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昼操孟子去齐,舍于昼作。)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皇朝文鉴》卷一二九
滔滔天下,余孰从而与归。
来何其然兮,其去何为。
吾行或使兮,止或尼之。
毋嗟我行兮,于此迟迟。
弃其量釜兮,龠撮安施。
钧石则委兮,亦何用于铢累。
顾瞻咨嗟兮,人曷余疑。
呜呼余归兮,已而已而!
吕大防落职降官知随州绍圣元年六月甲戌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六
朕昔嗣位之初,哀迷在疚,宣仁圣烈皇后受托神考,专佑眇躬。
屈揽繁机,事非获已,故亟进二三大臣,委以政事,庶几协济,共扬遗烈。
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知永兴军吕大防,被遇先朝,早历禁从,召寘丞弼,进登宰事。
而乃幸时变故,密逞奸回。
初则朋比冢司,继则窃弄国柄,力引死党,分置要地。
因缘论事,假托训辞,诱为奸言,务快私忿,谓帘帷可以欺罔,谓谅阁可以面谩。
凡经邦垂世之远图,与理戎斥地之成算,或妄肆改作,自矜变法之功,或轻用弃捐,意归黩武之过。
交通近习,紊官乱仪,睥睨两宫,呼吸群助。
恭惟太母本以保辅为怀,岂以纷更为事?
敢诬累于慈训,见包藏于异心,国论沸腾,边患滋炽。
逮予亲政,犹尔擅朝,悖德自如,奸状斯显,尚务存于大体,故深遏于群言。
而论者交章,迫以大义,谓有国之常宪,岂旧恩之可私。
薄示降惩,少谢中外。
其思自省,毋重后愆。
可特落观文殿学士,降授左正议大夫、知随州
刘挚落职降官知黄州绍圣元年六月甲戌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六
昔者太母深处帷幄之中,朕方孤立士民之上,茕然在疚,罔知攸济。
内则付托群公,外则通达言路。
所赖有一德之士,不二心之臣,相与戮力,以康王室。
苟怀异意,是辜委任。
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青州刘挚,在先帝时,以馆阁诸生,擢任要剧,虽中坐薄累,终不汝遗。
夫何仇嫌,乃怀怨诽。
自长御史,至登宰司,始以傅会权臣,奉承风旨;
既又密布私党,倡导邪谋。
论议交通,踪迹诡秘。
诬诋圣考,愚视朕躬。
首陈变法之科,终成弃地之令。
纵释有罪,以归怨公上;
污蔑异己,以诱胁众心。
害贼忠良,不独遂中伤之计;
窥伺禁省,将密为离间之谋。
有臣若斯,维国之丑。
向虽从于罢免,犹曲示于保全。
夙负益彰,群言荐至。
欺天之恶,非公论之可容;
罔上之诛,顾常刑之敢逭。
聊从薄责,以示旧恩。
其务省循,毋重来悔。
可特落观文殿学士、降授左朝议大夫、知黄州
苏辙降官知袁州绍圣元年六月甲戌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
事君者有犯勿欺,所以尽为臣之节;
无礼必逐,岂容逃慢上之诛。
太中大夫、知汝州苏辙,父子兄弟,挟机权变诈之学,惊愚惑众。
昔以贤良方正对策于庭,专斥上躬,固有异志。
司言怀奸不忠,如汉谷永,宜在罢黜。
仁祖优容,特命以官。
神考时,献书纵言时事,召见询访,使预讨论,与轼大倡丑言,未尝加罪,仰惟二圣厚恩,宜何以报?
垂帘之初,老奸擅国,置在言路,使诋先朝。
乃以君父为仇,无复臣子之义。
愎忮深阻,出其天资。
援引儇浮,盗窃名器。
专恣可否,畴敢谁何。
至与大防中分国柄,罔上则合谋取胜,徇私则立党相倾。
排嫉忠良,眩乱风俗。
朕既洞察险诐,犹肆诞谩,假托虚辞,规喧朝听。
比虽薄责,未厌公言。
继揽奏封,交疏恶状。
维尔自废忠顺之道,而予务全终始之恩,再屈刑章,尚假民社。
往自循省,毋速后愆。
可特降授左朝议大夫、知袁州
苏轼散官惠州安置制绍圣元年六月甲戌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六、《东坡事类》卷六
左承议郎、新差知英州苏轼元丰间,有司奏罪恶甚众,论法当死,先皇帝特赦而不诛,于恩德厚矣。
朕初嗣位,政出权臣,引兄弟,以为己助。
自谓得计,罔有悛心,忘国大恩,敢以怨报。
若讥朕过失,何所不容,仍代予言,诬诋圣考,乖父子之恩,害君臣之义。
在于行路,犹不戴天,顾视士民,复何面目?
