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修淮渎长源公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 北宋 · 路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康熙《南阳县志》卷六
闻山川之气,絪缊交感,故风雨时至,而煦育彰焉。
阴阳之化,磅礴无迹,故肸蚃相应,而神明生焉。
若夫积厚成功利物不穷
灵长毓粹旷世流光祀典以兴,其来尚矣。
昔者鲧堙洪水绩用弗成,下民由其昏塾,明禋以之匮乏
帝妫行巡狩之礼,始秩群望
夏禹怀襄之害,首奠大川
安流载融,善利斯积。
润下之德既冠于九畴,视侯之爵乃崇于四渎
周礼》著浮沈之祭,秦官修泮涸之仪,坛坎既严,方币亦异。
两汉而下旧章弥缛。
兹盖王者稼穑之本,防灾沴之兴,将以庇民于太熙储祉丰岁未有不重山川之祀,贲神灵之宇,以延乎蕃锡者也。
若乃滥觞之迹,稽神化之方,东渎于长围,大淮称为奥府,始经营赤位,终㵪漫于炎野
晦明不爽,自通朝夕之潮;
化产兼包,靡容汾浍之恶。
故其奫沦浩荡湍流回直,蕴蠙珠而不耀,指鳀海迅征
灵气所凭,庙貌斯显。
惟物应之盛者,故能宅高明之丽;
阴骘大者,故能歆优裕之享。
幽赞之道,今古如一者,其惟长源公乎!
若夫崇封奠献之礼,冠冕服章之度,禦灾捍患之力,发祥震怪之符,是皆纪在策书不烦述也。
文广武天尊道应具佑德上圣钦明孝皇帝元符之七载,既觐东后而登岱巘,饬秋驾冀壤。
上封展寀,躬接乎万灵
颂祇育谷,虔修乎明祀
人神䜣合,符瑞并至。
庶徵时若寒燠由是不愆
厥壤可游,云露之流润。
礼节兴而风俗茂,刑辟措而生齿繁,家有弦诵之声,人知洙泗之教。
昆蚑咸遂,忠厚化行
疵疠不作生成之德著。
以至灵官降于永夕谆诲通乎吉梦
祗见真祖亲接绪言,识宝系之绵长,饮琼液甘润
于是拱璧进道,严葆卫朝真,躬款郁华之庭,虔展罽坛之礼。
鸿仪有赫,丕应遝臻,瑞景蔼于三辰祥辉发于九井
回跸睢阳奥壤观风艺祖旧邦
浚发德音懋建京邑,格太宫而裸鬯,陟泰坛升燎
湛恩溥洽丕冒八荒
星邮四出遍告群祀
岳镇海渎之望,愈严饬矣。
先是长淮公庙桐柏县西南地方湫隘渊流沮洳,伏牛之潦荐至射隼之墉屡毁。
开宝中太祖皇帝遣使临视,徙其地焉,巍山峙其前,长淮其后,丛楹毕构连观相望
都人士,叹其爽垲
岁月滋久栋梁斯挠。
守臣率职不敢遑宁驿书上闻中旨随降。
翌日入内殿头崇庆翰林画工宫室之状,八作大匠营缮之制,发唐、邓、许、颍屯兵以给其役。
又诏前桐柏周宪即山度材,楩楠杞梓,塞川而下
不严而治,工不戒而备,事无愆期,人有馀力。
缭垣屹立,回廓四合
雕甍高映,邈倒景而上干;
崇扉洞开,列方轨并进
制作之盛,邦家壮观也;
报降无爽,神灵善应也。
宜其享丰懋之福,协蕃昌之兆,降祉万祀保民无疆者也。
下臣受诏,茂扬成绩
辞不逮意何以赞《斯干》之谣;
言愧无文,岂足彰轮奂之作?
孤奉纶旨,徒竭斐辞。
燥吻怔忪直书梗概云尔
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十日记。
按:《蒐古汇编》卷五一,金石苑本。又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六○、山川典卷二五二、神异典卷二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