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指要钞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四明尊者教行录、十不二门指要钞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
诸祖既往玄化几息。
不可以久替,必有间世者出焉。
四明传教导师礼公,实教门伟人也。
童子受经便能思义天机特发,不曰生知之上性者乎?
进具禀学宝云通师
初预法席,厥父梦其跪于师前,师执瓶水注于口中,其引若泉,其受若谷。
于是乎天台大教,圆顿之旨,一受即了,不俟再闻。
师谓之曰:「子于吾言无所不达,非助我也」。
逮师始灭,公复梦贯师之首,擐于左臂而行。
嘻!
得非初表受习,若阿难水分瓶之莫二也?
后表传持,操师种智之首而行化也?
淳化初,郡之乾符寺请开讲席诸子悦随,若众流会海。
繇是堂舍侧陋门徒渐繁。
未几,遂迁于保恩院焉。
法华》、《止观》、《金光明》诸部,连环讲贯,岁无虚日
尝勖其徒曰:「吾之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未始不以教观权实之旨为服味焉,为杖几焉,汝无怠也」。
大哉若夫被寂忍之衣,举大慈之室,循循善诱不可得而称矣!
《释签》十不二门者,今昔讲流以为一难文也。
或多注释,各陈异端
孰不自谓握灵蛇之珠,挥弥天之笔。
思夫一家教观,殊不知启发之所。
公览之再叹:岂但释文未允,奈何委乱大纲山隤角崩,良用悲痛
将欲正举舍我而谁!
遂而正折斯文,旁援显据,绰有馀刃,兼整大途。
教门权实今时同昧者,于兹判矣,别理随缘其类也。
观道所托,连代共迷者,于兹见矣,指要所以其立也。
至若法华》、《止观》,网格之文,隐括错综略无不在
后之学者足以视近见远,染指知味。
《易》不云乎,「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实此一二万言得矣。
式忝同学也,观者无谓吾之亦有党乎?
取长其理,无取长其情,文理明白,谁能隐乎云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