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秋风 南宋 · 程洵
 押支韵
秋风来几日,草木殊未知。
寒虫独何者,若与秋有期。
露竹动寒彩,云松弄幽姿。
梦寻溪头路,意行当何时。
次韵胡国器游历崌 南宋 · 程洵
 押阳韵
枯筇挂倒星斗傍,意行屈曲忘陵冈。
忽逢萧寺倚岩腹,门前水影涵山光。
凭虚飘欲上霄汉,览远浩如浮大沧。
嗟子(当作予)失身坠世网,恨不与子同翱翔。
白莲共结清净社,红裙绝意温柔乡
何当脱屣声利场,从渠万态争炎凉。
次韵答唐卿 南宋 · 程洵
 押支韵
玄冥玄冥如有辞,大钧播物初无私。
春兰秋菊亦有尔,独强分南北枝
南枝北枝自有时,人言冷暖浪自欺。
天公与人不相似,时来看取葭灰吹。
黄彦周秀亭诗云其地山水合六秀法故以名亭 南宋 · 程洵
少年锐意功名会,李广数奇终鹢退。
晚从林下得幽栖,绿净翠微动赏对。
危亭萧洒八九椽,千岩万壑相回环。
人言山秀水亦秀,偶然得此宁非天。
身世区区如逆旅,人生要有归全处。
天星地卦且置之,阴德从来不知数。
会当置酒傍清樾,一语寿君君笑发。
且住人閒五百年,衔杯乐圣山水閒。
荣木和陶靖节 南宋 · 程洵
四言诗
我卜我居,游息在兹。
有荣者木,日封殖之。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
我时倾瞻,中心慨而。
人之生,孰本孰根。
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
钦斯承斯,大化以敦。
嗟彼世人,自安浅陋。
德不图新,恶或念旧。
有干惟禄,有觊惟富。
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我怀师训,罔敢失坠。
匪道曷从,匪义曷畏。
圣门虽远,率焉以冀。
庶几疲驽,久亦告至(资按:家藏录本《荣木篇》下别有二诗并题,俱蠹敝不可辨认,不得已节而去之。后凡残缺处皆然。)
汪子长不远复斋铭 南宋 · 程洵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二、《尊德性斋小集》卷二
适越北首,之燕南辕。
出门茫然,孰越孰燕。
亟悟其非,改图易辙。
疾徐中节,乃燕乃越。
是故先圣,垂训孔明。
吉凶悔吝,率由动生。
有显六爻,上《坤》下《震》。
动惟厥初,必戒必谨。
曰善不善,繄一念间。
由改与否,有蹠与颜。
我其鉴此,玩复之初。
知斯体斯,亦颜之徒。
何以知之?察于己独。
又何体之?不远而复。
代作上殿劄子 其一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二
臣闻圣人之修德莫大于至孝以事亲,而王者之事亲莫急于先意而承志。
恭惟至尊寿皇圣帝临御海内二十有八年,夙夜忧勤,终始如一。
恩虽足以惠利万物,不自以为厚也,必欲天下给足如祖宗之时而后已;
威虽足以震叠四夷,不自以为强也,必欲中原恢复如版图之旧而后已。
然而功未及究,一旦举神器而授之圣子,岂无意哉?
固将以其志之所欲成者望之也。
陛下欲尽事亲之孝,则莫若先意而承志;
欲尽承志之道,则莫若克俭而克勤。
盖惟俭可以节国用,国用之节,民财之所以丰也;
惟勤可以修政事,政事之修,夷狄之所以攘也。
民财丰,天下给足之效可致矣;
夷狄攘,中原恢复之功可期矣。
古之圣王复性以制习,苟少肆焉,一事而费十金未为汰也,而精庶事以计之,则不胜其多矣;
爱日以求治,苟少怠焉,一日而废一事未为弛也,而积一岁以计之,则不胜其众矣。
故十金之费,万金之渐也;
一事之废,万事之由也。
乾道淳熙之治,巍巍如此,寿皇果何以致之?
曰勤与俭而已。
陛下受寿皇付托之重,欲成寿皇未究之志,复何以致之?
