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入对论用人等疏端平初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宋史》卷四一三《赵汝谈传》
倚用老成,广集忠智,访求众敝之原,辟取可行之策,以饬积蠹之蛊,而成终泰之功者,愿加圣心焉。
大佞似忠,大奸似圣,未免信向而擢任之。
始未见甚失,久乃寖至差讹,则纲维之臣将不能不执,议论之士将不得不言。
执之坚,宁不疑其侵权?
言之数,宁不意其卖直?
至是则不特是非邪正易位,而黜陟予夺失中多矣。
外之得以窒吾听、杂吾目、扰吾天君者,以吾未得虚一而静之理也。
苟得之,导我声色而不能入,投我宝货而不能中,扇我以功名而不能动,凝然湛然,孰得干之哉!
乞简拔俊杰疏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宋史》卷四一三《赵汝谈传》
边面无可倚仗,乞超越拘挛,简拔俊杰,如吴用周瑜鲁肃,晋任祖逖陶侃故事,使之各分方面,连数十城,推毂授权,尽归赐履。
巴蜀一人,荆襄一人,两淮各一人,一切便宜行事,不复更从中御,庶几伸缩由己,机用出心。
赵文昌举自代启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
幕府上功,方奉禁涂之擢;
衡门卧疾,忽形逊牍之褒。
假宠非伦,负惭失次。
窃以职司察吏,独在部封;
科目取人,各从材局。
惟三日常参之举,有九官相让之风。
不限以本任,而废退黜削皆许闻,每居天下极选;
不指其专长,而出纳议论惟所用,故得天下全才。
如某者土石之顽姿,山林之陋识。
以施诸朝廷且骇,使试之郡邑必疏。
半世学供,饮不充而贷乞;
再旬册府,书未阅而斥归。
亦云阨穷,然有义命。
与其徼通国之誉,获咎于君子则何安?
设若苟当衢之荣,见辱于野人其犹病。
为是息阴而休景,未尝饰智而干名。
讵忘利达之怀,盖度拙愚之分。
今者某官以间平之硕老,位申甫之显侯。
贵名飙驰,盛德雨化。
萑蒲之盗,越邻境以求降;
杞梓之良,凑公庭而效献。
遂膺茂简,晋服迩联。
惟初引类之章,宁少拔尤之地。
而乃舍丛珍于席上,收断槁于沟中。
一评小差,群听交惑。
岂以脍炙者人所厌饫,若昌歜则吾得无称;
枝叶者国之菁华,夫本根则彼因弗虑。
载循深旨,夐出常情。
昔刘路之任宗家,李璆之荐族子,间缘恩请,或借文鸣。
未有远观默照,得其为人。
高赏便期之代己,不阶□□,可谓特知。
顾趣术乖时,已绝飞腾之望;
而声闻过实,徒伤鉴定之明。
要砺此心,更期他日。
回杨倅谢辟宗丞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
中州雅望,不辞随牒之劳;
外邸寒司,辄借题舆之重。
得贤自喜,叙谢何谦
恭惟某官行谊洁脩,声猷籍甚。
种华□县,令君之德可怀;
海邦,别驾之功当录。
尚淹再调,来倅钜藩。
顾如散秩之低回,敢屈高才而陪贰。
祭酒号宗室之老,宁有寸权;
而置傅参王朝之官,未为左宦。
觊少资于一诺,即真拜于三丞
某方冒板闻,遽勤贽见。
合堂论好,诚莫乐于新知;
占位书名,幸勿循于故事。
