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状元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开亿万年宝历之休,大明丽极;
续四十三黄扉之句,魁哲应期。
方同衣冠交贺之欢,乃辱车骑惠来之宠。
曷酬先贽,聊饰片辞。
恭惟府签状元郎中望屹神人,学濒圣处。
借历代之大训,鼓行东序之区;
压杓端之六星,冠在南宫之纪。
虽谅默未遑于亲策,而句传首重于得贤。
风采耸闻,善类快睹。
不负平生之学,是曰初心;
尽循先辈之规,有光旧事。
某滥焉程校,荣此旁观。
所愧因人,览日华而喜愕;
自知匪报,袭云采以珍藏。
颂咏深勤,掞裁难罄。
通史守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显对帝谟,肃开侯度。
揭九山于斗柄,肆班东后之春;
奉二典于奎躔,如接中朝之昼。
旗旄动色,稚耋欢心。
恭惟某官传经济于相门,洞本元于学海。
金相玉质,凛气概以自将;
雾滃云兴,蔚才猷而有用。
卓然文献之旧,著于腾翔之初。
守符使节之交辉,民绩事功之兼懋。
逮总九府之圜法,实持诸道之要权。
绰有成猷,达于上听。
星闱月寺,方直上于禁严;
蕊馆珠宫,乃力靳于恬雅。
未容袖手,俾近锦邦。
借延阁之隆名,为中州之伟观。
自取信为廉矣,此民抑何幸焉!
眷我提封,夙标名地。
王谢之流风未远,当不费于爬搔;
邾鲁之击柝相闻,已习知其肥瘠。
非但森戟凝香之可乐,何妨鸣禽春草之重吟。
度雁荡而访龙湫,倍觉先声之有喜;
鸾台而贰凤阁,即闻温诏之趣归。
某曾此识韩,荣于
不谓穷櫩之需次,乃逢贤牧之临藩。
虽朝迹之已收,实陶埏之有素。
受廛宇下,尚叨官供家请之私;
伏谒道周,敢后涂歌里诵之贺!
其为忻快,莫既掞摩。
答交代钱知县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奉辟书而守壮县,已先膺二千石之知;
从簿领而拜长官,敢敬助三万户之贺。
方藻思而削牍,忽盥手以剥缄。
倒置后先,交集荣惧。
恭惟某官袭锦绣裹山之庆,标玉壶悬秋之清。
学问久矣一家,知殚见洽闻之有自;
政术特其馀事,何盘根错节之可言!
徘徊湖浙之壮游,培养国家之重器。
迄今改命,尤属遴才。
方前逋后负之相乘,甫能支拄;
如沉疴积痛之已定,但少康强。
屈敏手以临之,不劳力而济矣。
长作靖川之嘉话,便膺密令之褒除。
某吏道无师,儒酸自锢。
一第续灯于诸父,勉为祀灶而来;
九品絓鞅于底寮,敢期代匠之斲!