亦曰勤与俭而已。
寿皇以勤俭积累之于前,如岁之春夏;
陛下以勤俭缵承之于后,如岁之秋冬。
父作之,子述之,此尧之水土未平,所以有待于舜,而舜之有苗弗率,所以有待于禹也。
惟陛下无以臣言为迂阔陈腐,留神省察,臣不胜大愿。
取进止。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二
臣闻求言而不能听,与不求同;
听言而不能用,与不听同。
昔者舜受尧禅,即位之初,自齐七政、祀群神之外,容有当举行者,而日觐五岳,群牧在所先焉。
犹以为未也,又巡行方岳,使四方莫不敷奏其所欲言者。
汲汲如此,岂以应故事而已哉!
盖人君即位,天下延颈跂踵以观圣化之时也。
如非求言,则政事得失何自而闻,生民休戚何自而知?
得失之不闻,休戚之不知,圣化何由而日新乎?
是故闻其言则明试之以验其功,有其功则显庸之以旌其直,舜之勤如此,舜之治所以不可及也。
伏惟陛下将圣之资得乎天纵,刚健之威茂于日新,而不自满,假临御之始,即下诏许人实封言事,此舜之用心也。
一时臣庶所上封章,岂无可采之言,可行之事?
然未闻有所采而行之者,岂陛下劳于求之,而未能逸于用之欤?
臣闻神宗皇帝即位之五月,即命张方平等详定群臣□□事之□□□□□□之言及泛论治体者,即节略编写成册,□□□□□□□□□□□□□□□□奏御。
有□陈时务利害可行者,即□奏付之二府施行。
神宗所以致熙、丰之盛者,其端岂不在此,此陛下家法也。
惟圣明举而行之,勿谓爝火之微无益大明之照,天下幸甚。
取进止。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二
臣闻熙宁中始行免役法以救差役之弊,故田里间有耆长、户长、壮丁以供烟火、催科、追胥之役,皆用民所输钱募人为之,而百姓庶人无与焉。
至所谓正副者,盖保甲法也。
是时民皆得以安其业,乐其生,亦如民兵之分,虽非古制,而实良法也。
绍兴间,军旅数起,调度不足,始以其钱隶总制上供,而所谓三色人者,无以雇之,则州县不得已,勒保正副代耆长、壮丁之役,与户长皆以资产高下定差,而役法寖以大坏。
流弊既久,于是民始自相约为义役。
朝廷知其便也,从而申之,俾自为要约,而不拘之以法。
比年以来,江浙之间,推行寖广,然官无定法,而民以意行,则奸人猾胥得以挠之,而其约易解。
臣愚以为朝廷宜略为之制以提其纲,而其委曲条目,则付之民,使得以其俗之所便自议之,如是则庶乎其可久而不至于弊也。
盖今义役之约,虽所至不一,而其大要有二:有分岁月而人自为之者,有裒其费而众募人为之者。
于裒费之中又有二焉:或使之出田,或使之出
臣尝即是数者观之,莫如出田之可以久也。
朝廷诚欲略为之制,当使乡计其田,除官田、赐田、官户限田外,为数若干,又计一岁募人之费为数若干,使凡百有田在是乡者,随其田之多寡而为所出之多寡,要以充足其费而止。
其人户资产时有所增损,则岁终较其升降,而所出之田亦为之增损。
异时民有田跨数乡而役止于一乡,则乡有宽狭之不同,而役有劳佚之不均。
今亦使视田之所在各随其多寡而出田,则一乡之田自足供一乡之役,而何不均之患哉!
其略如是,如蒙圣慈俯从,臣请下有司更加审议而制诏颁焉。
使百姓稍有所遵守而不敢以私意败公议,则安业乐生之俗,庶几渐复熙、丰之旧。
取进止。
其四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二
臣闻天灾流行,国家代有,要之备之有素而行之得人,则斯民可以免流徙之忧。
县官亦无甚给贷之费。
熙宁中两浙旱荒,一时监司守臣沈起辈,不能先事为备,及饥馑作,事闻朝廷,始敕运江西及截本路上供米,济之以亿石,而无救于饥。
是岁,两浙之民死者五十馀万人。
元祐中苏轼杭州,浙西数郡先水后旱,灾伤不减熙宁,而能先期奏乞宽减上供,粜卖常平于县无一毫之损,而一路帖然,无一人以饥死者。
由此观之,岂不在于备之有素而行之得人哉!
