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修多罗往生正信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乐邦文类》卷五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大乘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乐心下至十念往生若不尔者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至心一念回向往生,唯除五逆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缯盖,专念往生不断,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断绝展转相劝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执持号心不乱,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系念现前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五体礼佛不断,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悬缯幡盖香灯系念不断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经行,九十日中坐卧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西向,九十日中念佛,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颂少分,如是说者无穷尽,愿同闻者生正信,佛语真实欺诳
疑者曰:观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生信乐者,乃至但作生意知有佛,亦生彼国;
又有七七日至九十日,念佛方乃得生
岂非净土是一,何故修因顿异?
释曰:净土虽一,生者自殊,《无量寿经》总分三辈,《十六观》开作九品
若更细分,亦应无量。
又疑曰:下品等辈修因既浅,应有退堕
释曰:不然
九品华开有迟速,去佛有远近得道有利钝,而生彼者,例皆不退
云「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
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此言不退
《十疑论》中,有五种因缘不退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
二者佛光常照,菩提心常增进,故不退
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
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鬼神邪魔,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
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齐等,故不退
况此恶世非但阙此五缘,抑乃恶友知识声色醉乱,魔鬼滥真,寿命短促五种皆恶,妨恼修道浩劫空过,愿熟思之,愿熟思之!
或曰一切法本无生无灭,平等空寂何用强劝舍此求彼?
释曰:若云求生西方以为取舍平等理者,汝还非彼执此,岂不乖理耶?
转计云我亦不求生于彼,亦不求生于此者,则是断灭见。
金刚般若经岂不谈空
佛诫须菩提云:「汝莫作是念,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真解空者,即于因缘法中,了生无生性、灭无灭性非谓断无为不生灭也。
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云灭无后空也。
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群生」。
或曰净土在心何须外觅?
随其心净佛土净,岂用迢然求生他方净土耶?
释曰:子又不善心土之义也,将谓我心局在方寸,便见西方夐在域外
如此者,又云何心净佛土净耶?
华严》云:「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法既遍,心法亦遍。
若各有方面何谓无差?
又云:「游心法界虚空」。
虚空岂有分隔
若了一念心遍,一尘亦遍,十万亿刹,咫步之间,岂在心外?
世人谈空理,便拨略因果
若谈自心,便不信有外诸法。
岂唯谤法,亦谤自心,殃坠万劫,良可痛哉。
妄造是非,障他净土,真恶知识也。
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及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为善念道自然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横截五恶道,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其国无违逆,自然之所牵。
何不世事勤行道德
得极长生寿乐穷极」。