久寒心于司败,欲折屐于前驱。
矮屋可以栖迟,尽复本来之面目;
蠹简更须卒业,尚收惊畏之清魂。
瞻溯百千,敷宣一二。
答赵知丞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烹素书之鱼,记分携于蓬荜;
迎紫气之骑,幸扫溉于
天怜我辈之味同,人喜乡邦之谊厚。
某官毓神明之正气,洽古始之奥闻。
指青云而图南九万里风斯在下;
扣丹墀而独对,三千字日犹未斜。
朋游共诧于摘髭,能事了无于德色。
辍殊庭之香火,分大邑之弦歌。
诵绕厅草合之诗,聊纡阔步;
听方底封之诏,即据要津。
某何取长裾,正堪矮屋。
向雾天之一角,不图至斯;
对海月之三圆,亡庸恐甚。
赖有尝僚之托,逭其司败之羞。
窃自叹于此时,闻似人足音喜矣;
傥未忘于畴昔,见君子我心写兮。
持此以酬,言之不足。
宰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诏出枫宸,宠分蒲璧。
圣天子图治六载,叹宵旰择令之难;
执事为民一来,喜锦缆牵江而近。
敬同此邑,仰候先驱。
恭惟某官逸步独超,颖才自露。
典型是似,实金貂玉铉之流传;
肯綮备尝,亦珠椽碧幢之游戏。
尚圆五剡,屈涖一同。
鲁邾击柝相闻,何劳爬抚;
王谢起家可纪,便有褒除。
某倚席汰归,题舆愧忝。
尚以未瓜之戍,获逢行李之临。
伏谒道旁,幸识鲁山之面目;
依栖宇下,更陶武邑之弦歌。
忻赞良深,掞裁已浅。
水心回史宰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伏审选繇堂授,宠即男封。
孤屿一僻陋之区,似非所处;
相门多经济之手,定自不同。
恭惟某官璧绚缫以齐辉,刃淬硎而特发。
为方伯连帅之佐,亦既练详;
收人民社稷之功,固应馀裕。
岂乏汲引而登要地,乃恬平进而诡外庸。
贤者高风,兹邑钜幸。
豫想画帘之靖,趣蜚宸诏之华。
某朽质无春,穷檐待死。
何意琼瑶之词翰,堕此一缄;
尚同乡社之耄倪,咏乎三异。
先施良渥,琢报匪工。
薛端明回史宰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明纶敷渥,茂宰升华。
此日朝堂,最重字人之长;
吾邦岩邑,顾迂名阀之英。
虽公自为计则疏,而民之蒙惠良厚。
某官修能颖脱,敏识鉴开。
风流今在兹家,本传于经济;
富贵吾自有途,合上于夷庚。
乃飞太史之凫,殆屈朝阳之风。
窃窥高致,无愧前修。
便应有绿绨方底之书,非复拘墨绶铜章之比。
某一丘自老,十世与廛。
未遑庆贽之恭,忽拜华缄之辱。
魏国夙昔之好,永矢弗谖;
阳城字之辞,敢以为献。
陋文匪报,谦施良惭。
赵县(交代画鸂鶒滩于厅屏。)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簿领沉迷,空愧淮海楼之旧迹;
笺函委逮,如挹崇义里之清风。
后贺既惭,先施弥宠。
某官天潢派近,国器量闳。
秘书之仙图,为善乃其最乐;
太乙之藜杖,多闻盖以自娱。
胡为此来,似亦少屈。
然而玉貂衮衮,帝眷方隆;
金印累累玉门自有。
略展民庸之试,便应褒诏之颁。
鸂鶒滩头,已寻故事;
鹍鹏海畔,共看壮图。
某名在小儒,职惭高士。
对秋砧于明月,岁则一周;
托夏屋于震风,芘斯万幸。
方稽削牍,例辱记名。
未能与箠楚辞,岂亦同于此味;
相依如辅车势,愿有取于其心。
赵寺簿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主印月联,峻仰中朝之望;
抱关星廥,猥随下走之尘。
半生拥彗以未能,此日肃缄而何幸。
恭惟某官德辉银笔,才冠瑶枝,访兴公赋咏之踪,地钟清淑;
探子政校雠之学,天与经纶。
既懋底于民庸,乃亟升于廷迹。
惟储帑计筹之历试,故源流本末之具知。
