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虫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三○
伊微虫之蠢动,咸群分而共处。
验蟋蟀之秋吟,候莎鸡之振羽。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或守瓜以食,或齧为蠹。
玩五色于螂蜩,怜五能于鼫鼠。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蟫鱼喜衣书之际,蛴螬游粪土之中。
则有蚯蚓无心,蜂虿有毒,萤出腐草,蝎生朽木。
法蛛蝥而结网,悯飞蛾之赴烛。
太宗吞蝗以弭灾,楚王食蛭而蒙福。
庄周梦蝶武子囊萤
蜗角战蛮触,蚊睫集乎焦螟。
或前爪而后距,或胸鸣而股鸣。
有足、无足,纡行、仄行。
但见坯户,宁堪语冰。
至于大螾为祥,蝼蛄表瑞,蚊聚成雷,䖟飞附骥。
杜伯则以尾螫人,缢女则吐丝自毙。
又闻蛾子时术,尺蠖求伸。
入马后之梦,集王则之身。
蜉蝣之衣楚楚,螽斯之羽诜诜。
亦闻马蚿百足,藿蠋五采,蜣螂转丸,蝍蛆甘带。
复有短狐含沙射影螳螂夺臂以当车
青趺而还钱,埋蜻蛉而变珠。
言道则愧乎醯鸡,为政则比夫蒲卢。
斯种类之繁夥,岂可一二而陈诸。
蝉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三○
伊齐女之微虫兮,亦含气而游嬉。
乘凉风以翾翥,应白露而鸣嘶。
虽么么以无力,亦采章而有緌。
美王充之不捕,悟少孺之沾衣。
商汤以见喻,抢榆枋而忽飞。
无知雪之远识,徒吸露而自资。
朱异骇集冠之异,何戢矜画扇之奇。
既无口以能鸣,亦不食而弗饥。
或掇之而有道,或粘之而靡遗。
占妖言放逸之兆,体清虚识变之姿。
鸣不失时,得仲夏季秋之节;
耀而见获,因明火振树之机。
蜂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三○
伊丑螸之纤虫,有土木之殊类。
既号蠓螉,亦云蚴蜕。
当春和之生育,以蜡蜜而涂器。
茍数蜂之可获,则举群而悉至。
附贾萌之车上,果见诛夷;
集袁氏之船中,旋闻败溃。
垂芒而常欲致螫,有毒而岂宜无备。
房纳卵而不容,窠喻钟而酷似。
或以集岩壁以见采,或以食田苗而作沴。
结庐于逢山之侧,逐贼于建安之地。
或记细腰之状,或骇苦壶之异。
军旅当诫于事先,怀袖卒惊于意外。
或焚胡苏而见杀,或画旌旗而表瑞。
吐口中而为戏,仙客何神;
缀衣上以兴谗,伯奇何罪?
蚁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三○
伊玄驹之幽琐兮,处蛰户而游嬉。
抱兼弱之微识,以时术而自资。
体行磨以合度兮,性慕膻而弗违。
虽罗密而见获,亦道在兮何亏。
荐俎豆以为醢,漏山阿而慎微。
黄既应于西魏,赤亦象于南齐
尔其辨其蚼蟓,分此蠬虰。
汤沃桓谦之怪,火攻河内之兵。
得水既赏于隰朋,习马亦闻于王济
或验彼水灾,或占其雨至。
冠山之鳌,诚未足羡;
吞舟之鲸,或云可制。
亦有处栏锜之石,出昆崙之墟。
槊端刺肉,砚里观鱼。
惊若象之尤异,闻斗牛而靡虚。
溃金堤之千丈,结丧车之四隅。
摘典丽之辞,既闻郭璞
悦幽闲之思,更见应璩
进注事类赋状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首
右,臣先进所著一字题赋百首,退惟芜累,方积兢忧,遽奉训辞,俾加注释。
伏以类书之作,相沿颇多,盖无纲条,率难记诵。
今综而成赋,则焕焉可观。
然而所徵既繁,必资笺注,仰圣谟之所及,在陋学以何称。
今并于逐句之下,以事解释,随所称引,本于何书,庶令学者知其所自。
