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原教 北宋 · 赵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南阳集》卷五
道之为物也,无常名圣人所存者七。
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而其具有五:曰仁、义、礼、智、信,合而言之,是为七。
七者,皆道之所由生也。
《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由是明之之谓道,由是行之之谓教」。
所以天下也。
、有巢之世,其民饮茹而朴,道易而教隆,不亲亲不子子,巢之穴之,然则七者具于其中矣。
圣人者,能因其化,不烦于教也,故七者复萌
以降,氓之性不由道矣,然而圣人不以不由道而弃之。
是故宫室之、庖燧之,衣服之,寒燠之,暑凉之,而后教之以七者
不齐则礼,礼不齐则刑。
示之以君臣父子夫妇之事,节之以喜、怒、哀、乐爱、恶、欲之道。
七者之教,圣人无他心,但欲其复道而已矣。
或曰:「二帝之氓,亦之氓也。
不教而二帝教之,不教者朴,而教者不朴,岂亦二帝之心,不为乎」?
呜呼
其亦不知道者也。
天地之近者也,二帝天地之远者也。
近者易而远者难,吾亦有说焉。
天地之未辟,浑浑焉,亦若子之胎其母也,罔然不分
既辟焉,苍苍焉,亦若子之胎免其母也,游然而不辨
既定也,空空焉,亦若子之怀其母也,乳哺之、声习之、寝之息之、沐之浴之、鞠之育之,皆信其母也,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未形,盖氏之氓也,其不教而自化者,可知矣。
三皇氏之氓,亦若子之乳乎三四月焉,指其颐则笑,怒其声则啼,熟视者则附之,不熟则视则离之,观其喜、怒、哀、乐爱、恶、欲且形矣。
情与性纷纷焉交乎其中乱乎其外喜、怒、哀、乐爱、恶、欲而得常,盖其生也久矣
天地之远,教道之难,又不可见矣。
然则教之,勤亦至矣。
俾其成人而反乎胎也,其为教愚,见之易、之难也。
教之于无知之前教之于有知之后
无知性情也,教有知无知不亦难乎?
或曰:「七者之过,氓知是七者若之何能无知乎」?
对曰:「亡是七者禽兽也。
之无知者,心湛然坐忘遗照性情不挠喜怒哀乐未形暴乱奸邪不作,果混乎禽兽不疑
然而七者作,岂害于无知乎?
道存而已矣。
性情者,生乎人之心者也。
七者治人性情也,七者存道焉。
《易》曰:『圣人以此洗心』。
七者作于外而存乎内,喜怒哀乐之不生,之,然,寂寂然,以乐天下之不争者,是复之于无知也。
故曰:教者本乎道,道本性情,性本乎心,非在乎无知有知之相害也。
之后文、武周公孔子以是天下无他说焉」。
或曰:「杨、墨不为教也,如之何」?
曰:「小是七者」。
申、韩不为教,如之何」?
曰:「亡是七者」。
然则亦有以教人也」?
曰:「非教也,惑辞而已矣」。
噫!
杨、墨之小,申、韩之异者,皆所以惑人之心。
心惑则情性乱,情性乱则道异,道异则教舛,君臣父子不分暴乱奸邪不息,其欲教有知至于无知呜呼,其不可知其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