粤从农殖之司,特任钩乘之寄。
清明四达,蠹涴一销。
岂惟数上于便宜,固已密裨于均节。
梁扬箕之咏,虽则权舆;
登荷橐簪笔之班,是应步武。
某尘庸太甚,濩落何堪。
枯杏苑之袍,仅焉再绿;
雪遍萱闱之发,将以远来。
那知󲏵秣之攽,但有扊扅之守,尚依矞荫,获免空官。
食马虑不尽才,所觊异知之顾;
好士为之推毂,倘形有味之言。
投悃罙深,琢词非腆。
乐清宰与方倅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玉笋辍班,暂题舆于白鹿之垒;
铜章绾绶,行负弩于栖雁之峰。
岂惟邦人仍蔽芾之荣,抑亦吾党得师承之幸。
僭裁初贽,肃候前旄。
恭惟某官织云汉以成文,而发秘。
越其英妙之岁,声实既隆;
澹若功名之涂,进用谓晚。
袖演纶之手而展转乎学馆,屈均财之谟而参裨乎帑储。
上方招文武之英,公自托藩维之佐。
薄蓬莱而昆崙弗即,可谓冲高;
康海沂而邦国不空,亦足惠利。
趣归有诏,宏济是图。
某滥此附庸,居然选调。
窥斯文之统绪,有一瓣香
堕今日之尘埃,如三斗艾。
敢谓窃举员而幸去,庶几抱素学以知归。
笑言偃之弦歌,傥或取尔;
杜陵之厦屋,其自今兹。
喜忭弥深,编摩曷究。
通赵倅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记班联于朝武,不知岁月之驰;
托临照于贰车,忽觉星辰之近。
僭裁缃简,仰候缇屏。
恭惟某官庆流发乎璇源,盛德辉乎银笔
养成大用,羞昆崙而薄蓬莱
自秉精忠,经骀荡而出馺娑。
借司储之寄径,为制国之权舆。
乃眷中川,素称近甸。
谢康乐之池宛在,有此平分;
赵清献之楼岿然,无非乐事。
未应暖席,合即赐环。
海圻忻忻,聊与民而留爱;
政路鼎鼎,宜由阶而遂升。
某何但识韩,益荣
讵谓衡栖之需次,又逢舆坐之临藩。
鹪鹩一枝,方喜受廛于樾荫;
驽马十驾,尚期问政于瓜时
赞咏良深,揣摩莫既。
架阁谢丞相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赋羽林之刍秣,曾乏寸长;
掌金耀之文书,忽叨钧播。
寖以清夷之辙,易其尘冗之途。
镕冶恩深,镂藏语浅。
窃以长倩贻辈流之笑,何自抱关;
东方答客难之辞,伊谁掌故。
盖浊宦清游之必较,乃古情今态之悉同。
傥使得整辔问程,渐有投栖之地;
岂不胜逆风扬棹,了无登岸之期。
此意难言,以荣为忝。
伏念某材微且樕,学落而
太常者十七年,绝企腾黄之步;
考功者岁六稔,仅收破白之章。
虽仰蒙鸿造之穹窿,敢谓出选阶之汗漫!
凡前后有祈于荐牍,皆震惶自悸于心扃。
况象魏庋藏之联,为鹓行储养之径。
崇宁秩令,酌六部以分曹;
中兴官仪,吁群才而弄印。
不图懵甚,亦获滥旃。
惊梦犹疑,岂姓名之误及;
阖门起舞,但手额以知归。
兹盖恭遇某官德应泰阶,道扶辰极。
以至诚谐国是,初靡滞于拘挛;
以公论叙人才,乃先知于窈眇。
将恢一统之业,用成长治之勋。
繄取舍之所关,实规摹之至到。
仕兹丰水,助开数世之仁;
采彼新田,俾收多士之用。
永弼昭代,惠及鲰生。
某曷酬东阁之施,唯慰南陔之养。
窃其馀暇,傥习睹于旧章;
缉此见闻,或粗供于末用。
兴言报塞,倍极凌兢。
朱侍郎刑部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赋玉台之刍秣,曾乏寸长;
掌金耀之文书,误叨殊渥。
恍平生其未梦,溢小己以馀荣。
窃惟仕路由涂辙而分,人情得依归为重。
晁错于掌故,人知文学之未寒;
昌黎于二卿,士喜师资之有地。
使稍出于尘埃之底,兼亲承于名胜之前,其在斯逢,可谓钜幸。
伏念某本以单疏,加之朴讷。
皇皇就举,选始得而颜已衰;
飘飘从宦,游再至而心转苦。
自劫司于廥钥,期寖脱于选阶。
区釜纵横,了何关于古学;
圉庾尔汝,宁复对于高人!
