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智大师帖 其二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
远劳书示,深荷勤诚。知已被四众之请,绍嗣广智道场。江东度门,今知不坠矣。尘劳之系,相见末由,千万聆风,但深企想。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
春暄万福。自闻续广智道场,相距辽远,末由一面。行人兹至,再沐书示。备闻宣扬祖教,为一方依怙,良慰遐抱。晤期未卜,良想孤风,希为四众,倍调清味。
与盐铁判官启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一○
公亮启:暌违未几,倾咏良深。讯介兹来,书函垂贶,远迂勤礼,弥切感悰。方卜首涂,祗修类见,即谐披觏,预积欣愉。秋气未平,公馀善爱。谨复手书为谢,不宣。公亮拜启盐仓判官左右。
武经总要后集序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
叙曰:三代以来尚矣,用兵之道,以仁义为本,以权谋为用。仁义者,所以抚士民、服豪杰;权谋者,所以济机务、成功业也。上自吕尚兴周之略,下及战国变诈之术,观其乘机决策,因形立算,微密之际,阒忽若神,是岂不用谋哉!夫谋者不可以预传,亦难以言尽,独可见者,验之于前古已然之事,使人彰往察来,据今鉴古。虽云明睿自天,尚贵博识不惑。以淮阴之战功,而本出书生;以营平之老将,而动引兵法。是岂不学哉!故曰:「垂之空言,不若见之行事」。今采春秋以来列国行师制敌之谋,出奇决胜之策,并著于篇。随其效应,依仿兵法,以分其类目,谓之故事,总一百八十五门。古今陈迹不必尽录,每目取数事尤切者以为法。庶乎发智士之聪明,佐将士之术略,闻一知十,触类而长,诚有补云耳。曾公亮集。
按:《武经总要后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恭题御赐诗后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清源文献》卷八
臣观自古帝王歌诗,盖始于虞舜「元首」「股肱」之作,由其君臣之间明良会遇,言之不足而咏歌之。自汉唐以下,虽间有述作,《大风》之歌好武而未衰,《薰风》之诗犹乐而未得,非赓歌之盛,寂寥于后世,自应尔也。仰惟皇帝陛下雍熙之运,匹休唐虞,都俞之风,远同尧舜,非汉唐以来所可跋从其万一。臣自词林镇圃田,皇上宠行以诗,云章奎画,照耀今古。臣不敢模仿乾坤,窥测造化,今端拜敬观,儒术德輶之褒,惜别贡猷之训,圣意隆渥。其所眷礼臣下若此其厚,实千载一时希阔之遇,真与舜之歌相为表里矣。臣惶恐稽首,刻而志之,庶几得为永永无穷之传。
五言四韵诗记 北宋 · 曾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
上作诗五言一章四韵,赐端明殿学士曾公亮知郑州,宠其行也。臣公亮拜首稽首,以爱宝于其家。越明年十月辛卯,乃发石摹刻,立于州廨之别厅,庶几与三辰并昭,揭诸无穷。于是自奏其语以记曰:臣闻昔者舜用庶尹之谐,作歌以敕天命,究于「元首」「股肱」相成之叙。其臣有夔、皋陶者,实对飏之,事载于《书》,为万代法。迄后帝王沿袭弥文,矢赋寓兴,各系其一时之泽,而其臣亦莫不推明赞宣,传之天下耳目。其传至今,而有虞氏之美,独为称首。恭维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陛下,天纵元圣,包仁贯义,然犹兢兢亹亹,退托未寤,师古用众,日考大中。故言动所造,必极于教化之端;而华夏臣民,翕然知纳于法律。今诗之作也,所以褒眷侍学之臣,而宠其出宿;因明藩屏之寄、职仪之数,而慰其长人。卒告诸论思可否,不以内外为间,而敕其自效。盖天子尚文、隆儒、勤政、乐谏,四者天下之急务,而一章之中微指具焉。固已超汉轶唐,而独配于有虞氏之美。然其不佞之臣,曾亡以髣髴近世诸儒,况敢追夔、皋陶等,而能望清光、称盛德哉!窃惟自念,待罪劝讲十有三年,始以外朝佩服,出入殿闼,而寖寻恩渥,遂厕掖垣禁林法从之列。遘疾淹阻,逋旷朝讲,尪残甫起,乞州自便。岂意去阙之日,重奉非常之荣,熏心汗颜,夙夜震惕。顾虽身为牺牲,尚何足以报万一也?上方益探六经之术,详而措诸事。事之几其巨细先后,要皆可燕子孙,法万世,而大继有虞氏之烈也。臣敢贪自盖其不佞,而独私圣文,不卒布于天下,使民或阙其传,以累太史,则又重于素飧而冒褒宠之罪也。故托于此,毕其愚忠云。
按:民国《郑县志》卷一六,民国二十三年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