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落月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五
月落兮厓空,堕白璧兮土中。
草木悴兮山川失容,雺瞀乱兮猿鹤无踪。
我思子兮屈伸肘,昔班荆兮道旧。
子悲我兮酸楚心,酾酒衍兮微我有咎。
两十五年兮时异同,秋霜木叶兮桃李春风。
绣天空兮云霭,我悲子兮负文采。
山龙华虫服青红,又图渊深泽东汇。
自峡水兮雪翻,子悲我兮劳旦昏。
穹龟长鱼浪黄浊,又穷险艰窥海门。
两心知兮此畴昔,馀外冥鸿印空碧。
焉知雾雨十年间,翻是多情好细绎。
呜呼,去非兮已而,昔相得者不如今悲,孰雪霜兮子能我恸,孰肝肺兮我能子知。
呜呼,去非兮已而,夜雨黄粱春一瞬,长歌短些哀无尽,三生圆泽事茫茫,魂招不来月满梁。
自知集序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六
昔之诗,诗言志,昔之序,序作者之志。
顾瞻周道,中心怛兮,音调敷畅,庸或可知。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雍容和平,序者何以知其刺不用贤也?
予以是知诗非苟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序非苟作,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然独钓寒江,孤舟蓑笠,或者谓不如大堤女儿,清晨理鬓,朱弦疏越,三叹遗音,或者谓不如桑间濮上,听者倾城。
则诗何诗,序何序?
被发伊水之祭,识者宁不有感于斯?
韩将军破赵会食,无不窃笑,及斩成安君泜水上,然后知背水阵合古兵法。
服耕子无势可挟,无利可求,无声华可猎,清霜点鬓,黄独无苗,世所摈也宜矣,然亦强项,不屑与舞阳侯伍。
自名其诗,自序其意,风松昼寒,月鹤夜警,时于是间抵掌自诡。
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祗自知,服耕子得矣。
后五日,有能识常山蛇势于平沙上者,服耕子又当语之曰,左执鞭弭,右属櫜鞬,当与君周旋,但不得走生仲达耳。
为人作诗序 其一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六
诗云窈渺,与兵法同。
以诗学诗,程卫尉之正部曲行伍;
不以诗学诗,霍将军顾方略何如耳。
因知亚夫不出,淮阴乃奇,初不必堂堂正正,此为鹅鹳,此为鱼丽,而兵书腹笥自可以当百二山河,据高屋建瓴。
否则羽弃关险而都彭城,虽控弦被甲,一怒自可以怯楼烦、走赤泉,然不知身为降虏久矣。
屈原宋玉略少和声,尚非圣处;
春草池塘、澄江净练,又焉得涉吾地乎?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六
诗本于人情,关于风教,系于安危理乱,此作诗之原委也。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此作诗之音调也。
秋水芙蓉,春城草木,此作诗之态度也。
梅花灞水,宫烛骊山,此作诗之兴致也。
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此作诗之本领也。
然亦必有为而作,有关涉而作。
若无病而呻吟,虽奔涛走石,沿叶倡条,动可人心,于道何补?
序律诗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六
诗有律,古矣。
后夔典乐,律和声,是诗之律已见于三代之前。
汉以黄钟为律,本协音律、作诗乐,是诗之律又见于三代之后。
汉、魏降至陈、隋,亡国之音著,而诗之律已绝响,悲夫!
经几百年,而后风飘律吕,律中鬼神,始振响于浣花溪上。
杜牧诸贤又复振遗响于开元天宝之后。
元和以来,诗之律始大备于唐矣。
尝谓五十六字乃一篇有韵之文,分寸节度,有一字位置不安,即不纯熟。
此又阴有合五音六律,自然之妙也。
自编唐律诗序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六
诗谓之律,则必如《月令》之律,气候不差;
又如牧野之六伐七伐,如楚子之左广右广,如养叔之射一矢,复命州绰之射两矢夹脰,然后可谓之律。
又必如淮阴之出井陉亚夫之壁昌邑,如大将军之翼绕匈奴临淮之号令一新,风云百倍,然后可谓之律。
故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苟合乎律,则岂独棘端可以捍矢,月寒并州,出塞入塞,直可以却胡骑,而律其神矣;
否则街亭之战而已耳,陈涛斜之战而已耳。
仆于五七言古,间执燧象,以奔吴师,独于律有憾,未能入垒折馘,空负时光。
于是大合工部而下凡数百家,阵观龙蛇,势决奇正,然后知唐世尚律,一炬可攻连营,强弩不穿鲁缟,优劣可得而论矣。
三箭天山,长歌汉关,律之上也;
雪入蔡,夜缚狂吴,亦律之上。
笛里关山,兵前草木,律之上也;
六矢中面,军容若神,亦律之上。
兵事易言、出锐轻搏次之;
尽烧奚帐、分筑汉城次之;
千金马鞍、百金刀头次之;
气凌三军、跃马夺槊又次之;
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斯乃下矣。
至若烧蜜调蜂,剪花挑蝶,是谓荡人心之甚者。
宜斩二美人,以肃军队,不然尚可谓之律耶?