仅收破白之章,空笑化缁之袂。
忽躐司于象魏,殊昔问之马曹
事简职閒,犹侈小蓬莱之号;
荐专员的,足成圆崒堵之图。
方倚出于下风,岂但谢于今日。
兹盖恭遇修史判部侍郎庄裕山立,孚融玉温。
浮沅湘而略巴江,蚤蔼蕃宣之绩;
游蓬壶而憩元圃,遍仪清切之联。
登于甘泉,重我法从。
虽究皋苏之能事,岂稽之远猷。
方将拔汇征之,合善类于开泰;
新薄采之芑,收多士于中兴。
翊兹明时,望在寰海。
某唯知自好,不辱所蒙。
翻故实以有闻,或供近用;
附贤哲而不朽,敢有遐心!
且谢且祈,以愧以惕。
贺丞相加恩启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诞膺显册,申衍庆畬。
太傅三公,愈光谦德;
受加赋之一等,勉答圣情。
海宇交欣,庭绅胥庆。
恭惟某官弼谐新政,迓续宏图。
运精神而折遐冲,乾清坤晏;
观会通而行典礼,星润日辉
辑四表之欢心,昭一人之达孝。
洎登成于懿铄,爰疏锡于徽章。
虽厚德之欲酬,顾何官之可报!
而乃巽以自牧,退然不居。
论道经邦,惟茂燮调之实;
加地进律,姑承眷赏之彝。
益见君臣之协同,兹谓古今之罕俪。
某身陶恩纪,喜溢心扃。
愧无博士愈之诗,以歌硕辅;
愿观太史佚之诰,克敉宗勋。
僭斐有敷,凌兢是惧。
王新恩谢启(建封)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兰亭诸王,克世其学;
桂林之一郤,足张吾军
轩玉骢以见临,袖华藻而为贽。
云胡不喜,又过所闻。
伏惟某官姓名已香,器局甚茂。
笔端云凑,千岩万壑之轮囷;
胸次海流,五典三坟之醲郁。
若时得隽,夫岂钓荣!
方圣天子绍开于中兴,而子大夫入奉于大对。
剀切陈当世务,览必异焉;
魁磊光信史间,今其始矣。
某眩于五色,见此一斑。
既意气之相投,聊诵言而为谢。
若曰变昆西之体,岂属畸人;
唯应对渭北之谭,愿期他日。
偶以祠事,惭于后时。
礼部御札跋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九
皇帝浚哲文明,嗣无疆大历服。
宝庆二祀,实维受郡国计偕之始。
正月庚寅,命臣珌、臣应龙、臣贵谊典贡举,暨其属三百有四人,臣端常实司纲肃。
二月丁亥,上亲洒宸翰,云汉绚耀,贲于泽宫。
圣训攸属,欲得伟厚正平之士,且申禁防,勿使侥倖者进、忠朴者遗。
倬哉皇乎,真帝王之盛心,而我宋之家法也!
