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回本司干官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五、格斋四六
比因锡对,骤俾乘轺。
自叹素无能声,何以膺衣绣持斧之任;
所幸部多君子,庶共肩同寅协恭之心。
至于高明,又其尤颖。
蔼然妙墨,如见櫑具之剑、步摇之冠;
矣吾衰,莫报明月之珠、夜光之璧。
忻颂滋切,科条莫周。
宇文制干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万里遐征,方有阳关无故人之叹;
五云下逮,喜陪宣州多君子之游。
惟草木之味本同,而胶漆之情惟旧,获同王事,岂曰人谋。
某官世济诗文之宗,家传忠孝之谱。
钟镛在东序,殆非近世之人;
鸾鹄峙碧梧,休有先正之样。
岂期宾幕,得此胜流。
傥肯屈远步而不留,能令
当剡辟书而上彻,何以假为。
惟忧别奉于除书,行且径登于要路。
某一违矩范,屡阅岁时。
不谓凋年,复有握手道旧之适;
矧惟幸会,共展同寅协恭之忠。
曾修问之未遑,辱飞笺之先及,其为悚怍,未易名言。
代贺交代制置吴侍郎赴召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伏审光膺诏绂,宠锡召环
托坤维半壁之天,久矣宣劳于外服;
申巽命三夷之日,趣令归觐于中宸。
故民虽切于去思,寰海寔期于均福。
某官德尊一代,望盖群公。
问学得其真传,殆南轩晦庵之未没;
文章特其馀事,亦庐陵南丰之复生。
历观所到之践扬,皆本平时之讲习。
酬酢万变,诚敬一心。
西陲俶扰之馀,正南面顾忧之际。
凛凛若覆坠,潜消反侧之情;
娟娟哇哇期弃捐,复返团栾之乐。
其效有如此者,非公谁寔任之?
既焯著于显庸,宜晋膺于巨用。
爰俾介圭而入觐,伫闻上席之屡前。
衮衣归我公兮,咸喜正人之得路;
国相司马矣,抑令强敌之革心。
扬于大庭,是在不日。
某振辱朝廷之临遣,俾相先后以践更。
巍然缨冠而来,虽为国人而赞喜;
瞠若绝尘之后,独詹隽轨以怀惭。
炯炯乃衷,呫呫莫究。
代贺李侍郎除在京宫观侍讲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七
伏审光奉纶言,归侍经幄
久矣去国,其何以慰苍生之心;
幡然赐环,稍足以生善类之气。
盖公论乃今而后定,殆揆路继此而延登。
侧闻除书,几至曲踊。
恭惟某官统传洙泗,秀出岷峨
圣人不生,岂在乎弟子之列;
大雅既熄,当求之古人之中。
尽翻金匮之藏,有光玉振之响,气直养而无害,材何施而不宜?
顷由简知,入跻禁近。
有能典朕三礼,是资寅直之诚;
尔尚弼予一人,绰有论思之益。
曲高难和,道大莫容。
纳履星辰之间,把麾江湖之外。
显曹僻郡,未尝干喜愠之怀;
缃帙缥囊,初不废校雠之课。
渊乎于道而益进,淡然与世以相忘。
其如治状之上闻,不容造物之我舍,锡以芝检,归诸班。
奉琳宫之缘,在上清虚皇之侧;
迩英之讲,迪以合宫衢室之初。
行将登庸,大慰佥属。
某为品甚下,辱知独深,堕在尘埃米盐之中,限以云泥关山之隔。
伏读赞命,喜倍等伦。
邮置相望,喜连意纾辞之易达;
戍瓜伊迩,将考德论业之有期。
颂咏滋深,科条莫究。
李参政(壁)复官奉祠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伏审尽还峻秩,晋奉真祠。
夙夜匪躬,久矣真心之莫白;
风雷作号,居然公论之复明。
侧聆播告之修,一洗谗诬之巧。
某官心传正学,世笃孤忠。
国且将危,安得洁身而苟去;
敌非易与,固当出力以廷争。
使人皆王陵,则诸吕孰与诛;
朝有柬之,则二张非所患。
君子所为,众人不识,孰能明束缊乞火之谋;
宗庙再安,二圣重欢,乃寔系曲突徙薪之策。
顾令罪去,其谓人何?
