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宗伐燕疏雍熙三年五月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
武胜军节度使赵普
右,臣自二月中,伏睹忽降使臣,差般粮草
及详敕命,知取幽州
既奉指挥,寻行科配非时举动莫测因由
尔后虽听捷音,未闻成事
稍稽剋复,俄及炎蒸
飞刍挽粟以犹繁,擐甲持戈未已民疲师老,渐恐有之。
自此以来,转增疑虑
潜思陛下万几在念,百姓为心,圣略神功,举无遗算。
至于平收浙右,力取河东,垂后代英奇雪前朝之愤气四海归于掌握十年时致雍熙
唯彼蕃戎,岂为敌对迁徙鸟举自古难得制之。
前代圣帝明王无不置于化外,任其追逐水草,皆以禽兽畜之此际官家何须挂意
是有人扶谄佞诳惑聪明,因举不急之兵,稍涉无名之议。
非论曲直,但觉淹延,将成六月之征,颇有千金之费。
以兹忖度,深抱忧虞
窃念臣虽寡智谋,粗亲坟典千古兴亡之理,得自简编百王善恶之徵,闻于经史。
其间祸淫福善莫不如影随形焕若丹青,明如日月,尝为大训历代宝之
臣读《史记》,见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长书,及唐玄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
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无出于斯
又闻前事为后事之师,古人是今人之则,据其年代,虽即不同,量彼是非必然无异
辄思抄录,专具进呈伏望圣慈,特垂披览
谨具逐件如后云云
伏念臣谬以庸材,叨居显位幸遇千年之运,深承二圣之知。
白屋而上青霄,非由智略
出卑僚而登极位,只是遭逢
恩私何啻车鱼报效不如犬马
粗怀性识,尝积惊惶
所恨者齿发衰残精神减耗,既不能献谋阙下,又不能效命军前
惟有微诚,书章上奏
今者伏自朝廷大兴禁旅,远伐山戎
驱百万户之生灵,咸当辇运,致数十州之地土半失耕桑,则何异鼷鼠发机,将明珠弹雀
所得者少,所失者多。
只于得少之中,犹难入手
更向失多之外,别有关心
未见便宜,可垂兴于详酌
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贵变通,情无拘执
前书所谓事久则虑易,兵久则变生。
臣之愚诚,深惧于此
秦始皇拒谏,终累子孙
汉武帝回心转延宗社
如或迟晚,恐失机宜
而况旬朔之间,便为七月,窃虑内地先困,边廷早凉,北狄则弓硬马肥,转难擒制,中国民疲师老,应误指呼
臣今独兴沮众之言,深负弥天之过,辄陈狂瞽,抑有其由。
窃以暮景残光,能馀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恐劳宵旰之忧,宁避僭踰之罪?
希圣听,早议抽军。
聊为一纵之谋,别有万全之策
伏望皇帝陛下安和寝膳惠养疲羸,长令外户不扃,永使边烽罢警,自然殊方慕化率土归仁
四夷以来王,料契丹往?
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有道之事易行,无为功最大,如斯吊伐,是谓万全
臣又窃料陛下非次兴兵,恐因偏听其奈人多献佞,事欠防微
大凡小辈,各务身谋,谁思国计?
承宣问,皆不食言
尽解欺君,尝忧败事
得之奸邪获利,失之则社稷怀忧
昨者直取幽州未审谁为谋者?
无成算,俱是诳言
其于虚实之间,此际总应彰露
臣既不知头主无以指射姓名伏望官家寻其尤者,特正奸人之罪,免伤圣主之明。
所贵诈伪悛心忠臣尽力,共畏三千之法,同坚八百之基。
臣于此时,欲吐肺肝,先寒毛发惊疑犹豫,数日沉思
又念往哲临终,尚能尸谏微臣未死争忍面谀
明知逆耳之言不是全身之计,但缘恩同卵翼,命直鸿毛,将酬国士之知,岂比众人之报。
投荒弃市甘当此日之诛;
窃禄偷安不造来生之业。
惟祈圣明特赐察量。
更存细微,别具劄子
冒犯冕旒,臣无任倾心沥恳忧国忘家涕泗徬徨,激切屏营之至(《邵氏闻见录》卷六,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点校本。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朝盟会编》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右编》卷三三,《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一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