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必大 宋 · 何异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九三、《文忠集》附录卷一
凡寓形于大化,委一粒于万钟,嗟分量之不齐,纷嬴踦之靡同。
或昌于文而功不足以及物,或侈于爵而名不足以垂鸿,或身之清而福未必厚,或施之丰而报未必隆。
功足以造汉,而无丹青之黼藻;
文足以华国,而无钟鼎之勋庸。
香山白傅清名辉映于千古,而未能捐乎声色之累;
绿野之裴公冀从容于晚岁,而犹凛凛乎风波之冲。
伟我公之全德,眇千万而一逢。
登庸亮采,为四朝之元老,而犹克勤于小物;
润色皇度,定一王之成法,而了不见于矜容。
岂天赋之自尔,抑学力之由充。
进而登鳌扉、跻凤掖,则专儒宗之妙选;
握魁柄、隆枢极,又屹然有古大臣之风。
退而览词林、历文囿,则毕多能之事;
赜道真、探理奥,则又上续乎邹鲁心传之宗。
悟世涛之汹涌,脱羽翮于樊笼;
束衣冠以自遨,寻妙谛于巢松
记平园之草木,凡几阅于春冬。
虽开国于全益,冠位于孤旃,而退然如山泽之癯,曾不芥蒂于襟胸。
凡在山川之名胜,藉公以不朽,而丰碑隆碣,殆遍乎宇宙,而姓名熟识于儿童。
高文大篇,浩万轴以难收;
而家藏户诵,刊琬琰于无穷。
风台月榭,一酬一唱,而无赏物太深之累;
三昧游戏,文笔自娱,将启予之手足,而犹不倦于垂终。
嗟大雅之典刑,怅畴昔之游从;
六院之叨荣,知一陶之自公。
将漕湖湘,依阃制之提封。
爱予之绸缪,极恩意以弥缝。
思别后之音书,率时遣而月供。
嗟蜀道之未归,苦行役之匆匆。
曾寄言于,丐珍护于眠饔。
方移藩之小定,思襞素以自通。
忽星陨之示变,怆梁摧之告凶。
九牧人士,咸失声以洒泪,矧托眷契之稠重,写终始之哀荣,慰方寸之悲恫。
公其未亡,斯鉴微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