朗笛。以补寻幽之致焉。
预于斯者。若干人尔。
四分律宗记序674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昔在调御。利见迦维。
光宅净都。抚临法界。
抑扬垢路之业。以疆理情田。
阐导毗尼之藏。以堤防性海。
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
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
将使龙象缁服。维明克允。
鹙鹭元盟。有耻且格。
五篇垂范。岂同训之科。
七聚分宗。宁比歌虞之制。
功存离欲。道在降魔。
仙苑创基。因善果以调物。
提河灭迹。凭净戒以为师。
诚拯溺之舟航。而禦黠之衔策者矣。
故能庄严百福。粉绘三身。
摧憍慢山。拔生死树。
覆篑菩萨之道。滥觞正觉之源。
惑箭而断爱枝。销恚刀而解疑网
自银棺掩耀。金杖殊珍。
五师烟腾。四分云谲。
波离睿旨。明而更明。
饮光妙迹。盛而愈盛。
其后卑摩覃思。犹沈赤水之辉。
惠远研精。尚玷元岩之彩。
遂使琼编浩汗。利涉迷于要津。
瑶轴纷纶。登高暗于飞陛。
熟习者博而寡用。志学者劳而少功。
七众所以迟回。八部由其太息。
丕应冥发。睿感潜融。
爰挺异才。式扶象训。
西京太原寺索律师俗姓范氏
其先南阳人也。殷霸洪允。
周藩茂族。八鸾与四牡竞驰。
紫绘与青緺叠照。六军卿冑。
绩著于钟彝。三传儒门。
业流于训诂。律师冲襟霞映。
峻局霜凄。筠抱显于髫龄。
兰芬凝于丱齿。由是糠秕礼乐。
锱铢名教。以为尘劳。
为桎梏。爰依白法。
遂托元徒。探鹫岭之微言。
得龙宫之秘藏。咸亨之祀。
椒房谅阴。舍槐里而构庵园。
因金穴而开银地。伽蓝肇建。
号曰太原明阳所及。
咸收时望。自价隆康会。
誉重摩腾。竺法猷之苦节。
支道林之远致。将何以发明禅宇。
光应纶言。律师乃以道众羽仪。
释门栋干。粤自宏济。
来游太原。经行德人。
于兹为盛。既而惧六和之紊绪
悼三聚之乖宗。稽法令之遗文。
讨惠猷之旧业。网罗近护。
吞含觉明。原始要终。
探赜索隐。芟夷疣赘。
剪截骈枝。收绝代之精微。
诘往圣之纰缪。葭灰屡变。
槐燧骤迁。开遮持犯之异同。
废立止作之轻重。故以该象牙之扇。
穷贝叶之图。钻研刊削。
五载而就。名曰开四分律宗记。
凡十卷三十七万六百三十言。律师又以为仲尼述易。
申妙典于系辞。元凯谈经。
托馀文于释例。爰因多暇。
更辑旧章。牢笼秘察之宗。
发挥沈郁之旨。名曰开四分律宗拾遗钞。
凡十卷四十万馀言。所以裨助三明。
抑扬四谛。宏八正之道。
成一家之言。庶使众善雷奔。
偫疑雾敛。照欢戚之两镜。
荡欣忧之二瓶。凭此戒田。
方跻定境。岂直功周沙甸。
道制铁围而已哉。弟子才非元度
识劣真长。本乏淩云之词。
弥天之眷。揄扬盛烈。
孙绰而多惭。归依胜侣。
仰郤愔而自励。辄牵庸陋。
轻序德音。岂比夫公理昌言。
缪袭之引。太冲作赋。
假士安之谈。盖所谓观豹而识班。
闻乐而窃抃者矣。故曰四分律宗记序。
冀州韩家园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铜沟水北。
石鼓山东
星辰当毕昴之墟。
风俗是唐虞之国。
虽接燕分晋。
称天子之旧都。
而向术当衢。
有高人之甲第。
祥风塞户。
瑞气冲庭。
芳酒满而绿水春。
朗月闲而素琴荐。
家童扫地。
萧条仲举之园。
长者盈门。
廓落东平之室。
梧桐生雾。
杨柳摇风。
眺望而林泉有馀。
奔走而烟霞足用。
神龙起伏。
俱调鼎镬之滋。
鸣凤雌雄。
并入笙竽之奏。
高情壮思
有抑扬天地之心。
雄笔奇才。
有鼓怒风云之气。
南庭兴晚。
东径阴生。
石髓拆而隐士归。
玉山崩而野人醉。
佥为文在我卜。
翰苑当仁。
王羲之兰亭五百馀年。
直至今人之赏。
石季伦之梓泽二十四友
始得吾徒之游。
陶陶然。
落落然。
则大唐调露之元年献岁正月也。