臣等祗惕对扬,谨拜手稽首言曰:仰惟祖宗以儒立国,台莱之盛,用康世轨,丰芑之休,燕及后人。
其登明选公,垂意功令旧矣。
肆我宁考,坯冶多士,粤自庆元临御,恭默法宫,丕饬礼闱,审厥去取,曰器识伟厚,曰议论正平。
洎于更化,虽大廷锡问,犹攽诏札,豫戒主司,用以见宁考之德之纯,对越在天,靡不维吉士是奖,维正论是崇,式克跻世熙洽,四海归仁
皇帝陛下遹骏前烈,宣迪景光,乃者登耆硕,褒逸民,录贤裔,图象记功,恩畅德普,罔匪率循先志,明示乡趋,俾会于有极。
矧今亲策未遑,天府既登,亟縻好爵,蒐择之重,实加曩时,是宜圣心廑恻,责成有司。
臣等猥以庸虚,滥持文柄,虽更相励勉,各既乃心,柬尤拔颖,务惟其人,尚惧不足以称塞明诏。
抑臣等闻之,天降时雨,山川出云,隆昔得贤,唯意气感召尔。
万邦黎献,实由帝德光被,故敷纳明庶,随举辄效。
今陛下闻昭殊俗,化溢方外,精神所感,俊乂汇征。
其大者宜有光明俊杰之士出为时用,而其小者亦当靖共岂弟,一意承休
培薄而厚,砻偏而平,允矣有不足道者。
《诗》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唯在乎益加之意而已。
臣等敢以奎画勒之坚珉,用谂万叶,俾与我有宋无斁。
跋方子斯赠奉词山祠杨君不食彘肉诗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九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此杜子美题丈人山祠诗。
敬其祠不敢唾其地,况敢食其所忌乎?
杨君可谓笃敬君子矣。
松山长句大篇,阐发幽奥,鬼神之德,体物而不可遗,非烛理者孰知之!
无垢先生廷对分录跋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九
嘉定甲申之春南安教授徐君以无垢先生张公语录见寄,余目注心省,手不能释也。
明年新天子改元,以公中兴明道,锡谥疏封,官极一品,宠章焕焉。
士始知侈公之名,企公之节,而其遗文亦复间出。
然则天下之于公,梦而觉、酲而醒,圣主褒表之功也,而徐君所以景行于公,动知取法者,则先此概见矣,是所谓豪杰之士欤!
今又刻公廷对于学,且序其后,谓士莫大于始进。
初,余承乏癸未礼闱,得徐君卷,爱其论汉唐不为举子语。
及上集英对,以其藁示余,直而不讦,婉而不迂,事切当世,钜细靡不及也。
有司初第居上,已而才缀甲科,所谓不诡遇求获者,徐君殆以身教,非空言也。
大明中天,象景旁烛,表直木于道,固有目者所共准的也。
而又有为之引绳者焉,则天下之士所以仪型而无愧于公者,其必自南安始。
跋无垢先生言行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九
余儿时闻诸长老,故侍郎张公无垢先生来守永嘉,一以礼义廉耻遇其士民。
有谰辞以讼者,先生廉得其情,既而拱手对之,曰:「九成为公惶恐」。
讼者愧汗自悔,终其身不至讼庭。
其他如戒亵语,皆与家传相出入。
又言:公去,民遮留,不获,既归,辄具起居。
有传其疾少间,因读丁晋公玉带事,怒其挟诈要君,疾复剧。
至今诵之,以为刚德君子,而家传若有所隐讳者,何哉?
夫善善恶恶,天下之公理也。
惟公所以自立于世者,直气喷薄,故自其对策天子,以至筮仕立朝,遇不可必行其意,始终大节磊落如日星,正以其善善恶恶之素明也,而岂以无所喜怒为贤哉!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又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公以人之耻为己耻,以天下之公怒与天下共怒之,若是者可以为人矣。
余故因述所闻而私附其后。
葛朴翁所和渊明归去来辞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九
报恩信禅师出示朴翁《和渊明归去来辞》,题者既盈轴矣,余未知所以言也。
会余与师登浮图绝顶,注目太空,日光掩苒,云雾起其下,赤松诸山皆积苏累块,处处聚落,真蚁垤然。
因叹天地无尽界,今古无终期,人以世故自绊,不翅如蚁之营营,而生死去来,梦幻不足拟也。
彼以家为归者固赘矣,而以为无适非归者,亦得无孟浪于其间哉!
虽然,寒丝饥,圣贤不得已与人同者也,渊明朴翁之赋几是乎!
遂书于此轴之末。
宝庆初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