回刘倅谢辟宗簿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
钖銮骤骥,方摅佐理之能;
丛薄栖鸾,可叹待贤之陋。
云胡惠眷,乃亦肯来。
恭惟某官志迈轶群,词温近雅。
孔文举不署脩武,谈笑掇科;
庞士元稍进治中,声华改听。
惟外司之簿领,率下寄于职僚。
岂应屈关决之权,而使行勾稽之事。
并驱双毂,顾取舍以良难;
少亚一阶,校唯阿其几远。
尚虞唐突,何幸周旋。
至如枉谢以高文,尤匪克当之盛礼。
幕府伸吏敬,安用是哉;
著朝籍如王官,赖有此耳。
薄占聊谢,内愧深多。
受职事官差遣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三○
叨承荐命,俾寘周行。
拜宠居荣,省躬有愧。
伏念某蕞尔生晚,癖于好修。
始初任子入官,先人常抚曰可教;
继后进士获选,诸老或许之能文。
其诗书所践者雅言,其冠服非涉于怪行。
持节义之戒,颇习谨厚之风。
无何时命之适乖,乃以朋邪而坐斥。
一世藉躏,几欲唾其姓名;
十年流离,谁复齿于踪迹。
悼本怀而自叹,分永弃以弗辞。
岂料雷霆之收,忽开日月之照。
甘陵之锢党,闻者欢心;
鲁国之逐臣,坦然直道。
如陆沈之至贱,亦波及于厚恩。
牵牛夺牛,久置辨量之外;
失马得马,恍疑梦寐之间。
曾是妄庸,有此侥倖。
此盖恭遇某官佐王保极,为国惜材。
窃观数贷以幸愚民,肯忍一眚以废良士。
谓赎越石者固待晏仲,而学庾斯者犹贤逄蒙
固不汝瑕,收为吾用。
寒泉未食,已见授于绠縻;
故垒可营,终将依于厦屋。
感激图报,莫知所裁。
礼部郎中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二六
擢诸散地,畀以仪曹,宠命甚休,衰颜良腆。
伏念某丁年有志,壮节无闻。
自江部以免归,即田庐而却扫。
囊箧细碎,久委事于小儿;
衣裳倒颠,壹冥心于大运。
虽嫠纬间怀于国虑,然楚钳要遁于天刑。
苟据槁以得眠,甘饭蔬而没齿。
弗图耄及,复会泰来
云霾划开,星晷澄澈。
翘翘车乘,迎诸老于海濒;
孑孑干旄,集群髦于阙下。
眇如一介,猥亦兼收。
顾笺奏文吏所长,何施朴学;
况缙绅先生之后,岂着野人?
徒幸忠言之可伸,遂忘沈痼而辄起。
兹盖伏遇某官经纶望重,保傅功深。
宁武之智或愚,仲山之柔且直。
归报上之美而语不伐,包周身之防而几若神。
故一日宣麻于庭,而百僚举笏以贺。
不然贱者,宁有觊哉。
某敬已拂拭尘冠,扶舆蹇步。
高文大册,老难追燕、许之才;
广厦细旃,少粗讲唐虞之道。
尚思辰告,少答己知。
谢两参政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三○
田西郭,久无愿仕之心;
典奏南宫,忽有为郎之命。
忱部弗获,祗拜若惊。
伏念某铅椠陋儒,衣冠退士。
历官二千石,那复言贫;
一第踰五十年,即将告老。
尚子敕断家事,翟公署谢交情。
尺书不入于禁城,半席惟分于樵舍。
非敢云世道未清而晦迹,亦直缘体力既倦而息心。
曾谓残生,乃逢今日。
威福之权归主,玄黄之物别群。
江湖濯缨以待招,阡陌扶杖而观化。
众情胥悦,固不在倚门而歌;
积疢顿瘳,遂可以推枕而起。
正涂若此,其谷胡为。
使抱关击柝而犹荣,况乘马从徒而加宠。
第量垂暮,曷称作新!