乃至交通阍寺,矜诧倖恩,市井不为,󲦤绅所耻。
尚屈典章,但从降黜。
今言者谓指斥宗庙,罪大罚轻,国有常刑,非朕可赦,宥尔万死,窜之遐服。
辩足惑众,文足饰非,自绝君亲,又将奚怼?
保尔馀息,毋重后悔。
可特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陆佃落职知河阳绍圣二年二月庚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六、《能改斋漫录》卷一四
朕以先帝休德鸿业,当具载信史,以光昭无穷,故择儒臣,委其撰次,仍俾宰弼,总司厥官。
而不逞怀邪,恣为诬毁。
属颇惩其太甚,顾多失于从宽。
丁忧人前左朝请郎、充龙图阁待制陆佃,向由诸生,致身禁从,擢预史事,多历岁时。
俯仰顺从,媕阿泯默,曲徇群奸之意,茍幸一身之安。
谓尔有所建明,固未尝争论而去,谓尔固为讥讪,则于今其藁不存,进退之间,风节无取。
虽言章沓至,众弗汝容,然罪疑惟轻,古有成训,姑褫延阁,用厌师言。
勉自省循,以称矜贷。
可落龙图阁待制,依前左朝请郎、知河阳
曾肇降修撰知滁州绍圣二年二月庚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宋大诏令集》卷二○六、《能改斋漫录》卷一四
罪疑惟轻,古有成训;
罚未称罪,人其谓何?
左朝奉大夫、充宝文阁待制、新差知滁州曾肇,早列史官职司大典,久于撰述,多历岁时。
偶未终篇,因属补外,比加核寔,灼见奸诬。
虽尔于今,其藁不存,顾昔未尝争论而去。
乃付支郡,未厌公言,谓尔非特无所建明,顾亦稍预笔削。
宜黜从官之籍,尚联书殿之名。
服我宽恩,勿忘循省。
可落宝文殿待制,特授依前左朝奉大夫、充集贤殿修撰、知滁州
诸陵奉祀事奏熙宁九年五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
伏见故事,遣官朝拜诸陵,宣祖太祖太宗三陵共遣官一员,真宗及章献、章惠后三陵共遣官一员,并以太常、宗正卿充;
孝明皇后以下九陵别遣郎中或清望官二员分拜。
太常宗正卿或阙,即以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
大卿监又阙,即差以次官。
仁宗时永定陵轮差宗正寺太常礼院官一员春秋朝享,仍令点检祠事,以陵台令陪位。
若非时祭告,即止差朝臣。
自永昭、永厚二陵复土之后,审官院依诸陵例增差朝臣二员而已。
又凡陵宫陈设,执事之人并隶宗正寺太常寺礼院,逐时所差朝臣暂令统摄,例多惰慢。
诸陵祭器多已损敝,因循久不修完。
臣以谓方今永厚陵宜如先朝奉永定陵故事,轮差宗正寺太常礼院遍至诸陵点阅祠事,有不如法,案举施行。
器服或有损坏,移牒本陵修换。
行事日仍以陵台令陪位。
若遇非时祭告,则自如旧差朝臣以往。
又陵宫奉祀,牙床祭器等,祀毕但置于献殿内,暴露日久,易致腐剥。
况诸陵宫门各有东西阙庭专藏牙床祭器,遇行礼毕即收藏。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五。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三九之九(第二册第一三六五页)、礼三七之三三(第二册第一三三六页)。
洪州顺济侯庙小龙出见事奏熙宁九年七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宋会要辑稿》礼二○之六五(第一册第七九七页)
臣至庙斋宿,是夜,龙降于祝欧阳均肩入石香合蟠屈,行礼之际,微露其首。
祭毕,自香合出于案上供器间,盘旋往来,徐入帐中。
其色及长短大小变异不一,执事官吏百馀人皆见之。
孟子配飨疏元丰七年四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一
臣伏见古者配飨及从祀,但取著德立功,其道有以相成者,不必皆用同时之人。
如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
先农之祠则以后稷配神农。
勾芒为少昊氏之子,祝融高辛氏之子,今春秋之祭,则勾芒配伏羲,祝融配大庭,迎气之日又为之从祀。
