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子蕃赴都 其三 戊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大观亭是耶非化鹤生涯感令威
为谢皖公青眼待,尚看江令黑头归。
招来旧雨三宿,送尽斜阳十围。
那怪诗人寻梦苦,干侬何事也沾衣。
其四 戊寅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十年哀艳忏离鸾,花落江南总怕看。
邺下应刘多故鬼,湘中尚衙官
风骚托命长镵在,湖海论交短褐完。
闻道珊瑚添几树,为君料理旧渔竿。
春柳 其一 戊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旧游回首最魂销,人在长桥更短桥。
画里晴丝红板路,天涯风色白门潮。
啼过吴苑莺都瘦,系到隋堤马亦骄。
多少楼台春影里,碧云如水话南朝
其二 戊寅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古怨吹成一笛凉,百蛮烟影绿于湘。
和他斜照年年在,尽著东风面面当。
飘去梦痕随水远,系来命比丝长。
凭君莫问灵和事,张绪如今鬓有霜。
消夏偶兴戊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江上青山山上城,我来两度听蝉声。
冰莲雪藕为谁好,露竹风荷如此清。
复有池台供画意,不妨鱼鸟结诗盟。
西湖若许觥船掉,柳浪阴中过一生。
悼前御史吴柳堂先生即用其绝命诗韵戊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二百馀年教养中,成全几个孝和忠。
九州万古留双泪,一死孤诚动两宫。
读到毛诗针虎异,看来尸谏史鱼同。
先朝士气销磨尽,砥柱颓澜莫更东。
秋日野兴戊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霜痕染遍古蛮州,信马吟枫作冷游。
古井微波如我定,寒山老树向人
寺飞蝙蝠钟初动,江立鸬鹚网未收。
喜值天涯清暇日,仲宣何事赋登楼
九日洪江寄弟妹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南云极目送飞鸿,人在蛮江细雨中。
廿二年华重九节,五千里路一孤篷。
两开丛菊浮杯白,独插茱萸压鬓红。
弟妹登高应念远,天涯相望各临风。
冬夜漫作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一灯如豆照人痴,今夕萧斋独宿时。
梦里悲欢无笔写,天涯冷暖有衾知。
早谙嚼蜡横陈味,岂费关雎反侧辞。
十二万年元会短,最长何物是相思。
岳阳楼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吹断高楼铁笛风,洞庭青草远连空。
人来吴楚雁声里,诗在水天龙气中。
万古文章几骚客,平生心迹一渔翁。
登临祇解舒狂啸,惭说先忧小范同。
江上对月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离乡见月无欢趣,偏放清光水一涯。
寥落关河当此夕,团栾笑语是谁家。
自怜独客身如叶,还念双亲鬓有华。
露白风清四千里,斗阑钟动数行鸦。
乘月放舟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柔橹声中坐读书,堕波帆影似云铺。
中宵水国霜多少,两岸人家梦有无。
清气满船皆沆瀣,平生与月共江湖。
鱼龙此际应酣睡,莫倚飞仙铁笛粗。
武昌览古 其一 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江天客思正苍凉,城郭楼台见武昌
史纪赤乌犹后汉,诗题黄鹤已中唐
山分秦蜀龟蛇脉,水作孙曹鹬蚌场。
曾是古今形胜地,东趋吴会北荆襄。
其二 己卯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几度朱旗北斗殷,名都未尽剪榛菅。
六朝片石头陀寺,万里长波翼际山
鸭绿春流通汉渚,熊红故国控荆蛮。
荒堤犹剩陶公,为惜婆娑未忍攀。
其三 己卯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骚坛两宗工,词赋湘中接郢中
今日阳春白雪,昔时江夏黄童
才求龙凤扶炎火,诗考雎麟附楚风。
我亦潇湘年少客,行吟哀怨满兰丛。
金陵雪后独游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不向秦淮访画桡,一鞭一笠一诗瓢。
万花世界将红洗,六代湖山要白描。
閒值燕莺魂未返,冷连龙虎气都销。
寻梅以外无他事,可有风光似段桥。
金陵杂感十二首(录八) 其一 己卯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平生湖海一青篷,暂向秦淮作寓公。
百感过江洗马五噫去国梁鸿
斜阳坐对三山塔,细雨来看六代宫。
岂独寻春伤较晚,寻秋飞尽蓼花红。
其二 己卯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词客哀时泪易潸,空劳词赋江关
淘残旧院如脂水,住惯降王没骨山。
孔雀庵荒秋草里,凤凰台冷暮云间。
兴亡了不关卿事,且自寻诗策蹇还。
其三 己卯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清谈麈尾亦风流,朱雀航边拥八驺。
王气漫誇龙与虎,人家已换马为牛。
蒋侯死去存青骨,江令生还负黑头。
独有新亭流泪客,陆沈犹念晋神州
其四 己卯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三
淡粉轻烟迹已陈,休言结绮临春
捣完麝桂成灰土,烧尽莺花作爨薪。
地下女郎多艳鬼,江南天子半才人。
澹心笔与澄心纸,不向秦淮写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