兹盖恭遇某官砥柱障流,精金受炼。
娄师德外若闇事,明乃在中;
叔孙通前未荐言,效当验后。
藐兹纶翳,谅自挈维。
一饭必酬,敢辱大臣之知己;
片辞或缪,祗愁列宿之笑人。
少答今休,终还旧隐。
代叔父除仓部郎中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二七
召来郡邸,方怀报罢之羞;
擢置省闱,忽被诏除之宠。
省躬自失,祗命难任。
窃以汉署五官,郎位最居右地;
唐分六部,子司皆号要津。
历古相沿,在今尤重。
先朝非州牧奏课,著令弗除;
近岁惟廷臣请符,代还乃拜。
所选如是,其人可知。
如某者材则凡民,学非通士。
访问阡陌,粗识小人之情;
顾瞻阙庭,茫无一日之雅。
夤缘假守,厌满平生。
巧者收逸而拙者偿劳,亦安诸命;
贤之摭名而鄙之务实,姑就所能。
乐岁之纾平,与疲氓而休息。
得终下考,倘免大诃。
部使谬推,叨见徵于恩旨;
掾曹阴教,恧莫对于威颜。
以程资叙格则既非,于询事考言又若尔。
猥踰近比,实骇众闻。
况庾计之耗登,关军储之缓急。
牙筹校籍,下虞群皂之欺;
赤管占辞,上畏列星之笑。
岂伊蓄缩,了此剸裁。
兹盖恭遇某官间世钜儒,济时真宰
播钧埏于庶品,委绳尺于百工。
后先何心,高下自见。
且谓裁约弊倖,固当刓印于予人;
鼓舞事功,亦须越次而拔士。
致令极陋,过窃殊私。
某敢不思称所蒙,力鞭于后?
以官自氏,不萌速化之图;
厥职何曹,敢负素餐之责。
永言感戴,未易究陈。
西宗到任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二七、二八
分符内辅,敢当牧御之才;
改命外宗,辱寘表仪之地。
分斯过忝,颜曷胜惭!
伏念某一介鲰生,诸姬疏属。
少而好赋,矜童子之雕虫;
老于斲轮,悟古人之糟粕。
尝欲经霸王之略,庶几骛圣哲之场。
不为县匏,稍著汗简。
而文章无足用世,风采莫能动人。
乘马从徒,亦叨荣于麾节;
上书归印,将弛疾于田庐。
敢图汉诏之新,趣涖周盟之长。
使之任老事而受壮禄,处散局而通要津。
祭酒之称甚都,考功之课弗责。
藉令自择,宁复此多。
兹盖伏遇某官钧播万殊,网收片善。
开东延见,尽归翘馆之英;
虚左起迎,犹察夷门之隐。
谓长裾虽乖趋走,然敝盖未忍弃捐。
譬诸轮囷之株,树之广莫之野。
辟疆宗正,幸修三世之官;
子云《太玄》,请毕终身之业。
持兹报德,谅不辱知。
谢参枢启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五五
甄品庶能,掖扶众正。
士有未识其面,推毂至于再三;
礼无不答于门,还贽见者千百。
谓瞽虽无与乎设色,而跛尚可俾之守闾。
特从推迁,稍便器使。
辟疆三世宗正,诚将克绍于故官;
子云终身《太玄》,亦足晞光于往牒。
谢签书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
学者斗山,国之蓍蔡。
造膝而谟当世之务,未尝自言;
剧口以道若人之贤,不啻己出。
谓某虽云器拙而用寡,粗若志洁而行修。
既无贵游之贤,宜有公养之任。
谢给舍台谏侍从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
牧守之选,犹材弗堪;
宗师之官,何德克称。
缪膺显秩,滋剧腆颜。
伏念某蚤践举场,期收一第;
后罹党部,屏去十年。
怀忠未分于陆沉,畏祸竟成于浪出。
会更圣化,过采虚名。
拔诸稠人之中,委以长吏之重。
恩华载道,禄泽及宗。
甫解符鱼,复乘传马。
固已洗泥涂之寄,亦足展丈夫之雄。
而吏课民庸,曾微劳之莫纪;
门灾身疾,信薄命以多屯。
