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阿弥陀经劝持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乐邦文类》卷二
经文句虽约,与大本意同,上圣赴缘,广略异耳。
正主伴,于是备焉;
愿行方轨,有加诸说。
辞简义博,讽易功多,良在兹矣。
初则广赞依正,引物忻求;
次则六方引同,敦勉生信;
三则举难况易,使闻者知归
第一广赞依正者,初赞,次劝修愿行
佛告长老下,标立所赞。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下,先赞依果,即:「珠网丽天琼林矗地。
池流八德,莲吐四光。
天乐韵于六时,祴华散于亿刹。
化禽演于道品风树传于法音」。
舍利弗于汝意下,广赞正报。
赞化主:「相好八万,举光明以遍收;
功德喻沙,言寿命统括
成佛十劫,简过未以释疑」。
舍利弗下,赞眷属:「声闻虽众,皆发大心
菩萨云多,率居补处
生者咸归于定聚,趣涂即预于阿鞞」。
众生闻者下,劝修愿行
先愿,次不可以善根下。
修行一日等者,正在用心厚薄不在责时之久近,宜遵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下,明得果
我见是利下结劝,次如我今者下。
第二六方引同,敦勉生信。
先引同,次于意下
劝信亦是劝持,如我今者下。
第三举难况易。
五浊得道为难净土修行则易,并如文。
请先熟寻节段,然后诵文,则起尽有伦,功不虚弃。
如或清晨静夜收视听以端居
口诵心游,荡神明幽极
氛累斯涤,净境弗迷。
广舌劝持,岂不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