诗序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隐居通议》卷六
谓三百五篇之后无诗,则甲子书年,闰月初吉,何尚见于柴桑杜曲
谓三百五篇之后有诗,则玉树后庭名花倾国,何尚见于结绮沈香?
盖诗有关于世道久矣,今吾虽不得饱食安步以从容乎江汉美化之域,终不容紫色蛙声得乘间以夺朱乱雅。
使后世复有尚友千古者出,谓此功不在距杨墨下,则予之不合于今世者,未必真不合也。
令君平寇 宋末元初 · 谌祐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正德《建昌府志》卷八
天生万物,春阳之华始本于陨霜肃杀之时,以此见不得不攻萑苻之盗,而后国可为者,此亦顺天时以正人事之所急。
先,南丰邑嘉禾,旧俗淳美,变自庚寅,民习争战,东庄八耆,首结关社,翕然云屯,霍然雾散。
始焉拒追,终焉仇杀,官不忧民,民不忧法。
孰培妖芽?
孰使兹蔓?
数十年闽山峒险,出没依据,叛服靡常,冲突县郭。
然后稍用《周官》禁暴之典,仅获首恶,耻以明刑,贷其馀孽,额额罔悛。
戊辰昏垫之后,为富者闲廪以困饥民,贪功者崇奸以徼上赏,东庄作善,肘腋继变,蠢蠢然赤子弄兵,如入无人之境。
破村破县,烧民居,掠民财,昼攻夜劫,东起西应,避地者归未一□,奔塞闾巷。
当此时,媒变者反先勇爵,利奸赃,既免租,又佚罚,而邑井之啼号扶老挟幼不相保存者日千万数。
孰胎此冤,使至此极?
前邑大夫例以牵制,不获展布,去官后无敢试汤镬,识者谓更三日民无统纪,具耳目者悉佩刀剑为戍首矣。
部使者秋官职,凡杀人者,肆于市三日,今寇劫无忌,乃至于此,于是访英豪□能胜任者以佐王刑邦国。
在官合辞举今杨侯,前在石城筹嘉绩茂,堤防井井,中外帖安,非侯不足以销剧变。
部使者亟檄以行,侯承命即犯雪霜,自赣疾驰七百馀里,不旬浃到县。
出条教,励甲兵,严保禁,调军饷,宣德意,示官刑,一指呼间无不整办。
取夜劫者膊诸达道,以先民急,凶俦胆破,惕惕然惟恐有恶名姓为侯所知者。
独东庄怙终杀兵,杀奇将,狡然不思顺活逆死,曰:「此寇不杀,吾民不苏」。
即自统军,戎服鞭弭,径空寇穴,尽丑类。
乃行饮至之礼,台府上功,邑民歌最。
弓兮矢兮,脯豹豕兮。
釜兮鬲兮,饭兮。
昔民校昏,今识卑尊。
昔民愁苦,今识歌舞。
惟侯春融,协我民于中。
惟侯秋迥,醒我民于病。
昔夫子所谓期月而已可者,于今侯尤信。
虽然,侯读古书,行古道,所以回古民风,易如反掌,即此规摹,何施不可。
燕秦陇蜀,草莽春秋,江汉襄淮,风火夜旦,文武吉甫之旧舍,今侯正将焉往?
吁,平寇者平戎之机,平戎者又平天下之机,顾此一邑,岂足以尽今侯之远图。
余发种种,余心拳拳,尚克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