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四明第三 北宋 · 释子凝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天童寺志》卷八
二月十四日天童山景德禅寺住持、传法比丘子凝谨重致书延庆堂上教主法智大师座下子凝窃闻屠保之内,必有异人
讲忏之中,岂无通识
何劳往复,再叙端倪
大师指要》,雕文刻义,只曰相传达磨门下三人得法而有浅深,愚既议之,岂可便责圭峰,以求情实
所谓道听途说,可曰相传,果有后书,指为曲据。
妄生穿凿,合晓否臧
达磨二祖本无之说,道育、尼总持有「断烦恼」之称,则圭峰言之,而大师议之,斯亦可矣。
既元无此说,拟剥何人岂可逐浪随流扬声遏响?
前云设化之道大体合,然斯未可也
大凡援引古今,存乎婉当。
彼宗固执,可示斥呵,方谓抑扬,昭乎义理
弘教者引佛经不当,亦须削之。
如是称作人师,堪为教主后生宗范千古不逾。
所谓学而不思,传而不习,斯之为耻,何耻鲜闻。
来书又云:「天台宗陵迟之际,《圭峰集》流衍来吴,人据圭峰难于台教岂不依教而返破之」?
斯皆扶树本宗勉励初学耳。
尝试论之。
原夫圣人立教示迷,情同刍狗,智类冰壶神遇之怀,道无不在
岂同鄙俚,有滥道途
常患学佛从师,未能忘筌离相
余与大师言议者,盖存大师永永之道也。
假使信任圭峰为是须知回顾
祖堂无言,未坠本宗尚犹焚躯炼指,岂同外非理赴火,投崖革故,是宜鼎新无爽。
依《止观》十乘,《法华》十妙,菩提烦恼,信本无差。
纲格之言,岂容繁剖?
所谓过而不改,斯有归矣
不宣
天童山景德禅寺住持、传法比丘子凝稽首上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