鞶鉴图铭序675年11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上元二年岁次乙亥十有一月庚午朔七日丙子
子将交阯
旅次南海
有好事者以转轮钩枝八花鉴铭示子云
当今之才妇人作也。
观其藻丽反覆。
文字荣回。
句读曲屈。
韵调高雅
有陈规起讽之意。
可以作鉴前烈。
辉映将来者也。
昔孔诗十兴。
不遗卫姜。
江篇拟古。
无隔班媛。
盖以超俊颖拔。
同符君子者矣。
呜乎。
何勤非戒。
何述非才。
风律句存。
士女何算。
聊抚镜以长想。
遂援笔而作叙。
山亭兴序668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即云深山大泽。
龙蛇为得性之场。
广汉巨川。
珠贝是有殊之地。
岂徒茂林修竹
王右军山阴兰亭
流水长堤。
石季伦河阳之梓泽。
下官天性任真。
直言淳朴。
拙容陋质。
眇小之丈夫。
蹇步穷途。
坎𡒄之君子。
文史足用。
不读非道之书。
气调不羁。
未被可人之目。
颍川人物。
荀家兄弟之风。
汉代英奇。
守陈氏门宗之德。
乐天知命
一十九年。
负笈从师。
二千馀里。
有宏农公者。
日下无双。
风流第一。
仁崖知宇。
照临明日月之辉。
广度冲襟。
磊落压乾坤之气。
王夷甫瑶林琼树
直出风尘。
嵇叔夜之龙章凤姿。
混同人野
雄谈逸辩。
吐满腹之精神。
达学奇才。
抱填胸之文籍。
簪裾见屈。
轻脱履于西阳
山水来游。
重横琴于南涧。
百年奇表。
开壮志于高明。
千里心期
得神交于下走。
山人对兴。
即是桃花之源。
隐士相逢。
不异菖蒲之涧。
黄精野馔
赤石神脂。
玉案金盘。
徵石髓于蛟龙之窟。
山樽野酌。
求玉液于蓬莱之峰。
溪横燕尾。
岩竖龙头。
锻野老之真珠。
挂幽人之明镜。
山腰半折。
王烈之香膏。
洞口横开。
严遵之芳乳。
藤牵赤絮。
南方之物产可知。
粉渍青田。
外域之谣风在即。
人高调远。
地爽气清。
抱玉策而登高。
出琼林而更远。
汉家二百所之都郭
宫殿平看。
秦树四十郡之封畿。
山河坐见。
班孟坚骋两京雄笔。
以为天地之奥区。
张平子奋一代宏才。
以为帝王之神丽。
珠城隐隐。
阑干象北斗之宫。
清渭澄澄。
滉漾即天河之水。
长松茂
钻宇宙而顿风云。
大壑横溪。
吐江河而悬日月。
凤凰神岳。
起烟雾而当轩。
鹦鹉春泉。
杂风花而满谷。
望平原。
荫丛薄。
山情放旷。
沧浪之水清。
野气萧条。
即崆峒之人智。
摇头坐唱。
顿足起舞
风尘洒落。
直上天池九万里。
邱墟雄壮。
傍吞少华五千仞。
裁二仪为舆盖。
倚八荒为户牖。
荣者吾不知其荣。
美者吾不知其美。
下官以词峰直上。
振笔札而前驱。
高明以翰苑横开。
列文章于后殿
情兴未已。
即令樽中酒空。
彩笔未穷。
须使山中兔尽。
山亭思友人序668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高兴之后。中宵起观。
举目四望。风寒月清。
邻人张氏。有山亭焉。
洞壑横分。奇峰直上。
郁然有造化之功矣。嗟乎。
大丈夫帝王之雨露。对清平之日月。
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畜泄江河。
七星可以气冲。八风可以调合
独行万里。觉天地之崆峒。
高枕百年。见生灵之龌龊。
虽俗人不识。下士徒轻。
顾视天下。亦可以蔽寰中之一半矣。
惜乎此山有月。此地无人。
清风入琴。黄云对酒。
虽形骸真性。得礼乐于身中。
而宇宙神交。卷烟霞于物表。
至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
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气。
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
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思飞情逸。风云坐宅于笔端。