宜皇明之烛幽,下玺书而锡命,故物复崇阶之旧,清班从閒馆之游。
周公居东三年,行对命禾之宠;
奇女坠地七日,岂淹讲室之居?
即扬策书,归相兴运。
某登门旧矣,读诏欣然。
非为游从之私,将有拔茅之望,良喜是非之定,少宽恤纬之忧。
安大使男除将作监丞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九、《秘笈新书》卷六
伏审东阁新除监丞,光奉宸恩,擢丞戎监
䌽衣赞画,夙肩带砺之盟;
紫涣疏荣,入簉鹓鸿之列。
盖屯运值将终之会,方朝家为必胜之谋。
凡而修车马备器械之防;
畀诸扶日月整乾坤之胄。
恭惟某官道开百圣,忠贯三辰。
方介鳞易我衣裳,孰歼逆党;
兰生予庭砌,同决大谋。
迄茂建于国功,遂挽回于人极。
虽荣跻于京秩,殊未满于舆评。
逮乘半刺之车,蔚为千里之福,既已无施而不可,岂应待次而后升?
牧所以极口而荐扬,谈士所以扼腕而叹息。
公论累年而后白,除书一旦而乃来。
西平有子我有臣,姑升华于武监
周公拜前鲁拜后,行俱干于政机。
某托在所临,忻闻是举。
焉依庥映,久哦少陵「广厦」之篇;
愿假须臾,更赋郑武缁衣》之什。
抃蹈云极,宣陈莫殚。
贺少傅周益公致仕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宋四六选》卷一五、《江右文钞》卷五
伏审勇退莫回,疏荣益宠。
推挍近世,谓当班文富之间;
瞻言高风,乃忽在羲皇之上。
虽君相叹息而惜其去,然猿鹤欢舞而候其归。
携持全名,照耀千古。
某官勋在彝鼎,名满华夷。
方堂堂当国之秋,极蹇蹇匪躬之操。
格天扶日,了无一节之诡随;
破斧缺斨,始有后来之汹涌。
人方愿去子高之胄,公乃遂挂神武之冠,从容绿野之游,缱绻赤松之约。
方将骑牛涧壑,尽领故山之云烟;
争席渔樵,不袭曩时之爵里。
世如果有仙者,公独非其人欤?
某立弟子行且三十载,昔者在青云之表,自怜无附骥之阶;
今兹遇紫气之祥,第欲上著书之请。
诚斋回交代傅郎中伯寿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就移星轺,式按水漕。
教条已熟,固不待传车之周爰;
风采一新,而后知旧政之瘝在。
幸甚烹鱼之喜,跫然罗雀之门,下拜以还,不敏是惧。
某官修名盖代,骏气横空。
嗣奕叶之风流,殆草堂相君之未死;
收两科于谈笑,何青钱学士之足云。
厌䌷画一之书,自诡抚字之政。
使得数十公参错,岂其隆平之或难;
不应九万里扶摇,至于今日而犹未。
自辍粉闱之直,驾言绣斧之车。
盖江湖阻深,当注意于萑蒲之间;
而云涛变化,皆献状于几案之上。
进足以课空囹之最,退足以助觅句之豪。
亦既久之,兼是二者。
谓纶綍且下,盍归寘清切之班;
而杼轴已空,又当妙将输之选。
遍畴于众,就畀若人,参酌取予之宜,惠绥凋瘵之俗。
恐未煖席,即将赐环。
某雅矣倦游,幸而得去。
昔抵李生,拜侍御已凄其动老矣之怀;
今惭柳下,孙登乃浩然起归欤之兴。
上还印绶,归侣渔樵,嗒焉岩居,夐与世隔。
忽闻踵磨牛之前武,今已得流马之良材。
藏疾匿瑕,其知免矣,连辞纾意,更辱先之。
忻愧兼怀,科条莫究。
代通交代吴制置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骑马听鸡,尚忆常参于后乘;
扪参历井,岂期来合于左符
惟平生臭味之相同,故如许夤缘之有相。
蒙成吾知免矣,奏记庸可后乎?