是异代之人得为配享明矣。
唐贞观二十一年,诏以伏胜高堂生杜预范宁之徒二十一贤与颜子俱配享孔子堂,至今犹为从祀。
孟子孔圣之门,当颜子之列;
至于荀况扬雄韩愈,皆发明先圣之道,有益学者,久未配飨,诚为阙典。
伏请自今春秋释奠,以邹国公孟子配飨文宣王,设位于兖国公之次。
所有荀况扬雄韩愈并以世次先后,从祀于左丘明等二十一贤之间。
所贵上称圣朝褒崇儒贤、备修祀典之意。
〔贴黄〕检会左丘明范宁二十一人并封伯爵,如允所请,即乞荀况扬雄韩愈并加封爵。
国子监及天下至圣文宣王庙,皆塑邹国公像,其冠服同兖国公
仍画荀况等像于从祀之列,荀况在丘明之下,扬雄刘向之下,韩愈范宁之下,冠服各从封爵。
乞委监司开决太湖积水奏元祐六年闰八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五、《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三(第六册第五九二五页)
太湖积水未退,为苏湖大患。
乞专委监司躬诣濒海泄水处相度开决,庶使积水渐退,民田复出,流移归业。
驳还王钦臣授官词头奏绍圣元年六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四
吏部送到吏部侍郎王钦臣可授宝文殿待制、知庐州词头。
钦臣资性险邪,本缘傅会宰相吕大防,以至进用。
大防朋党甚众,钦臣为之首,前后言者屡攻其公私过恶,大防皆抑而不行。
大奸方斥,馀党正当窜逐,肃清仕路,钦臣岂可以加侍从职名,付之方面守寄?
所有制词,未敢撰进。
驳还吕希哲授官词头奏绍圣元年六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
吏部房送到崇政殿说书吕希哲秘阁校理、知怀州
希哲,故相公著之子。
公著父子世袭行邪,厚貌深情,莫能窥测;
结固朋党,鼓倡虚名,上惑圣听,罪恶甚大。
未经谴责,岂可更冒职名,出守便郡?
武举试策三道奏绍圣四年四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一九(第五册第四五四○页)
武举人止试策一道大略,欲乞依进士试策三道。
北界移牒事奏元符二年五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
北界擅移文良津榷场,关门不收公牒。
乞更移牒一次,如不收,即更不移牒。
北人过界取水不宜力竞奏元符二年七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三、《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四四(第八册第七二九一页)
北界沿边都巡检管勾朔州同知多造事端,自六月十三日驱拥人夫侵越取水,除已为巡检何灌约回,经一月有馀不至。
今月十八日复来取水,其同知往来戎帐节次已具奏闻。
缘北人自前岁改移东偏头税场,去岁拆石墙,今岁不受牒,便于贾胡疃兴建场屋,又过天涧取水,及有分水为界之语。
蓄谋三年,发于今日,窃恐其势未已。
除已牒折克行选差使臣前来,依朝旨随宜应接外,缘方当进筑之际,正籍克行及其子可大带领兵马在北界防扼,深虑那移兵马前来,其本地分巡检兵数又少,如北人再领人马数多,过来陵犯,何灌等便若行应接,深虑兵力不敌,兼恐别生事端。
已密谕何灌等及折克行所差使臣,但严勒兵马把截取水道路,过作堤备,不得轻易便行斗敌。
其北人所创税场,本为私相买卖,既严禁互市,自足以破其谋。
今若更来取水,亦不必与之力竞,俟进筑了日,军马各归,沿边有备,至时尚来取水不已,即别有措置,随宜应接亦未为迟。
乞建葭芦寨为军奏元符二年八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八(第八册第七四○九页)
先帝元丰中,于鄜延路进筑米脂、葭芦、吴堡三寨,以葭芦、吴堡河东路,自是岚、石之人始戍河西
然贼境在目,欲出不可,密睇麟府,犹迂十舍。
自前年复葭芦,去年神泉,今年筑乌龙,通接鄜、延,稍相屏蔽。
今又北自银城,南自神泉,幅员数百里间,楼橹相望,鸡犬相闻。