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下云尔。
卢主簿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林虑主簿
清灵士也。
达于艺。
明乎道。
诠柱下之理。
驳河上之义。
撮其纲统。
成其卷轴。
吾侪服其精博
时议称其典要。
可谓贤人师古。
老氏不死矣。
灵芝既秀。
兰蕙同薰。
仙凤于飞。
鹓鸾舞翼。
何则。
物类之相感也。
况乎同得此义。
目击道存。
此仆所以望风投款。
披襟请益。
展转于寤寐。
殷勤于左右。
诗不云乎。
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然变动之不居。
乃聚散之恒理。
琴樽暂离。
山川有别。
惟高明之捧檄。
属吾人之解带
王事靡盬。
良时易失。
盍陈雅志。
各叙幽怀。
人赋一言。
同疏四韵云尔。
送劼赴太学672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今之游太学者多矣。咸一切欲速。
百端进取。故夫肤受末学者因利乘便。
经明行修者华存实爽。至于振骨鲠之风标。
服贤圣之言。怀远大之举。
盖有之矣。未之见也。
可以深慕哉。且吾家以儒辅仁述作存者八代矣。
未有不久于其道而求苟出者也。故能立经陈训
删书定礼。扬魁梧之风。
树清白之业。使吾徒子孙有所取也。
大雅不云无念尔祖。易不云干父之蛊。
书不云惟孝友于。诗不云不如友生。
四者备矣。加之执德宏
信道笃。心则口诵。
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
望然有所伏。然后可以托教义。
编人伦。彰风声。
议出处。若意不感慨。
行不卓绝。轻进苟动。
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
何足恃哉。终见弃于高人。
但自溺于下流矣。吾被服家业。
沾濡庭训。切磋琢磨战兢惕厉者二十馀载矣。
幸以薄伎。获蠲戎役。
尝耻道未成而受禄。恨不得如古君子四十强而仕也。
而房族多孤。饘粥不继。
逼父兄之命。睹饥寒之切。
解巾捧檄。扶老携幼。
今既至于斯矣。不蚕而衣。
不耕而食。吾何德以当哉。
至于竭小人之心。申犹子之道。
饮食衣服。晨昏左右。
庶几乎令汝无反顾忧也。行矣自爱。
游必有方。离别咫尺。
未足耿耿。嗟乎。
不有居者。谁展色养之心。
不有行者。孰就扬名之业。
笾豆有践。菽水尽心。
盍各赋诗。叙离道意云尔。
感兴奉送王少府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八十有遇。共太公晚宦未迟。
七岁神童。与颜回早死何益。
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
衫襟缓带。拟贮鸣琴。
衣袖阔裁。用安书卷。
贫穷无有种。富贵不选人。
高树易来风。幽松难见日。
羽翼未备。独居草泽之间。
翅翮若齐。即在云霄之上。
鸟众多而无辨凤。马偫杂而不分龙。
荆山刖足之夫。湘水闻离骚之客。
人贫材富。罔窥卿相之门。
貌弱骨刚。岂入王侯之宅。
王少府北辞伊阙。南登湎山。
过我贫居。饮我清酒。
一谈经史。亚比孔先生
再读词章。何如曹子建
山岳藏其迹。川泽隐其形。
一旦睹风云。千年想光景。
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今。
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古。
王少府乃可畏后生。学问人也。
各为四韵。共写别怀。
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667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嗟乎。不游天下者。
