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士淳明末清初 1585 — 1665
程处士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我生处士里,酌水知源长。
往事成千古,高名噪一方。
祠堂新卜筑,俎豆旧馨香。
无限相思意,东湖水正清嘉庆平远县志》卷五)
按:吕永光、张玲整理
元夕阴雨偶成次陈园公枢部韵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举酒招明月,清辉若渺茫。
烛烧残夜泪,风送隔墙香。
长袖偏工舞,高谈最易狂。
荒田堪种秫,谁复问津梁清陈珏《古瀛诗苑·前集》)
寿山仙迹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鞭石成羊迹已仙,奔牛印石事其然。
丹房寂历人千载,塔影孤清月一圆。
云里笙簧天上曲,风前缭绕座中烟。
曾从慧远三笑,二十年来岸谷迁。
朋山龙潭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沧海盈虚几度更,青山姓字有朋名。
云来远岫千岩秀,日出层崖万壑晴。
积水成潭时作雨,依松辟谷静闻声。
何年得遇羽衣者,夜半峰头吹玉笙(以上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六)
按:吕永光整理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閒将食棹论沧桑。
阴那灵雨(阴那灵光寺前有三柏树,大可数围,唐僧惭愧祖师手栽,水旱祈雨屡应)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五指峰前白鹤旋,空中锡卓祖居先。
桥横曲涧三株树,路入曹溪一洞天。
听法缘深禽解语,住山岁久俗如禅。
甘霖愧负苍生望,灵雨分膏且插田(以上清张煜南《梅水诗传》卷一)
按:李君明整理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之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临流高阁塔崔嵬,秋色澄清嘉宴开。
时序催人惊叶落,江风度曲送觞来。
新亭入目思千缕,往事萦心肠九回
留得东山片石在,川陵姓字应同胎。
其二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塔倚层崖一望嵬,登临竟日笑颜开。
舟浮碧水孤帆远,筵对青山秋色来。
爽籁徐鸣鱼出听,夕阳几处鸟飞回。
曾闻作赋男儿事,好向山灵乞异胎。
其三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振衣千仞莫辞嵬,一日登临万象开。
山水有灵生我辈,英雄何事借才来。
歌一曲行云遏斗酒百篇天籁回。
赤壁当年前后赋,苏公应信是仙胎。
其四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穷绝顶已崔嵬,更向峰头七级开。
乍见彩云浮塔去,忽闻清磬送音来。
樽中有酒英辞醉,座上行歌能几回。
今夕月明须共赏,休贪睡梦负灵胎。
其五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一度登山一崔嵬,清樽共酌好怀开。
南山秀色喜长在,北阙征书莫再来。
鸟向枝头呼友至,风从松里送声回。
寻常悟得庄周蝴蝶亦能化夙胎。
其六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怀人昔自陟崔嵬,好把金罍对客开。
丹凤休教从北至,孤鸿今已望南来。
白云黄鹄经千载,明月中秋岁一回。
丘壑无营堪适意,林泉到处是仙胎。
其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东山何处最崔嵬,片石峰头眼界开。
地僻幸无尘客到,罍空喜有酒人来。
衰年每感逢秋至,快饮何妨戴月回。
我欲从游赤松后,丹炉几转许成胎。
其八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宝塔成功千载嵬,重游旧地斗山开。
昔年朋辈半摇落,此日俊英尽后来。
往事升沈蕉鹿梦,当场歌舞雪风回。
从心七十宣尼事,杯酒聊将洗俗胎。
其九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泰山登后数谁嵬,童冠偕游今再开。
鱼鸟何尝无道在,川流应是有神来。
六爻变化呈龙马,七级高卑比赐回。
欲识尼翁真面目,秋阳江汉总同胎。
其十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唐虞事业已崔嵬,直到尼翁又复开。
鲁论编成悲凤去,春秋著就泣麟来。
东山在望隐犹见,泗水流长逝不回。
莫负吾师提命意,圣凡歧路始投胎。
庚子偕大岁和尚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士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去去来来年复年,中天玉兔又重圆。
寒潭秋水浑如旧,对户青山不似前。
筇杖扶僧从顶下,游船载酒放歌还。
相逢莫问沧桑事,两度登临岁月迁。
其二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老将至矣弗知年,愤乐循环何日圆。
洙泗源流惭后觉,函关气候喜如前。
高僧策杖勤提喝,舟子讴歌迭往还。
江上曲终人不见蒹葭白露望中迁。
其三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乾坤缺憾属何年,喜见中秋月镜圆。
曲奏高山人定后,盟推词坫我居前。
风生塔阁看云起,时照斜阳载酒还。
偶向层楼穷睇盼,江河景象半移迁。
其四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友逢同气意忘年,又值今秋皓魄圆。
万仞登山休落后,千秋传业好争前。
共看曲水流觞去,渐见夕阳引鸟还。
此夕天开千古眼,江河大地一时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