比还东郡之章,遂窃西郊之养。
惟兹外邸,分职内朝。
虽时无老成,如毕召毛原之旧;
然族日番衍,皆汴浚河洛而来。
岂伊谫微,在所矜式。
此盖伏遇某官奖扶世教,迪劝士伦
推贤扬善,而不流于比周;
悼屈衰穷,而惟恐其沦弃。
靖循忝冒,谅自吹嘘。
持论议以陪公卿,令其朽拙;
躬诗书而诲子弟,敢不谆劝。
江西仓到任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二八
起之閒曹,使彼剧部。
丝辔服两骖之宠,铅刀怀再割之羞。
伏念某顷以凡踪,缪污清署。
一违三馆,十有七年。
盖尝乘障,而才技绝庸;
寻俾察州,而风听弗竞。
比病辞于守绂,蒙恩置诸宗盘。
养弟子以万钟,甚惭优礼;
待官府以八法,独矜容。
终更谓返于田庐,给传又驰于江域。
虽文墨议论,心欲语而已忘;
然傧御光华,身未为于不遇。
此盖恭遇某官度材建厦,称物持衡。
宝守庙之龟,百朋锡而不吝;
恢函牛之鼎,万斛注之靡盈。
士有拥彗而却行,公辄捐印而彊授。
故如弱植,亦未遐遗。
维今常平,所在文具,山泽之禁徒密,水旱之备全疏。
伊欲覆覈耗亡,则州家苦其烦扰;
将稍宽网漏,则国课责其殿亏。
靖言思之,何道济此?
惟有博询于利疚,仰副庙谟;
庶几少假以岁年,卒信祠请。
谢政府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
某官为官择人,无桷杗之倒植;
因事纳说,有鼎鼐之参和。
士或韫椟而深藏,公辄推毂而屡进。
故如断弃,亦与选抡(《南塘先生四六》。)
「为官」
下原注:「枢密云『赞微密幄,迪简朝廷』,参政云『翊宣大化,茂育群材』。」按此注似当在下文「参和」之下。
代知江陵府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八、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二九
钜镇华资,其责弥厚
鲰生孱分,以得为忧。
夫人皆能以谋身,唯某独拙于干世。
齿壮气盛,或冯妇之不量,年老志衰,曾田光之未察。
故每斥尝甚困踬,稍起辄先驱驰。
重趼百舍而召来,三日连床而与语。
未温蓬省之席,已剖荆州之符。
盖其堕在于服牵,理难久厕于容与。
又况擢职论撰,受命抚绥。
指引长江,包制全楚。
兹隆用武之寄,岂苟辞难之时。
第念享爰居以太牢,徒惊眩而失次;
责骐骥于下皂,纵疲死而何功。
贪承使令,终惧颠越。
兹盖恭遇某官勋藏庙社,名压华戎。
方笼众才,共集大事。
所以采虚名于箕斗,假儒吏以节麾。
且士之得望下风几何,而某之辱见前席如此。
惟古以感遇意气为重,不专以傅会光宠为荣。
揽辔策而慨然,可胜恋幄;
琐科条而来上,更俟至边。
李内翰奉使加恩回授谢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九、南塘先生四六、《启隽类函》卷三二
因使受赏,而援法以辞官;
为亲祈荣,而蒙恩于得请。
虽大君曲徇其私欲,亦上宰深嘉其悃诚。
夫何孤生,有此多幸。
伏念某故家小子,下土远人。
顷尝结绶王畿,才得执戟郎卫。
去国七载,还朝一年。
今遂翱翔青云,以献纳雍容为事;
紫橐,以出入严近为常。
非公主张用之,将谁提挈至此!
然身过宠,每念及先。
岂有冠三孤之官,而尚缀六阁之职。
欲希稍进,会未可言。
近因衔命之归,例拜增秩之赐。
既朝廷方严迁格,是臣子所得控情。
因辄具于奏闻,乃优蒙于诏许。
恭惟某官宠亚台司
昔司马文公以书成,特膺此授;
今先人太史氏虽身殁,仍是名。
匪敢将美于前修,实亦增荣于旧德。
顾为后嗣,能不中藏?
