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名须字子迟)及其弟子赞 其十三 南宋 · 赵构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
养才以道,圣人兼济。
始谓不仁,问鲍良喜。
寓志农圃,似睽仁义。
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按:同治《藤县志》卷七。
其十四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惟子有道,天与异容。
状虽云恶,德则其丰。
南止江沱,学者云从。
取士自兹,貌或非公。
其十五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
夫孝要道,周训群生。
以纲百行,以通神明。
因子侍师,答问成经。
事亲之实,代为仪刑。
按:同治《藤县志》卷七。
其十六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子长宏度,高出伦辈。
虽在缧绁,知非其罪。
纯德备行,夫子所采。
以子妻之,尤知英概。
其十七
四言诗 押漾韵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
猗尔子上,鲁邦之望。
以德则贵,惟道是唱。
师聪师明,友直友谅。
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按:同治《藤县志》卷七。
其十八
四言诗 押真韵
轼彼穷阎,达士所宾。
邦无道谷,进退孰伦。
敝衣非病,无财乃贫。
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其十九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
人禀秀德,气貌或同。
而子俨然,温温其容。
两端发问,未答机锋。
以礼节和,斯言可宗。
按:《阙里志》卷一七。又见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之七,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
其二十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七部
伯夫荥阳,实惟令德。
优入圣门,过不留迹。
道以目传,妙则心识。
倚欤伟欤,后代之则。
其二十一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
邈矣子季,睢阳是伯。
屏息受业,延教登席。
未践四科,困涉六籍。
祀典载之,好是正直。
按:同治《藤县志》卷七。
其二十二
四言诗 押阳韵
乐善哲士,伯于汧阳。
传道克正,垂名久臧。
执德以洪,用心必刚。
袤广业履,式赞素王。
其二十三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八部
惟时义方,有子诚孝。
怡怡圣域,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咏歌至教。
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其二十四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全宋文卷二六三
天清日明,密雨曷有。
师命持盖,子亦善扣。
惟夫子博,三才允究。
学者之乐,所得遂茂。
按:《曹南文献录》卷七四。
其二十五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周衰伪隆,政在群公。
廉耻道微,家臣聿崇。
不为屈节,撝默自容。
子于是时,凛然清风。
其二十六
四言诗 押支韵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
遐想子期,挟策圣帷。
涉道是嗜,惟士可縻。
在德既贤,在名乃垂。
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按:同治《藤县志》卷七。
其二十七
四言诗 押真韵
念昔颛孙,商德与邻。
学以干禄,问以书绅。
参前倚衡,忠信是遵。
色取行违,作戒后人。
其二十八
四言诗 押敬韵
婉彼子羔,受业先圣。
宗庙之问,一出乎正。
克笃于孝,非愚乃令。
师知其生,有辉贤行。
其二十九
四言诗 押御韵
伯兹雩娄,务学实著。
三千之位,七十是预。
匪善莫行,惟德乃据。
纪干前书,式彰厥誉。
其三十
四言诗 押药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
秦有子南,蜚声述作。
守道之渊,成德之博。
范若铸金,契犹发药。
历世明祀,少梁宠爵。
按:《阙里志》卷一七。又见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之七。
其三十一
四言诗 押纸韵
惟禽之问,从容其鲤。
求以异闻,诗礼云尔。
请一得三,诚退而喜。
且知将圣,不私其子。
其三十二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五部
室家壮年,无子则逐。
见于信史,全齐之俗。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
以学则知,揆之宜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