臣访闻今岁江淮诸郡旱伤去处甚多,监司守臣正当先时豫备,以待来岁饥民之求。
恭惟陛下忧勤恻怛,不愧祖宗,有能尽心民事如之为者,何请而不从,何求而不获?
特恐监司守臣拘文法,避谗谤,徒毛举细故,如劝诱富民、召募工役等事,聊以塞责,而无补于救荒之实,使上之泽不下流,此则甚可惜也。
臣于比年招集流亡,垦辟旷土,方渐有伦,若遭此荒歉,赈救无方,必又逃散。
臣愚欲望陛下亟下明诏,戒饬灾伤路分监司守令能尽心荒政,有能先事豫备,如苏轼之为者,许优加褒赏。
如或措置乖方,蹈沈起之失者,亦重赐黜责。
如此,庶几江淮亿万生灵可以免沟壑之忧。
取进止。
其五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二
臣闻事有所必至,恩有所必穷。
当其穷也,必有以变而通之,然后可以至于悠久而无弊。
人之所亲爱,孰有甚于其祖父与其子孙者,然圣王制礼,推而上之至于高祖,推而下之至于元孙,则不复为之服,此岂薄于所厚者哉?
亦事之必至而恩之必穷也。
国家于归明归正之人加恩甚厚,方其始也,激劝忠义,理固当然。
岁月既久,不为变通,则优游坐食者日肥,辛苦力耕者日瘠,瘠有用以肥无用,非计之得也。
今上至朝廷,下至闾巷,皆知其滥,而重于改作者,特恐骤失其心尔。
臣闻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为今之计,莫若量与之田,视其稍廪之多寡而三分之。
其始一岁给田三分之一,又一岁给田三分之二,又一岁则尽以其田给之。
其有官者,亦悉使釐正,务守资考,与吾民等。
如此则变之不至于骤,而待之不失为恩,亦宽民力之一端也。
且天下之事,固有其初为之若少拂人心,而人不敢非且怨者,私欲不能胜公义也。
祖宗时宗室之众,无亲疏之差,无贵贱之等,幼而养之,长而爵之,冠婚丧祭,悉仰于上恩,至渥也。
神宗即位,尽变其制,而天下莫敢非,宗室莫敢怨者,亦以事之必至而恩之必穷也。
宗室犹尔,而况归正归明之人乎。
今州郡所以困匮日甚者,弊多由此,失今不治,后且弗支。
如臣言可采,伏望圣慈特赐详酌施行。
取进止。
湖南姚提刑谢到任表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出秉一障,方驱漳浦之车;
入对九重,旋揽湘江之辔。
拜恩深厚,抚己凌兢中谢。)
伏念臣遭世休明,奋身孤远。
轻裘缓带,初无横草之功;
皂盖朱轓,荐被承流之寄。
驽马徒勤于十驾,鼯鼠终病于五穷。
丰年闾里之安,既非己力;
治国封疆之肃,亦自庙谟。
曾何劳能,可膺宠渥!
洞庭之南涘,实熊楚之故区。
控百粤以分封,包九疑而奠壤。
山有贪而无亲之獠绥靖为难,俗多险而健讼之民平停匪易。
臣之能薄,众所共知。
岂意尧言,遽申吕命。
毋乃累公朝之选,重以为善类之羞。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深察隐微,不忘遐远。
谓法本用于不得已,而刑实贵于无所施。
苟辞既一成,即有断体残肤之惨;
必狱先三覆,用推好生恶死之心。
肆命使臣,具宣德意。
有如臣者,亦在遣中。
臣谨当畏此简书,缘以经义。
戢虎冠之吏,俾尽破于汉觚;
达狴牢之情,庶大恢于
代知蕲州李大夫谢到任表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便朝赐对,甫阅期年;
支郡合符,遽差吉日。
佩大恩之优渥,抚小己以凌竞中谢。)
伏念臣拔迹犁锄,托身韦布。
初缘干禄,误尘俊造之科;
旋与试言,复玷师儒之选。
间关州县,荏苒岁时。
望绝亨嘉,分投冗散。
属迩臣之论荐,蒙圣帝之简知。
罢佐近蕃,进司左帑
方鸳鸾逸翮,竞追霄汉之游;
麋鹿凡姿,每结山林之恋。
重缘老母,意久念归,屡丐外官,力图便养。
岂料山西已薄之日,难休木末不止之风。
逮兹复缀于班联,怅已半凋于齿发。
自惭驽蹇,非赴功趋事之才;