横山之腴,尽复汉土,斥堠所及,深入不毛,秦晋士马,更为声援。
自此,岚、石遂为次边,麟、府不为孤绝,实自先帝经始葭芦,以为今日通道之根本。
望建葭芦为军,赐美名,以彰元丰之圣烈。
开封府群见致辞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皇朝文鉴》卷六九、《汴京遗迹志》卷一八
臣希等伏以圣人在上,首善始于京师
天下修文,贡士兴于圳亩。
此乃伏遇尊号皇帝陛下仰稽古道,下育人材。
发明诏于多方,命兴贤于列郡。
臣等缪当诏旨,辄与能书。
虽为草野之臣,得奉天庭之贡。
尚书礼部元会奏天下祥瑞表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皇朝文鉴》卷六九、《文昌杂录》卷三、《四续古文奇赏》卷八、《古今图书集成》庶徵典卷一五、《渊鉴类函》卷四九
臣圭等言:尚书礼部得元丰五年天下所上祥瑞。
宣徽南院使、判北京臣拱辰,承议郎提举河北常平等事臣宜之,通议大夫、知秦州臣公孺,龙图阁待制、知青州臣绾,正议大夫、知安州臣甫,朝议大夫、知兴元府臣景华,朝奉大夫、知荣州臣震,西上閤门使、知雄州舜卿礼宾使、知安肃军臣孝绰,文思使、知宪州臣诜,朝散郎、知鼎州臣伋,知歙州臣尧封,朝奉郎、知蜀州少连承议郎、知安德军臣从谅,知利州臣山等言:所部有芝生于州宅、寺观、殿阁,柱有七茎者一,苗长尺馀者六;
牛生二犊者二;
嘉禾合穗者三,五本合为一者一;
一茎三穗者四,四穗者、五穗者、百馀穗者各一;
白乌、白鹊生于巢者各一。
臣闻圣人出而四海清,帝命昭而万灵集。
必致诸福之物,以表太平之符。
伏惟皇帝陛下体尧之仁,躬舜之孝。
力行勤俭而本以化物,诚意恻怛而出于爱民。
是以指麾之间,功业成就;
覆载之内,阴阳协和。
蒙被群生,浃肌肤而沦骨髓;
涵濡异类,沾动植而洽飞翔。
仰而观者景星庆云,俯而视者醴泉甘露。
扶疏炜烨,发为朱草三秀之英;
游泳服驯,则有白麟一角之异。
嘉葩连理之木,异亩同颖之禾。
巢鹊可俯而窥,池龙可豢而扰。
谓宜作为声诗而奏于郊庙,深诏太史而著之简编,以永无疆之休,以昭特起之迹。
考诸已往,固可谓绝世之殊祥;
抑而弗宣,犹以为盛德之馀事。
自时所纪,殆不绝书。
今者驾鸾辂以充明庭,撞黄钟而御太极。
典礼大备,官仪一新。
殊方骏奔,重译辐凑。
自昔辫发卉裳,羁縻之所未至,踰沙轶漠,言语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宾,袭衣冠而献万寿。
烜赫威德,冠古超今,巍巍煌煌,传示亡极。
铺张王会之众美,裒对皇家之盛容。
臣等恭率有司,伏寻故事。
稽参图谍,宜先象齿之珍;
敷道句胪,敢上龙墀之奏。
欢呼抃蹈,倍万常情。
尚书省谢车驾临幸表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皇朝文鉴》卷六九、《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四、《四六法海》卷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
某月日,车驾临幸尚书省,臣某等惶惧惶惧,顿首顿首!
伏以天台肇建,具崇喉舌之司;
帝车下临,增重陛帘之寄。
非常之举,视古无伦。
恭惟皇帝陛下天纵多能,日新盛德,刬除众弊,裁制万几。
考先王之董治官,立尚书以为政本。
纪纲条理,见微旨于新书;
创作规模,别攸司于著位。
盖虑之积年,而成于兹日;
闻诸前世,而验于方今。
忽纡清跸之传,深耸鸿都之观。
且北辰居极,外环象斗之宫;
而黄道所经,旁及积星之位。
瞻威颜于咫尺,被法语之丁宁。
敕以在公,退而交儆。
曹帅属,灿然周典之文;
望辇拜恩,陋彼汉郎之叹。
矧复宗藩递进,禁从相趋,凡获侍于宸游,皆预窥于圣作。
欢声载溢,庆荣遇于一时;
信史备书,流美谈于万世。
臣某等叨膺重任,久负明恩,顾怀备位之惭,第剧逢辰之幸。
敢忘策励,期称宠临。
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按:《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