又集类之体,要在易知,聊存解释,不复备举,必不可去,亦具存之。
凡谶纬之书,及谢承《后汉书》、张璠《汉记》、《续汉书》、《帝系谱》、徐整《长历》、《玄中记》、《物理论》之类,皆今所遗逸,而著述之家相为用,不忍弃去,亦复存之。
前所进二十卷,加以注解,卷秩差大,今广为三十卷,目之曰《事类赋》。
张华之博物,叨预升闻;
陆贾著书,敢期称善。
徒倾鄙思,曷副宸心。
伏乞皇帝陛下俯录微能,特纡睿览。
茍乾坤之施,不遗刍狗之微;
则铅椠之勤,庶耀缣缃之末。
冒黩斧扆,兢惶载深。
差除祠祭行事官奏淳化三年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太常因革礼》卷三
昊天上帝四祭,太庙五飨,旧例以宰臣太尉行事,今欲依旧差除。
馀大祠并以丞郎、给谏已上摄太尉行事。
其中、小祠,差诸司四品以下官。
旧差监察御史一员充监祭,近来或遇阙官,以他官通摄监祭事,是致在位之臣,动涉违慢。
今欲依旧差监祭外,如有祭器、礼料不循典礼,令御史台纠察不法,以惩懈慢。
乞以闰年图上职方奏咸平四年八月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
诸路所纳闰年图,当在职方收掌,近者并纳仪鸾司
伏以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故《周礼》职方氏掌天下图籍,又诏土训以夹王车。
汉祖关中萧何独收秦图籍,由是周知险要。
岂可忽而不顾哉!
请令以今所纳图并上职方。
又州郡地理,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
望令诸路转运使每十年各画本路图一,上职方。
所冀天下险要,不窥牖而可知;
九州轮广,如指掌而斯在。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又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四之二○。第三册第二六九七页《京口耆旧传》卷三,《宋史》卷四四一,《续资治通鉴》卷二二。
禦边策咸平四年十一月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玉海》卷一四六、《文献通考》卷一五八、《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一五、《大学衍义补》卷一三二、《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一○二
臣以车战之利,自古有之,故卫青李陵田豫马隆光武与敌战,皆用车而胜。
近事,符彦卿破敌阳城,亦以拒马为行寨,因大风出不意,开拒马、出骑兵掩击之。
惟天宝禄山之乱,房琯潼关陈以车以战,遂致败绩,盖狭隘之地非用车之所也。
匈奴所长者骑兵也,必须平远广野,云布雾散,驰逐往来。
士卒前无所依,后无所据,故戎骑雷动飙至,易致退缩,茍非联车以制之,则何以禦其奔突哉?
故用车战为便。
其制,取常用车,接其衡扼,驾以牛,布为方阵,四面皆然,东西鳞次,前后栉比。
车上置枪,以刃外向,又垂皮革以防火攻。
列士卒于车外,前行持枪楯,后行持弓弩。
贼至,兵士上车,每车载四人,皆持弩。
车之内数十步间,连六车或四车,上为重楼,施强弩,贼至,击鼓为节以射之。
敌不能犯,必当散去,乃出骑兵击之。
此中国制敌之要术也。
夫人平居,犹复谨藩篱,固关键,以备不虞,何况当强敌之战阵,禦突骑之轻剽,而无所蔽护哉?
夫人之被甲铠,所以蔽护其身也,而战之用车,亦一阵之铠甲也。
夫鳞介之虫,肌肉在内,鳞介在外,所以自蔽,岂可使肌肉居外而鳞介反在内乎?