安知四海之交。不涉河梁者。
岂识别离之恨。薜衣杖。
琴樽为得意之亲。临远登高。
烟霞是赏心之事。有梁孝王之下客。
仆是河南之南。孟尝君之上宾。
子在北山之北。幸属一人。
作寰中之主。翛然四皓
为方外之臣。俱游万物之间。
相遇三江之表。许元度之清风朗月。
时慰相思。王逸少修竹茂林
屡陪欢宴。加以惠而好我。
携手同行。或登吴会而听越吟。
或下宛委而观。良谈落落。
金石丝竹之音辉。雅致飘飘。
风云之气状。当此时也。
尝谓连璧无异乡之别。断金有好亲之契。
生平于张范之年。齐物于惠庄之岁。
三光回薄。未殚投分之情。
四序循环。讵尽忘言之道。
岂期我留子往。乐去悲来。
横咽水而东西。绪愁云于南北。
况乎泣穷途于白首。白首非临别之
嗟歧路于他乡。他乡岂送归之地。
蓐收戒序。少昊司辰
清风起而城阙寒。白露下而江山远。
徘徊去鹤。将别盖而同飞。
断续来鸿。共离舟而俱泛。
古人道别。动便经年。
今我言离。会当何日。
山巨源之风猷令望。善佐朝廷。
嵇叔夜之潦倒粗疏。甘从草泽。
行当山中攀桂。往往思仁。
野外纫兰。时时佩德。
人非桃李。岂得无言。
子是箫韶。当思振响。
勉酌伤离之酒。具陈感别之词。
各赋一言。俱题六韵。
三月上已祓禊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观夫天下四方。
以宇宙为城池。
人生百年。
用林泉为窟宅。
虽朝野殊致。
出处异途。
莫不拥冠盖于烟霞。
薜萝于山水。
况乎山阴旧地。
王逸少之池亭。
永兴新交。
元度之风月。
琴台寥落。
犹停隐遁之宾。
酿渚荒凉。
尚有过逢之客。
仙舟溶裔。
海上之槎来。
羽盖参差。
辽东鹤举
或昂昂骐骥。
或泛泛飞凫。
俱安名利之场。
各得逍遥之地。
而上属无为之道。
下栖元邈之风。
永淳二年。
暮春三月
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
迟迟风景。
出没媚于郊原。
片片仙云。
远近生于林薄。
杂花争发。
非止桃蹊
偫鸟乱飞。
有踰鹦谷。
王孙春草
处处争鲜。
仲统芳园。
家家并翠。
于是携旨酒。
列芳筵。
先祓禊于长洲
却申交于促席。
良谈吐玉。
长江与斜汉争流。
清歌绕梁
白云将红尘并落。
他乡易感。
增悽怆于兹辰。
羁客何情。
更欢娱于此日。
加以今之视昔。
已非昔日之欢。
后之视今。
岂复今时之会。
人之情也。
能不悲乎。
且题姓字。
以表襟怀。
使夫会稽竹箭。
则推我于东南。
昆阜琳琅。
亦归予于西北。
上已浮江宴序670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吾之生也有极。
时之过也多绪。
若夫遭主后之圣明。
属天地之贞观。
得畎亩之相保。
以农桑为业。
而托形宇宙者幸矣。
况乃偃泊山水。
遨游风月。
樽酒于其外。
文墨于其间。
则造化之于我得矣。
太平之纵我多矣。
兹以上已芳节。
云开胜地。
大江浩旷
偫山纷纠。
出重城而振策。
下长浦而方舟。
林壑清其顾盼。
风云荡其怀抱。
于时序躔清律。
运启朱明。
轻荑秀而郊戍青。
落花尽而亭皋晚。
丹莺紫蝶。
候芳晷而腾姿。
早燕归鸿。
俟迅风而弄影。
岩暄密。
野淑兰滋。
抽紫。
疏萍泛绿。
于是俨舲于石㠗。
停桂楫于璇潭。
指林岸而长怀。
河州而极睇。
妍妆袨服。
香惊北渚之风。
翠幕元帷。
彩缀南津之雾。
若乃寻曲渚。
历回溪。
榜讴齐引。
渔歌互起。
飞沙溅石。
湍流百势。
翠崄丹崖
冈峦万色。
亦有银钩犯浪。
挂赪翼于文竿。
琼舸乘波。
耀锦鳞于画网。
钟期在听。
元云白雪之琴。
阮籍同归。
紫桂苍梧之醴。
既而游盘兴远。
景促时淹。
野日照晴。
山烟送晚。
方披襟朗咏
饯斜光于碧岫之前。
散发高吟。
对明月于青溪之下。
客怀既畅。
游思遄征。
视泉石而如归。
伫云霞而有自。
昔周川故事。
初传曲路之悲。
江甸名流。
