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燕蓟十策端拱三年 唐末宋初 · 宋琪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
国家将平燕蓟,臣敢陈十策:一、契丹种族二、料众寡三、贼布置,四、备边五、命将,六、排阵讨伐,七、和蕃,八、馈运,九、收幽州,十、灭契丹
契丹,蕃部之别种,代居辽泽中,南界潢水西距邢山疆土幅员千里而近。
其主自阿机始强盛,因攻渤海,死于辽阳
述律氏生三男:长曰东丹
次曰德光德光南侵还,死于杀胡林
季曰自在太子
东丹永康永康代德为主,谋起军南侵,被杀于火神淀。
德光之子述律代立号为「睡王」。
二年,为永康子明记所篡。
明记死,幼主代立
明记妻萧氏,蕃将守兴之女,今幼主萧氏所生也。
晋末,契丹头下兵谓之大帐,有皮室兵约三万,皆精甲也,为其爪牙
国母述律头下,谓之属珊属珊有众二万,乃阿保机之牙将当是时半已老矣。
南来时,量分得三五千骑,述律常留馀兵为部族根本
其诸大首领有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荅、五押等。
于越,谓其国舅也。
大者千馀骑,次者数百骑,皆私甲也。
别族则有奚、霫胜兵万馀人,少马多步。
奚,其王名阿保得者,昔年犯阙时,令送刘琋、崔廷勋河洛者也。
又有渤海首领大舍高模翰步骑万馀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
复有近界尉厥里、室韦女真党项亦被胁属,每部不过千馀骑。
三部落,吐浑沙陀,洎幽州管内雁门已北十馀州军部汉兵合二万馀众,此是石晋割以赂蕃之地也。
蕃汉诸族,其数可见矣。
每蕃部南侵,其众不啻十万。
契丹入界之时,步骑车帐不从阡陌东西一概而行。
大帐前及东西面,差大首领三人,各率万骑支散游奕,百十里外,亦交相侦逻,谓之栏子马
契丹吹角为号,众即顿合,环绕穹庐,以近及远。
木梢屈之为弓子铺,不设枪营堑栅之备。
军行听鼓三伐不问昏昼一匝便行。
未逢大敌不乘战马,俟近我师,即竞乘之,所以新羁战蹄有馀力也。
用军之术,成列而不战,俟退而乘之,多伏兵断粮道冒夜举火上风曳柴馈饷自赍,退败无耻,散而复聚,寒而益坚,此其所长也。
中原所长秋夏霖霪天时也;
山林河津地利也;
枪突剑弩,兵胜也;
财丰士众力强也。
乘时互用较然可知
王师备边破敌之计,每秋冬时,河朔州军缘边砦栅,但专守境,勿辄侵渔,令彼寻戈,其词无措
戎马既肥,长驱入寇契丹主行,部落萃至,寒云翳日,朔雪迷空鞍马相持毡褐之利。
所宜守陴坐甲以逸待劳,令骑士并屯于天雄军、贝、磁、相州以来,若分在边城缓急难于会合
近边州府,只用步兵,多屯弩手大者万卒,小者千人坚壁固守,勿令出战
彼以全国之兵,此以一郡之众,虽勇懦之有殊,虑众寡不敌也。
国家别命大将总统前军,以遏侵轶,只于天雄军、邢、洺、贝州以来,设掎戎之备。
俟其阳春启候,虏计既穷,新草未生,陈荄已朽,蕃马无力,疲寇思归,逼而逐之,必自奔北
前军行阵之法,马步精卒不过十万,自招讨以下,更命三五人藩侯都监、副戎、排阵先锋等职,临事分布,所贵有权。
追戎之阵,须列前后,其前阵万五千骑,阵身万人,是四十指挥左右梢各十指挥,是二十将。
指挥一队,自军主都虞候指挥使押当,每队用马突或刃子枪一百馀,并弓剑骨朵
阵身解镫排之,俟与戎相搏之时,无问厚薄十分作气,枪突交冲驰逐往来后阵更进。
彼若乘我深入阵身之后,更有马步人五千,分为十头,以撞竿、镫弩俱进,为回骑之舍。
阵梢不可轻动,盖防横骑奔冲
此阵以都监主之,进退赏罚便可裁决
后阵马步军八万,招讨董之,与前阵不得过三五里,展梢实心,布常山之势,左右排阵分押之。
前阵击破寇兵,后阵亦禁其驰骤轻进,盖师正之律也。
《牧誓》云:「四伐五伐,乃止,齐焉」。
慎重之戒也。
是以开运中晋军掎戎,未尝放散,三四年间,虽德光戎首多计桀黠,而无胜晋军之处,盖并力御之。
厥后任人不当,为彦泽之所误。
将来杀获驱攘之后圣人好生之德,设息兵之谋,虽降志难甘,亦和戎为便。
魏绛尝陈五利奉春得中策,历观载籍前王皆然
《易》称高宗伐鬼方,《诗》美宣王薄猃狁,是知戎狄侵轶,其来尚矣。
然则兵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精选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继好,弭战息民,此亦策之得也
臣每见国朝发兵,未至屯戍之所,已于两河诸郡调民运粮远近骚然烦费十倍
臣生居边土习知其事。
幽州为国北门,押蕃重镇养兵数万,应敌乃其常事
每逢调发,惟作糗粮之备,入蕃旬浃军粮自赍,每人给麨斗馀,盛之于囊以自随
征马每匹给生谷二斗,作口袋饲秣日以二升为限旬日之间,人马俱无饥色
更以牙官子弟戮力津擎裹送,则一月之粮,不烦馈运
大军既至,定议取舍然后转饟,亦未为晚。
去年有平燕之策,入燕之路具在前奏,愿加省览
按:《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又见《宋会要辑稿》蕃夷一之一四。第八册第七六七九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玉海》卷一四一,《右编》卷二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