某官人与古稽,学先物格。
大镛在东序,蔚为宝镇之储;
众星拱北辰,宜在泰符之次。
设施特馀事尔,荣贵皆固有之。
属时方病于抢攘,随事各为之整顿。
往属西陲之事变,上关北阙之顾忧,肆畴不世之英,庸弭未形之患。
甫开制幕,大得民和
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既已了无于反侧;
用汝作霖雨,用汝作舟楫,固当遂正于登庸。
诏函果趣于追锋,宸扆久为之侧席。
某自怜垂老,雅已倦游。
方欲抗章,上閒馆珍台之请;
不图赐履,在天梯石栈之间。
深忧策蹇之踪,难望绝尘之轨。
举觞道旧,谅不寒焚袄之盟;
更仆告新,愿尽述伐柯之则。
其为归倚,莫究名言。
免解谢参政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见《宋四六选》卷一八、《江右文钞》卷五
童而觅举,白纷未入于能书;
晚乃出山,玄草遂尘于荐纸。
薄言假宠,俾勿徒还,其在衰迟,亦为荣耀。
窃维科目拘挛之弊,多失山林魁磊之英。
昌黎韩愈之将归,自伤莫齿于下士
广文曾生之既摈,人皆致吊于有司。
傥能收拾其所遗,亦足扶持于斯道。
某羁穷一介,坎𡒄百罹。
挟册读书,早参诸老杖屦之末;
焚膏继晷,仅得古人糟粕之馀。
亦尝为俳者之辞,以出应州之试。
瑟虽工而王不好,将以何求;
斤欲挥而质已亡,不如其已。
嗟吾生之至此,彼勍者其为谁?
永惟师友之渊源,岂为科名之得失。
吾玉未尝献,足未尝刖,犹可自珍;
彼力苦易制,价苦易酬,庸何足羡?
已矣风云之梦,归欤之游。
搔首著书,颇为千载之计;
闭门觅句,足了一生之愁。
夜阑山鬼之吹灯,日旰邻僧之送米。
启夕秀于未振,大放厥辞;
发孤笑于群忧,遂忘其老。
偶辍犁锄于谷口,来瞻观阙于行都。
吕医之布衣芒鞋,尚须薰沐;
冯谖之蒯缑剑铗,谁念归来
鸟已倦而欲还,人不知而奚愠?
不图金匮石室之彦,务广竹头木屑之储,下急急之符而取将,采平平之策而荐进。
宝藏康瓠,适用伊何,刻画无盐,过情已甚。
迄疏荣于北阙,许偕计于南宫。
虽技断断兮无他,得此已幸;
然发种种其如此,岂有能为?
第惟微么,重以朴野。
翻十二经以说,焉能动于老聃
三千牍而来,不加多于方朔
乃以巴人下里之曲,猥玷蓬莱道山之藏。
傥因是而获传,亦此生之至愿。
亶时幸会,厥有由缘。
某官文掞国华,学传圣韫。
人循循其善诱,温其玉振之音;
心休休其有容,籍甚海涵之量。
晋席登庸之拜,益殚甄冶之私。
谓鸴鸠飞抢榆枋,虽无它望;
而蠹鱼生死文字,是亦可怜。
傥令一善之弗庸,时谓匹夫之弗获。
乃曲收于芝箭,以上彻于冕旒,俾少酬铅椠之劳,以归见乡曲之士。
某敢不激昂宿志,䌷绎旧闻。
穷当益坚,肯但攻发策决科之学;
死且不朽,更勉图传世行后之方。
不为小人之归,是乃国士之报,过此以往,莫知所裁。
谢安大资举充岁荐启 其一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卑飞控地,焉敢为附尾之谋;
煖律回春,乃特剡需头之奏。
惊宠光之骤至,忽涕泪之交零。
切惟近世荐引之常,无复古人特达之举。
必也工于驰骛,日扫舍人之门;
否则宿有夤缘,久备老聃之役。
乃以喣濡之宠,申其缱绻之私。
未有见其文而信其心,如欧公之于苏明允
观其主而知其客,如昌黎之于杨湖南
岂其公道之复行,乃以此身而亲见。
伏念某少而孤苦,长亦贱贫。
制芰以为裳,难追世好;
焚膏油而继晷,见谓书痴。
屡尝从试于有司,四顾孰为于勍者?