乃冒龙光,与宣化承流之数。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乾坤覆焘,日月照临。
谓淮右在今号称乐土,而蕲春为地迫近边陲,欲求循良共理之人,当得悃愊无华之吏。
而臣素非详□□谓重迟。
虽被使令,若为报称。
太守之禄二千石,□衔饱煖之恩;
元丰之户十万家,誓竭抚摩之力。
庶殚毫发,上答邱山。
广东提刑司贺会庆节表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重离继照,运既属于昌辰;
载震呈祥,节复弥于良月
春生广宇,庆会中天(中贺。)
共惟皇帝陛下德迈古初,道侔覆载。
问安侍膳,八纮陶爱敬之风;
薄敛省刑,万国乐舒长之日。
大明有赫,景命无疆。
臣身正落南,心常拱北
对九成箫韶之石,徒想钧天;
奉千秋金镜之书,尚希前哲。
湖南提刑司贺会庆节表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序当良月,律中应钟。
有王者兴,抚千龄而启运;
祝圣人寿,罄万宇以同词(中贺。)
共惟皇帝陛下遹广文声,盖循尧道。
自东西,自南北,陶然德化之渐;
乃圣神,乃武文,妙矣天心之运。
属兹诞节,茂对休辰。
宜尊六气之乘,翕受三灵之佑。
臣观风无补,越俎怀惭。
念督捕平籴之官,司存虽异;
而悠久无疆之祝,善颂则同。
衡州贺会庆节表 其一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考凤历之纪,十月为阳;
验虹渚之祥,兆民赖庆。
虽若华封之贱,犹传嵩岳之呼。
矧与承流,可无善颂(中贺。)
共惟睿文稽古,神武御今。
成汤解网之仁,恩被八纮之表;
文王侍膳之孝,欢倾万国之心。
聿臻长发之期,盛衍泰元之策。
臣欣逢盛旦,适守偏州。
想箫韶九奏之和,心徒驰于北阙;
祝融五峰之翠,寿惟祷于南山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一人有庆,方开流渚之祥;
四海承风,争致后天之祝。
式标令节,允换休辰(中贺。)
共惟克孝而仁,允文且武。
应天以实,每怀恐惧修省之心;
视民如伤,不忘赈恤矜怜之意。
精诚所格,显默自孚。
适当载震之期,益衍泰元之策。
臣曩司簿领,今奉藩条。
汉殿千官,莫预称觞之列;
尧天万里,徒倾就日之诚。
湖南提举司贺会庆节表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良月叶期,真人应运。
四方来贺,倾向日之心;
万寿无疆,山祝后天之算(中贺。)
共惟内全舜孝,外广尧仁。
推侧身修行之诚,路开众正;
下赈廪劝分之令,泽浃群生。
罄绵宇以萦怀,薄高穹而远届。
宜昭景贶,益茂奇龄。
臣属去阙庭,远驰原隰。
承王命谨春秋之节,虽阻奉于汉觞;
望天颜无咫尺之违,自难忘于虎拜。
湖南提刑司贺天申节表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诞弥纪节,适逢舜日之长;
溥率倾心,咸望尧天之远。
敢同有截,上祝无疆(中贺。)
共惟泽在生民,道隆治古。
褰裳脱屣,超然与造物游;
侍膳问安,久矣享天下养。
宜此降年之永,益昭申命之休。
臣远在遐陬,不任大庆。
挹北斗而为寿,阻奉清觞;
南山以矢歌,徒申善颂。
湖南提刑司贺大礼庆成 南宋 · 程洵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尊德性斋小集》卷三
布政之法宫,肆严宗祀;
敷顺民之至德,丕显灵承。
率礼无违,惟圣时克(中贺。)
共惟嗣承羲策,追放尧勋。
方遏音而致孝思之时,亦备物以尽昭事之礼。
奉璋诏相,奠玉伏兴。
肃肃雍雍,俾三灵之底豫;
穰穰简简,宜万宇之蒙休。
臣迹远周行,心驰魏阙。
我将我享,所期远续于周诗;
可磨可镌,岂但近追于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