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边事太平兴国七年五月981年10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皇朝文鉴》卷四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九、《东都事略》卷三九、《宋史》卷二九三《田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经济类编》卷七○、《古文渊鉴》卷四三、嘉靖《洪雅县志》卷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闻动静之机,不可妄举;
安危之理,不可轻言
利害相生变易不定
用舍无惑,思虑必精。
动静之机不可妄举者,动谓用兵,静谓持重
应动而静,则养寇以生奸;
应静而动,则失时败事
动静中节,乃得其宜。
北鄙绎骚,盖亦有以居边任者,规羊马细利为捷,矜捕斩小胜为功。
贾怨结仇,乘致寇,召戎起舋,职此之由。
伏愿申饬将帅,审固封守,勿尚小功,许通互市,素获蕃口,抚而还之。
如此不出五载河朔民得三农之业,亭障之地可积十年之储。
前岁俶扰边陲,亲迂革辂
今兹张皇声势,颇动人心
猃狁来侵,六龙夙驾
戎羯既退,万乘方归,是皆失我机先,落其术内。
所以五月不得分屯农时不得务敛,劳顿斁耗可胜言乎!
军国大端,固当慎始
戎族未乱,未烦强图;
狄势未衰,何劳力取?
待其乱而取之则克,乘其衰而兵之则降。
心服而志归,则力省而功倍。
自古贪利荐食不独匈奴
邀功起戎,亦自边将
当鉴前轨,以恢永图
汉安帝时东夷犯境连年不息,汉颇患之。
其主云亡,其子继立,汉乃命使吊之。
东夷感悦,还汉生口一隅晏然
至于南蛮,亦尝畔涣,始由边吏增赋,乘怨为寇。
光武时西戎犯边班彪请置护羌校尉,通其货之有无,治其人之冤枉塞垣遂安
诚愿古道,务远图,示绥怀万国之心,用驾驭四夷之策。
事戒辄发,理在深谋
臣又谓安危之理,不可言者
国家大体、求至理则安,舍近谋远劳而无功则危。
为君有常道为臣常职,是务大体也。
上不拒谏,下不隐情,是求至理也。
帝王之道,忌萌欲心
汉武帝躬秉武节,遂登单于之台;
唐太宗手结雨衣,往伐辽东之国
率义动之众,徇无厌之求;
常赋之财,奉不急之役:是舍近谋远也。
沙漠穷荒得之无用
夷狄遗种,杀之更生:是劳而无功也。
位下秩卑,敢言者少。
言而见听,则进而无疑
言而不从,则退而惧罪
臣又谓利害相生变易定者
兵书曰:「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盖事有可进而退,则害之成事至焉;
可退而进,则利用之事去焉。
可速而缓,则利必从之而失;
可缓而速,则害必由之而致。
可诛而赦,则奸宄之心或有时而生害;
可赦而诛,则忠勇之人或无心利国
可赏而罚,则有以勤劳之功;
可罚而赏,则有以僭踰之幸。
能审利害,则为聪明
天下之耳听之则聪,以天下目视之则明。
故《书》曰:「明四目,达四聪」。
惟此聪明,在无壅塞。
尽去相蒙之弊,乃协知几之神。
臣又谓取舍不可以有惑,故曰「孟贲狐疑不如童子必至」;
思虑不可以不精,故曰「差若毫釐,缪以千里」。
国家图燕以来连兵未解,财用不得不耗,人臣不得不忧。
恢复吊伐之名,虽建洪业
可否祸福之实,宜留圣心
陛下精其思虑,决其取舍,无使旷日持久穷兵极武
为国大计不得不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