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吴名臣后诏(八月)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昔周武克殷,封比干之墓;汉高过赵,录乐毅之后,追显既往,以劝将来也。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脩家训,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晋书·明帝纪》)。
听刘超买外厩牛诏(年月未详)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此不足卖与,宜便赐之。然义兴前后辞让,不妄受一赐,今亦必复不受。可听如所启(《御览》八百二十八。案:此诏当在超为中书待郎后,《晋书》本传载此事在出为义兴之前,非其实也。)。
遗诏(太宁三年闰八月丁亥)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自古有死,贤圣所同。寿夭穷达,归于一概,亦何足特痛哉!朕枕疾已久,常虑忽然。仰惟祖宗洪基,不能克终堂构,大耻未雪,百姓涂炭,所以有慨耳。不幸之日,敛以时服,一遵先度,务从简约,劳众崇饰,皆勿为也。衍以幼弱,猥当大重,当赖忠贤,训而成之。昔周公匡辅成王,霍氏拥育孝昭,义存前典,功冠二代,岂非宗臣之道乎?凡此公卿,时之望也。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诸方岳征镇,刺史将守,皆朕捍城,推毂于外,虽事有内外,其致一也。故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譬若唇齿,表里相资。宜戮力一心,若合符契,思美焉之美,以缉事为期。百辟卿士,其总己以听于冢宰,保示右冲幼,弘济艰难,永令祖宗之灵,宁于九天之上,则朕没于地下,无恨黄泉(《晋书·明帝纪》)。
遗诏陆晔录尚书事(太宁三年)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不寒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晋书·陆晔传》)。
立穆庾皇后册(太宁元年六月壬子)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妃庾氏昔承明命,作嫔东宫,虔恭中馈,思媚轨则。履信思顺,以成肃雍之道;正位闺房,以著协德之美(《文选》谢眺《齐敬皇后哀策文》注引《晋中兴书》作「之义」。)。朕夙罹不造,茕茕在疚。群公卿士,稽之往代,佥以崇嫡明统,载在典谟,宜建长秋,以奉宗庙。是以追述先志,不替旧命,使使持节兼太尉授皇后玺绶。夫坤德尚柔,妇道承姑,崇粢盛之礼,敦螽斯之义,是以利在永贞,克隆堂基,母仪天下,潜畅阴教。鉴于六列,考之篇籍,祸福无门,盛衰由人,虽休勿休。其敬之哉,可不慎欤(《晋书·明穆庾后传》)!
与温峤书(太宁中)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痛谢鲲未绝于口,世将复至于此。并盛年隽才,不遂其志,痛切于心。廙明古多通,鲲远有识致。其言虽未足令人改听,然味之不倦,近未易有也。坐相视尽,如何(《晋书·王廙传》)!
书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伏想墓次,安隐守视,文武平安(《淳化阁贴》一)。
答温峤等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省所陈,明卿等,动静数示(《文苑英华》六百二十七薛元超《谏皇太子笺》曰:「晋明帝之在东宫,中庶子温峤、中舍人刘放谏马射」云云。太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