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封赠制 其六 母吴氏已封郡夫人进封国夫人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朕读卫人寒泉之诗,览鲁侯寿母之章,而知人子以不得终养为恨,而以及亲为荣也。具封某氏,壸范有闻,嫔于隽老,是生贤子,佐朕中兴。爰因柄任之初,益侈胙封之旧。尚期精爽,不昧钦承。
其七 妻张氏已封郡夫人进封国夫人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
朕惟公卿大夫以学识自见于功名之会者,岂独师友渊源之力哉,亦内德有助焉耳。具封某氏,族出华大,媲于宗工,读父之书,勉夫以正。肆予论相,并宠其家。爰开大国之封,正尔小君之号,是为光宠,无怠钦承。
颜岐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一 曾祖仲昌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孔氏、颜氏,皆鲁国之望。孔氏繇秦汉以来,本支蝉联,文献相属;而颜氏仅闻于宋齐之间,至唐方显。今孔氏稍微矣,而尔家三世皆有令闻,为国光辉,搢绅所慕。岂圣贤之泽,所行者远,其兴也固自有次第哉?具官某言为人师,行为世表,以学从仕,栖迟一官。若子若孝,前英后哲,究观厥庆,其德可知。爰因登俊之辰,俾遂笃亲之志。加之峻秩,振尔遗芳,岂惟世家增谱牒之荣,抑使士夫知为善之报。
其二 祖太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朕思凫绎之贤,其流风遗书具存,而其人不及见也。虽后世无闻,犹当有以褒大之。矧其孙预吾机政,而宠绥之数,出于常典者哉?具官某道德文章,著于当代。发明古学,独得孟轲之传;疏辟化源,聿兴鲁国之绪。家承厥范,再世似之,皆因特起之招,继被非常之用。虽其躬可贵,宁须人爵之崇?然以泽上覃,难废邦彝之旧。宜颁宫保之命,往赫冢祠之光。庶尔名扬,令吾俗厚。
其三 父复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
昔汉陈寔以道理高世,而其子纪、纪子群皆有令名,信史书之,以为盛事。今吾颜氏,亦庶几焉。具官某嗣谦退之风,得精深之学。气刚而行峻,用以立朝;言信而文醇,见于垂世。早被裕陵之眷,晚登延阁之华。有子而贤,弼古之治。爰因闻政之始,用奖教忠之能。繇法从之旧班,正宫师之新秩。魂而不昧,尚克享之。
滕康初任执政封赠制 其一 曾祖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萧瑀事唐,八叶相传而益大;王祥在晋,百年虽远而屡兴。厥惟衣冠不绝之家,必有廊庙非常之器。今吾滕氏,亦庶几焉。具官某学道圣贤,传家忠孝。遥遥谱牒,早为族党之华;奕奕子孙,常出乡评之右。既厥钟之茂盛,宜所报之绵长。当此艰难,生吾英杰。并属延登之始,爰加追锡之荣。纳襚重泉,升班亚品。尚焄蒿之不昧,知焜耀于无穷。
其二 曾祖母陈氏王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妇人之德,其贤不出于闺门;王者之恩,所报必通于泉壤。非尔后昆之有立,安能数世而益光?具封某氏,挺柔婉之资,配高明之族。化行于内,既壸范之潜修;庆衍其馀,遂家声之遐振。因闻孙之入辅,择吉壤以增封。正邦国小君之仪,焕宗祧初室之祀。其祚乃后,永孚于休。
其三 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大夫之家,则知曾祖;贤者之报,不必在身。矧吾近辅之贤,出汝庆门之大,盍加异数,用发幽光。具官某养志安恬,禔身孝谨。力探载籍,自表于儒先;漫仕周行,靡求于宦达。观本支之相望,知朝夕之所存。褒章以子而既穷,恤典因孙而更越。锡储宫之峻秩,掩家牒之前休。往体蜜章,永安泉穸。
其四 祖母张氏郑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位之尊者,礼不可以不称;功之茂者,报不可以不隆。今吾二三执政大臣,非其材者莫得而居也,既在兹选矣,虽祖妣皆与荣焉,非称情文而为之报也哉?具封某氏,闺风静专,母道慈懿。以子而贵,既参象服之朝;至孙而昌,复侈脂田之赐。爰因初命,载锡湛恩。焕鱼轩之旧仪,明柱石之新纪。九原虽邈,不显其承!