夫用车以战,亦一阵之鳞介也。
故可以行止为营阵,贼至则敛兵附车以拒之,贼退则乘胜出兵以击之,用奇掩袭,见可而进。
故出则藉此为所归之地,入则以此为所居之宅,故人心有依据,不惧敌骑之陵突也。
又臣尝至河北,见其地势要害必守之处者可百馀里耳,北边地势,狼山以西,连山为限,旧有兵寨,守其险阻,不必增备。
狼山以东至于海,不过数百里,皆须防禦
然自易、定以东,有界河为阻,未易涉渡。
独界河以西,狼山以东,不过百馀里,最为要害,戎人所入,常在此矣。
臣向曾上书,请于此地筑城以备戎,今城不可卒致,且于其地连车横绝之,列兵守禦最便。
度百车可占一里,以万车相次,则百里之地结而无隙矣。
界河以东,积水之地,冬中冰合,须为之备,亦宜列兵车防守之。
又臣以为大河之北,民性劲勇,皆习武技,国家若蠲其租赋,令尽力于耕战,可以灭匈奴矣。
河北之民,每为戎人所困者,有土地不暇耕凿,有稼穑不暇收穫,杀戮俘虏,其辱已甚,兄弟父子,流离绝域。
人人于敌,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无路自奋耳。
今国家若除其户税,使专耕战以自给,藉其防守,假以甲兵,下一制以喻其意云:「戎人残暴甚矣,今使汝执兵守禦,自防其家」。
则人必感悦,思自为战。
如此,则勇气必倍,而强寇可平矣。
戍兵既多,则可减官军,西讨继迁,诸道并进,穷其巢穴,可一举而定。
则边境以安,天下无事矣。
近者北狄折衄,天兵振扬,匈奴必当逃遁,继迁必当沮丧,以此取之,计之上也。
若继迁退伏沙漠,穷追不获,游魂假息,犹为后患。
臣谓宜通西域之地,以助灵武之势,可以掩其不意,以诛黠寇;
宜遣使喻秦陇以西诸戎,结其欢心,令为前驱指导,斯不难矣。
夫蕃戎靡不贪慕财贿,国家诚不爱重币珍玩以啖之,爵赏荣耀以诱之,则西戎宜其为用矣。
古人云:「以蛮夷伐蛮夷」。
计之上者也。
宜示之以中国强盛,喻之以中国富厚,待之以至诚,临之以威重,夷落岂敢不从服哉!
其有善水草之地,或开屯田,或置城邑,若汉之置都护,所谓断匈奴之右臂。
如此,则灵武不忧匮乏,继迁不足殄灭。
抚诸戎而启西夏,以平荡逋寇,此亦帝王之美略。
若臣所献车战,但平易之地则可为之,不独北边也。
请升贤妃李氏居同配之位议大中祥符六年七月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一、《续资治通鉴》卷三一
礼缘人情,事资适变,盖处其事必有其实,据其位必有其功。
淑德、懿德,或佐潜跃之前,或承藩邸之际,并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飨之礼,诚为未允。
至若虚其祔合,无乃神理有亏!
求之前古,实有同配。
夫母以子贵,义存在昔,汉昭即位,追尊母赵婕妤皇太后,此圣贤之通义也。
贤妃李氏,处大任之尊,有弥月之实,诞生圣嗣,天下蒙福,而拟议不及,臣窃惑焉。
唐开元四年睿宗昭成皇后祔庙,而肃明初享仪坤,至二十年,又迎肃明神主升于太庙,知与窦氏同配明矣。
则并位兼配,于义何嫌!
伏请行追崇之命,以贤妃李氏处尊极之地,升于清庙,居同配之位,其淑德、懿德,依旧享于别庙,庶叶礼制。
左思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
参政张洎常奉使还,经官亭湖,风波忽起,因心祷求利涉。
既而梦一紫衣丈夫与一女子偕至,揖,与之坐,不敢;
固命之,乃坐,终恐惧不安席而去。
及船至岸,见山上有庙,问之,乃官亭神庙。
入庙见其神,与所梦正同,因许为修饰,而终不果。
参大政,始加葺焉。
初,湖侧乡人皆欲修庙,辄梦神曰:「此自有为吾葺者,尔不当治」。
民怪之而止。
及是,始寤。
夫大道之行,天人交感。
当公寤寝之际,岂自知辅翌皇运,参决天下之务哉?
而山川之神,惕然祗惧,岂非冥数先定,而灵心协应者乎!
昔顾吴郡方山而舣舟,王仲德见白狼而纾难,皆冥祐既至,而丰报随之。
时虽不同,事则符合,茍非道与运会,才由世出,则安能使玄符感发,兆于蔼昧,如是其彰灼乎!
按:《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一八《张洎修庙》条,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