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放生慈济法门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
儒冠五常谓之仁,释御四等谓之慈,皆恶残去杀,推惠广爱之谓也。
然后五福之曰寿,證四德之曰常,实唯不杀放生大统也。
始悟九居之中无常之理,为杀业之故。
释迦金人八十示灭信相以不见疑于是明矣。
洎充虎济鱼之为行,数尘滴海之比寿不杀果知其常,斯又明矣。
推此欲登仁寿之乡、常乐之场,久而弥芳,必须放生,则蚤虱之咸恤,蜎螟之遂康。
不杀草木等爱,枝叶靡伤,然后可也
人何逆甚而返,以杀畜肥体,乃望长年,岂异续火以水,增冰以汤,何其辽矣!
试论之曰,彼之含血,既均于己,计身惜命,岂复远哉?
有识之士取譬诸身,孰敢杀身
取譬诸命,孰不保命
矧如佛言,莫非父母妻子循环之报,且杀且啖,其可忍乎?
是知暴凶嗜杀之徒,婴三途之极酸,然后残疾短龄之应而应之,其将何归?
呜呼,深可怜悯者也,痛莫奈何
予因将二三子翠岩练若修《法华三昧》,路由舟楫,众买水属放之,兼广流水
品疏讲经,独不果也,但临生类口授法句。
观者饰谬,谓伦贯尽旨,山行之次,请析简书之。
予曰盖出我衷,非由旧章适时之言,那可承用
辞之不已,备而端輗,目为慈济法门》,作七章分别事理聊足。
但其言质用者,更可裁饰。
七章者:叙由一、咒水二、请加三、归依四、称五、说法六、忏愿七。
按:《金园集》卷上,续藏经第二第六第二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