始命山阴之笔。
盍遵清辙。
共抒幽襟。
俾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一言均赋。
六韵齐疏。
谁知后来者难。
辄以先成为次。
春日孙学士宅宴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若夫怀放旷寥廓之心。非江山不能宣其气。
负郁怏不平之思。非琴酒不能泄其情。
则林泉为进退之场。樽罍是言谈之地。
白衣送酒。青阳在节。
凫雁乱而江湖春。柳开而庭院晚。
楚屈平之瞻望。放于何之。
王仲宣登临。魂兮往矣。
侠客时有。且倾鹦鹉之杯。
文人代兴。聊举麒麟之笔。
人采一字。四韵成篇。
春日桑泉王少府675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下官以穷途万里。动脂辖以长驱。
王公以倾饯百壶。别芳筵而促兴。
是以青阳半序。明月中宵。
离亭拥花草之芳。别馆积琴歌之思。
去留欢尽。动息悲来。
惜投分之几何。恨知音之忽间。
他乡握手。自伤关塞之
异县分襟。意切悽惶之路。
既而星河渐落。烟雾仍开。
高林静而霜鸟飞。长路晓而征骖动。
含情不拜。空伫听于南昌
挥涕无言。请投文于西候。
因探一字。四韵成篇。
与员四等宴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寂寥。
尹班超忽。
高筵不嗣。
中宵谁赏。
古今惜芳辰者停鹤轸于风衢。
怀幽契者伫鸾觞于月径。
已矣哉。
林壑遂丧。
烟霞少对。
良会不恒。
神交复几。
请沃非常之思。
但宣绝代之游。
托同志于百龄。
求知已于千载。
道之存矣。
无乃然乎。
人赋一言。
俱裁四韵。
李十五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夫人生百龄。促膝是忘言之契。
丈夫四海。交颐非赠别之资。
然乃想山川之遽遥。送归将远。
惜岁年之不待。行乐无时。
于是辍征骖以少留。敞幽亭之多暇。
山芳袭吹。坐疑兰室之中。
水树含香。宛似枫江之上。
加以御沟新溜。近入离弦。
宾馆馀花。遥催别酒。
既而荥波东注。灞岸南登。
浮蚁倾而高宴终。踆乌落而离言促。
虽相思有赠。终结想于华滋。
素赏无暌。盍申情于丽藻。
人为四韵。各赋一篇。
夏日宴宋五官宅观画障序671年4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山仙居观
宋五官芝庭袭誉。盛文史三冬
桂幄凝欢。照绮罗于九夏。
樽浮绿蚁。每披仙雾之文。
障列青牛。更写行云之态。
尔其龙编绣质。贝锦分花。
隐映楼台。比窗帘之在旦。
参差花叶。若桃李之恒春。
楚媛调弦。韩娥对酒。
虹桥度幔。鹊镜临妆。
佩引琅玕。讵动怀风之韵。
鞍回玳瑁。唯奔逐日之姿。
鱼鸟冷而相亲。泉石纷而在玩。
宋家斯近。难别谢于登垣。
秦氏未遥。自堪留于驻马。
惊鸿擅美。丹青贵近质之奇。
吐凤标华。宫徵得缘情之趣。
递扬笔妙。式畅辞端。
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序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
流离岁月。羁旅山川。
仙驾殊乡。遇良朋于异县。
面胜地。陟危楼。
放旷怀抱。驱驰耳目。
韩原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
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
池台左右。觉风云之助人。
林麓周回。观岩泉之入兴。
则有惊花乱下。戏鸟平飞。
荷叶滋而晓雾繁。竹院静而炎氛息。
赏欢文酒。思挽云霄。
人赋一言。庶旌六韵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