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 其三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吏议推穷旧话言,畏途迢递冒风澜。
两词罢对文移绝,一室常眠枕席寒。
郁郁久居人共叹,皇皇求义我知难。
谁将羑里匡陈事,便作閒堂紫极看。
其四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平日论心友与亲,白头临事斗如新
裸衣难喻疑金客,束缊应无乞火人。
三省行藏知有命,十年流落困无津。
物情世态经谙练,不假虚词问大钧(自注:御史推治平日语言有涉予亲友者,移文讯之,辄不承。又有指为在禁妄引他人见治者,而法不当坐。)
其五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自注:初御史见讯干求之实,云知公素长者,同列有属,料不能免。予曰无之,不能自诬。),府徒半识故将军(自注:院吏洎府史有府中旧辈,多致恭。)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自注:时苏子瞻自湖守追赴台劾,尝为歌诗,有“非所宜言,颇闻镌诘”之语。)
其六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纵出由来古有诛,徇私无实宽纾。
已知公冶非罪,免似邹阳更上书。
刀笔任从文俗议,风霜方识宪台居。
自惭衰拙将何用,学术无堪政事疏。
其七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名絓台章冒典刑,圣仁丁本、道光、钞本作辰)无滥许原情。
尹京虽愧四方则,廷尉亦非天下平。
三已自知无愠色,一廛归去愿为氓。
君恩天地何由报,九死鸿毛比尚轻。
其八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推治无期任猛宽,苛留累月尚盘桓。
风霜几日经摧挫,案牍逾旬未省观。
失势我如鱼在网,操权吏甚虎而冠。
南班小吏犹知礼,朝夕时来一问安(自注:院中小吏顿姓者,朝夕来就閤中问安否。)
其九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秋杪拘留冬欲阑,一旬参对累旬閒。
适逢御史俱釐务(自注:祖宗时不领他局,专治台事。近岁三院并兼要职,故不暇治狱。),更值中朝久绝班(自注:狱具,御史求对,乃释。适遭国恤,久无班次,故淹留又逾月矣。)
壁观无言休问祖,坐忘遗照且晞颜
是非荣辱知难必,反覆须臾觉梦间。
其十 元丰戊午夏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罢尹一年重置对,去家千里涉寒温。
青云交友难倾盖,白发慈亲正倚门。
目断濠梁横涕泗,梦回京口役形魂。
宽恩若未投诸裔,好奉安舆葺故园。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 其一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子瞻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自注:子瞻《观雨望湖楼壁》有“电光时掣紫金蛇”之句。又示予近诗一轴,首篇《答鲜于郎中》云:“有如琵琶弦,常遭腰鼓闹。”前人未有此意。)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怀积似烟。
今日柏台相望处,隔垣音响莫由宣。
其二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子瞻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拟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自注:前年高丽使者过馀杭,求市子瞻集以归。)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叹惜行草笔,却随诸吏写毛头。
其三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子瞻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莫为歌诗能数眯(钞本作睐),圣朝终要颂华勋。
其四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子瞻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以上《苏魏公文集》卷一○)
次韵敖侄书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传家累世奉遗经,窃禄清朝足代耕。
虽是丹心比葵藿,其如黧貌点冠缨。
时乎易失年加我,来者安知畏后生
戒饬尔曹惟道术,逢辰须用佐安平
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淮上陂陀百亩冈,谁言形势占高强。
郊居拟卜东阳宅,屋壁将营阙里堂(自注:予家三圣像将龛置于屋壁。)
四面松篁分种艺,百家图籍待收藏。
何人欲课三冬学,向此潜心事素王。
其二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翟市西傍一径开,偶携亲友陟崔嵬。
莫言第舍衡门陋,已有仙翁步屧来。
日欲衔山回返照,风还吹雨压浮埃。
才归便得诗盈轴,气猛才豪(钞本作高)岂易陪。
次韵阳行先游招隐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古屋萧森数十间,禅扉幽寂叩常关。
少微处士遗尘远,灵鹫高僧得地閒。
穿石到池泉滴滴,磨崖生藓字斑斑。
山林真趣谁能辨,乘兴时来兴尽还。
又同敖侄韵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不见山翁住翠微,空传金刹自前齐。
晓猿夜鹤休惊恐,泽雉林乌自雊啼。
客到上方思寄傲,僧携素板乞留题。
重寻黄鹄飞翔处,尽日无人为指迷。
次韵李希荀寄念七侄庄并用前韵和十七侄彀送其行 其一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初从童丱祝千春,俄见骞腾祝更频。
已喜吏资能可问,又嘉文笔速如神。
室堂宜念承先构,乡里须教号善人。
我待儿曹上霄汉,便归林下岸仙巾。
其二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里闬相从秋复春,矜怜几类党频频。
摛词已识言浮(钞本作微)物,学艺兼知义(钞本作已)入神(自注:庄侄治《易》。)
纵使声名高世俗,直须慈惠及生人。
吾家自有青毡在,岂羡林宗垫角巾
次韵曾子固舍人上元从驾游幸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雪霁蓬莱瑞景新,槐枫迎日丽重宸。
钟残长乐千门晓,辇过章街九陌春。
星列从官齐拱极,风驱前跸旋清尘。
一篇未易歌鸿业,三愿丁本、道光、钞本作请)还将祝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