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次韵中散兄庆立方赐第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儿曹春榜预言扬,窃吹知难服士乡。
黄绢未能摛好语,青毡偶幸继前芳。
穿杨喜共东床客,攀桂同标北寺房(自注:鹿苑寺,以其肄业堂榜曰双桂。)
圣世选材如华岳,积尘曾不弃毫芒。
次韵边公明(知常)放鱼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小鲜无数命临危,邂逅云庄扩大悲。
巨浸何劳长者水,亲临尤胜校人池。
依蒲俯视还真乐,贯柳充庖那复知。
圉圉介鳞俱得所,道人因得一伸眉。
次韵颜孝立(天经)同年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亦识韶华不肯留,时危那更事嬉游。
羁怀不办愁花雨,空廪惟知望麦秋
顾我端忧宜燥吻,如公无事合扶头。
曲生漫助齐眉饷,清洗钱塘玉舟
必先龙图谢酒兼呈沈次律中)大学士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台阁高贤卧里门,清扬乖隔阻寒温。
尚赊宴豆陪三雅,聊即烟邮寓一尊。
乱后官居同幕燕,春来香味忆河豚。
溪亭午夜衔杯处,应对梅花淡月昏。
史德谦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不入城闉已十年,足音何幸听跫然。
杯觞共乐三更后,书史相从一世前。
鸟倦尚飞惭我老,鸿冥何慕觉公贤。
锱铢得失何须算,闻健惟当数击鲜。
鲍钦止慎由二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锦窠朱绂亦何荣,辞剧求閒责自轻。
聊喜青葱供俯仰,未应红腐较奇赢。
久知飞鸟有真意,谁信鸣鸡非恶声。
只恐朝端阙司隶,又将敛手避威名。
其二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红尘衮衮厌朝班,官寺深藏洛尾湾。
识擢早惊郎位峻,招寻今见水仙閒。
高标自置羲皇,俗眼从教季孟间。
仓氏一官宁久困,禁途供奉政才难。
挽致政奉议鲁公(寿宁)歌词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翛然丈室老维摩,不愧家声旧曲阿
事阅七朝推寿俊,庆钟六子半文科。
白莲入社尘缘息,朱绂通闺圣渥多。
空唱已闻生净域,可须薤露起悲歌(自注:《南史·庾诜传》云:且终,家人皆闻空中唱云上行先生已往弥陀净域矣。)
张子蒙令君挽歌词二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赋归州里半年间,岂料循题哭二难。
屡荐尝为趋幕客,数奇终困字民官。
清谈竟日师夷甫,寝瘵连年痛士安
身后华名知不朽,几多墨妙翠珉刊。
其二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文义游从四十春,艰难契阔见情亲。
少年涟上初倾盖,末路云阳拟卜邻。
万室讴吟依恺悌,一生志气负经纶。
渭阳岂特儿曹恸,老送佳城泪满巾。
大卿表兄莫公(平砥)挽歌词二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露奏求閒猛挂冠,忽惊卿月堕云端。
中年屡揽澄清辔,末路坚辞矍铄鞍。
自卜寿藏已拱,亲裁幽刻墨方乾。
映溪清远楼前月,后夜登门忍独看。
其二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游从五纪勤渠,白首来依霅水居。
郡閤箴规言有补,家林书疏月无虚。
方期老验长桑药,忽见神升广柳车。
兄姊同时封吉壤,不堪清泪屑衣裾。
先兄中散挽歌词四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昂昂鹤骨素康彊,微疢生朝罢举觞。
尚冀魂随香釜反,那知人逐绮琴亡。
禁方不验三茅洞(自注:兄就医于三茅沈师。),遗墨空留二老堂(自注:某结屋青旸,与兄日夕同处,号二老堂。)
从此幽栖风雨夜,一翻姜被一凄凉。
其二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德与才高位不酬,大钧杳默向谁尤。
剖符政化传沂水,握节威名振宛丘
心悟三乘真合觉(自注:兄结四方印而逝。),学该九域独推优(自注:兄在京东,进《九域图志》为诸路之冠,特进秩一等。)
雁行影拆元龟丧,泪洒西风不忍收。
其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粉闱当日正逢辰,兴在沧洲猛乞身。
袖手旁观真得计,急流勇退更何人。
翱翔词馆全无累,笑傲丘园不计春。
鼎鼐百年均此路,惟公达识夐谁论。
其四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流年八帙庆初开,驹隙那知二竖催。
书聚五车缘嗜学,家徒四壁为轻财。
幻身梦蝶自云适,曲路增蝇何处来(自注:兄为平货之属,大阍欲以大敕特荐改官,兄辞焉。)
深恨滞留暌属纩,此生赍恨在天台(自注:今春欲归省,适先往天台,期以秋归,遂不及见。)
范卿学士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万卷胸中学已优,安恬当向古人求
有财谩说驹千里,此路何殊貉一丘
儒馆芸香今寂寂,亲闱芝检竟悠悠。
悬知箫鼓江村路,茂深松结暮愁。
近蒙明堂使局赐酒元巳日与诸僚会饮城东王君仪先生辟谷独不敢召以二尊为寿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尊沾赐自明堂,蕝礼无功愧滥尝。
玄晏先生闻嗜饮,青州从事敢悭藏。
芳醲聊荐杯铛眼,涓滴难浇锦绣肠。
轻举忽荒何所碍,南烹更欲强张良
君仪见和复别为一首因各次韵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载酒轻尘论礼堂,区区好事愧原尝。
糟丘未辨陈喧老,壑谷宁容伯有藏。
盎盎新香浮蚁面,陶陶煖息助龟肠
物微意重君毋诮,炽絜泉甘器亦良。
君仪再和复次韵答之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醪敷映玉浪吹香,未饷徵君敢独尝。
瓮下无人容借饮,壶中有客共深藏。
歌呼仅可供赪颊,酩酊那忧共腐肠。
好似东皋求待诏,三升日给酝偏良(以上同上书卷一二○四三引《丹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