兹盖伏遇某官世缵戎公,天降重任。
方此开四门以兴廉孝,诏八柄以驭劳能。
谓某应对粗闲,不宜忘犬马之力;
察某僻逊非伪,盖亦有豺獭之心。
故用开陈,过为假借。
某得不戒令名之易坠,叹盛德之难遭。
使陇西士夫益有称于旧族,则昌黎弟子庶不辱于师门。
谢某人赠文求荐启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九、南塘先生四六
一别累年,中更多难。
身丧父死,逝屏处于丘樊;
母老家贫,彊出干于都邑
而立行弗谨,陷为党人。
有志莫谐,见笑庸隶。
以故自嫌其名字,不欲重累于交朋。
岂久要而忽诸,盖贱分之当尔。
岂谓某人矜愚略过,念旧敦仁
发妙墨以长笺,贲英瑶于朽质。
绨袍之意,抑末矣而可忘;
角弓》之诗,犹诵之而不置。
赠我如此,何德以堪!
至于高之以春申、孟尝之风,引之以子云君卿之意,古有是事,仆非其人。
然士如潜珍,市辄增价。
今卫、霍方千金以收宾客,而汲、郑每一纸而动公侯。
子能谒之以,彼必转为延誉。
将争罗致,宁复患穷?
而顾舍翕赩之涂,求荒塞之野。
礼则异甚,毋乃事左而身勤;
报之缺然,不胜口郁而颜厚。
三复来贶,喟焉感藏。
归州李学正谢给养士田启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九、南塘先生四六
笃意养贤,此诚嘉惠;
因人成事,顾亦何劳。
岂谓远涂,有来函尺。
先辈怀不忘一饭之德,惟仁侯推善事长官之谦。
猥揆所先,过形其美。
且欲善谁不如我者,宁无实以能当;
敢徼功以为己力乎,愿不贪之是宝。
所异教载之兼厚,更观仁义之饱尝。
倒峡流,生擅文乡之号;
声蜚雁塔,益彰盛世之鸣。
占谢因风,有惭信笔。
赵丞相 南宋 · 赵汝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九、南塘先生四六
命书三锡,宰柄再归。
定封旬月之间,丕变期年之内。
水涌星茀,转阴沴以立消;
山高日升,导阳和而坐炤。
越惟兹举,以莫不兴。
窃惟轶群伦之谓贤,总百揆之谓相。
违道既弗可干贤之誉,守文亦乌能相持之权。
爰生尔才,必在斯位。
曾匹夫庶人之罔间,或伯父叔舅而何嫌。
版筑起而商隆,衮衣迎而周炽。
恭惟某官钟灵世胄,擢隽时髦。
以黜浮崇雅之辞,旁通诸学;
陈善闲邪之意,孑立孤忠。
出则九牧之钜衡,入则六卿之冠冕。
至尊属意,特未升之庙堂;
太上贻谋,固将托以社稷。
比登明辟,果建元僚。
任重古人之风,政维公望
持危今日之事,尚复谁为?
拜稽首以犹辞,敕出怀而乃受。
于以笃神明之契,岂其流习俗之言?
所当引正纲维,然后宣昭号令。
力除莠害,以终联亩之成;
博选梓材,以毖我家之恤。
捐蒂芥于细故,自胚胎于大和。
若图非常之功,而下求众庶之悦;
务可久之得,而中蓄二三之疑,则是耻河之浑,扬清于浅濑之激;
惧月之满,敛彩于小星之繁。
繇前历观,鲜是克济。
愿益坚于贞干,用永答于显休。
某势限数亲,分承深奖。
不有君子,敢遂布于腹心;
岂无它人,实相为于骨肉。
置规于颂,垂听其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