嘻其不遇,曾二鸟之不如;
已矣归休,虽万牛而莫挽。
旋结阴崖之屋,亲种阳坡之瓜,乐琴书以消忧,自适园林之趣;
怀以饴老,不萌簪绂之心。
莫知无似之姓名,何自有闻于朝野。
急符传命,辱徵《繁露》之书;
特诏疏恩,遂赋支离之
甫拜周旋之惠,便作终焉之谋,曾无满岁之淹,复被从军之旨。
幸甚折腰之地,托于赐履之区。
步亦步,趋亦趋,虽未遂抠衣之愿;
笔则笔,削则削,乃先腾踰衮之褒。
朵云兼拜于函封,驽马顿增于倍驾。
按:以下缺。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景翳翳以将入,其如已迫于崦嵫;
技断断其无他,何意争先于岐路。
方畀祝釐之秩,忽腾辟掾之章。
出处何常,惟义之归,勉徇河阳之请;
饥冻虽切,远迩交病,早兴彭泽之怀。
忽惊钧播之私,曲借言扬之宠。
自闻此举,寔震于中。
盖试吏之日浅而积阀未深,奉身之术疏而与物多忤。
宠光所逮,媢嫉将兴。
惟昕朝重违于鼎言,故隆旨亦许以寸进。
瓶罂之量,得此已盈,榆枋之飞,它复何望?
兹盖伏遇某官保釐西土,师表百僚。
进见之士,岂复贤于周公,犹躬吐握之礼;
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亦推循诱之诚。
故虽庸虚,所不遐弃,式广兼收之路,曲施不报之恩。
重念某漫浪一官,流离万里。
岁华晼晚,怅来日之几何;
子舍沦亡,况此心之欲折。
傥归装之甫办,即投劾以言还。
和《击壤》之歌,不复有求于当世;
刊齐天之颂,或能仰述闳休
使其有后世之传,亦足为知己之报,过此以往,莫知所裁。
谢使长黄侍郎竹坡职状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千室鸣弦,雅契夙谐于附翼;
一行作吏,剡章又辱于需头。
矧惟解褐之由,以至从军之日,稽其恩造,不出他门,载观奖予之过情,不知涕泗之横臆。
年开七帙,恩与一官。
移甘菊于檐前,于时已晚;
决明于阶下,其立良难。
所为扶老携幼而来,亦惟饮水求刍之故,旋类倦飞之翼,欲回兴尽之舟。
盖缘蒲柳早衰,重以之欲暮。
有时而寄,有时而取,何足装怀;
无失其故,无失其亲,尚祈假宠。
骤拜荐扬之及,恍惊神观之还。
况惟文名政绩之褒,出于儒宗吏师之口,不特增光于老朽,又将夸视于友朋。
受言藏之,不虚来矣。
恭惟某官羽仪一世,橐籥诸生
循循然善诱人,俾皆有得;
断断兮无它技,亦与兼容。
兴怜末吏之穷途,犹是曩年之下客,慨然感叹,赐以品题。
某惟当服膺轻外物之言,决策老故丘之举。
主父之日已暮,未忍倒行;
陶令之园将芜,逝将归去
不为苟进,以答主知。
谢漕使赵监丞举职状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凋年试吏,方深濡翼之惭,荐纸嘘枯,忽拜需头之辱。
假以使华之宠,俾为末路之光。
载披刻画之章,莫喻凌兢之悃。
伏念某资惟甚下,材不逮中。
读《坟》、《典》、《八索》之书,谁实为于勍者;
决得失一夫之目,人皆吊于有司。
消磨已尽于壮怀,潜伏分甘于幽屏。
不谓金闺之彦,偶闻谷口之名,录其铅椠之劳,畀以斗升之禄。
方祝釐而赋粟,俄奉檄以从军
惟时试吏之邦,适隶建台之地。
傥匠石之囿、伯乐之厩,等不材下乘而弗收;
则天池之滨、大江之濆,与凡介常鳞而何异?
属者常试以请,惠然赐报曰俞。
矧旧学已荒,顾深醇之焉在;
而虚词无当,于雄健以谓何。
至于议论践履之间,未免简书朋友之责。
凡此衮褒之所逮,俱非樗散之能当。
兹盖伏遇某官冰鉴人材,模范士类。
人循循其善诱,思屡竭于两端;
心休休其有容,曾不遗于一介。
登车揽辔之未久,已足国裕民之两全。
行将归金马之班,岂久屈木牛之运?