其五 父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璧琮之璞,必出于方流;松柏之材,岂生于近阜?注意功名之会,每求忠孝之家。具官某识造几微,气函刚大。知言之要,文章为后学之宗;直道而行,议论得古人之正。早挺险夷之节,晚齐得丧之心。虽嗟颜驷之不逢,终喜臧孙之有后。是生人杰,参预政机。因其履位之初,懋以报亲之典。正宫师之峻秩,隆庙祀之新仪。旌而教子之忠,成朕得人之庆。盍缘肸蚃,来对宠光。
其六 母常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父母之有令子,犹国家之有良臣,皆人之所愿然也。今吾用康任枢管之事,而实汝之所生,盖同其庆也。其追封之典,顾可以不厚哉?具封某氏,出于名家,端静有法。配黔娄之德,盖尝以道而相安;生仲郢之材,非止于先而无愧。既有柄朝之命,宜疏饰壤之恩。荒千里之新封,发九原之潜懿。荣魂如在,茂渥其承。
其七 故妻张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朕闵士大夫之家同艰难于婚宦之初,而不得其贵宠也,于疏恩之际,既追荣其先,则并及焉。所以正风化之端,厚人伦之本也。具封某氏,世胄高华,嫔吾硕辅。牛衣之泣,虽效于生前;翟茀之朝,但荣于身后。咸宁吉壤,兹谓新恩。从汝舅姑,承休无斁。
其八 妻朱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
古者诸侯之妻必齐姜宋子,所以取其族出之大,闻见之华;有夙夜相成之道,称其服饰之盛,而与君子偕老也。岂今公卿,室家为助于内者,其贤遽不如古哉?具封某氏,以崇宁大臣之子,媲吾枢辅之贤,婉娈静专,壸仪甚著。小君之号,非尔孰宜?尔其勉夫子以功名忠孝之事,协济艰难,无愧周诗所云,则吾当屡封特封,不一封而已也,可不懋哉?
桂州甘氏年九十可封太孺人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
朕恢崇孝治,尊礼高年,嘉涵养之遐区,有期颐之寿母。爰加封邑,以厚人伦。庶几万里之庆门,尚见七朝之遗俗。
掌设王氏典言吴氏并转国夫人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
朕自潜藩,入承大统,汝祗妇职,常侍宫闱。其迁大国之封,以视小君之秩。益思淑慎,用对宠休。
宣和皇后侄女母吴氏封恭人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
朕感颍谷封人之言,于母党之亲,未尝不致意也。以尔常事外家,实生息女,宜加封号,以示异恩。尚保厥休,无忘所命。
恭福帝姬追封隋国公主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浮溪集》卷七
尚亲慈幼,本骨肉之至情;追远厚终,有邦家之令典。具封某受灵宝纬,毓粹璇源。方欣设帨之祥,已遇逝川之戚。既安厚夜,宜钖新章。爰开主邑之封,用正王姬之号。尚期婉淑,不昧钦承。
皇叔祖郑州观察使同知宗正司事仲畇可承宣使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四、《浮溪集》卷八
昔宣王中兴,召穆公以同姓纠合宗族于成周,而赋《常棣》之诗。今朕受命纂承,汝亦能辑吾支属,虽肺腑葭莩之亲,莫不咸在,朕甚嘉之。《书》不云乎:「亲睦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虽尧之圣,不敢后宗族而治天下也,则汝之劳乌可以不录哉?留务之秩,实亚节旄,肆以命汝,尚思吾所以宠进之意,可不懋哉!
中书舍人范宗尹御史中丞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四、《浮溪集》卷八
国家建御史以纠百官之正邪,以维持政事之得失,与汉唐略等。而常虚大夫之官不除,用中执法为之长。然其人之贤否,系国之重轻。观一时朝廷举措如何,而中执法之才见矣。具官某操修端亮,学问渊深。高论凛然,力扶公道;直声藉甚,屡击权臣。久违表著之班,良竭箴规之益。是用还之宪府,付以朝纲。昔真卿当再造之初,不废抨弹于多事;僧孺踵稍宽之后,每先简练于有才。惟尔之贤,必知所处。
谏议大夫卫肤敏中书舍人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四、《浮溪集》卷八
朕惟古者讳言之朝,谏臣有不得其职者,况非言责之任乎?如其不然,虽畎亩刍荛皆蒙危言之策,矧居侍从,献纳岂殊?以尔具官某,直谅多闻,端方有守。出将使节,屡为疆埸之华;入对便朝,每罄箴规之益。比虽升于厥秩,实未究于所长。是用嘉尔能言,试之掌制。辍自七人之列,擢居四禁之联。虽润色除书,所赖词章之富;然论思政本,必资风节之彊。勿以兹迁,而忘予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