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北行杂咏 其一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海国何如江汉永,悠然过化想存神。
此行省敛非无事,恐愧当年茇舍人(施懿琳编校)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一片银沙照夕晖,轻风拂拂袭征衣。
忽惊白鹭冲人起,只向溪流急处飞(作者注:「过港。」)。(施懿琳编校)
其三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一望青葱十里遥,蔗田长是长春苗。
穷冬不更愁无雨,祇恨难过铁线桥(作者注:「铁线桥以南,自来少雨。」)。(施懿琳编校)
其四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纪里浑嫌道路长,海天云气正茫茫。
行人莫道田改,阡陌依然似故乡(作者注:「诸罗道中。」)。(施懿琳编校)
其五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远望平畴莽苍间,花开荞麦雪斑斑。
微阳不改青云色,卅里烟岚大武(作者注:「大武山。」)。(施懿琳编校)
其六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香草缠头浑似锦,螺钱束项美无瑕(作者注:「麻踏多以艾叶之类缠头;磨螺壳使圆以束颈,名曰『螺钱』。」)
石家墙屋围罗绮,却上娇娥比甲花(作者注:「西螺社番妇率以锦幛之饰为比甲。」)。(施懿琳编校)
其七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素心只是爱寻常,怕进平原十日觞。
燔炙烹炰都少味,始知难敌菜羹香(作者注:「午饭口占。」)。(施懿琳编校)
其八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小至翻疑节候差,豆棚青翠漫交加。
沿溪忽入幽人室,开遍蔷薇一架花(作者注:「东螺社。」)。(施懿琳编校)
其九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大渡沙头一扣舷,久晴人怕立风前。
临流正爱滩声美,又得檐声到枕边(作者注:「晓过大渡溪,晚宿沙辘,夜雨。」)。(施懿琳编校)
其十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名花齐向胆瓶张,竟竞芳。
说与中华人不信,老夫亲见细闻香(作者注:「大甲溪寓馆瓶中,备四时花。」)。(施懿琳编校)
其十一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身披锦罽色腥红,头上鸡毛招飐风。
礼数纵嫌趋走疾,居然环佩响丁东(作者注:「马芝遴社番妇,头上插鸡毛,以为美观。」)。(施懿琳编校)
其十二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杂咏诗成纪采风,麦苗阴雨细濛濛。
蛮娘齐唱丰穰曲,杼轴无忧大小东(施懿琳编校)
七月一日七里香花下(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海见闻录》题作(台卉六绝)。) 其一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唐昌玉蕊无踪迹(编者按:「踪迹」,连横台湾诗乘》作「消息」。),后土琼花再见难。
(编者按:「官」,蒋师辙台湾通志》作「宫」;连横台湾诗乘》作「宦」。)阁独馀春桂影,婆娑长得月中看(施懿琳编校)
其二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小叶荼蘼一丈馀,花开五出袭琼琚。
生怜青琐无消息(作者注:「『不缘啼鸟春饶舌,青琐仙郎那得知』,香山玉蕊花)诗也。」),难觅吹箫紫凤车(作者注:「张文昌玉蕊花)诗:『五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施懿琳编校)
其三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编者按:「琼」,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蒋师辙台湾通志》、连横台湾诗乘》作「瑶」。)原不在人间,素艳何来绿玉鬟。
长见蕊珠宫里雪,只缘地近补陀山(作者注:「补陀山犹言小白花山,疑即玉蕊花。见黄山谷所作诗序。」)。(施懿琳编校)
其四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聚仙也合依稀似(作者注:「《齐东野语》:『琼花绝类聚八仙』。」),玉质秾香总不同。
欲向通明上封事,弹文(编者按:「文」,连横台湾诗乘》作「丸」。)先斥妒花风(施懿琳编校)
其五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幸留七里香名在,认取山矾为写真。
寄语世人休聚讼,冰姿原不藉前尘(施懿琳编校)
其六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瀛壖合是洞仙家,宴赏贪看玉树花。
赋罢新诗消受得,春风何处七香车(作者注:「刘宾客玉蕊诗):『玉女来看玉树花,异香先引七香车』。」)。(施懿琳编校)
扶桑花 其一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此诗收于六十七《台海采风图》,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物产)、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
祇是江乡木槿花,千重(编者按:「重」,蒋师辙台湾通志》作「寻」。)照殿炫红霞。
生来不遇繁霜雪,秾艳经年向客誇(施懿琳编校)
其二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此诗收于六十七《台海采风图》,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物产)、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
桃腮杏脸衬朝霞,那信红颜薄命嗟。
(编者按:「两」,蒋师辙台湾通志》作「雨」。)树新妆争睹胜,老夫无月不看花(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