紫枢黄阁,遂将宅揆以经邦;
赤箭青芝,预欲储材而待用。
顾虽至陋,亦在兼容。
某敢不振厉弱材,护持晚节。
肯干官谤,以伤门下知人之明;
谨守师传,益究古人为己之学。
倘或有闻于后世,是为仰答于已知。
越是以还,罔知所措。
谢总领张殿撰荐举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出山已错,况肯为寸进之谋;
藉手言还,亦欲假言扬之宠。
不敢请尔,幸而得之。
惟其无笺记之干求,或可矫世俗之未失。
伏念某禀资甚下,涉世全疏,少不如人,恐堕踽踽凉凉之号;
动而得谤,乃缘奇奇怪怪之文。
虽词类于俳,可无学而能;
然博悬于投,初不在乎得。
返渔樵之初服,主鸥鹭之齐盟。
慨然自断于此生,已矣无求于当世。
骇忽传于肤使,猥见谓于逸民。
闾里浮沉,焉有箕山之雅操;
闺台刻画,盖缘谷口之虚名。
捐微官以乞之,俾遐征而至此。
河阳之马币,顾有何劳;
杜曲之桑麻,逝将引去。
敢期荐剡,俯逮陈人。
兹盖伏遇某官长材百吏之师,粹德万夫之望,星槎玉节,观风已遍于两川;
流马木牛,总饷进兼于四路。
若时以身受察之士,孰无愿忠望赐之心?
虽激浊扬清,冰雪顿生于笔下;
然尊贤容众,渭泾自判于胸中。
亶是羁孤,蒙此振拔。
某敢不益坚素履,勿负初心。
行且归欤,必不待涂穷而下泣;
顾虽老矣,岂其缘日暮而倒行。
切矢此身,以报知己。
李宪特荐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裔夷干纪,曾微敌忾之劳;
肤使策勋,猥玷荐剡之数。
得非所望,愧甚于荣。
切寻小丑跳梁之因,正坐平时姑息之故。
凭恃其险阻,肆为昼伏夜动之谋;
虔刘我边陲,不胜天寒雨湿之惨。
倘师干之不出,岂狼心之可惩?
爰妙选于使华,俾恭行于天罚。
算无遗策,役不淹时,歼厥渠魁,遂挫方张之寇;
执此群丑,仍推不杀之仁。
弛张皆合其宜,招怀卒复其旧。
功乎伟甚,足宽廊庙之顾忧;
仆也苶然,莫致戎行之死命。
敢期剡牍,并录陈人,三豪辄滥于一名,片言良重于九鼎。
兹盖伏遇某官网罗千载,师表一时。
太乙青藜,厥惟旧德;
授编书于黄石,绰有壮猷。
乃今成此显庸,在公盖其馀事。
奉使有指,即观斧绣之言还;
事君以人,尚恐桷榱之或弃。
诸言见及,小己知荣。
某雅有倦游之怀,恐虚借助之意。
亦可称于天下,曰知己以夸踰衮之褒;
仍当明于大君,纪策书更作齐天之颂。
过此以往,莫知所裁。
潼川范帅应诏举所知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宋四六选》卷一八、《江右文钞》卷五
九天纶綍,肆令博访于英材;
一介草菅,不谓亦登于荐纸。
无乃传闻之误,可胜悚怍之私!
切观圣上欲兼收毫发丝粟之材,是以明诏乃并及闺台阃节之彦。
严为程期,以示急先之意;
不拘统属,以广论荐之途。
侧聆大哉之言,具识厚甚之意。
明天子用心如此,其孰忍欺;
大夫所学谓何,焉敢轻举?
如某者一无他技,百不如人。
矹矹读书,所得惟糟粕尔;
悠悠阅世,到处如枘凿然。
投名鸥鹭之群,拔足尘埃之外,与渔樵而争席,求农圃以为师。
夐与世以相忘,分此生之永已。
不知亡似之踪迹,何自有闻于簪绅。
外之部使者察廉,力诵河东之赋;
内之卿大夫献纳,佥谐谷口之名。
朝而倖与于一官,暮即遐征于万里。
昌黎幕中之辨,方有害其生之忧;
鬷蔑堂下之言,孰能携其手而上?
兹盖伏遇某官家传高节,世济令名。
要路方开,不为瘠环而少屈;
扁舟径去,殆是忠文之复生。
乃于倾盖之初,亟定断金之契。
虽大杗细桷,材具要为不同;
然小草长松,风味颇亦相似。
乃曲收于蕞品,庸上彻于严宸。
兹乃古人之所为,暴之天下而无愧。
某敢不力持晚节,率履旧闻。
虽及凋年,所遇当期于益壮;
至于远道,何心更忍于倒行。
使其小异于乡人,斯足仰报于知己。
谢工都大应诏举所知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皇皇者华,方抡材而赐诏;
微微小子,乃假宠以充员。
恍莫悟其从来,凛不知其所措。
伏念某嗜书成癖,坐诗得穷。
少也斐然,意颇轻于馀子;
今其老矣,竟何异于庸人
白头偶得于一官,黄帽遐征于万里。
折腰敛版,已失平生韦布之高;
寻壑经丘,第作故山松之念。
吾生行且休矣,曷月予还归哉?
敢图肤使之误知,特剡需章而论荐。
虽抚心自叹,若为可称于品题;
然藉手而归,亦可有辞于朋友。
兹盖伏遇某官德浮于位,学世其家,入簉鹓行,星宿旁分,其明润出将虎节,山岳亦为之动摇;
旋观扬清激浊之间,了无吐刚茹柔之态。
推此心而荐士,肯萌意于欺君?
惟其气味之稍同,重以肝胆之相照。
肆垂嘘拂,以慰羁穷。
某敢不力振其衰,以称此举。
得知已如此,夫岂可忘;
虽古人复生,亦无甚愧。
佩服不下,宣陈莫殚。
谢樊宪应诏举所知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伏以绣衣荐士,其谁宜在于选中;
樗散充员,自顾夐踰于望表。
誉之殊过其实,谈者或疑其私,侧闻剡章,莫喻惭色。
伏念某耽书成癖,阅世多奇。
襞襀陈言,反不逮原夫之辈;
忼慨长啸,孰能知梁父之吟。
偶然漫浪于一官,乃尔漂零于万里。
幕辨或以为叛,其若众媢何;
事了自笑其痴,幸有公论在。
辛勤两载,坎𡒄百罹,敢期仅有之寸长,乃忽咸登于荐纸。
兹盖伏遇某官主盟善类,笃叙襟期。
面目孰何,已定古者金兰之契;
势位略去,殆过故交车笠之盟。
式是言扬之加,夫岂私谒之俟?
某犹当益坚素守,以答己知。
白头已负平生,虽不能致吾君之上;
黄金不如一诺,或可使得此声梁楚之间。
过是以旃,莫知攸措。
谢制置刘阁学后溪举十科启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启隽类函》卷五○
师友之谈公,未尝不在钜鹿之下;
分科目而举士,今乃获入荐鹗之中。
藐是凋年,飨此遐福。
伏念某读书有限,涉世全疏。
取友两周,每勤伐木之梦;
从师千里,恐孤断臂之传。
顾虽有意于为文,祗以自鸣其不幸。
老苒苒其将至,曾未有于微功;
芳菲菲其弥章,亦何裨于世用。
莫知庸陋之蕞品,何自彻闻于诸公。
捐微官以乞之,俾遐征而至此。
筋力尽于跋涉,精神汩于应酬,少不如人,况已寖忘其故步;
老而无述,恐犹未免于乡人。
不图一世之宗师,忽假片言之华衮。
虽抚心自叹,若为可称于品题;
然藉手而归,亦可有辞于朋友。
兹盖伏遇某官德尊一代,望冠诸儒。
心休休其有容,不遗一介;
人循循其善诱,思竭两端。
肆怜贱迹之萍蓬,曾侍故人之杖履。
思元宾而不见,遂收所与之徒;
见子张而问交,颇讶拒人之异。
肆加嘘拂,以慰羁穷。
某敢不激昂懦衷,䌷绎旧学。
仲尼《春秋》之作,游夏不能措词;
昌黎指教之传,籍湜焉敢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